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斯以“人为中心”心理治疗理论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9-08-05 00:22:55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心理治疗理论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刘 郑碧茹

来源:《科教导刊》2009年第31

        摘要以人为中心疗法来源于人本主义理论,是人本主义疗法中最重要及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本文的目的在于尝试着从以人为中心治疗理论的发展阶段及其理论内容出发,来探讨以人为中心疗法所具有的独特的技术,最后对该理论进行简单的评价。

        关键词以人为中心疗法 自我概念 自我实现趋向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

        

        人为中心疗法来源于人本主义理论,是人本主义疗法中最重要及应用最普遍的一种。该理论是由卡尔·罗杰斯(CarlRansomRogers)创立的,罗杰斯创立该理论的初衷在于反对传统的指导式心理治疗法,以及只注重人的潜意识的精神分析法和完全不考虑人的意识的行为主义疗法,该理论创立的初期叫做非指导性疗法。在经过了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与研究之后,罗杰斯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具特色的关于心理治疗过程的理论。本文的目的在于尝试着从以人为中心治疗理论的理论内容出发,来探讨以人为中心疗法所具有的独特技术,并对该理论进行简单的评价。

        1 人为中心疗法的理论观点

        人为中心疗法是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他的自我理论在心理咨商与心理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其具体的理论观点有:

        (1)认为有机体具有自我实现的趋向:罗杰斯认为,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我实现倾向,这种倾向不仅要在生理上、心理上维持自己,而且要不断地增长和发展自己。人不仅仅追求原始欲望的满足,在所有的欲望和冲动都得到满足和发泄后,仍要不懈地前进。人永远都不会满足自己现有的成绩,会不断地去创造去建设。而人正是在这种积极主动的创建过程中增进了自我、完善了自我并且实现了自我。罗杰斯认为心理咨询和治疗就应趋向人类的这一倾向。

        (2)有关自我概念的理论:自我概念是指个人对自己及其与相关环境关系的了解和看法。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的形成,是个人在其生活的环境中与自己、与他人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综合性的观念。自我概念最初是由大量的自我经验和体验积累而成。作为主体的我和客体的我在婴儿时期是浑然一体的,在与环境、他人的交互作用中才逐步分出他人、他物的自己,进而发展了他对自身的知觉和与自我有关的各种评价的自我概念。罗杰斯认为,自我对生活中的体验或经验可能会产生三种结果:①符合个体的需要,与自我概念相结合,融为一体;②由于经验和自我感觉不一致而对其不加理会;③经验和体验被歪曲或被否认,用于解决自我概念和体验的矛盾。当新的体验与个人的自我概念不一致时,或被视为对自我概念的威胁时,就容易产生上述后两种结果。自我概念非常刻板的人,在适应新环境方面容易遇到困难。罗杰斯认为,以病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过程,是通过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减轻病人内心的压力,使其不致于歪曲或拒绝与自我概念不一致的体验。

        (3)认为有机体心理失调的原因在于价值条件化:罗杰斯认为,每个人对于自己都有两种不同的评价:一是来自有机体自身内部的自我评价,通过这种评价,获得真实的自我;另一种评价是价值条件化评价,是建立在他人评价内化或内投射基础上的评价,来源于个体对他人积极评价的需要,来源于个体对社会评价条件的认同,来源于个体对社会评价条件的认同,不仅不去接受个体的自我经验,很多情况下,不管个体的自我经验如何,只去满足客观评价的需要,这一过程属于非真实地反映自我实现的倾向,并妨碍着真实的自我实现倾向。由此也常常出现通过价值评价之后,个体把不是自己的价值内化成了自己的价值,把个体原来的真实自我,变成虚假的自我,形成真实自我与虚假自我之间的矛盾,使得个体好象带着面具生活,而失去真实的自我。以人为中心疗法认为必须寻找逼迫真实自我蜕变成虚假自我的价值条件,以帮助来访者去掉那些由于价值化条件作用,而使人用来应付生活的面具或角色,把别人的自我当成自我的成分,从而寻找真实的自我。

        2 人为中心疗法的技术及应用

        “以人为中心疗法所提倡的技术并不是如面质、解释之类的具体的治疗技巧,它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技巧:

        (1)提出应建立一种良好的咨访关系。罗杰斯认为治疗的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是治疗者和当事人之间是否建立了一个安全、自由的关系。罗杰斯在实践中发现治疗关系对来访者人格的改变所产生的影响远远大于治疗者所采用的具体的治疗技术的作用,治疗的成功与否不倚赖于治疗者具体的治疗技巧的高低,而在于是否建立了安全、自由的治疗关系。那么要怎样才能建立这样的一种关系呢?罗杰斯认为治疗者对来访者的态度非常的重要,因为治疗者的主观态度会影响治疗关系的质量。关于治疗者的态度,他认为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①真诚。所谓真诚是指治疗者在治疗关系中是一个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也就是说咨询或治疗者在工作时不是扮演职业角色,而是真实而自然的自己,言语交流和行为都应是自然的而不做作的,使当事人感受到一种被信任感,这样才能充分交流情感和思想。而咨询者也应该让当事人分享自己的情感,不应有任何虚假的成分。在罗杰斯看来,治疗者与自己的情感和态度的一致性及其表达的程度,也就决定了当事人通过治疗所取得的进步的程度。

        ②无条件积极关注。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指的是无论在治疗的什么时候,治疗者都要表现出无条件的绝对尊重和接纳,要乐于接受当事人可能会有的混乱、恐惧、愤怒、蔑视、痛苦等情感,以及明知故犯的错误等问题。这种关注是无条件的,不管当事人的情感正确与否或合适与否,治疗者所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深厚而真诚的关心表示给当事人,尊重当事人个人,使他体验到无论怎样表现都不会感到有威胁的气氛。这一态度向当事人传达的信息是,治疗者乐于接受他们此时此地真实的自我。有关研究表明,在治疗中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的态度出现越多,治疗就越容易成功;这种态度出现越少,当事人的创造性和积极的变化就可能越少。

        ③共情。共情是指要设身处地地理解当事人,站在当事人的立场去看待他们的问题,从情感上去体会他们的痛苦和不幸。就好像这些东西是发生在咨询者的身上一样,并与当事人沟通这种理解,使当事人能够更准确地倾听他们自己内心的呼声。这样就能够创造一个使他感到安全、自由的气氛,使他的思想、情感和人格沿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方向发展。

        (2)强调应以当事人为中心。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是以治疗者为中心的,治疗者常以专家或权威自居,被治疗者经常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但罗杰斯认为,最了解自己的只有当事人自己,因此当事人自己对找出更好地应付现实生活的途径负有责任和能力,最终的决定与选择依赖当事人本人,而治疗者则是为其提供便利者

        (3)提倡非指导性的技巧。以人为本的疗法中并不提倡使用诸如解释这一类的指导性技巧,而是引导当事人充分描述自己,体验自己的情感状态,反省主观意识,进行经验开放,使得自我能够准确地感觉和知觉到经验或体验,从而找寻回真实的自我。

        这就是以人为中心疗法”,它没有任何特殊的技术,治疗者既不会诊断,也不评价,而仅仅是提供一种理解的气氛,从而使当事人在这种理解的气氛中,根据自己的体验做出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行为选择。这也就是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法上的独特性。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以人为中心疗法中治疗者不讲究具体的技巧,但也并非完全没有技巧。在建立治疗关系和帮助当事人宣泄情感上,治疗者须掌握一定的会谈技术。治疗者常用的会谈技巧有鼓励、重复及对患者感情的反映。重复不是简单的回声式的回应,而是对当事人谈话所涉及的内心真实的自我体验进行有重点的突出或重复,使其尚未意识到的或仅有模糊意识的内心感受被发掘出来。

        

        3 对以人为中心疗法的简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无论是与先前流行的精神分析技术,还是后来的行为治疗原理和方法都有着很大的不同。该理论的创立,实现了心理治疗从技术性的治疗向注重治疗者和来访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转变,这无异于在心理治疗领域进行了一场革命。共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治疗者对待当事人的态度应该是真诚的以及重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这些观点的提出都极大地影响了现代的心理治疗技术,很多心理学家都承认自己在主要方面接受了罗杰斯的治疗方法。以人为中心疗法把人性和价值提到心理学研究的首位,坚持以人具有建设性和创造性的潜能为依据,强调发挥和实现这些潜能的重大意义,指出个人作为主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动作用,促进了以人为本的治疗思路,所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心理治疗理论,对于心理学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虽然以人为中心疗法极大地促进了心理治疗理论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以人为中心疗法由于受到存在主义的影响,片面强调个体的自由和主体选择性。这使得在治疗过程中,既不诊断也不评价,过分依赖当事人的自我指导能力,而忽视了双方的互动和咨询师的指导作用。此外,由于罗杰斯的心理治疗的理论思维是引导个体充分描述自己,反省主观意识,显现自我,这就使得在实际进行的过程中治疗效果会受到个体教育程度、治疗者的意识水平、人格特点以及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

        然而中国人的社会化过程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非常注重个人的修身养性与自我克制等训练,在人的价值观上强调群体利益高于各恩利益,种群我意识而贬自我意识。在人际关系中,它反对表现个人、追求忍辱负重、重人情、讲面子、行中庸之道。岳晓东在对部分在北京的高校心理辅导员与大学生进行了一项有关在大陆开展学生辅导事业的调查,发现了一些在中国社会普及心理辅导所面临的文化冲突。由此,我们在应用以人为中心疗法时,是不能简单照搬的,而应该将之加以吸收、扬弃,以发展出适应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国人格特征的治疗模式。

        

        参考文献

        [1]龙晓东.评罗杰斯以患者为中心治疗的理论[J].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5.11.

        [2]邹海蓉,刘辉.罗杰斯以人为中心治疗理论的述评[J].湖北社会科学(学科视野版),2005.12.

        [3]张德山.“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理论与应用.景德镇高专学报,2006,21(3).

        [4]佘瑞琴.以人为本的心理疗法——患者中心疗法.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5]杨平,周和岭.论以人为中心疗法的灵魂[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8.15(2).

        [6]唐淑云,吴永胜.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述介[J].哲学动态,2000(9).

        [7]皮斯.人本主义论——咨客中心疗法[J].心理治疗技术.

        [8]汪新建,熊世育.评介罗杰斯个人中心疗法的哲学基础.自然辨证法研究,2001.17(9).

        [9]王松花.罗杰斯当事人中心疗法的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心理科学,1998.21.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心理治疗理论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