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考纲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文化生活》常考热点

发布时间:2018-12-13 20:23:45

2019新考纲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文化生活》常考热点

【知识体系整合】

【命题趋势追踪】

【高频热点贯通】

一、文化的作用

1.从本质上看,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从性质上看,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看,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3.从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看,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也可以促进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6.辩证看待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7.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8.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9.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典例1 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滋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添乡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

思路分析

答案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中华传统美食承载着亲情乡情友情,能够维系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中华美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后,无数食客闻风而动,有利于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华美食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品尝各具特色的家乡美食,引发了对家乡、民族、国家的热爱,愉悦心情,陶冶情操,激发精神力量。

二、文化发展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政治的发展可以推动文化的发展。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我们要自觉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推动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提升文化竞争力。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教育等都可以推动文化的发展进步。

5.立足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6.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发扬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人人都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7.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8.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要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典例2 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地人民广播电台创新社会主义道德宣传方式,用广播剧的形式把当地道德模范的事迹故事化,精心打造了34部“道德模范广播剧”,展现了道德模范的奉献精神,让人们在聆听中记住道德模范的故事,引导人们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道德。“道德模范广播剧”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不仅因为故事精彩,更因为那种源自道德的力量。

根据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应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思路分析 首先对材料中的具体措施分层,然后对应教材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措施,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等角度分析。图示如下:

答案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道德榜样,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易错易混清除】

1.文化对社会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

3.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

4.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

5.世界文化就是各国文化的总和。(  )

6.新的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

7.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

8.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

9.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  )

10.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

11.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

1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  )

13.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  )

1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

15.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

16.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不变的。(  )

17.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

18.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

提示 1.×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起阻碍作用。

2.× 深远持久不等于永久不变。

3.×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4.× 没有民族的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多样的世界文化才能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5.× 世界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6.× 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7.×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8.×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9.×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根本途径。

10.× 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11.×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1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13.×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4.× 两者并不矛盾,但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外来腐朽文化的影响。

15.×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16.× 民族精神会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

17.× 文化多样性的发展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18.×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高考预测模拟】

(依托高考大数据分析软件精编而成)

一、选择题

1(2018·湖南省郴州市高三第二次质监)蜀道的开凿始于战国时期,这条惊险奇绝的古道堪称人类筑路史上的奇迹,也是历史文化的“活文献”。在漫长的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无数的政客商贾、文人兵卒行进在这条古道上,由此留下了大量的城池、建筑、诗歌和故事,让古蜀道升华为一条南北文化交融的立体系统。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 ③人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赋予“自然”的东西以文化 ④古蜀道是巴蜀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蜀道的开凿始于战国时期,这条惊险奇绝的古道堪称人类筑路史上的奇迹,也是历史文化的“活文献”。这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赋予“自然”的东西以文化,①③符合题意;②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古蜀道是巴蜀文化的展示,但是全方位说法错误,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B

答案 B

2.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却对红色情有独钟。红色代表了喜庆、祥和、热烈、奔放,中国红记载着中国人的心路历程,经过世代承启、沉淀、深化和扬弃,成为中国文化的底色。这主要表明(  )

A.红色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D.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解析 中国红记载着中国人的心路历程,经过“世代”承启、沉淀、深化和扬弃,成为中国文化的底色,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C符合题意。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A说法错误。BD与题意不符。故选C

2019新考纲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文化生活》常考热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