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发布时间:2020-05-16 22:28:14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历史(文科)试题

一 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唐代诗人陆龟蒙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你认为诗句中描写的应是

A. 白瓷 B. 青瓷 C. 青花瓷 D. 彩瓷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青瓷的特点,故A正确。白瓷不属于越窑生产,且没有翠色,故B错误。青花瓷是元明清时期为主,不是唐朝,故C排除。彩瓷是明清时期为主,不是唐朝,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制瓷业

2. 有一关于西汉历史的电视剧,一些剧情发生在都城长安的“市”里。下列关于该剧有关西汉“市”的场景,哪项不符合当时的历史实况

A. “市”的四周建有高大围墙 B. “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 “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 “市”门白天定时开关

【答案】B

【解析】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有专职管理的官员,“市”的中央设置亭楼,四面建有门、墙,“市”门白天定时开关,可见管理是相当严格的,AC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市”门内外店铺林立和当时历史事实不相符,西汉商业活动必须在是在“市”里进行,故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3. 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 织女”的美丽传说。促使这一节日形成的原因是(  )

A. 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 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

C. 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

D. 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结合所学可知,人们对于“牛郎织女”式生活的美好向往恰恰是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在社会思想领域的真实反映,因此这一节日形成的原因是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正确; ABD与“乞巧节”无关,应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纺织工艺”,结合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的特点和地位解答即可。

4. 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一号”上整理出大量珍贵的文物。以下文物不可能从该船发现的的是

A. 胭脂盒和胭脂瓶

B. 珐琅瓷瓶

C. 瓷器碎片

D. 铜钱

【答案】B

【解析】注意题干时间“宋代沉船”,珐琅彩出现在清朝,宋代沉船上不可能打捞出清朝的文物,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铜钱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唐三彩出现于唐朝,白瓷出现于东汉,均能出现宋代沉船上,故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陶瓷业成就,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宋代沉船”和对选项中的物品出现时间的识记。

5.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活动开始出现。早期殖民活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

①加速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

②加速了西欧封建主阶级的衰落

③为西欧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

④为欧洲手工工场掳掠了大量劳动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西方国家的早期殖民活动加速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西欧封建主阶级的衰落,为西欧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①②③正确;早期殖民活动,西方殖民者开展奴隶贸易,把大量的黑人奴隶贩卖到美洲,而不是欧洲,④错误,排除;故选A.①②③。

6. 19世纪60年代中国大地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现象不是发生这一时期的是(  )

A. 洋务运动兴起 B. 民族资本主义诞生

C. 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建成 D.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答案】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7. 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洋务运动中,哪一项措施符合上述思想:( )

A. 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B. 成立三支海军

C. 创办轮船招商局 D. 创设京师同文馆

【答案】C

【解析】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后来由于遇到一些问题,李鸿章等洋务派认为国家要先富裕然后才能强大,所以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创办了创办轮船招商局等民用企业,C符合题意;A是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B是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海军,D是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教育,ABD都不是洋务运动使国家富起来的措施,排除。

点睛:紧扣关键信息“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结合洋务运动“求富”的措施(创办民用工业)分析即可。

8. 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

A.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B. “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C.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D.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唐朝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度,市的启闭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北宋之后打破坊市的时、空界限,草市、夜市才兴起繁荣。

9. 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

A. 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B.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 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 D. 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浮食奇民,朝不谋夕”是指到处流动为生,成为了“自由劳动力”,且“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即为指染工和职工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染坊”“机房”体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体现,因此B的表述符合题意,而A、C均与题意无关,D的表述不合史实,故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

【名师点睛】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①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②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③政策上:海禁、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等;④思想上: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科举制影响。资本主义萌芽是新的生产关系,代表了历史发展潮流,影响了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商人地位、农工商关系认识、文学作品等变化,没有发展到冲破封建制度、实现社会转型的程度。

10. 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 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问,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这说明( )

A. 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B.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

C. 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

D. 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战的影响,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可知随着妇女社会角色的变化,妇女的装束也随之变化,故排除A、D两项,选择C项;自古以来,妇女一直是劳动者,故B项的表述错误。

11. 如果为图5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 )

A. “清王朝自救运动” B. “近代工业的起步”

C. “实业救国的浪潮” D. “民族工业的春天”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地图反映的是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民用企业以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这些都采用机器生产,属近代企业,因此答案为D。A是洋务运动;C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也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名师点睛】高考复习中,关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一要掌握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一条主线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曲折发展轨迹:产生——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曲折发展——萎缩。注意分析每一阶段的背景、特点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两个重点:一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二是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二要掌握重点概念,如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三要注意洋务派的主观目的和客观结果是不一致的。四要注意活学巧记:如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一个根源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12. 下图为民国初年南洋烟草公司的营业状况,你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

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③抵制日货等群众性爱国运动扩大了国货市场

④公司艰苦创业,经营有方

⑤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时间“民国初年”,图片中所示具体时间为“1912-1918年”,可知这与民国初年尤其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即“短暂的春天”有关,南洋烟草公司作为民族工业,①②③项为当时获得发展的客观原因,④项为当时获得发展的主观原因,⑤发生于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而民国初年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时间不符,因此排除⑤,故选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3. “女工的工作时间如此之长,而且还要站立操作机器,所以在招募女工的时候,工厂都要求女工是天足。就有一次,因为那女孩是小脚,而把她辞退。”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 机器生产有助于改变缠足陋习 B. 工厂招工歧视女工

C. 辛亥革命后缠足陋习被彻底废除 D. 当时女工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信息“站立操作机器”“工厂都要求女工是天足”“女孩是小脚,会被辞退”,可以看出机器生产有助于改变缠足陋习,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社会习俗的变化

14. 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凡尔纳在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 ①火车 ②轮船 ③汽车 ④飞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注意题干时间“1872年”,结合所学可知,火车是1825年发明的,轮船是1807年发明的,汽车是1886年发明的,飞机是1903年发明,符合题干时间“1872年”的是火车,轮船,故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A项正确。

点睛:根据关键时间信息1872年,结合火车轮船汽车飞机出现的时间进行分别判断。

15. 下面是湖北天门县一农民家1974年、1980年贴的两幅春联。1974年: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出现这种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改的完成,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

C.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经营自主权

【答案】D

【解析】1974年,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农村实行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人民生产积极性,造成农村发展落后;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包产到户,联产到组等责任制的推行,使农民获得土地的经营自主权,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出现了 中的显著变化,故选D;1953年土改的完成,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时间不符合材料“1974年”,排除ABC。

16. 某同学在历史学习中发现:欧洲的一些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荷兰有西兰(Zealand),大洋洲有新西兰(NewZealand);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美国有新奥尔良(NewOrleans)。对此现象的由来,正确的解释是 ( )

A. 两者地理形势相同所致 B. 两者文化传统相同所致

C. 两者关系世代友好所致 D. 欧洲列强殖民活动所致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就开始了殖民扩张。殖民者所到之地为表示为该国所有,往往用本国城市或地名来命名,为了与本国城市区别,前面往往加上一个“新”字。这深深地打上了殖民的烙印,故A项正确,BCD项都不符合题意。故应选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

【名师点睛】殖民扩张的影响:

(1)对世界: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扩大的途径:殖民扩张,掠夺)

(2)对殖民国:为西欧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黑奴贸易: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17. 19世纪英国“棉都”曼彻斯特“是做赚钱生意的地方……从这肮脏的下水道流出人类勤奋的洪流,肥沃着整个的世界,从这油腻的阴沟中流出纯质的金子。人性在这里发展的最完备,也最粗野;文明在这里创造奇迹,文明人几乎退回去变成野蛮。”对此材料理解最为全面的是 ( )

A. 公共设施尚不完善 B. 人民素质有待提高

C.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D. 工业革命带来双重影响

【答案】D

【解析】从流出人类勤奋的洪流,肥沃着整个的世界,……流出纯质的金子;人性在这里发展的最完备文明在这里创造奇迹说明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实行了人们发财致富的梦想这肮脏的下水道……油腻的阴沟、人性在这里……最粗野;文明人几乎退回去变成野蛮等信息可知工业革命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对殖民地的掠夺等一系列问题材料说明工业革命带来双重影响D项表述最为全面,故D正确;其他三项均不全面排除

名师点睛

18.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 )

A. 英国经济实力急剧衰落 B. 自然科学研究出现重大进展

C. 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 D. 美德经济发展加快后来居上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涉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和特点。英国在19世纪仍是世界霸主,经济实力急剧衰落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A项。自然科学研究出现重大进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特点的成因,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项。美德经济发展后来居上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因此排除D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联系其前提条件是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可以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的政治前提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确立,故C项正确。所以答案选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名师点睛】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联系:

(1)就生产力发展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更加迅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2)就生产方式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分散的手工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

(3)两次工业革命都是在科技发明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得到充分体现。

(4)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工业部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都得到了技术改造,焕发了更强的生命力。

(5)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世界形成看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6)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大变革,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个直接对立的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更趋明显和激烈。

19. 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则消息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 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 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D. 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由材料“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这体现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由此产生了垄断组织,故选C;AD只看到材料中提到的现象,故排除;B没有看到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排除B。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

20.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世界贸易额迅速增长

②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

③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垄断公司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世界贸易额急剧增长,世界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各地之间的交流与信息传递,交通工具和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使得人们的空间距离缩小,资本主义把世界连接为一体的手段是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综合分析可知.②③④均符合史实,①不合史实,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故选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2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最恰当:

A. 万马齐喑究可哀 B. 小荷才露尖尖角

C. 千树万树梨花 D. 无可奈何花落去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A形容的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洋务运动和外国侵略的刺激下,中国的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东南沿海产生;B形容的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也就是清末,面对国内严峻的反清反封建浪潮,清政府被迫打出了“新政”等晃子,但也确定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表明民族资本主义完蛋了,而一战时,由于欧美列强们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迅速发展的春天,所以C对,D错。

考点: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22. 在近代中国随着汽车、火车、轮船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现象,反映了:( )

A. 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 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 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 人们认为交通工具急待改进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乘客不分男女座”体现了不分男女、等级的特点,是对封建社会男女有别的传统封建伦理道德的冲击,A项正确;BD背离材料,C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CD。

23. 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近代化

①从轻工业开始而后向重工业发展②受到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抗

③缺乏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④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我国近代化最初是由封建地主阶级领导的,五四运动后,又有无产阶级领导,④错误;中国的近代化从轻工业开始,欧美国家的近代化也是从轻工业开始,中国的重工业没有发展起来,①错误;②③符合中国的近代化的特点,故选A。

24. 、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

A. 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B. 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D. 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18世纪中后期在英国出现的较为深远的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它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械化的工厂大工业的飞跃,故C项为正确答案。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

25. 之所以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经济特区,原因不包括:

A. 交通便利 B. 是著名的侨乡 C. 经济基础好 D. 历史上与海外交往密切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立经济特区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靠近港澳,华侨多,便于引进外资;处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在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AB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经济基础好,显然不属于当时四地的状况,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

26.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共同惨重教训是

A.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

C. 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D. 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答案】A

【解析】大跃进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生产关系的变革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三者的共同教训是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A正确;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与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不符,故B错误;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不符合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故C错误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与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不符,故D错误

27. 下列各项不能准确表述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生产力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的是

A. 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权

B. 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活动有一定程度的限制

C. 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倾向严重

D. 农村土地所有制不利于调动生产积极性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A、B、C三项均是经济体制改革前的弊端;D项表述不妥,不能说土地所有制度不利于调动积极性,直到现在国家的土地所有制依然是公有制。只能说是农村的经营体制,分配制度,生产方式不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是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而非社会主义制度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本题主要是看选项所列是否形成对生产发展的障碍。A、B、C三项对生产发展会起到阻碍作用,而D项中并非“农村土地公有制”不利于调动生产积极性。据此也可以得出答案。

28.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

A. 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 B. 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

C. 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A.经济走向全球化、B.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C.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这都不是对垄断的正确理解。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这揭示了垄断的实质。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点评:垄断组织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表现出资本主义制度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②消极影响:(对内)垄断组织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对外)垄断资本家极力到全球各地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29. 近代中国交通运输方式发生质的变革是由于

A. 中国传统工具的进一步改进 B. 统治者鼓励发明创造的结果

C. 西方近代化交通工具的引进 D. 清政府主动引进外来文明成果的结果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交通运输方式不是由传统工具的改进而来,排除A。B项不符合史实,近代中国交通运输方式发生质的变革是由于引进近代西方工具的结果,排除近代中国交通运输方式发生质的变革是由于引进近代西方工具的结果,是西方文明影响的结果,C 项正确。D项中的“清政府主动引进”不符合史实,排除。

30. 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下列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的是

A. 机器制造业 B. 电力工业 C. 石化工业 D. 汽车工业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的再现再认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电力工业、石化工业、汽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机械制造业是工业革命的成就。所以答案选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第Ⅱ卷(共40分)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3分,第33题17分,共计4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二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材料三 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写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说明清政府实施政策的名称及其主要内容。

(2)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统治者的一种怎样的心态?

(3)你是如何看待清朝实施的这种政策的?

【答案】(1)闭关锁国政策(“海禁”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处同外国通商,并规定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2)天朝上国无比的优越感,盲目自大,目空一切。

(3)闭关锁国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使用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解析】(1)名称:根据“迁海令”“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结合所学可知是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主要内容:根据“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结合所学可知,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处同外国通商,并规定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2)心态:根据“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是以加恩体恤”分析得出。

(3)根据所学,主要回答闭关锁国政策消极影响,分别从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造成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等方面分析回答。

32. 恩格斯说: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⑴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先后被用作能源的依次是什么?

(2)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两例)

(3)两次工业革命产生哪些不同的后果?

【答案】(1)煤炭、电力、石油

(2)第一次工业革命: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工业,汽车制造工业,化学工业

(3)生产力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高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社会关系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近代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国际格局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19世纪中后期,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解析】(1)第一次工业革命,煤炭是主要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石油是先后使用的新能源。

(2)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新兴工业部门,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有电力工业、汽车制造工业、化学工业。

(3)分别从生产力、社会关系、国际格局等方面回答两次工业革命产生的不同后果。

33. 《春天的故事》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请回答: 

(1)“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中的“春天”是指?“有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指的是谁?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 

(2)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以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如何理解“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的深刻含义?指出1978年以后,我国是如何进行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为参与全球化,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的举措?

【答案】(1)这里的“春天”指改革开放。邓小平。 他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指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2)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4分) 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在城市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2)含义:结合所学,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回答即可。经济体制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在城市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1992年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根据所学,分别从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方面分析回答。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