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16-04-22 08:35:15

科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内容提要】: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经过不断地自主、合作、交流,使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从而培养科学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本文针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团队精神和责任感,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随着学校的实验装备不断普及和完善,这样就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科学课堂教学中要经常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究科学的奥秘。也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人人有机会发表意见,人人有机会动手实践,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

然而令人深思的是,在课堂实践中,小组合作探究的效果不尽人意。往往是老师一宣布讨论或实验,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小组合作学习的几大要素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对成员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并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显然,这些要素在上述的课堂上都不具备,这样的小组讨论就是不完全形式的。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效能”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科学分组是基础,确保合作公平性。

我们觉得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即: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二是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互换或流动,可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提高新鲜感和合作学习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在教学《我们来造“环形山”》这一课时,我先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提出了几个思考问题,接着就选组长和成立合作探究小组……

在公平竞争、自由组合、双向选择下班级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来个竞赛,看哪组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更快地完成任务。同学们在组长的组织下,探究的积极性异常高涨。有认真看书的,有积极讨论的,各组认真制订探究方案,一会儿组内分工,大家动手操作,过了没多久,每组都把观察的各个生物细胞结构记录下来。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更深一层了解了各个生物细胞结构特点和作用,教学效果比预期要好。

二、规则是保证,培养小组合作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会采用小组合作、小组竞赛等教学方式,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或者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实验,但老师没有讲清楚讨论目标和实验要求,教室会一窝蜂进入到一个热烈的讨论气氛或者分组实验的场面,但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样的小组合作是乱而无序的,合作学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要想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相关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并通过长期有序的训练使之形成习惯。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首先,组内人员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一般选有较强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选择做事细心的学生担任记录员,选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当汇报员。小组长主要职责是在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中,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展开讨论交流和探究活动;记录负责将本组的合作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则是在小组活动结束后在全班汇报交流。同时还要注重指导和培训,引导每个学生尽心尽职,增强团队意识,使小组合作学习变得更加有效。其次,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秩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制定合作交流的规则,引导学生在活动时要依据规则执行。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学会独立思考,不盲目从众,要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乐意在小组内交流。

三、契机是关键,促进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盲目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即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许多地方学生明明一读就会,或者难度过深,这些地方设计小组讨论,往往收效甚微。也就是说,这是由于合作学习的时机契入不当造成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同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千万不要为了小组合作而小组合作。

四、评价是导向,促进学生的发展。

《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要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内容,即不再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为主,而是要全面评价学生在科学知识、探究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它不仅是一个知识获得和技能掌握的过程,它还包括情感的体验,包括学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考评。但在一次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而是要针对不同的课和不同的内容,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的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及时评价小组合作探究的情况,能够使每位组员更清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因此用好这个评价调控机制,也是小组合作成效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评价调控问题更要引起老师的重视。不要以为小组自己会合作探究了,老师就清闲了,其实此时的教师更忙了,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及时的评价与调控,或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那么又如何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做好评价调控呢?这就需要教师能把握好评价时机。

如在教学《怎样加快溶解》活动——“哪一块糖溶的快”。这块内容时,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讨论交流,提出了三种使糖溶得快的方法。怎样来证明大家的猜想呢?

生:实验。

师:怎么做?是三种方法一起用还是一个一个来实验?

生:一个一个来,如果三种方法一起来,那我们就不知道到底是哪一种方法好了。

师: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生:两杯水的多少、温度、糖大小应该一样,不然就不公平。

师:同学们,不光这样说,实验中更应该这样做。

……

科学实践是认识上的较高层次的探究活动。活动设计宗旨是通过非观测变量进行有效的观测,因此在科学探究实践中,对于学生在进行对比实验时是否能保持实验参量恒定不变或者实验时是否按照计划进行,这些时机中评价的把握显得尤其重要。

五、能力培养是根本,培养合作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往往是因为学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须的有效技能。案例:这是一节四年级科学课,老师在引导学生认识了噪音对人类的影响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想办法(同时可查阅资料),帮助居住在某一环境中的某人改造环境,并为每组学生设计了一个表格,要求学生把自己小组的方法记录在表格上。学生接到任务后,马上忙开了,各自忙于上网寻找资料……本案例中,学生缺乏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曾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因此,合作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建立分工合作的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使之形成必要的合作技能。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等。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1、学会搜集资料。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内容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

2、学会如何倾听。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和虚心听取的关系。在课堂观察中可知,学生比较多的注意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而不重视同学的发言。为此,教师要逐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要听完整,不插嘴;二是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3、学会表达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

4、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同时,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都要明确争议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科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