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考试重点内容

发布时间:2020-05-20 03:24:18

第一章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含义和特点

1社会工作的含义:非盈利性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活动。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活动。

2.我国社会工作的三种类型:普通、行政、专业社会工作。

3.社会工作的特点:专业性助人活动、注重社会价值、强调专业方法、注重实践、双方合作、多方协同。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

1.社会工作在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解救困难、缓解困难、促进发展。

2.社会工作在社会层面的目标: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3.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相互适应。

4.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对象及要素

1.社会工作的对象:基本对象、扩大的对象。

2.社会工作的五大要素: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价值观、专业助人方法、助人活动。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1.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年龄层次)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特殊人群)妇女、残疾人、矫正、优抚安置,(服务领域)社会救助、家庭、学校、社区、医务。

第五节 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1.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直接服务角色、间接服务角色。

2.直接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

3.间接服务:管理者、资源管理者、政策影响人、研究者。

4.社会工作者知识化基础:理论、政策、技术、文化。

5.能力要求:技术、文化、心理素质、持续学习能力。

第二章 第一节(简单了解)

第二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系

1.国际社会工作价值观:服务大众、践行社会公正、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注重人类关系的重要性、诚信、能力。

2.六项基本原则(是根本性,但不具体化,不适用每一个具体实践环节):接纳、尊重、个别化、自决权和知情同意、保密、不批判等。

3.中国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内容:对服务对象、专业实践、服务机构、公共福利发展、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五个方面的看法。

4.中国社会工作价值观内容:以人为本、回应需要,注重和谐、促进发展,平等待人、注重参与,道德与责任并举,个人潜能提升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第三节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1.社会工作伦理主要六点内容:对服务对象、同事、机构、自身、本专业、全社会。

2.社会工作伦理难题:保密问题、情理合法问题、价值中立还是价值介入、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自觉原则和家长制。

3.七大处理原则:保护生命、完全平等与差别平等、自主和自由、最小伤害、改善生活质量、隐私和保密、真诚。

4.专业守则四大作用:保障专业要求开展工作,有利于实现工作目标、有利于维护社会工作的专业形象、有利于社会工作者的成长。

5.社会工作守则十二项内容:尊重对象的权益、严守对象的秘密、公平服务大众、尊重同事的工作、恪守公私界限、维护社会正义、信守机构政策、充实社会工作知识和能力,促进发展专业、约束不当行为、增进公共福利、共同执行守则。

第三章 第一节 人类行为

1.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五层需要。

2.阿尔德弗尔ERG理论:存在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

3.根据起源与性质人类需要分为: 生物性、社会性

4.根据需要的对象分为:物质的(如吃喝)、精神(如娱乐)。

5.人类行为广义上:外显行为、内显行为。

6.根据行为起源分为:本能行为、习得行为。

7.根据特定标准分为:正常行为、异常行为。

8.人类行为的六大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指向性、可控性、发展性。

第二节 社会环境

1.社会环境的含义:与人类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及社会过程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家庭、群体、学校、社区、政府、社会、文化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环境的特点:多样性、动态平衡性。

3.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家庭、朋辈群体、学校与工作单位、社区、社会(社会形态)、文化、大众传媒。

4.家庭分为“权威型、专制型、纵容型、疏离型。

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五大关系:个体必须适应环境、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能脱离遗传禀赋的制约、作为能动个体人类行为也可以改变社会环境、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

第三节 人类发展阶段及主要特征

1.人类七个阶段:婴幼儿、学龄前、学龄期、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第四章 第一节 什么是个案

1.社会工作三大专业方法(最早被认可):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

2.个案工作定义: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基础)、以个别化的方式(原则)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对象)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内容),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和运用自身及周围资源,改善其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

3.个案工作的服务对象包括:个人、家庭。

4.价值的重要性在于给我们一个精神立场。

5.个案工作的核心原则是:个别化。

6.个案工作的目标包含三个层次:初级目标、中层目标、终极目标。

7.初级:解决案主基本需要,中层:吸住案主在自助的原则下适应生活和社会,终极:实现案主自我发展。

8特征:个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一种助人自助、自助助人的专业。

第二节 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1.三大传统治疗模式:心里社会治疗模式、人本治疗(危机介入)模式、行为治疗模式。

2.心里治疗模式的内容:理论假设、治疗技巧(直接治疗、间接治疗)。

3.四种理论假设:对人的成长发展假设、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对人际沟通的假设、对人的价值假设。

4.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治疗技巧的三个阶段:研究、诊断、治疗。

5.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治疗技巧种类:直接治疗、间接治疗。

6.直接治疗技巧:非反思、反思。

7.非反思沟通技巧:支持、提供可能的解决途径(让案主自己选择)、忠告(表明自己确切的立场或态度)

8.反思性沟通技巧:人在情境中的反思性沟通、心理模式能动反应、人格发展反应。

9.间接治疗:环境改善术。

10.心理治疗模式的三大特点:注重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对象、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采用多层面的服务接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11.危机的定义:是指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态。(通常分为成长危机、生活情境危机)

12.人本治疗(危机介入)模式中危机的发展阶段:发生、应对、危机解决、恢复期。

13.危机介入的六项基本原则:及时处理、限定目标、输入希望、提供支持、恢复自尊、培养自助能力。

14.危机介入模式的特点: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迅速作出危险性判断、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并建立信任的合作关系、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

15.行为治疗模式来源于行为主义学派,三大理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巴普洛夫,狗与铃声)、操作性行为(斯金纳,应答性、操作性)、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

16.行为治疗模式的治疗技术:放松训练、系统脱敏、厌恶疗法

第二节 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1.个案工作划分标准:按时间、按服务内容。

2.按时间可分为:开始阶段、中间阶段、结束阶段。

3.按服务内容划分:接按和建立关系、资料收集和分析、诊断和计划、治疗和服务、结案和评估、持续的治疗等。

4.个案工作结合时间和服务内容可划分为:接案或转介、收集资料、制定计划、签订协议、开展服务、结案、评估和追踪等。

5.接案工作四个重点:了解求助对象的求助愿望、促使有需要的求助对象成为服务对象、明确服务对象要求、初步评估问题和需要。

6.收集资料工作两个重点:收集与服务对象相关的详细资料、结合资料对案主的问题进行确切评估。

社会工作者考试重点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