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华盛顿会议 教学设计 教案

发布时间:2016-03-07 17:18:08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美日矛盾;《四国条约》;《五国条约》的内容、结果;中日关于山东问题条约;《九国公约》

2、理解:了解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3、运用:通过对亚太地区矛盾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提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论从史出;问题探究;概括阐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华盛顿会议条约的讲解,认识弱小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华盛顿体系签定的条约

难点: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3.   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   标签

华盛顿会议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和概述分析等方法进行,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的思维意识。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导入新课】

通过凡尔赛会议,确立了英法在欧洲的主导地位,巩固了日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优势,而美国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遭到失败。而美国当时的经济实力又使美国十分不甘心,因此在美国的主持下,又召开了一个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奠定秩序的华盛顿体系。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列强在亚太地区的争夺

1. 美日矛盾

关于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可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召开了巴黎和会,为什么还要召开华盛顿会议呢?”从而引出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尖锐矛盾。然后教师可适时指出,参加会议的九个国家均在东亚地区有利害关系,日、美等列强在这一地区的争夺尤为激烈。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协调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在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其中美国又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2.《四国条约》

1921年12月13日,签署了《美英法日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简称《四国条约》。条约规定:缔约各国同意相互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一旦这种权利遭受任何国家侵略行为的威胁时,缔约国应进行协商,以便就应采取的最有效措施达成协议。

条约还规定:在本条约批准生效后,英日同盟终止。《四国条约》是美国外交的一大胜利,它以体面的方式埋葬了英日同盟,解除了英日联合与美国对抗的威胁,为美国垄断资本家在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扩张扫除了一大障碍。舆论界普遍认为这是美国取得的一项重大胜利,因为它以四国条约的形势葬送了英日同盟。这样也使四国在太平洋地区的现状暂时固定下来。

二、海军军备的重新安排

1.《五国条约》的内容

拆散英日同盟以后,美国又首先提出了限制海军军备的方案。由于战后英国经济实力的削弱,无力与发了战争横财的美国竞争,所以英国首先被迫同意美国的建议。

1922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五国代表签订了《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简称《五国海军条约》。条约规定了五国海军力量的比例,其中主力舰总吨位的限额:美英各为525000吨,日本为315000吨,法、意各为175000吨。这就是常说的5∶5∶3∶1.75∶1.75的比例;禁止建造排水量超过35000吨的主力舰。作为对日本同意确定主力舰吨位比例的补偿,条约还判定了禁止在太平洋的一些岛屿建筑新的海军基地。

2.《五国条约》的结果

此条约使英国被迫承认英美两国主力舰吨位相等的原则,这是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又一胜利,意味着英国海上优势开始丧失。虽然条约使日本扩充海军的计划受到限制,但使其在太平洋仍占有利地位。谁这个条约宣称努力维持一般和平并减轻军备竞赛所带来的重担,事实上只是暂时解决了海军实力的分配问题,这更有利于美国。在妥协背后,孕育着新的冲突。

三、中国山东问题

1.中日关于山东问题条约

华盛顿会议的重要议题就是中国问题。中国在远东的战略地位很重要,各国在远东争夺的主要目标是中国。由于巴黎和会没有解决中国提出的要求,反而将德国原在山东的权利转交给日本,引起中国人民强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美日矛盾也因争夺山东而尖锐起来,美国倡议召开华盛顿会议的目的就是企图压制日本在远东和太平洋问题上作出让步。

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中国代表团是北洋政府派出的;孙中山领导的广州政府拒绝派代表参加。当时中国不少人士认为华盛顿会议是美国倡议召开的,并邀请中国参加,将是一个有利的机会。他们比较幼稚地认为美国可以帮助他们解除英、日等国强加于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挽救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

1922年2月4日,中日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规定:日本应将胶州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附约》中规定了对日本人和外国侨民的许多特殊权利,从而使日本在山东仍保留不少权益。尽管如此,中国收回山东主权和胶济铁路利权,是是中国人民坚持斗争所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美、英的压力也是日本被迫让步的一个因素。但是对中国的废除“二十一条”的要求,日本最初予以拒绝。在中国代表的坚决要求和各方压力下,日本才被迫声明放弃“二十一条”中的部分次要条款。

2.《九国公约》

随着山东问题的解决。1922年2月6日,出席会议的九国代表签订《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即《九国公约》。它在形式上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的完整,但并没有任何实际保证。当日本代表质问“行政之完整”的涵义时,美国代表回答:这只适用于“中国本部”18省,它不影响过去已经许给各国“合法”的利益和特权。这就是说,日本在满、蒙的利益,英国在西藏的地位仍继续保持。公约的核心是肯定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为美国排挤日本与英国在华势力、加紧在中国进行扩张和夺取霸权提供了条件。华盛顿会议是在承认美国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占相对优势的基础上,削弱了英国在远东的势力,遏制了日本的扩张势头,实际上“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三个主要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在美国居主导地位,宰割中国,抑制日本的基础上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体系隐含着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美日矛盾加剧;英日分歧扩大;中国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尖锐。这些矛盾的发展必将导致华盛顿体系的崩溃。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会议签订的条约,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了“华盛顿体系”。至此形成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构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课后研讨】

   课堂小结

【本课小结】

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是美国为遏制日本在远东的侵略势头,缓和海军军备竞赛而倡议召开的国际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形成了美国主导下的华盛顿体系。由此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在重新瓜分世界基础上的暂时妥协,从而维护了二十年的世界和平,为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客观环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毕竟建立在大国瓜分世界的基础上,带有强权色彩,如未能将民族自决权原则广泛应用到欧洲以外的地区,任意宰割战败国等,为新的世界动荡埋下了隐患。

   课后习题

【课后研讨】

有人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个“建立在火山口上的体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思路:凡尔赛体系是建立在对战败国的掠夺基础之上的,这就必然导致战败国与战胜国的矛盾加剧。其次,战胜国之间矛盾重重,也是削弱凡尔赛体系的重要因素。由于凡尔赛体系的帝国主义性质,它遭到殖民半殖民地人民的反对,所以一定是一个不稳定的体系。正如巴黎和会没有消除帝国主义的矛盾一样,华盛顿会议也未能解决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矛盾,日本的不满预示着美、日矛盾必然激化和英、日分歧的扩大。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也决定了华盛顿体系的脆弱性。

   板书

华盛顿会议

3 华盛顿会议 教学设计 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