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8-04-13 09:32:4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1100009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总 学 时:44(其中理论课学时: 36 实验或上机学时: 实训学时: 8

周 学 时:4

学 分:3

适用专业:本院所有专业

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湖北警官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

(注:以上内容根据2016年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填写)

二、课程性质和目的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属于高校学生公共必修课。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为主要内容,遵循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

它既有思想性、理论性、也更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是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以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逐渐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各章节学时分配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4学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想与信念,激发学生积极行动,寻找自我的理想。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

二、更新学习理念

三、确立成才目标

第二节 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一、思想道德与法律

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第三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第四节 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二、学习本课程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5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了解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明确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和主要内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增强国防观念、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二、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第三节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一、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二、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三、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4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同时,引导并帮助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人生态度,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二、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三、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第二节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一、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二、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

三、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四、做忠诚的爱国者

第三节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一、时代精神及其主要体现

二、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三、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5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理论内容及其重大意义;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三、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第三节 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国革命道德主要内容

三、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一、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

三、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5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帮助大学生认清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本质,强化公德意识,遵守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法律素质,培育学生高尚的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正确认识和对待爱情,了解和掌握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的基本要求,为走上工作岗位,解决好立业成家的人生重大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公德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第二节 职业道德

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二、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三、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第三节 家庭美德

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二、大学生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三、弘扬家庭美德

第四节 个人品德

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二、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三、追求崇高道德境界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4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大学生理解法律的一般含义和法律的发展史,认识到法律是由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帮助大学生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明确法律的运行过程包括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的环节。了解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途径与方法。使大学生懂得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公民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特征以及构成,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一、法律的词源与含义

二、法律的本质与特征

三、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第三节 我国宪法与法律部门

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意义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容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4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明确新时期树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和法治理念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逐步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不断加强自身法律修养,增强法律意识,认识到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意义,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三、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

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一、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三、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

第三节 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二、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第八章 行使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5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公民应该享有哪些法律权利和承担哪些法律义务,以及如何行使法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如何尊重别人的权利;当自己的法律权利受到侵害后如何依照法律途径寻求保护和救济,以及滥用法律权利和违法法律义务后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习之后,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妥善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各种矛盾,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和个人修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一、法律权利

二、法律义务

三、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第二节 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一、政治权利与义务

二、人身权利与义务

三、财产权利与义务

四、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

五、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

第三节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一、依法行使权利

二、依法救济权利

三、尊重他人权利

四、依法履行义务

四、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第一章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及特征、作用;科学的理想信念的确立科学信念的评价标准;正确认识理想与信念的关系;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解决办法: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第二课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延伸和深化本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1.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

2.优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

3.如何做一个真正的爱国者。

解决办法: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第二课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延伸和深化本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

1.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关系;

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3.正确地分析人性自私观点;

4.正确对待人生环境;

5.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解决办法: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第二课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延伸和深化本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第四章重难点:1.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与作用;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3.如何建构新时期的道德观念?

4.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5.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

解决办法: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第二课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延伸和深化本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第五章重难点:

1.道德与法律是维护公共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明确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理解社会公德五个方面的内容;

3.正确认识《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相关条款,自觉遵守网络中的法律;

4.理解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择业观,并自觉地用法律和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

5.帮助学生认识爱情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家庭观与爱情观;

6.明确个人品德养成的四个方法,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

解决办法: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第二课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延伸和深化本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第六章重难点:

1.理解我国法律制定、实施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3.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4.明确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5.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定义、层次、部门。

解决办法: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第二课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延伸和深化本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第七章重难点:1.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2.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3.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4.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解决办法: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第二课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延伸和深化本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第八章重难点:

1.法律权利及其特征;

2.法律义务的特点;

3.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4.我国宪法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5.帮助学生认识如何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重难点: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第二课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延伸和深化本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五、实验实训环节及基本要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作为一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课程,是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其根本目的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道德教育和法律意识教育为基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切实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按照“开好头,起好步,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结合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我院具体实际,特制定《基础》课学生实践教学“五个一”活动方案。

实训教学大纲:

1、一次演讲(征文)活动(1学时)

要求学生进行一次演讲(每节课前或自行安排时间),演讲前必须把演讲稿写好,时间为三分钟左右,并填写好相关表格。

2、一次社会考察(2学时)

要求学生深入社会作一次热点问题的考察,并填写好相关表格。

3、一次课程演义实践(1学时)

  要求学生按照本课的内容,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行设计一次课程讲授,时间为5分钟左右,讲课要制作PPT(或微课),写出教案,明确讲授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并填写好相关表格。

4、一次公益(义工)活动(2学时)

要求学生以个人名义或小组(寝室、兴趣小组都可以)联系一次无偿服务性的劳动(打义工或做志愿者),时间不得低于4小时,并填写好相关表格。

5、一次爱国主义教育(2学时)

要求学生亲身参观二七纪念馆或其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填写好相关表格。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相关课程构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七、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根据课程实际可增列填写)

合计

理论(讲授)

实验

实训

上机

讨论

理论:一

4

4

5

5

4

4

5

5

5

5

4

4

4

4

5

4

实践一

1

1

2

2

1

1

2

2

2

2

合计

36

8

44

八、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资料)

1、教材: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2参考书目:

[1]《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马克思,人民出版社,1995年。

[2]《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邓小平文选》第3卷,邓小平,人民出版社,1993年。

[3]《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江泽民文选》第1卷,邓小平,人民出版社,2006。

[5]《中西人生哲学比论》,姚新中、焦国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6]《中国伦理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罗国杰,2008年。

九、课程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理论测试加实践教学评定。本课程的总分为:理论教学部分闭卷考试(占总成绩60%)与实践教学评定(占总成绩40%)相加之和。

十、说明

三级责任人(执笔人):李 娟

二级责任人(审核人):周贵卯

一级责任人(审定人):曹礼海

制订(修订)日期:2017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