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与防护对策

发布时间:2018-10-24 09:25:34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与防护对策

作者:黄惠芳

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16年第36

        [摘要] 职业暴露在医疗临床工作中时有发生,由于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螺旋体等,经血液传播疾病出现蔓延趋势,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日益增加。该文通过对2014年医院发生的38例职业暴露案例从科室分布、人员构成和暴露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在做好暴露后局部处理及追踪处理的同时,充分剖析暴露原因,提出相应防护对策,从而减少职业暴露的危险性。

        [关键词] 职业暴露;原因分析;防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612c-0179-02

        [Abstract] 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 often occurs in the medical clinical work and 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 risk increasingly increases due to the spread trend of hepatitis B virus Hepatitis C virus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d trypanosoma luis by blood transmitted diseases. The paper analyzes 38 cases with occupational exposure in our hospital in 2014 from the department distribution staff composition and status of the exposed source and we should do a good job in the local processing and tracing processing after exposure fully analyze the exposure reasons and put forwards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strategies thus reducing the risk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Key words] Occupational exposure Cause analysis Preventive strategy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分为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医务人员为职业暴露的主要群体,所以,院内感染的监控管理不光着眼于病人,更要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范意识,采取防范措施,减少职业危害。

        1 临床资料

        该院2014年共发生职业暴露38例,暴露科室中内科占49%,外科占29%,检验科占11%,其他占11%。暴露人员中护士占63%,医生占21% 暴露方式中,有35例为针刺伤,3例为血液/体液暴露。发生职业暴露的科室分布和人员构成情况见图1、图2

        2 暴露后处置

        根据暴露源构成情况(见图3)分别作了相应处理。

        2.1 局部处理

        35例针刺伤,均按照规范进行挤压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清洗伤口,并给予消毒和包扎。3例皮肤或粘膜接触暴露者,皮肤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粘膜用生理盐水冲洗。

        2.2 追踪处理

        17HBV暴露者中,9名乙肝抗体阴性者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 6HBV自身乙肝抗体阳性,仅作局部处理;2名自身抗体情况不明,自行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

        4名梅毒暴露者有1名为丙肝+梅毒暴露。其中1名口服多西环素,1名咨询相关专家后本人不愿意注射长效青霉素,2名梅毒暴露者注射长效青霉素120万单位/×2/次,每周一次共3次,对丙肝暴露在做好局部处理的同时,做好跟踪记录。以上3名人员在6个月后的复查结果均为阴性,1人正在治疗中。

        10名暴露源不明确者中3名乙肝抗体阴性或者弱阳性,自愿注射乙肝疫苗。

        7名暴露源阴性者,3名自行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4名因自身乙肝抗体阳性仅作了手指局部处理。

        3 原因分析

        根据前三项暴露原因,暴露多发生在整理用完毕的锐器时、输液及皮下注射结束分离头皮针和拔针头时几项操作上,占所有损伤原因的57.90%(见图4)。由于这几项操作均是发生在操作结束后或操作即将结束时,正是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警惕性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时,往往就造成了针刺伤的发生,因此输液环节是预防针刺伤的重要环节,这些操作一般都由护士操作,也是护士占人员构成比较高的原因之一。

        4 防护对策

        4.1 完善各项操作规程 采取各种防护措施

        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如:消毒制度、隔离制度、转诊制度、各种危险因素的检测制度及废物处理制度等。对于经常接触的各种器械的操作,也应制订相应的操作规程,严格采取洗手、戴手套、面罩、防护镜、脚套、防护罩等各种屏障防护措施,对于病因不明的急诊病人要做好标准预防。有可能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时应戴手套,对有喷溅可能的操作应戴防护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皮肤损伤时应戴双层手套。在输液操作即将结束拔除针头时,一定要注意力集中,防止意外伤害。有条件可使用无针输液系统,治疗车上配备利器盒,拔出后的针头立即放入利器盒,避免二次分拣。针头、利器(如骨穿针、穿刺针等)使用后,千万不要放回包布内,避免在整理包布时被刺伤。诊疗操作结束后,清理人员应在清理前先打开包布检查是否有针尖等利器,应先做清理再进行处理,以防误伤。手术过程中对锐利器械的传递要按规程进行,对使用过的尖锐器械或缝针应放在固定的位置上传递,不能在空中交接使用过的利器,以防刺伤他人。同时要熟练手术缝合技巧,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4.2 加强职业防护教育

        对医务人员做好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实习人员必须要求科内做好带教工作,并作好日常督导,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时时处处注意防范各种危险因素可能对身体造成的损害,达到有效防止传染病传播和感染医护人员。

        4.3 重视医务人员的个人保健

        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体检,必要时进行预防接种,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重点在于字,要充分在字上下功夫,防患于未然,医院各部门应按医疗功能要求明确划分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应设立足够的消毒设施,如洗手池、污物间或消毒间,医院的清洁人员以湿式清洁为主,保持空气清新。

        [参考文献]

        [1] 应菊素,徐国英,王晶.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4511):65-66.

        [2] 李毓琴,吴燕,李蓓敏.基层医院临床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65):49-51.

        [3] 王金辉,安玉萍,肖望.手术室护士锐器意外伤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67):735-736.

        [4] 唐秋娥.护理人员医疗锐器损伤情况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65):59-60.

        [5] 邓敬.临床护士针刺伤的防护新进展[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863):4-6.

        (收稿日期:2016-09-26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与防护对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