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地理元素 222005070700156 张国磊

发布时间:2016-04-20 09:41:34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地理元素

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

2005

222005070700156

张国磊

王建力 教授

2009 4 30



1

ABSTRACT 1

1 研究意义和价值 1

2 云南地理环境的概况 2

2.1 位置和面积 2

2.2 人口、民族及行政区划 3

2.3 地形和地貌 3

2.4 气候类型及特点 4

3 云南的少数民族概括 5

3.1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 5

3.2 云南少数民族的分布 6

3.2.1 云南少数民族的水平分布 6

3.2.2 云南少数民族的垂直分布 7

3.3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7

4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7

4.1 地理环境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影响 8

4.1.1 地理环境对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影响 8

4.1.2 地理环境对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响 11

4.1.3 地理环境对云南少数民族节日的影响 13

4.2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反作用 14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6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地理元素

张国磊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重庆 400715

要:云南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导致云南多民族的原因有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但其中,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在云南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分布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其中有15个是云南所特有的。这些众多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的把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与云南当地的地理环境相结合,形成了云南少数民族多样性的文化。这些文化由于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所以在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本文主要以云南少数民族的建筑、服饰、节日风俗几个方面的文化 ,来阐述云南地理环境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理环境;关系;文化云南

The Geographic elements of Yunnan Minorities Culture

Zhang Guolei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Southwest University , chongqing 400715 , China

Abstract:Yunnan is the most minority distributioned province of China , due to the political economy and culture . But the geographic conditions have the great effects on the minority distribution . “A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support one side people as the saying goes” . Under the special geographic condition of Yunnan , there are distributing a lot of national minorities including 15 proper minorities in Yunnan . In the endless history long river , the ethical culture and the local geographic condition of Yunnan combine in there a lot of proper minorities and have formed the diversity culture . There cultures have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 therefore , rich geography knowledge are contained in the culture ,Mainly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 the clothing , the noliday custom , this paper advanc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geographic environment and the minorities culture .

Key words: national minorityGeographic conditionsRelationCultureYunnan

1 研究意义和价值

文化是一项宝贵的资源。如从综合的角度认识和评价区域那么云南不仅应有自然地理上的“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和“有色金属王国”之称而且还应当有人文地理上的“民族博物馆”“文化艺术宝库”的美誉。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地理要素的研究而获得对文化价值的认定这对于继承、发扬和保护云南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发、利用云南省丰富的文化资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对地理环境的研究,不但是民族学的研究重点,对地理学科来讲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2 云南地理环境的概况

2.1 位置和面积

云南简称滇,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 21°8′32″29°15′8″ ,东经 97°31′39″106°11′47″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全省东西最大横距864.9千米,南北最大纵距990千米,总面积39.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4.1(资料来自云南交通信息网http://www.ynjtt.com/)。

1 云南省地理位置图

Fig 1 The location map of Yunnan

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与缅甸接壤,南部与越南、老挝毗邻,东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相连,北部同四川省为邻,西北部紧倚西藏自治区。国境线长4061千米 ,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边境线最长的省区之一。云南有8个边境地州,26 个边境县,已开通11个国家级口岸、9个省级口岸和近百条边境通道,与周边国家乃至东南亚、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交往便捷,是中国沟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主要陆上通道,沿边开放条件极其优越。

2.2 人口、民族及行政区划

2001年末,云南省总人口4287.4万人。除汉族外,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25种,其中15个为云南独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 1/3 (资料来自云南民族网,http://www.ynethnic.gov.cn/ 云南不但少数民族人口众多,而且少数民族种类在全国最多。此外,云南还是国内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25个少数民族中,有13个民族分别跨越中越、中老、中缅边境,境外分布在越南北部、老挝北部和缅甸北部的广大地区,有些民族还延伸到泰国、柬埔寨和印度。跨境民族多,与周边国家的人民增添了一种亲戚关系,对云南扩大对外开放很有好处。

云南省辖16个地、州、市,其中8个民族自治州,8个省辖市,3个地区,共有县级行政单位128个,其中29个民族自治县。省会昆明市,其他主要城市有玉溪、曲靖、个旧、大理、楚雄、保山、丽江、思茅、景洪、瑞丽等。

2.3 地形和地貌

云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差异常悬殊。最高点为滇藏交界的德钦县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最低点在与越南交界的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元江交汇处,海拔仅76.4。两地直线距离为900千米,高低相差6000多米。

云南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地形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部。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地形小波状起伏,平均海拔2000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形。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深谷相间,相对高差较大,地势险峻,西南部海拔一般在1500—2200 ,西北部一般在 3000—4000。西南部只是到了边境地区,地势才渐趋和缓,这里河谷开阔,一般海拔在800—1000,个别地区下降至500以下,形成云南的主要热带、亚热带地区。

云南地貌的五个特征:

一是高原波状起伏。相对平缓的山区只占总面积10%,大面积土地高低差参,纵横起伏,一定范围又有和缓的高原面。

二是高山峡谷相间。滇西北有著名的滇西纵谷区,高黎贡山为伊洛瓦底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为怒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云岭为澜沧江与金沙江的分水岭,各江强烈下切,形成极其雄伟壮观的地貌形态。怒江峡谷、澜沧江峡谷和金沙江峡谷,气势磅礴,山岭和峡谷相对高差超过1000 ,其中怒江峡谷南北长300余千米,人称东方大峡谷。在5000以上的高山顶部,常有永久积雪,形成奇异、雄伟的山岳冰川地貌。金沙江虎跳涧峡谷,与两侧山岭相对高差达3000余米,为世界著名峡谷之一。澜沧江的西当铁索至梅里雪山的卡瓦格博峰,直线距离约12千米,高差竟然达到4760,在10余千米的狭小范围内,呈现出亚热带干热河谷和高山冰雪世界的奇异景观。

三是地势呈阶梯递降。全省分三个梯层,滇西北徳钦、香格里拉县一带为第一梯层,滇中高原为第二梯层,南部、东南和西南部为第三梯层,平均每千米递降6

四是断陷盆地错落。盆地和高原台地,西南地区俗称坝子,这种地貌云南随处可见。云南有面积在1平方千米的大小坝子1442个,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坝子 49个,最大的坝子是陆良坝子,其次是昆明坝子。

五是江河纵横、湖泊棋布。云南不仅山多,河流湖泊也多,构成了山岭纵横、水系交织、湖泊棋布的特色。山系主要有乌蒙山、横断山、哀牢山、无量山等;云南有大小河流600多条,分别属于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长江)、元江(红河)和南盘江(珠江)六大水系。这些河流分别注入南海和印度洋,多数具有落差大、水流急的特点,水能资源极其丰富。其中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元江为国际河流。云南有40多个高原湖泊,较著名的湖泊有滇池、洱海、抚仙湖、星云湖、阳宗海、杞麓湖、泸沽湖等。天然湖泊像颗颗明珠,点缀在群山之间,显得格外瑰丽晶莹。

2.4 气候类型及特点

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冬季受干燥的大陆季风控制,夏季盛行湿润的海洋季风,气候主要属低纬山原季风气候。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共七个气候类型。由于地形复杂和垂直高差大等原因,立体气候特点显著。最突出的特点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气候垂直变化差异明显。夏季,阴雨天气多,太阳光被云层遮蔽,温度不够高,最热天一般在1922摄氏度 之间。冬季,受干暖流控制,晴天多,日照充足,温度较高,最冷月均温度在 68摄氏度 以上,年温差一般只有1012摄氏度 ,但阴雨天气温较低。从一天的温度变化看,早晚较凉,中午较热,尤其是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1220摄氏度。(资料来自云南保山师范专科学校网站http://bsnc.cn/Article/Index.asp)全省大部分地区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但降水量在季节上和地域上分配极不均匀,85 的雨量集中在510月的雨季,尤其以 6 7 8 三个月最多。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降水只占全年15 。降水的地域分布很不均匀,最多的地方年降水量可达22002700 毫米,最少的地方年降水量只有580毫米。由于水平方向纬度增加与海拔增加相吻合,全省8个纬度间呈现出寒、温、热三带气候。一般来说,高度每上升100,温度即降低 0. 6 左右。因此,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成为云南气候多样性的生动写照。云南无霜期长:南部边境全年无霜,偏南的文山、蒙自、思茅及临沧、德宏等地无霜期为300330天,中部的昆明、玉溪、楚雄等地250天,比较冷的昭通和丽江也可达210220天。此外,云南光照条件好,每年每平方厘米为90150千卡,仅次于西藏、青海、内蒙古等省区。(资料来自云南气象局,http://www.ynmb.cn/)云南的上述气候特点,适宜多种生物生长,为全省创新农业,开发生物资源和生产特色产品奠定了良好基础。

3 云南的少数民族概括

3.1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

云南是山的世界,水的故乡。云南的主要地貌特征就是山河相间,地形崎岖,地貌类型多样,地貌类型的多样为云南民族的多样性创造了条件。

早在氏族社会时期,云南就生活着“羌、濮、越”三大族群,他们是云南最早的先民,秦汉时期总称为“西南夷”。后经历代的不断迁徙、分化、演变、融合,到了明、清两代,各族的分布和特点才趋于稳定。

古人用“彩云南现”来遥指这片神秘的云岭高原。“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天”,在这块红土高原上,生息繁衍着 多个自强不息的民族,由于各自不同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融合程度,呈现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形态。

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有“民族缩影”之称。其中,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民族就有26个(除汉族外有25个)。在2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彝族,有400多万人。人口最少的是独龙族,有6000多人。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5个: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壮族;人口在10100万的少数民族有九个: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藏族。

在云南的25个少数民族中,有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这15个民族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基诺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

在云南25个少数民族中,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分别是:傣族、壮族、苗族、景颇族、瑶族、哈尼族、德昂族、佤族、拉祜族、彝族、阿昌族、傈僳族、布依族、怒族、布朗族、独龙族。

云南现有8个民族自治州,29个民族自治县。

3.2 云南少数民族的分布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分布有各自的特点。在历史,社会经济,地理等的因素影响云南少数民族分布呈现出两大特点。第一,在水平分布上出现了“大杂居,小聚居”。第二,在全省范围的局部地区形成了民族的垂直分布。

3.2.1 云南少数民族的水平分布

彝族是云南除汉族之外最多的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云南的中部和南部,以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哀牢山区以及西北的小凉山一带为主。滇西北的横断山区主要分布独龙族、怒族、傈僳族。洱海至泸沽湖一带主要是白族和纳西族的分布区。滇西南,滇南主要分布傣族、景颇族、哈尼族、普米族、佤族。滇东南和广西,贵州交界一带主要生活着壮族和苗族。

2 云南少数民族水平分布图

Fig 2 The level distribution map of Yunnan national minority

3.2.2 云南少数民族的垂直分布

云南的地形复杂多样,地势大致成三级分布,西北与西藏的交界处,是云南的第一阶梯,海拔大致在3000-4000,主要分布的是藏族。第二阶梯主要是西南部和滇中的广大地区,这一级阶梯分布了云南大部分民族,像白族、彝族、哈尼族等20多个民族。其中怒、傈僳、独龙族主要分布在西北的横断山区一带,海拔相对要高一点。第三级阶梯分布的主要是傣族、壮族。我们可以把云南民族的垂直分布做成一张图。(尹绍亭,1989)

3 云南民族垂直分布示意图

Fig 3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map of Yunnan nation

3.3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云南少数民族在云南这一特定地理环境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云南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多民族群体、多宗教信仰、多社会形态、多文化现象共生共荣的地带。云南众多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繁衍、生息的同时,在云南这块自然空间大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创造了各自特色的本土文化,并通过不断吸纳众多的外来文化和异域文化,形成与其自然地理环境相适应的多样性的文化类型。

4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云南是中国民族最多的省份,众多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的与自然相融合,形成了深受地理环境所影响的文化类型。地理环境和文化是一个双向同构的关系,环境影响文化,文化反过来也影响环境,二者交互作用。当然这个环境,主要又是指地理环境,文化,主要指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关于地理环境与文化生成的关系,我国著名学者冯天瑜教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他认为,地理环境是文化创造的自然基础,如果把各民族、各国度有声有色的文化表现比喻为一幕接一幕的悲喜剧,那么,这些民族、国度所处的地理环境便是这些戏剧得以演出的舞台与背景。并认为地理环境不只是文化的消极衬托物,更重要的是,它是锻治文化含金的重要元素。云南特殊复杂,独立多样的地理环境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形成的一个大的环境。在这样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下,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呈现出了多样性和复杂性。(曹诗图,1994

4.1 地理环境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影响

云南复杂的地理环境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形成的基础和条件。地理环境的多样和封闭使云南的各民族呈现出分布的地域性。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的云南少数民族在结合了当地地形,气候,水文等地理元素下发展出了符合当地地理环境的少数民族文化。这些文化在保持了少数民族本源的同时深深的印上了地理元素的影子。云南文化的多样性就与地理环境密不可分。地形复杂多样:西北山高谷深属于横断山区;滇南,滇西南是湿热的热带河谷和坝子;东南,滇南是喀斯特地貌发育较完整的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南面以越南、泰国的东南相临近,东邻贵州和广西,北接四川,西北角与西藏毗邻,西面、西南面与缅甸接壤。自然地理区特色各异:东侧连接东亚季风区域半湿润的热带和亚热带,南面和西面连接着南亚次大陆和中南半岛的亚洲热带季风区域,滇西北则与青藏高原相连,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实现了三大自然地理区域的相互连接和过渡,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高山的阻挡,使得云南民族多样,文化各异。(, 张曙辉200626个民族分布在云南各地,构成了众多性质独特、风情各异、和谐统一、相对独立的民族文化区。

4.1.1 地理环境对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影响

  云南民族众多,地理和气候条件多样,使云南民族民居建筑风格显得多姿多彩。各式各样、五光十色的民族民居,外有奇丽的风貌,内有智慧的技艺,引人注目,形成了云南突出的民族民居文化。

云南各地的少数民族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大理白族的四合院,房屋基本结构是“三坊一照壁”; 宁蒗纳西族、怒江傈僳族的木楞房;哀牢山区彝族和哈尼族的土掌房西双版纳傣、景颇族的竹楼,为干栏式房屋(王伟,余敏,2008

云南少数民族形成不同风格的建筑的原因很多,地形,气候,水文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地理环境对建筑物的影响又主要体现在对村寨的布局,房屋的结构,房屋的原料等方面。

地理环境对村寨布局的影响

云南的少数民族的村寨大都是依山伴水的布局的,这也是云南山河相间的特点所影响的,村寨和房屋的布局多是顺地势起伏和水源来确定的。白族村寨,纳西族村寨,傣族村寨。

白族村寨的布局多位于傍山缓坡的溪流附近,常以本祖庙与庙前戏台,组成以广场为中心。如大理周城,这里既是村镇市场交易活动中心,又是村民集合和文化活动中心。房屋互相毗连,沿街巷修建,道路四通八达,地势许可的村镇还常将溪水引入。在村镇入口处建照壁。洱海之滨的渔村如喜州镇,其总体布局,随海岸线的变化而曲折蜿蜓,呈现向内凹的带状布局形式。建筑物左右毗邻,背靠海岸,面向水面,许多巷道一端通海,一端通主要街道。每户人家均可由自己的住房直接登船出港,以便于水上作业。以大理的村寨布局为例,大理的村寨主要分布在点苍山的山脚,背靠点苍山面向洱海,房屋的朝向是向东的。这样的布局主要是受点苍山南北走向的影响,同时坐西向东主要是为了避风。大理是个多风地区,每年出现大风口数既多,风力又强,尤以下关一带,最大风速可达12级(即每秒钟风速在40左右)。这种劲风,在我国内陆是很罕见的。在与自然作斗争中,白族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常年多是偏西的风向,他们就将主房的布局坐西向东,门窗都开在向东那面,风从屋后吹来,自然不易进入室内。坐西向东还可以更好的接受阳光。

纳西族村寨大都分布在坝子里,四面是山,河水贯穿村寨,溪水就像纳西族流动的文化。纳西族多伴水而居,住房多建在溪流旁,有些村寨则筑沟引水,通过村寨,与街道平行。余水则利用灌溉农田,“做到了村村寨寨有流水”“家家户户有水流”。如丽江古城,就是小黑龙潭流出的玉河泉水,至双石桥水被分为中、东、西三条支流,各支流再分为无数细流,入墙绕户,穿场走苑,形成主街傍河,小巷临水,跨水筑楼的景观而更具民族特色。水可以说是纳西族村寨的灵魂了,流动的不是玉河,而是一个古老的东巴文化血液。

傣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南部的低热河谷中,河流分布较多。村寨的布局也是靠近河流,但是他们与纳西族的村寨分布不同。纳西族村寨是河流穿过放射状的城市,而傣族村寨是沿河流呈条带状分布。每个村寨又以佛寺为中心分布,村寨中的房屋多比较分散,各户干栏竹楼四面临空不相互拼接,呈独立形式掩映在绿树丛中,以网状或不规则的棋盘式道路连通各户及通往佛寺。傣族居住的低热河谷地形较为平坦,河流较多,所以傣族的村寨分布与白族和纳西族相比较为分散。

地理环境对房屋结构的影响

云南少数民族的房屋造型奇特,样式繁多。彝族和白族是云南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也是与汉文化融合较深的民族,所以他们的房屋结构也汉族的比较接近。像白族的“三坊一照壁”即三合院,“四合五天井”,与老北京的四合院就有相似之处。彝族的土掌房和“一颗印”也是与汉族房屋文化结合之后,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而来的。

白族的住宅,因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技术水平不同,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房屋形式。高寒山区的白族人民多居住单间或两间相连的垛木房竹篱笆房。坝区白族人民多住土木结构的瓦房。其布局则采取三房一照壁”、“一正两耳四合五天井等形式,院落宽敞,阳光充足。“四合五天井”,即四方高房,四方耳房,一眼大开井,四眼小天井。此外,还有两院相连的“六合同春”,楼上楼下由走廊全部贯通的“走马转阁楼”等等,真是五花八门,犹似迷宫。不过这种古老而又造价昂贵华丽的住宅已不被当地白族人采用了。现在多是一家一户自成院落的二层楼房,但雕刻、彩绘仍不减当年,而且有所发展。白族民居往往注重门楼、照壁建筑和门窗雕刻以及正墙的彩绘装饰。门楼是整个建筑的精华部分,门楼建筑艺术水平的高低,可以确定其主人的经济地位,也是一种光宗耀祖的标志。它通常使用泥雕、木雕、大理石屏、石刻、彩绘、凸花砖和青砖等材料组成一座串角飞檐、花枋轻巧、斗拱重叠、玲珑剔透、雄厚稳重的综合性艺术建筑。照壁是白族居民建筑不可缺少的部分,不单家里有照壁,村寨门口也会立照壁。白族房屋的建筑重点主要集中在门楼和照壁上,门楼和照壁不但体现出了白族人建造水平的高超同是也是结合了当地实际地理环境而发展来的。大环境来说云南处在高原面上,风力较大,无风日较少。从小环境来看云南多地形风或湖泊风,像大理小地形上来讲是一个关口,所以风力很大再加上来自洱海的湖泊风。素有“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可见大理风力强劲,所以避风是白族房屋的主要特点。照壁的作用主要就是为了阻挡风。白族的房屋墙壁厚、封闭好也是和当地风大的自然环境相适应而形成的。

彝族的土掌房,土掌房是彝族的一种重要的建筑风格。它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担上垫木,铺茅草或稻草,草上覆盖稀泥,再放细土捶实而成,多为平房,部分为二屋或三层。土掌房冬暖夏凉,防火性能好,非常实用。土掌房的建造也是彝族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形成的。它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是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彝族主要居住环境是半山腰,地形崎岖,平地很少,晾晒不方便。所以彝族的土掌房都有一个平顶。这个平台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提供晾晒谷物和衣服的场地。彝族居住多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气温比平地要低,所以房屋必须具有保暖功能。土掌房的墙壁主要用的是土坯,具有冬保暖夏季凉爽的作用 。(辛克靖,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艺术)有点像我国北方的窑洞。

干栏式建筑,在滇南、滇西南的西双版纳,德宏,红河州等地方随处可见,这种建筑风格在云南的少数民族建筑中应用很频繁,这和云南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有关系。云南从纬度位置来看是北纬21°8′32″29°15′8″ ,可见云南是处在一个较低的纬度上,所以气候炎热,特别是云南的南部河谷地区。云南受西南季风影响深远,所以降水也比较多。由于这两个原因,使得云南南部的河谷炎热潮湿。在这样的气候环境的影响下,云南南部的傣族,景颇族,哈尼族为了适应当地环境房屋的建筑多采用干栏式。以傣族为例:傣家的竹楼多为正方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距离地面约2公尺左右,以数根木料(或用大青竹)为柱。下层无墙,用以饲养牲畜及堆放什物。竹楼层顶造型为歇山式,层面用草排复盖,设有楼梯,拾级登楼,有走廊、凉台,可以晾物和纳凉。室内用竹篱笆隔为两间,内间为主人卧室,外间为客室。客室进门内有高出地面四、五寸长的火塘,供烹饪取暖照明之用。外间是接待宾客的场所,也是室内活动的中心。卧室是一大通间,男女数代同宿一室,席楼而卧,仅仅是使用黑布蚊帐,作为间隔。室内陈设简朴,用具绝大部份为竹制品。傣族的竹楼具有两大优点。一是竹楼能防蚊虫、防潮湿、防野兽。二是建盖竹楼的材料来源方便,就地取材,比较经济。傣族竹楼上下两层,人住在二楼,一楼通风,有利于透气,避免潮湿。以竹子为主要材料可以很好的透气,缓解炎热。

4.1.2 地理环境对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响

  服饰是一种除了语言之外最能直观反映一个民族的标志,云南各少数民族因“小聚居、大分散”的特点以及地理环境的不尽相同而呈现出缤纷多彩的格调。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和生活环境使各民族选择的服装面料、色彩和款式都与所处的生态环境相适应, 在达到遮体御寒功能的同时也追求着自然和谐的装饰。可以说,它是一种沉淀了历史、民族、自然环境的表现形式。

环境条件复杂地形崎岖地多而平地地势西高东南高差气候变万化冷热不相同环境地域差异显著滇西北地位置偏北年偏于寒冷滇西地区纬地势适中气候较温滇东南地纬度拔都较低候偏炎热就具地域来说情况又差万别顶积雪严寒腰冷凉坝子江河谷底炎热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从微观南少数服饰景观都产着深刻

①首地理环境使族服饰景观呈现多样性特点由于所处的生态环境差较大使南省不同的地族呈现不同服饰景各个少族都有自独特的统服的服饰有不同的外观特征总的来说山区的民服饰厚实粗糙特征与河谷的民服饰则美为

同地的同一在服饰景观现出多样性同是一种居住在地的与居住在坝地的服饰有明显差山区年气温冷凉气候变多变加上风大潮湿给人们衣着提出了特殊服装是适合大理坝气候住在海较高的洱源西的白为抵御寒冷身上则披羊皮并且一年季如此雄也有相似的住在坝汉族服装用料款式同似住在彝族身上必须有一件羊皮褂或一张首尾俱全的羊皮羊皮具有暖护身的重要族还形成羊皮褂做要彩礼古朴风俗环境对服饰景观之大见一

②其次地理环境对服饰用料形制产直接影响复杂多样条件和生态环境使各选择的服饰面料式都处的生态环境相族传统服饰用料滇西畜牧业较发普遍养羊有的还饲养牦能确牦牛用于人们衣装需求从牲畜养殖衣服加工本上由各家自他地棉等天然纤维布织锦土布来制衣服族服制作十多年多数是由各家手工操作完成十年济迅手工业逐渐让位械加工业工业棉大部分族制衣用料来源因发生较大的变们在喜爱各的同时统特色衣料仍深深形制特点看由于族众服饰也具多样性大致有藏族普米都普遍穿戴长衣袍裙裤靴装彝族纳西男子的披皮或披毡衣裤装彝族阿昌西拉枯壮族哈尼上衣傣族布朗景颇德昂饭族哈尼基诺族傈僳族女子上衣下装等如细致划分不下几十种

③最后理环境对族服饰的功能也有影响服饰的本功能地理环境影响着族服实用性例如滇西北气候寒冷在这一地区的藏族僳族纳西等为应寒冷用料上均有特别的对付寒冷异常为这些地区民的主要功能候炎热地服饰有与寒冷地区民族服同的实用功能如居住在南亚热带湿热傣族拉枯布朗族等他们逐水事水为生潮湿水流纵等环境防止透气纳凉方便生活生产活动为这些族服饰要功能服饰多轻薄。傣族的服装下身大都以裙子为主,并且用材很薄,颜色以浅色调为主。滇南的哈尼族的服装下身都非常的短,主要是为了便于下水作业。这些民族都在追求美丽大方的同时结合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让我们不得不感慨少数民族文化中蕴含的巨大智慧。

4.1.3 地理环境对云南少数民族节日的影响

节日浓缩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精华,保留了民族文化中最精致、最具代表性的一面。云南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云南少数民族节日民俗文化与地理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一方面,云南少数民族的节日民俗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云南少数民族的节日民俗的发展又促进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云南少数民族的节日和习俗非常的多,这主要是由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和地理环境特殊复杂决定的。脚下滨的 三月”,佛塔之下、溪水之畔的“泼水节”,美酒飘香、火光闪耀的“火把节”。期间那琅满的服香气溢的菜肴饱含深情的祝愿坦荡豪爽的欢有千姿百态的文艺体育表演向人了一幅幅人目移的民族节是在史发展进程中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形它们打上了鲜明的自然环境的印记蕴藏着深沉的地理知识。例如“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出现了新的形式。火把节一共庆祝三天,第一天祭火,第二天传火,第三天送火。关于火把节的来历,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居住环境方面来分析。我们知道彝族、白族、拉祜族,居住的环境大都是山区,山区一般较寒冷潮湿,并且常有野兽出没,蚊虫较多。在条件较差的以前,人只能拿火来驱逐野兽和蚊虫,用火来取暖。所以火在这些民族的心中已经上升到了一种神圣的地位。在云南的少数民族家中很多都有火塘,那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所以有很多忌讳。与火把节相比,泼水节就是傣族人民对水的崇拜和喜爱。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7天,泼水节也和傣族居住的地理环境有关。傣族居住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德宏等热带亚热带河谷或坝子中。当地雨水丰沛,天气炎热,多河流湖泊,所以傣族人民一生下来就与水有缘,他们喜欢水、爱护水、崇拜水。泼水不但表示辞旧迎新、驱灾避祸,而且可以消热解暑,是符合当地气候环境的节日。

云南少数民族的节日都有和地理环境相结合的部分,这就是自然环境对少数民族节日习俗的影响。

4.2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反作用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带有当地地理环境的烙印。同时,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也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举个例子,云南西北横断山区的藏族,怒族,独龙族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就是大山峡谷,生活需要的食物,建房的木材都来源于大自然,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对自然界的崇拜。他们信仰万物有灵,对自然界的一花一草都非常的爱护。傣族人民对水的热爱和保护,强调以自然的和谐,这些都是他们民族文化的影响。哈尼梯田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自然环境限制了哈尼人的生活空间,哈尼人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开辟出了一片属于他们的“新天地”。“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这就是哈尼人对自然环境改造最有利的说明。这些例子都可以说是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反作用, 也可以理解为少数民族文化对生态建设的影响。

参考文献:

尹绍亭.试论云南民族地理[J].地理研究,198981):41—45.

曹诗图.文化与地理环境[J].人文地理,1994.692):50—52

陈 斌, 张曙辉.地理环境与云南民族的多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383):215—219

王伟,余敏.浅谈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文化特征[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9155—156

辛克靖. 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艺术[ M].西部居民采风.(三),41—42

王声跃等. 云南地理[ M] . 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

云南文史博览[C] .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1]

卢建林.云南民族多样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A].玉溪:云南文化研究

郭家骥.云南民族文化发展报告[J].贵州民族研究,20043

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总论) [M] .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 ] R. Hoffpauir. Cultural Geography in the United State. Preceeding of the Siaro - American symposium On Huaman Geography.Beijing , China :Science Press ,1988 102 —109.

[]D. J . 德伯里著,王民等译. 人文地理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致谢

这篇论文是在王建力、何潇老师的多次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到结构安排,从内容到文字润饰,都凝聚了他们大量的心血。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教授和何老师不辞辛劳,多次与我就论文中许多核心问题作深入细致地探讨,给我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性建议,并细心全面地修改了我的论文。教授这种一丝不苟的负责精神,使我深受感动。更重要的是在指导我的论文的过程中,他们始终践行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原则。请允许我向尊敬的王建力院长和何潇老师表示真挚的谢意!转眼间,我已经在美丽的西南大学度过了四个年头。四年,这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四年,我有幸能够接触到这些不仅传授我知识、学问,而且从更高层次指导我的人生与价值追求的良师。他们使我坚定了人生的方向,获得了追求的动力,留下了大学生活的美好回忆。在此,我真诚地向我尊敬的老师们和母校表达我深深的谢意!感谢和我一起生活了四年的好朋友们,是你们在我失意时给我鼓励,在我失落时给我支持,感谢你们和我一路走来,让我在人生这一驿站中倍感温暖!最后,再次感谢为我们默默地无私奉献自己的各位老师,老师们辛苦了!

衷心祝愿母校的明天更加美好!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地理元素 222005070700156 张国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