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以后 自己给自己买了一份重疾险

发布时间:2018-11-03 08:46:07

30岁以后 自己给自己买了一份重疾险

    那天下午,南方的天气刚开始微凉,好几个微信群传来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心梗猝逝的消息。

  几分钟后,消息被证实。    破编们讨论时都想,他的家人怎么办?不过我们都说,作为医疗项目创始人,他应该给自己买了商业保险。

  七天后,张锐太太的文章刷屏,我们震惊地看到,他没有买房,没有理财,也没有买保险。

  那天下午,J小姐说要去加大保额,狮子妈说要去买保险,而我默默地等待我的保险生效。

  半个月前,在《一个女青年在这都市洪流中生存,需要多少安全感?》香港买重疾险的事,后台收到了很多咨询,是不是我们,都到了对自己的身体毫无安全感的年纪?

  1。靠谱经纪

  8月的一天,终于收到香港寄来的保险合同。厚厚一本,直到此刻,我依然没有完全看懂它的条款。香港的文书,是一种常常令人误以为自己有阅读障碍的存在,保险合同如此,银行条款亦是如此。

  作为一个安全感极低的人,好些年前就想在香港买重疾险,却总是看不懂保险条款,一拖再拖。

  直到30岁过去了,越来越多人开始到香港买保险,人寿、重疾、投资、教育基金,种种,蔚然成风。

  30岁过后,大概是对各种身体不适状况疑神疑鬼得越来越多,2016年夏天,我终于下定了决心。

  2016年之前,保诚有最受欢迎的重疾险,不过,买了保诚的妹子告诉我,2016年友邦新出的产品,保障范围比同样级别的其他产品都要广,不少人推荐。

  因此当我的香港保险经纪朋友向我推荐这款新产品时,我几乎没有犹豫就选择了它。

  朋友是个深圳中产太太,也是个跨境学童的妈妈,因此当起了自由职业主妇,做欧美投资移民和香港保险。两种她都代理,这次推荐友邦的原因和妹子说的一样,保障范围更广,保额更高。

  英国人稳扎稳打,美国人策略激进。她解释。

  一开始我就问她,我实在看不懂条款,能否不仔细看?(Д)

  到香港买保险一定要有一个信得过的经纪,TA会负责把那些条款翻译成人话,然后简明扼要地向你列明流程。

  TA还会根据你的财政情况,为你推荐合适的产品。我买的这款加裕倍安保(加强版)”,首年保费是2811美元(按年交,约1W9人民币),基本保额是10万美元。在香港买保险是美元结算,随着人民币贬值,保费会越来越贵。

  根据我的了解,这也是身边大多数人的重疾险保费区间。

  2。必须本人在香港

  某一个工作日,我坐上直通车,就到香港去了。

  原因是大陆客人太多,周末动不动要排上几个小时。根据今年24日起的规定,银联刷卡购买香港保险每次刷卡上限为5000美元,保险公司一度暂停银联卡刷保费。不过很快又恢复了,两个月后,就发生了一个内地客户在香港刷了800多次信用卡购买了2000多万保单的新闻。

  当然,这些都是壕们处理自己财产的方式,与我们这些因为安全感极低而买保险的,不具备可比性。不过在保险公司的时候,倒是遇见了壕们本人。因为在香港买保险必须本人在香港签署文件,否则并不合法。

  无论身份多么尊贵,都需要自己跑这一趟。

  不过万一需要理赔,倒是不需要到香港的医院确诊,国内一般的三甲医院证明已经可以接纳,全球范围内医院都可以。理赔也不需要到香港去,寄送资料即可。

  3。如实申报

  关于香港和内地的保险有什么差别,其实网上有很多很多资料。

  我买保险的时间,J小姐也帮衬了内地的友邦。两地的差异大概就是保障的范围(包括53种严重疾病、1种非严重疾病、种早期疾病、7种儿童疾病)、保额(例如10万美元和5万人民币的差别)、多次赔付(癌症多重赔付)、预赔付,还有保费差异等。

  差异还是相当大,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情况以及收入状况实际选择。

  但有一条是必须的——如实申报。

  关于几年前得过的甲亢,在保险合同中会特别表示,我主动申报之后,保险公司安排了到附近的诊所抽血化验。此后还安排了与私家医生见面(根据预约时间到诊所见面,建议),程序不过是测量身高体重( ( ω ) )、血压、了解生活习惯和病史、一般不是特别严重的病史,都不会影响合同和保费。

  建议如实申报包括家族病史、曾患病、吸烟或酗酒、热爱极限运动等,如实申报可能会带来保费增加,但能避免一旦需要理赔时可能遇到的麻烦。

  或许也有人并不如实申报,而我只是信任香港的诚信罢了。

  从第一次到香港刷卡,到收到保险合同,大概是一个月。

  从保单日期到生效,则是三个月。

  距离保单生效,我还差一个月。

  4。养儿防老

  那天在知乎,在一众广告贴中看到了这样一段:

  保险必须和家庭理财一起统筹考虑才有意义。在不清楚财务目标的情况下单谈保险产品是不中肯的,这对所有保险经纪人都一样。比方说是否要做教育金,预算够不够,甚至可以考虑稍微加点预算做消费型危疾/人寿+长期储蓄/投资的方法来做到家长责任期内保障和增值两不误。

  没有最好的保险,只有最适合的保险。

  在如今的中国,因病致贫是一件太常见的事,买重疾险是为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病痛提供保障,基本不需要考虑分红和储蓄功能。

  也许我买保险,就是因为看多了因为疾病陷入困境的案例,太害怕因病致贫。今年,我有一位正值壮年的前同事,没等到开始众筹里的钱,就骤逝留下妻儿。            

30岁以后 自己给自己买了一份重疾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