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海洋文化名城 为舟山跨越式发展捉供强大动力

发布时间:2014-01-13 19:00:10

加快建设海洋文化名城 为舟山跨越式发展捉供强大动力

发布时间:2011-10-26  信息来源:《舟山嘹望》 作者:张家盟

  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是省委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贯彻落实好省委的决定,关键是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新理念、新思路,扎扎实实抓好海洋文化名城建设,不断增强我市的发展软实力,促进舟山跨越式发展。

  

  一、加快建设海洋文化名城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几千年来,在海岛、海洋中生产生活的舟山人民创造、积淀了具有舟山特色的海洋文化。这种文化是由海洋、海岛生产方式所决定,海洋、海岛地理环境所影响而形成的,舟山特定人群内被传承的、普遍自觉的,同时涵化了迁入的周边地区人群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的精神符号系统。加快建设海洋文化名城就是要大力发展这种舟山特有的海洋文化,使我市在全国众多的沿海城市中成为海洋文化精神广泛弘扬、海洋文化精品层出不穷、海洋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海洋文化设施配套齐全的城市,也就是说在发展海洋文化方面要走在全国沿海城市的前列。提出这一战略任务,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要求,也是千岛儿女的愿望。

  

  1、加快建设海洋文化名城,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先进文化的战略选择。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要发展先进生产力,而且要发展先进文化。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实力的竞争,而且文化还广泛渗透于上述各种力量之中,成为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重要因素。加快建设海洋文化名城,就是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用先进文化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统领意识形态领域;就是要把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落实到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着眼于增强先进文化凝聚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充分发挥舟山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文化与经济的互促共进,努力增强舟山的发展软实力,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加快建设海洋文化名城,是提升海洋经济竞争力,打造海洋经济强市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文化和经济相互融合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经济活动中注入的文化内涵越多,物质生产中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就越高,竞争力就越强,效益就越好;文化发展中吸收的经济成分越多,科技含量越高,文化覆盖面就越广,影响力就越大,渗透力就越强。海洋经济是面向全国、甚至面向世界的外向型、开放型经济,除传统的海上捕捞、盐业外,基本上是新兴产业。需要发掘弘扬传统海洋文化中蕴含的开放性、开拓性精神,以开放的心态、敢闯敢冒的创新精神,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扎实的思想基础和有力的价值取向。海洋经济中的临港工业、港口开发、海洋贸易、海水养殖等要真正取得大发展,成为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洋科技、教育的进步。而发展教育、科技是海洋文化名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至于海洋文化产业更是海洋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发展海洋旅游,与其说做旅游,还不如说是做文化,如沙雕节、桃花岛影视基地,都靠文化来集聚人气。加快建设海洋文化名城,有利于以文化内涵充实、渗透、提升其它产业,使之成为优化海洋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方面,促进我市海洋经济快速发展。

  

  3、加快建设海洋文化名城,是建设“平安舟山”、打造海上花园城市的重要保证。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和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物质是基础,文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样一件事,有的群众能心平气和讲道理,有的则喜欢以闹事解决问题,这和区域文化心理及群众文化素质有很大关系。改变文化心理,推进民风建设,提高群众文明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通过建设海洋文化名城,进一步弘扬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社会价值取向,倡导舟山海洋文化中同舟共济精神,营造一种有利于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文化环境;借助精神产品的教育功能,把好的文化产品送到基层去,送到广大群众手中,能够让他们在各类文化活动中接受教育、感受快乐、享受文明、提高觉悟,促进社会成员人格、意志、品格不断完善,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总之,加快建设海洋文化名城是市委打造海洋经济强市、海洋文化名城、海上花园城市三位一体的工作目标和思路的重要内容之一,必须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二、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加快建设海洋文化名城

  

  我们舟山倾力打造的海洋文化名城不是应景之作,也不是“海市蜃楼”,而应是一个有精神、有效益、有活力、得民心的“文化绿洲”。为此,加快建设海洋文化名城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在“加快”上做文章,重点实施加快建设海洋文化名城 “六大”工程,实施加快建设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四个强市”战略,大力提高全市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为打造海洋经济强市、海上花园城市,推进平安舟山八法治舟山、生态舟山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舆论力量。

  

  在加快建设海洋文化名城过程中,要突出以下几个重点:

  

  第一、必须大力弘扬“争领先、打头阵、创特色、求实效”的海洋文化精神。这是海洋文化名城的精神内核和灵魂所在。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讲到:“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会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梁启超曾赞美海洋:“海也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舟山自古以来就有战天斗海、搏击风浪的精神传统。这些年来,舟山干部群众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勇立潮头,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建设舟山大陆连岛工程,以开拓求新的姿态实施“暖促”工程,建立渔农村新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背后,体现着舟山人自强拼搏、敢于领先、开放开拓、勇立潮头、海纳百川、不断创新、同舟共济、求真务实的海洋人文精神,概括起来,就是“争领先、打头阵、创特色、求实效”。建设海洋文化名城,就是要弘扬这一舟山精神,进步振奋干部群众精神,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创业创新、奋发进取的意识,彻底摒弃封闭守旧、按部就班、小富即安的“岛民”意识,展现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的时代新风采。就是要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载体,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人的文明意识和文化素质,以创造优美环境、维护优良秩序、提供优质服务、丰富文化生活、加强社区建设为主要内容,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为我们再创辉煌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第二,必须着力实施海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与经济一样,人无我有,人有我特,才有影响力、竞争力。舟山得天独厚的港、景、渔资源,海洋生产、生活方式孕育了舟山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如浓郁粗犷的渔俗文化、底蕴深厚的佛教观音文化、闯荡四海的海洋商贸文化、鱼水情深的双拥文化等。这些有别于内陆农业文化,具备鲜明个性特征的海洋文化,为我们积累了难以估价的文化资本。建设海洋文化名城,就是要启动这些文化资本,高起点推出几个在全国、全省打得响的,具有壮美海洋气派、浓郁海洋气息的文化精品。要建设海洋文化广场、舟山市体育公园等一批标志性精品文化设施,动员、组织艺术家们创作一批体现海洋文化精品水准的作品,扶持一批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市场发展潜质的项目,开展一批深受基层、群众欢迎的公益性文化服务项目。

  

  第三,必须全力做大做强海洋文化产业。海洋文化产业是舟山海洋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是促进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一体化,直接推动舟山海洋经济增长的一个手段。要转变观念,强化文化产业创办意识和项目商业化运作意识,以鲜明的主题、经营的理念、市场的方式、开放的模式,充分挖掘舟山众多海洋特色文化的商业价值,努力做大做强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群。要整合国际沙雕节、海鲜美食文化节、观音文化节等一批知名节庆活动,发挥优势,提升品位。依托舟山海洋文化优势,做活、做强会展业,努力将节庆、会展文化发展为节庆会展文化经济。要培育发展具有海洋文化特色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各种旅游观光和文化休憩等休闲型文化产业,建立演出市场体系,健全艺术培训业和海洋体育健身休闲业。加快海洋文化向其它产业的渗透,做好结合文章,特别是加强与海洋旅游业的结合,建设一批具有鲜明海洋文化特色的旅游精品项目,研发和生产具有海洋特色适应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创立海洋特色产品的品牌形象和效益。要大力发展知识产业,主要是和传媒有关的信息产业,扩大海洋文化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要加强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培育一批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形成多渠道投资格局,培植若干家文化龙头企业,促进文化资源、资产、人才、技术等要素的合理组合,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之路,形成产业集团为骨干、各类中小型文化企业共同发展的文化企业群。

  

  第四、必须努力提供设施完善、要素兼备的海洋文化发展条件。没有良好的海洋文化设施和基础,加快海洋文化发展就难以为继。在软硬件方面扎扎实实下功夫,这是建设海洋文化名城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实力和人文指标的综合体现,必须全力抓好。在硬件方面,既要抓好大型的、标志性的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文化传播渠道建设和文化阵地工程,更要抓好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特别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渔农村小康社区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渔农村新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开展文化、教育、科技、法律等下乡活动,从而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权益。软件方面,突出抓好文化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文化人才的培养引进,通过培养、引进等各种办法和途径,有计划地培养各类文化人才,特别是注意培养文化产业的复合型人才和急需的文化专业人才。要采取特殊的人才政策和专业人才经济待遇,努力创造有利于出作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文化发展良好环境;设立文化人才特别奖励机制,鼓励文化人才脱颖而出;建立文化人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按现代企业管理机制聘用一批热爱文化事业、有一定业务素质、熟悉市场、敢闯市场的懂文化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第五、必须倾力推进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四个强市”建设。这是舟山海洋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建设“教育强市”战略要着重抓奸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把渔农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十五年基础教育高质量高标准普及,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全面提高,力争到2010年,我市的基础教育均衡化水平在全省领先,各县()全部建成教育强县()。实施科技强市战略要建立健全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的全社会科技投入体系,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把舟山建成科技综合实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公众科学素养显著提高,科技进步位居全省中等发达水平,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省前列的海洋科技强市。实施卫生强市战略要坚持以渔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实施公共卫生建设工程和渔农民健康工程,把公共卫生管理与服务、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监督与执法放在突出重要的地位,把公共卫生资源向渔农村倾斜。实施体育强市战略要以全民健身为基础工程,以竞技体育为工作重点,以体育产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海洋文化名城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快建设海洋文化名城、增强舟山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意义,把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体现到加快建设海洋文化名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海洋文化名城建设。

  

  要改进领导。切实把握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保证海洋文化名城建设的正确方向。各级党委要始终掌握对文化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对外宣传业务的审核权,对国有文化资产配置的控制权。各级政府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切实加强对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宏观调控和行业监管,确保社会事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要制定规划。把海洋文化名城建设工作与“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进一步完善各项文化发展规划。各县区都要结合实际,本着务实的态度,认真研究十一五规划中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与要求,从当地实际出发,制定加快海洋文化名城建设的具体意见。各级宣传、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部门要制定相应的专项规划,形成加快发展的亮点。 要增加投入。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调整优化投入结构,整合和优化配置各类文化资源和各类文化产业扶持资金,建立海洋文化产业扶持专项资金,提高财政投入的使用效益。加大对渔农村新社区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对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的引导和扶持。要形成合力。加快海洋文化名城建设,是舟山社会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必须加强配合,克服部门本位主义,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和专业优势,在文化人才培养、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科技引进等方面通力协作,形成合力。

加快建设海洋文化名城 为舟山跨越式发展捉供强大动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