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言败》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6-09-06 09:16:05

《永不言败》读后感

何谓永不言败?怎样的人生才可称得上永不言败的人生?在大学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很多人会问我,你以后的规划是什么啊?说真的,我不知道高考过后理所应当的上了大学,现在一学期过去了,不知道我的未来会怎样,假期之际,买了一本俞敏洪老师写的书《永不言败》,读后有了一些新的领悟。

中我看到了这么个故事。在美国工商管理学院的入学能力测试GMAT考试中,其中的语法考试有一点,就是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对错考试。在一般的英语语法中,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都被认为是正确的表达,但在GMAT考试中,假如一句话能用主动语态来表达而用了被动语态,就算是绝对的错误。比如说"作业被我做完了"一定要说成"我把作业做完了"才对。只有实在找不到施动者时才能用被动语态,比如说窗户破了当不知道是谁打破的,才能说"窗户被打破了"

这种对主.被动语态的区别,其背后隐藏着一个重大的命题,那就是考察考生面对所发生的事情是用主动思维还是用被动思维。一个习惯于被动思维的人会不自觉的用被动思维的方式来回答问题,而一个拥有主动思维的人会时刻考虑主动地解决问题。凡是拥有主动心态的人,都比较容易成为出色的管理者。所以GMAT考的不纯粹是语法问题,而是在语法背后隐藏的一个人的心态。人之所以被动,主要是心中没有真正的大事要做或者没有远大的目标要实现。一个没有航向的人是最容易随波逐流的人,也是最容易被各种琐事高的团团转的人。主动,要求我们拥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同样是人,有些人的生活充满快乐、惊喜和收获,而有些人却活得平庸、无聊和失败。究其原因,主动拥抱生活和被动接受命运是这两种人的分水岭.是的,我也要主动的去拥抱生活,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的仍未到来,我要在大学新的生活里写我的将来。

回想起了高中时代一次晚课上老师给我们放的关于俞敏洪老师介绍自己生平简历的视频,发现老师曾经失败过他是高考落榜生而且落榜两次。在1978年,他参加文革以后的第一次高考,结果失败了。看着同学考上师专的那种自豪的表情,他下定决心再考,结果第二年又失败了。看到那个同学回家时那种春风得意的样子,他认为自己不能轻易服输,1980年又参加了一次高考,就是这次他考上了北大!在经历了一次失败后,很多人也许就会选择放弃,认为自己就不是那块料,何必难为自己呢?更何况兵法上也说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啊。然而老师的这种不服输,不向命运低头的做法让我们知道:永不言败,这世界没什么不可能的事!

成败本是常事,很多平凡人在失败后可以把失败藏在心中,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努力,但一些知名人士跌倒了就再也爬不起来了,因为社会容不得英雄失败,而且爱之越深、责之越切,所以当公众人物需要勇气和责任,俞敏洪老师作为一个公众人,他的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明知路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只有当我们经历风雨后依然能保持彩虹般的心情时,只有当我们即使被化作泥土依然能为鲜花提供一片肥沃的土壤时,只有当我们屡遭磨难依然坚信尘世就是我们今生的天堂时,只有当我们已经博大的胸襟才会理解什么是成功,成功的人要淡然的面对挫折和困难,积极从逆境中振作起来,成功没有尽头,生活没有尽头,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对我们的考验没有尽头,在艰苦奋斗后我们得到的收获和喜悦也没有尽头。

在俞老师的书中我还体会到,我们在执着于世界的任何事物或感情之前,必须首先学会放弃,我们要放弃并非像佛教所说的那样,而是要把它们放在一个恰好的位置上,使我们能够获得恰当的享受,而不是被它们所征服,让我们能够正确的看待财富而不是为她们所迷惑,以至于拼了性命也要去追求它们,看过了这本书之后我想我们应该去坚持对的东西,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

我现在大学学习的同时,要努力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心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完善自我,永不言败,执着的追求开创我那永不言败的人生。

《永不言败》读后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