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说课稿精选

发布时间:2020-04-08 17:22:37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说课稿精选

1. 二年级语文《“贝”的故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由贝类引入,讲述了古人对贝的喜爱,讲解了一些由“贝”衍生出的汉字,如:赚、赔、购、贫、货等,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刚开始是用具体的事物帮助记忆、交流思想,然后依靠集体的智慧,经过时间的锤炼,就形成了汉字。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汉字的起源不了解,但这一课形象生动地讲解了与“贝”相关的汉字,学生易于接受。因此,教师可安排学生在课前搜集汉字知识,在课外拓展汉字知识,这样,学生对于汉字的起源及相关知识会有一个系统化的了解。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低年级能使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要求:

知识技能1.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2.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归纳一批学习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3.教学重、难点:

识字教学始终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况且本课为识字课,教学重点: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掌握贝在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中书写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有贝字推衍开去,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二、说教法、学法: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我确立了以学定教的思想,借助图片,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同时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

通过观察、谈话,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这样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突出在玩中学乐中学,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同时注重教给孩子识字方法,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复习导入。

出示复习字词大屏幕出示:

贝壳 贝类 漂亮 珍贵 饰品 随身 容易 损坏 钱币 参与 钱财 有关 赚钱 赔付 购买 贫困 甲骨文

(1)出示本课词语自由读一读。

(2)指名读词语师生纠正读错的字音。

(3)全班齐读词语三遍。

(4)单独出示文中12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在多读中对词语复习巩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想看看吗?快打开书33页。听范文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思考问题等。

①讲“贝”字的起源。

②人们把贝壳当作“饰品”用以佩戴。

③人们把贝壳当作 “钱币”购买东西,同时列举与“贝”有关的汉字。(设计意图:初读部分给学生作好示范朗读,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切实地感知整文章。)

(三)介绍甲骨文。

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它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简单介绍甲骨文的由来)

(四)贝”字是如何形成的呢?

贝的写法演变

(五)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2.指名说明每个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3.精读理解,重点突破。

A.学习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贝壳是什么?出示贝壳图片。

(贝壳是保护动物身体的铠甲。)

(2)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

(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就是贝壳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就是贝字的起源。

B.学习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是贝壳在古代的作用作为饰品。

(1)除了珍贵、漂亮,贝壳还有什么特点?

(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

(2)它在古代有什么用途?

(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

(3)根据这个特点,用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

(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

(4)除了书上列举贝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其她贝字旁的字吗?

(学生查字典回答)

(设计意图:教材只是一种教学范本,活学才能活用。于是,我设计了查字典,从示范开始,再让学生巩固部首查字典的方法,从而激发了他们的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文本中走了出来,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说板书设计

贝的故事

贝的特点:珍贵、不容易坏 装饰品

用途:用贝当作钱币

赚 赔 购 贫 货

设计意图:采用图文式的板书,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还达到了使学生在无意注意中不断识字认字的目的。

2. 识字3 《“贝”的故事》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课文介绍了“贝”字的由来、演变以及发展,共有2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引出“贝”字。第二自然段主要讲贝壳因为漂亮、珍贵又便于携带、不易损坏,人们把贝壳当作钱币使用,因此贝字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由一个简单的“贝”字,引出用“贝”作偏旁的一系列的汉字,并由“贝”的字义,指出用“贝”作偏旁的一系列汉字的大致意思。

二、说教学目标

本单元为专项识字,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识字。根据新课标要求,低年级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会用普通话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结合本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贝、壳”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读好恰当的停顿。

教学重点: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贝、壳”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好恰当的停顿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本课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造直观的学习情境,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四、说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交流补充等综合学习方法学习生字,不断提升识记、书写生字的能力;

图文对照学习法:借助图片内容的感知,降低字源、字义的理解难度;

练习巩固法:通过反复诵读、临写生字,有效强化对生字的识写认知。

五、说教学过程

1、导课

美丽的海滨,漂亮的贝壳,承载着孩子们一个个瑰丽的梦。新课伊始,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贝壳的图片,直接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而多媒体演示更使没有去过海边的孩子在了解海趣和贝壳的同时充满遐想,在潜移默化中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学习做好有效铺垫。

2、写字教学

在孩子们欣赏完贝壳图片之后,还沉浸在美丽的贝壳图片的情境中时,我适时问孩子们:想不想把“贝、壳”这2个字写得也很漂亮呢?这个时候孩子们肯定是跃跃欲试的。

“识写结合”是识字写字的有效途径。在指导孩子写字时,先让孩子观察这两个字的特点,接着给孩子们演示它们的动画笔顺和书写提示,引导学生分析字形,掌握书写的要点,提醒孩子们写好“壳”的横折弯钩,然后我在田字格范写,学生认真看并书空,随着我的书写说笔顺。

我写完后,接着让孩子们在书上描红,在描红之前,我先引导孩子们端正坐姿,让孩子们一起说写字规范歌里准备姿势的一句话,说完后孩子们也就做好了写字的准备。在他们动笔写的时候,我对孩子们的写字姿势也提出具体要求,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识字教学

依次出示课文内容,采用不同方式让孩子先读。在朗读中识字,然后给生字组词,在识字中积累更多的识字方法。我给孩子们补充“甲骨文”的简单知识,帮助孩子理解汉字的演变。通过给句子里的多音字注音,让孩子们来识记多音字,做到了字不离词,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学以致用。通过让学生欣赏贝壳饰品、人民币、贝壳钱币图片,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和联系生活实际去识字。利用课后习题,让学生认识汉字字义与偏旁的关系,加深对贝做偏旁的汉字的认识,为下节课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的关系”做好铺垫。

4、 生字检测环节

先出示去掉拼音并按部首归类的字,让学生再次认读;然后出示含有会认生字的词语,让学生再次认读,检测孩子们对16个会认生字的识记情况。由字到词,逐步递进,为后面再读课文打好基础。

5、再读课文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教师指导。

本课出现了较多的顿号,因此在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提醒孩子,注意顿号与逗号停顿的区别,顿号停顿时间较逗号略短。

本文名为“贝”的故事,却没有具体生动的情节,以说明的方式介绍了“贝”字的相关知识。因此要提醒孩子们,读这篇文章要像说话一样不疾不徐,让人能听清楚、听明白,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6、拓展环节

出示有趣的象形字图片,让学生大声读一读,这样做,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汉字演变知识。

7、作业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布置作业,第3个作业就是为下节课进一步学习“贝”的故事做好铺垫,同时也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能力。

8、板书

除了将本课要求孩子们会写的两个字作为重点板书出来,我还将他们本节课中用到的识字方法也进行了归类,孩子们只有在不断的积累中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因为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我虽然这样设计,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调整的。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说课稿精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