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部分高校辅导员价值观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1-09-13 09:30:14

试论部分高校辅导员价值观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 ] 高校辅导员要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其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当前,由于市场经济负面影响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等多方面原因,导致部分高校辅导员存在着价值观念缺失的问题。因此,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必须从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加强自身修养等方面出发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价值观;缺失;培养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这既是对辅导员属于教师行列的职业身份的明确,也是对辅导员职业道德的规定,更是对辅导员职业目标的要求。因而,辅导员要想实现“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的职业目标,其主要途径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其法宝是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而抓牢这一法宝的关键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部分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价值观问题

(一)价值观念失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伴随着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某些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念与思潮也顺溜而入倾入高等学府,对某些高校辅导员思想观念造成很大冲击,部分辅导员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形成新旧道德观念的激烈搏击。具体表现为社会分配不公,辅导员待遇较低,地位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提高,部分高校辅导员对如何处理功名与贡献、利益与公平等问题缺乏坚定的判断,致使某些高校辅导员价值观扭曲,功利思想膨胀,过分强调个人利益,主流价值观念在非主流价值观的利诱和冲击下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造成价值观念上的失衡。失衡的价值观必然引起行为上的失范,因此,部分高校辅导员事业心、责任心下降,敬岗爱业的职业精神减弱,忽视甚至漠视以师德规范塑造自我,阻碍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顺利进程。

(二)价值观念受到外来思潮的冲击

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高校处在思想文化碰撞的最前沿,所受到的影响最为深刻。近几年,高校辅导员准入门槛提高,多为硕士研究生,他们思想敏锐,容易接受新事物、接受先进的思想观念,但同时也应看到他们中间的有些人政治辨别力不强,在面对各种思想文化思潮时,很容易良莠不分,也会把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想价值观念当作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在新旧体制以及中西文化发生碰撞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乘隙而入,造成一些高校辅导员不注重新形势下世界观的改造,理想目标实际化,价值理念实惠化,道德观念趋向自我化,重利轻义。一些高校辅导员不把整个身心投入到本职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去,不钻研业务,而只讲实用、只讲个人利益。

(三)学术道德失范。

由于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理想和信念发生了动摇,淡化了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追求,过分看重名利和个人价值,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当前一些高校辅导员出于职称和物质利益的追求,违背社会公德和基本学术道德,无偿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由于制度上存在的缺陷,在研究成果鉴定、项目评审乃至学科评估、学位授权审核等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弄虚作假或以不正当手段影响评审结果的现象。这严重地污染了学术环境,影响了学术声誉,阻碍了学术进步,同时也影响了社会发展和民族创新。

二、高校辅导员价值观问题的因分析

造成当前高校师德建设中辅导员价值观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主观方面的原因

1辅导员“自我身份”认定的问题。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颁布之前,辅导员的身份没有明确的统一规定,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对本校辅导员实行不同的人事管理制度,在“辅导员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这一问题上总是模棱两可,从未达成一致的共识,也没作出肯定的回答。很多高校的辅导员徘徊于行政管理岗位和教师岗位的交叉地带,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却不享受行政管理岗位待遇,被称为“老师”却不列为教师编制,成为介乎于行政岗和教师岗的中间者,造成角色的混乱,身份归属问题不明,自我身份认同失衡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即便是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颁布之后,由于全国各高校发展规划、管理体制及现实状况不同,在落实文件精神,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短时间不可能在全国各高校立竿见影,难免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这不但不能解决辅导员“自我身份”认定的问题,甚至由于言而不行而使该问题进一步恶化。在这种状况下,某些立场不坚定的辅导员,迷失自我,消极厌世,价值观念失衡是不足为奇的。

2辅导员“自我价值”认同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为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高校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社会分配不公、待遇较低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高校辅导员在生活中还有许多后顾之忧有待解决,这些问题都会对高校辅导员造成困扰,使他们难以静下心来搞好自己的业务,更谈不上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了。因而一些高校辅导员产生了消极的心理和行为,丢弃了敬业精神,淡漠了人生理想,淡化了事业心、责任心和职业道德。个别高校辅导员的价值观出现扭曲,功利思想膨胀。

3辅导员“发展方向”认识的问题。在大多数高校,还未将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发展思想贯彻到辅导员队伍建设之中辅导员岗位就是一个“跳板”,是向单一身份过渡的通道,或是通向管理岗位的干部身份,或是通向教学岗位的教师身份,辅导员在发展方向上认识模糊,给辅导员朝职业化的道路发展平添更多阻力。这种把现实工作当跳板,不全身心投入的工作意识和工作状态,难免会促使意识观念薄弱的辅导员朝着被动应付,盲目跟随,摒弃目标,价值观念偏失的反方向发展。

(二)客观方面的原因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高校辅导员伦理道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受到严重影响,具体就表现在对价值观念的冲击上。市场经济所附带来的各种利益关系调整,物质利益诱惑,生活方式腐化等负面影响,都会不同程度向高校伸出爪牙,对高校辅导员产生消极影响。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高校辅导员若无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立场,则容易产生理想与信念的动摇,淡忘了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染上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的风气,引致教育腐败和学术腐败。某些高校辅导员不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来分析、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遇到的诸多问题,产生了思想上的混乱,甚至放弃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而参与急功近利、弄虚作假、欺骗学生的教育和学术腐败。

2多元文化的冲击。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处于迅速变革的新时期,国内外各种政治文化思潮的泛起和涌入,严重冲击了固有的社会形态和思维定式,人们一贯尊奉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逐渐改变。我国文化领域的逐步开放,既为高校辅导员吸收借鉴西方优秀科学文化成果提供了便利,又使其价值观念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些都会导致某些高校辅导员在理想、信念和追求上产生动摇和困惑,引致思想与行为的失衡,对高校师德建设产生一定的负面的影响。

三、培养高校辅导员正确价值观的方法

() 高校党组织必须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肩负着民族的重托和希望,他们必须钟爱自己的职业,不为金钱、权势所动,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必须坚持清正廉洁和“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必须坚决抵制和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大力弘扬奉献精神,自觉树立并坚定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格。这既是对辅导员本职工作的具体要求,也是对辅导员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现实要求。高校党组织积极正确引导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必备条件。现阶段,高校党组织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培训,调整政策,提供高待遇等方式使高校辅导员的地位和待遇有了很大的改观,因而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奉献精神、奉献意识也更为加强,有利于他们坚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高校辅导员必须强化思想道德教育

根据前文分析,某些高校辅导员存在敬业精神减退,社会责任感弱化,教育观念和学术观念滞后等问题。促使高校辅导员形成并保持正确的价值观,规范其职业道德观念和行为最有效和直接的方式是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对高校辅导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不是一般概念要求的灌输,而是结合时代的特点和社会的要求,与时俱进地更新辅导员的思想道德观念,使辅导员的思想道德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思想道德教育要与形势政策教育、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并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让辅导员从宏观上了解国情和当代教育现状,把握国家的教育需要,从而增强辅导员的全局意识、整体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辅导员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 高校辅导员必须加强自我修养和世界观改造

加强自我修养和世界观改造最科学的方法就是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高校师德建设的理论基石。高校辅导员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立场、观点和方法辨别教育实践中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自觉抵制和消除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和资产阶级腐朽道德观念的影响,反对和摒弃价值多元化和个人私欲膨胀下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健康的思潮和行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社会高尚师德所推崇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试论部分高校辅导员价值观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