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问题的确定--阅文献查

发布时间:2019-10-04 21:48:53

研究问题的确定

一、研究问题的选择

明确研究问题,是研究过程中为了获得理想答案的重要一环。充分地确定问题是研究过程展开的必要条件。因研究的类型不同,对问题的确认程度也有所不同。 对一个研究问题的确认不仅仅是就所涉及的领域提供一个具体的陈述或问题。确认的第一步是选择好研究的题目,然后是对题目的具体陈述。

㈠、正确选定研究课题的重要意义

1、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发现并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所谓科学研究,就是对人类未知的问题作出解答。科学研究固然是为了解决问题,但往往是引出更深的问题,正是“问题”的深入导致研究的深入。就研究者本身而言,在自己研究领域内发现和提出一个有科学意义的问题,本身就是认识的成果。能否善于提出问题正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关键,它决定研究价值大小,决定研究的成功与否。选题不当是导致研究失败的最常见原因。

2、选题决定教育研究的方向和水平

教育现象和过程较为复杂,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所以,应该选择那些带有全局意义的规律性问题,抓住教育内在的关系和联系来研究,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研究的效益。

回顾以往,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我国的教育科学研究在选题上走了一些弯路,至今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具体表现为:在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关系上,较偏重理论的思辨性研究,对大量的教育实际问题不够关心,提供给实际工作者的知识和方法不一定切合教育发展实际,缺少透彻的问题说明和系统的理论建树。而应用研究则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倾向,缺乏理论指导且处于较低水平。

3、正确选题是教育研究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功

独立地判断和正确地选题是衡量科学工作者研究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原因在于,研究课题的确定,意味着研究者要善于从理论本身、理论与实际间,现状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种种矛盾的透彻分析中,发现、提出和形成一个有意义、有创见的问题,它是科研人员敏锐的洞察力、对形势的判断力以及胆识的综合反映。

㈡、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有的特点

1、问题必须有价值

选定的问题不仅对本学科研究领域具有好的内部价值,即理论上要有新突破,实践上要对教育改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相关其他领域,如心理学、哲学等有高的外部价值。问题的意义是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它制约着选题的根本方向。

如何衡量选定课题有无意义及意义的大小,主要是看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二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根据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为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教育研究的实际课题,有的强调应用价值,有的强调学术价值,有的二者兼而有之。但无论哪一种,都要选择那些最有意义的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2、问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

选题的现实性,集中表现为选定的问题要有科学性,指导思想及目的明确,立论根据充实、合理。选题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这就是选题的实践基础。研究课题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经验同时又为课题的形成提供一定的、确定的依据。选题的科学性,还表现在以教育科学基本原理为依据,这就是选题的理论基础。教育科学将对选题起到定向、规范、选择和解释作用。为了保证选题有科学的现实性,还需要对选定的课题进行充分论证。

3、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原因在于问题是否具体适度往往影响全局的成败。那种大而空、笼统模糊,针对性不强的课题往往科学性差。只有对问题有清晰透彻的了解,才能为建构指导研究方向的参照系提供最重要的依据。因此,不宜把课题选得太宽、太大、太复杂。

4、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

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

要做到选题新颖,就要把研究课题的选择放在总结和发展过去有关学科领域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思想的主要遗产的基础上,没有这个基础,任何新发展,新突破都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通过广泛深入地查阅文献资料和调查,搞清所要研究课题在当前国内外已达到的水平和已取得的成果,要了解是否有人已经或者正在或者将要研究类似的问题。如果要选择同一问题作为研究课题,这就要对已有工作进行认真审视,从理论本身的完备性,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高度进行评判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研究的着眼点。只有在原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的突破和创新,才具有研究的意义。

5、问题要有可行性

所谓可行性,指的是问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具体分析,可行性包含以下三方面的条件:

①、客观条件

除必要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理论准备等条件外,还有科学上的可能性。有的选题,看起来似乎是从教育发展的需要出发,但由于不符合现实生活实际,违背了基本的科学原理,也就没有实现的可能。如1958年有人提出的“关于中国十五年内普及高等教育的对策研究”,这样的选题不仅徒劳,并且常常会导致实践的盲目性。

②、主观条件

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材料以及对此课题的兴趣。也就是说,要权衡自己的条件寻找结合点,选择能发挥自己优势特长的课题。在一个课题协作研究组当中,不同特长的人优势互补,才能真正发挥出整体研究效益。对于刚学步的年青人,最好选择那些本人考虑长久,兴趣最大的课题。而在教育第一线从事实践工作的教师,选题最好小而实。自己提出的研究课题,更容易激发信心和责任感,更容易发挥创造性。总之,知己之短长,扬长避短,才能尽快出成果。

③、时机问题

选题必须抓住关键性时期,什么时候提出该研究课题要看有关理论、研究工具及条件的发展成熟程度。这里有一个胆识问题,善于抓住新课题,又要注意时机。如何辨别有希望的线索,是研究艺术的精华所在。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并能按照其本身价值而不是按照主宰当时的观点去判断论证的科学家,最有可能认识某种确属新东西的潜在意义。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经常出现以下选题不当的情况:

一是范围太大,无从下手;

二是主攻目标不十分清楚;

三是问题太小,范围太窄,意义不大;

四是在现有的条件下课题太难,资料缺乏;

五是经验感想之谈,不是科研题目;

㈢、教育研究课题的类型及来源

1、教育研究课题的基本类型

研究课题类型关系着研究过程中搜集材料、整理加工材料的不同要求,反映出成果的不同类型,这是需要研究者从总体上把握的。

教育研究课题,一般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①、基础性研究课题。

主要包括那些以研究教育现象及过程的基本规律,揭示青少年身心发展以及影响因素间的本质联系,探索新的领域等为基本任务的课题。这类课题探索性强,自由度较大,不确定因素较多。例如:关于我国培养目标体系的研究,现代教育功能的研究,现代课程论的研究,教育评价理论的研究等。这是以揭示带有普遍意义的新理论、新知识为主要目的的。

②、应用性研究课题

主要包括那些为基础理论寻找各种实际应用可能性途径的课题,是以改造或直接改变教育现象和过程为主要目的。例如:关于制定地区教育科研管理条例的研究;用心理疏导、行为矫正法矫正学生行为问题的研究;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问题的研究等等。

对于发展性研究课题人们往往把它归为应用性研究,这类课题针对性强,覆盖面宽,既有宏观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也有微观的决策性研究。

一个课题研究领域,往往既有基础性的理论性研究课题,同时又有应用性研究课题。

2、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

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即研究课题产生的途径是十分广泛的,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问题

这就是当前社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教育事业发展中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②、学科建设中需要的问题

这往往是从教育理论发展方面提出的课题。不仅要揭示已有理论同经验事实的矛盾,而且要揭示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不仅包括学科系统规划建设中的若干未知的研究课题,而且包括对已有教育理论传统观念和结论的批判怀疑,以及学术争论中提出的问题。例如:德育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德育方法论的研究等等。

③、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中反应出来的种种矛盾

一方面要寻找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其内在规律性;二是从争论中发现问题。例如:如何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中学生早恋现象的产生及矫正;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影响的分析和对策研究;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与转化;农村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等等。

④、从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

对于广大的大中小学教师来说,这是提出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七年级上阅读课时,听两个学生朗读,觉得他们读书非常紧张,很费劲,当时他产生了一个想法: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朗读?他们是怎样领会所读东西的意义的呢?他把问题记下来,带着这个问题去上、去听别的阅读课,结果发现很多学生都有这个问题。经过深入研究,他发现了一种他称之为“思维不清”的现象,并由此引出了广泛而持久的对学生阅读状况的研究。这样从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对教育教学实践往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教学实际有指导作用。

⑤、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接点找问题

这就是交叉学科间的空白领域。在现代科学大综合发展的趋势下,各学科之间的交叉领域涌现出大量的值得开拓的新问题,仅以教育学为例,教育科学与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渗透交叉中进行多向综合而产生的诸如教育控制论、教育生态学、教学生理学、教育病理学、教育美学、教育法学、教育评价学、教育未来学、教育技术学等新学科研究领域,以教育作为共同的研究对象,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使研究得到了有效的深化。

⑥、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问题

包括对世界教育科学发展潮流及趋势的分析以及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既有对某学派理论的系统研究,如杜威、皮亚杰、布鲁纳等的教学理论,也有对西方课程理论、伦理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等不同观点及研究方法的评价分析。结合中国实际,确定若干专题研究。

除以上几个主要途径外,还可以从国家机关制定的课题指南或规划中选题。如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提出的课题指南。

㈣、选题的过程及方法

科学而新颖的课题的选定,实际上是经过了一个从产生研究动机到勾画出研究大致轮廓的过程,是对提出的初步研究假设进行不断检验的过程。

选题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不同研究课题,研究的性质、方向不同,加上研究者本身的差异,因此选题方法无一定之规。但要选好题,有几点是要注意的:

1、要有明确的、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初学研究的人,一开始总是对几个研究方向同时感兴趣,如果要在某方面真正获得成果,而且有所成就,就必须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一两个方向上。这里所谈的研究方向,其涵义有三层:一是总方向,二是某学科领域的方向,三是研究者个人的主攻方向。个人研究主攻方向是受前者制约的,只有把个人的研究纳入到某一具有强的生命力的学科体系中,个人的研究才会得到发展,这正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2、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

要把一个大的问题按照内在逻辑体系分解成相互联系的许多问题,从而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和相关网络。也就是说,将所要研究的问题展开成一定层次结构的问题网络,从而在问题具体化基础上选题。

正确地对问题进行分解,实际上也是预期课题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步骤获得解决,从而为进行课题论证提供依据。善于对问题进行分析,也正是着手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功。一个成熟的研究工作者,常常在这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深刻的洞察力和远见卓识。

3、要善于转换问题的提法,并使问题形成系列

善于转换问题提法是指能不断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问题。例如,多少年以来关于课堂教学环节的研究,从赫尔巴特、杜威到凯洛夫,似乎已形成了一套理论。在以后几十年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在现代教学观指导下创造了生动丰富的新课堂教学结构,突破了原来那种单一僵化教学环节的束缚,迫切要求从理论上得到科学的解释和说明,这就是近年来我国学者依据系统科学理论对教学模式问题的研究。从教学环节到教学模式,正是转换了一个新的角度,不仅是一个名词术语的替换,而是在理论基础、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都有了质的不同。因此,作为一个科学研究工作者,不仅能够善于提出问题,而且也要善于从新的角度提出问题。不墨守成规, 不固执现有理论,按照现代社会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找到各种发展的生长点,使研究的问题步步深入。

问题转换还指当一个问题解决以后要把握时机及时转向由此引伸出的其它相关问题,表现出问题延伸的系列。也就是说,要使所研究的课题沿一定脉络具有前后的相关性。

4、要对选定的课题进行论证

课题论证是对选定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目的在于避免选题中的盲目性。进行这种课题论证,本身也是一种研究,它必须依据详实的资料,并以齐全的参考文献和精细的分析来支持自己关于课题的主张。通过课题论证,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创设落实的条件。

课题论证主要回答以下问题:

①、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类型。

②、本课题研究的迫切性和针对性,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③、该课题以往研究的水平和动向。包括前人及其他人有关研究的基础,研究已有的结论及争论等,进而说明该课题研究将在哪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④、本课题理论、事实的依据及限制,研究的可能性,研究的基本条件(包括人员结构、任务分配、物质设备及经费预算等)及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

⑤、课题研究策略步骤及成果形式。

在系统的分析综合基础上写出简洁、明确具体、概括的论证报告,一般约五六百字。课题论证报告不仅用于申报研究项目,而且也应用于发表论文的开篇,学位论文的前言部分。

对于重大课题,常常必须写出开题报告,并经过同行专家的审议。开题报告内容一般包括:

⑴、课题名称;

⑵、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即研究本项目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⑶、研究的主要内容;

⑷、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那些突破;

⑸、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料准备和科研手段等。

查阅文献

查阅文献是科学研究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它贯穿研究的全过程,文献提供了选题的依据,当研究课题确定之后必须围绕选题广泛地查阅文献资料。

一、教育科学文献的基本概念

文献,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即以载体形式传递知识。文献是记载人类知识的最重要手段,是传递、交流研究成果的重要渠道和形式。文献作为一种主要情报源和信息源,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部分。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朱熹注:“文,典籍也;献,贤也。”古人以“文”为典籍记录,献就是贤者及其学识。后来发展为专指著述。

文献,是把人类的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音像等手段记录下来的有价值的典籍,包括各种手稿、书籍、报刊、文物、影片、录音录象、磁带、幻灯片及缩微胶片等。查阅文献是从文献中迅速准确地查找出所需情报的一种方法和程序。

教育科学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文献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它贯穿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从选题,初步调查以及论证课题,制定计划,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到形成研究报告,都离不开有关课题文献的检查和利用。而教育研究科学文献的数量和质量,也正是判断该教育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教育文献的种类及主要分布

㈠、文献的三种等级

根据加工程度不同,文献可分为三种等级:

1、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直接参考和借鉴使用价值,但它贮存分散,不够系统。

2、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二次文献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是对一次文献的认识,是检索工具的主要组成部分。

3、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这类综述性文献全面,浓缩度高、覆盖面宽、信息量大、内容新颖,即有综合性、浓缩性和参考性特点。

教育科学文献的特点:内容广泛,数量众多,学科复杂。相互交叉渗透,系统性、积累性和继承性强。文献类型以专著论文、研究报告为主。

㈡、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

1、书籍

包括名著要籍、教育专著、教科书、资料性工具书及科普通俗读物。它是教育科学文献中品种最多、数量最大、历史最长的一种情报源。

2、报刊

报纸和期刊均属连续出版物。报纸是以刊登新闻和评论为主的定期连续出版物,如《教师报》、《中国教育报》,还有《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大报的教育科学版。报纸发行广泛,传递信息迅速,但材料分散不系统,且不易保存。

期刊,是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有周刊、月刊、双月刊、季刊等。可分为学术理论性期刊,情报性期刊,技术、事业性期刊和普及性期刊。教育科学范围内的期刊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杂志。杂志刊载有关科学论文、研究报告、文摘、综述、评述与动态,兼容性强。一类是汇报、集刊、丛刊、汇刊及高校的学报。还有一类是文摘及复印资料,这是一种资料性及情报索引刊物。如中国人民大学分科的报刊复印资料,经过专门人员精心选编成册定期出版,有重要文章,并附有一定时期内主要文章的篇目索引,可帮助研究人员及时掌握某一特定课题的文献概况。

期刊出版周期短,内容新颖,论述深入,发行量大,常反映有关学科领域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最高水平,是教育科研工作者查阅文献最有效且简便的主要来源。

3、教育档案类

档案资料是人类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并且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文献材料。教育档案类包括教育年鉴、教育法令集、教育统计、教育调查报告、学术会议文件、资料汇编、名录、表谱以及地方志(我国特有的地方百科全书)、墓志、碑刻等。

4、专家询问

是通过个人交往接触的非正式渠道搜集资料,研究者与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研究人员、学者进行交谈,交流讨论学术问题。

5、非文字资料

包括校舍、遗迹、绘画、出土文物、歌谣等,在教育科学研究资料分布中主要指以声音、图像等方式记录有知识的载体,通过视听觉传递知识,更直接、精练、形象。

三、查阅文献活动

㈠、查阅文献的意义

1、更具体地限制和确定研究课题及假设;

2、告诉研究者在本领域内已做了哪些工作;

3、提供一些可能对当前研究有用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4、对研究方案提出一些适当的修改意见,以避免预想不到的困难;

5、把握在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差错;

6、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材料。

㈡、查阅文献过程

从众多的文献中准确迅速查找出符合特定需要的文献,不仅是一个资料查找搜集过程,也是一个分析、研究过程。检索文献一般由以下三个主要步骤组成:

1、分析和准备阶段

包括分析研究课题,明确自己准备检索的课题要求与范围,确定课题检索标志,以确定所需文献的作者,文献类号,表达主题内容的词语和所属类目,进而选定检索工具,确定检索途径。

2、搜索阶段

搜索与所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资料分别按照适当顺序阅读,并以文章摘录、资料卡片、读书笔记等方式记录搜集材料。

3、加工阶段

从搜集到的大量文献中摄取有用的情报资料,就必须对文献作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加工工作。

四、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

文献检索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适用范围。

1、顺查法

按时间范围,以所检索课题研究的发生时间为检索始点,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一般可以查全,查时可以随时比较、筛选,查出的结果基本上反映事物发展的全貌。此法多用于范围较广泛,项目较复杂,所需文献较系统全面的研究课题以及学术文献的普查。

2、逆查法

与顺查法正好相反,逆查法(倒查法)是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查找。这种方法多用于新文献的搜集,新课题的研究,而这种课题大都是需要最近一个时期的较新论文、专著,不太关注历史渊源和全面系统,易漏检。

3、引文查找法

又称跟踪法。是以已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文献涉及范围比较集中,获取文献资料方便迅速,并可不断扩大线索。

4、综合查找法

将各种方法结合加以使用以达到检索目的。

正确的检索资料方法应达到四点要求:

①、准,高的查准率;

②、全,高的查全率。搜集的资料不仅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既有纵深的也有横向的,既有中文的也有外文的,既全面又系统。

③、深,占有情报的多样性及内容的专深。

④、快,要迅速。一个准确度高、有价值的情报资料,如果检索速度慢了,耽误了时机,就会失去它应有价值。要在准、全、深基础上做到快,就要学会利用各种类型的检索性工具书。

检索性工具书是比较完备的汇集某一方面的资料,按照特定的方法加以编排,内容比较概括,以供检索文献线索时查找的图书。不仅提供准确的资料,而且提供经过筛选和条理化了的文献出处和内容线索。常用的检索性工具书有:书目、索引、文摘、传记资料等。也包括辞书、百科全书、年鉴及手册。

书目,是统计和反映某一时期内全国出版的图书总目,期刊目录,报刊目录及其他文献目录。如通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中国丛书综录》检索古代教育文献。而要查近、现代教育文献,就要翻阅《全国总书目》、《全国新书目》、《中国国家书目》、《中国出版年鉴》等工具书。解放前的举要书目,《书目问答》影响极大,2200余部。

索引,是将书籍或报刊中的内容或项目摘记下来,编成简括的条目,按一定顺序排列并注明其出处。按检索内容和途径,索引可分为篇目索引(题录、论文索引)、字词句索引(书中摘出的字、词、句组成)、专名索引(按人名、地名、书名等编排)、主题索引(内容按主题集中编辑,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主题索引)。索引收集内容广泛,文字简洁。

检索性文摘,是以简练的语言文字精确地表述原文献主要内容并注明出处。内容专深,强调科学情报价值。一般原文节录为多,包括主要论点、论据、结论。述而不评,陈而不议,客观公正地、真实地反映学术观点的本来面目。文摘按内容可分为综合式文摘和学科性文摘。我国文摘目前已有100多种,如《新华文摘》、《教育文摘》、《高教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人们借助文摘可获得学术信息,简要地了解文献内容,有目的地选择所需的一次文献,从而提高检索和使用文献的效率。

传记资料,一般附有被传人物的著作目录,为我们提供从作者入手查找文献的途径。如《中国教育家传略》,收进了从孔丘到李大钊共146位历代著名教育家小传。

目前在我国,正在研究和发展计算机检索系统,不仅用以查书目,而且用以查具体分类资料,速度快,检索全面。查全率、查准率较高,提供了文献检索现代化的广阔的发展前景。

五、教育文献的利用以及检索文献的要求

要在检索文献基础上充分利用文献,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加工文献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高的分析与综合能力,有判断识别能力,才能从搜集到的资料中挑选出高质量的文献。

一般而言,检索文献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检阅要全面,即全面性

通过浏览,不仅要广泛查阅自己特定范围内的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而且要把视野放宽,广泛浏览特定范围以外的有关研究成果。

2、检阅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

通过细读,基本掌握四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所研究的领域内讨论过哪些问题,有哪些分歧意见,有哪些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主要倾向。要认真推敲观点和论据,并做好记录。

查阅的认真细致,正是表现在搞清前人分歧矛盾所在,从而发现问题。有的学者精辟分析了在这个过程中大致存在的三种情况:

第一种,前人的结论可能是正确的,但论据不充分;结论可能是错误的,但研究过程或研究方法可能有启发;

第二种,前人的争论焦点,可能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也可能只在表面现象上争吵不休,并未触及问题的实质;

第三种,前人的理论依据及史料依据,可能是准确无误并十分丰富,也可能是篡改文献,贫乏薄弱得不足为据。

在实践中常常发生因疏忽而形成的论据失误。一是曲解引伸,主观臆断;二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突出其一,忽略其二,断章取义;三是脱离实际,追赶时尚,将一些理论词句作为教条,生吞活剥并未真正理解。

3、勤于积累

在进行教育科研时,应养成不断学习、善于积累的好习惯,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读书治学的能力,掌握查阅文献的方法,逐步积累自己所需要的资料目录。还要善于做摘要、札记、卡片,编制自己的文摘、提要、综述,建立个人资料库,同时又会使用国家的信息库。

4、善于思索

由于文献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带有时代和个人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对文献作进一步的分析综合,做到在批判中继承,在扬弃中创新,将“死”书读“活”,这就不仅需要有与研究问题有关的知识准备,而且必须靠理论思维。在阅读中进行比较、分析、联想和构思,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观点。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宽容就是忘却,人人都有痛苦,都有伤疤,动辄去揭,便添新创,旧痕新伤难愈合,忘记昨日的是非,忘记别人先前对自己的指责和谩骂,时间是良好的止痛剂,学会忘却,生活才有阳光,才有欢乐。

  不要轻易放弃感情,谁都会心疼;不要冲动下做决定,会后悔一生。也许只一句分手,就再也不见;也许只一次主动,就能挽回遗憾。

  世界上没有不争吵的感情,只有不肯包容的心灵;生活中没有不会生气的人,只有不知原谅的心。

  感情不是游戏,谁也伤不起;人心不是钢铁,谁也疼不起。好缘分,凭的就是真心真意;真感情,要的就是不离不弃。

  爱你的人,舍不得伤你;伤你的人,并不爱你。你在别人心里重不重要,自己可以感觉到。所谓华丽的转身,都有旁人看不懂的情深。

  人在旅途,肯陪你一程的人很多,能陪你一生的人却很少。谁在默默的等待,谁又从未走远,谁能为你一直都在?

  这世上,别指望人人都对你好,对你好的人一辈子也不会遇到几个。人心只有一颗,能放在心上的人毕竟不多;感情就那么一块,心里一直装着你其实是难得。

  动了真情,情才会最难割;付出真心,心才会最难舍。

  你在谁面前最蠢,就是最爱谁。其实恋爱就这么简单,会让你智商下降,完全变了性格,越来越不果断。

  所以啊,不管你有多聪明,多有手段,多富有攻击性,真的爱上人时,就一点也用不上。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谁在你面前很聪明,很有手段,谁就真的不爱你呀。

  遇到你之前,我以为爱是惊天动地,爱是轰轰烈烈抵死缠绵;我以为爱是荡气回肠,爱是热血沸腾幸福满满。

  我以为爱是窒息疯狂,爱是炙热的火炭。婚姻生活牵手走过酸甜苦辣温馨与艰难,我开始懂得爱是经得起平淡。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宽容就是忘却,人人都有痛苦,都有伤疤,动辄去揭,便添新创,旧痕新伤难愈合,忘记昨日的是非,忘记别人先前对自己的指责和谩骂,时间是良好的止痛剂,学会忘却,生活才有阳光,才有欢乐。

  不要轻易放弃感情,谁都会心疼;不要冲动下做决定,会后悔一生。也许只一句分手,就再也不见;也许只一次主动,就能挽回遗憾。

  世界上没有不争吵的感情,只有不肯包容的心灵;生活中没有不会生气的人,只有不知原谅的心。

  感情不是游戏,谁也伤不起;人心不是钢铁,谁也疼不起。好缘分,凭的就是真心真意;真感情,要的就是不离不弃。

  爱你的人,舍不得伤你;伤你的人,并不爱你。你在别人心里重不重要,自己可以感觉到。所谓华丽的转身,都有旁人看不懂的情深。

  人在旅途,肯陪你一程的人很多,能陪你一生的人却很少。谁在默默的等待,谁又从未走远,谁能为你一直都在?

  这世上,别指望人人都对你好,对你好的人一辈子也不会遇到几个。人心只有一颗,能放在心上的人毕竟不多;感情就那么一块,心里一直装着你其实是难得。

  动了真情,情才会最难割;付出真心,心才会最难舍。

  你在谁面前最蠢,就是最爱谁。其实恋爱就这么简单,会让你智商下降,完全变了性格,越来越不果断。

  所以啊,不管你有多聪明,多有手段,多富有攻击性,真的爱上人时,就一点也用不上。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谁在你面前很聪明,很有手段,谁就真的不爱你呀。

  遇到你之前,我以为爱是惊天动地,爱是轰轰烈烈抵死缠绵;我以为爱是荡气回肠,爱是热血沸腾幸福满满。

我以为爱是窒息疯狂,爱是炙热的火炭。婚姻生活牵手走过酸甜苦辣温馨与艰难,我开始懂得爱是经得起平淡。

研究问题的确定--阅文献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