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评价拿破仑

发布时间:2019-02-12 20:56:18

你如何评价拿破仑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利用现有教材内容对拿破仑进行评价,学习应用唯物史观进行历史人物评价的多种方法。

2.课堂教学、课内外活动结合,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3.扩大阅读范围,联系社会实际,从实践中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习要求

1.本课作为活动课程,不是介绍历史知识,而是学习如何进行历史人物的评价。

2.要求学生从历史学家角度进行评价。当然不是指学生都必须成为历史学家,或者都查找与背诵历史学家的评价,而是了解历史学家的评价,学习历史学家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要求"宏观"了解拿破仑,包括教材"法国大革命"部分的知识与本节教材中的评价,包括评价拿破仑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包括分析拿破仑的主要成就与失败原因。

4.要求学生查阅其它有关资料,自选角度进行评价,观点不必与教材一致,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5.要求学生评价必须掌握"持之有据,言之有理"的方法。

教学活动建议

1.本课的主要活动为"评价"。在历史教材中,"史实""评价"是有区别的,以世界历史教材中对拿破仑的介绍为例:"拿破仑的侵略扩张野心,使法国进行的战争的性质由革命转变为侵略,最后导致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覆灭。他先是派兵入侵西班牙,陷入西班牙人民抵抗的洪流不能自拔,后又大举进攻俄国,惨败而归。"这里,可以让学生分析,哪些语言是"史实",哪些语言是"评价"。应当说,"史实"是永远不可能改变的,而"评价"则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完善与更新。

2.我们指导学生评价别人的"评价"时,可以从教材选编的各种评价入手,分析作者目的和评价结论的一致性,分析相同时代产生不同评价的原因。评价材料三法国资产阶级代表梯也尔对拿破仑的评价为"长于指挥军队,善于治理被征服的地区""他减少了我们的伟大,可是他给我们留下了光荣""几年之后,这位伟大、聪明的人物疯狂了……使得一百万人的生命毁灭在战场上,激起整个欧洲来反对法国……二十年胜利的果实被剥夺一空"。查阅《中国大百科全书》,梯也尔"1823-1827年发表多卷本《法国革命史》。他用历史必然性来解释大革命的过程,认为各党派的斗争是由于阶级利益的冲突,而革命的每一阶段的发展都符合国家的实际需要。"因此,梯也尔从法国的国家利益解释拿破仑的功过。而评价材料二恩格斯的评价也立足于国家利益,却这样评价法国的拿破仑:"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可见,恩格斯的国家利益是建立在对于社会发展方向准确判断的基础之上的。此外,可以借助课文,分析同一作者不同阶段不同评价的原因。贝多芬创作了《英雄交响乐》"献给波拿巴",继而拿破仑称帝后破口大骂其"叛徒和暴君",可是最后确定为"纪念一位伟人",这是很有说服力的。

3.指导高中学生进行人物评价,应当按照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人物评价上常常容易出现的两种错误:或者不能全面评价,只看到一方面;或者忽视人民群众作用,只承认个人作用。借用鲁迅的一句名言:"有一回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恩格斯也这样评价拿破仑:不要以为如果没有拿破仑,就根本不会发生拿破仑个人力量和影响所凭借的那种社会运动。人们在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时,为什么会出现"英雄史观"呢?一则因为,历史的必然是深藏在偶然之中的,人们通常看见的、感兴趣的是"偶然",例如拿破仑百日政变的神话般的故事,而背后法国人民对复辟的波旁王朝的不满,对反法同盟的对立情绪,才是拿破仑百日政变的成功原因;第二因为通常帝王总是居高临下的,帝王就是英雄,尤其是拿破仑加冕的恢弘场景,由于拿破仑的个人性格,更具有戏剧的效果;第三当然是因为统治阶级宣传的需要,所以拿破仑在历史上始终是一个英雄人物。

4.中学生不是历史学家,但是要从历史学家的角度评价历史,就应当改变观察历史和评价历史的角度。历史评价的更新立足于观察角度的更新。以"自下而上"的历史观察方法看待拿破仑、拿破仑帝国、拿破仑时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新事物。1950年英国出版的《列兵威勒的通信,1809-1828年》一书,用新视角描写了滑铁卢战役,它没有从历史学家引用的国家文件档案和战略方案与作战地图角度,描写威灵顿公爵如何率领反法国盟打败拿破仑的众所周知的故事,而是从英国一个士兵的眼光,以战役第二天给妻子的写信的方式,叙述了战争的每一个细节,依据的是普通士兵的信件、日记、回忆。这种研究历史和评价历史的方法,此后形成了"自下而上的历史学"。这种历史观察和评价方法将历史研究的注意力从统治者和精英人物转向普通人,弥补了历史研究的角度缺陷,为历史研究开辟新领域的同时也扩大了历史的读者群。

5.知识重新组合,是历史评价创新的必要条件。恩格斯在《英国状况十八世纪》中说,"17世纪英国革命完全是1789年法国革命的预演。在长期的议会里,很容易识别出相当于法国制宪会议、立法会议和国民公会的三个阶段。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制、军事专政、复辟、以至中庸革命这个转变过程,在法国革命中也鲜明地反映了出来:克伦威尔兼罗伯斯庇尔和拿破仑于一身;长老会派相当于吉伦特派,独立派相当于山岳派,平等派相当于埃贝尔派和巴贝夫派。"恩格斯是从自己的评价出发,比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得出的结论。由此看恩格斯的观点,法国大革命的下限应当在1830年七月革命中建立起君主立宪的七月王朝;按照恩格斯比较后的分法,法国君主立宪指制宪会议,民主制指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军事专政指拿破仑帝国,复辟指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中庸革命指1830年七月革命;恩格斯所说"克伦威尔兼罗伯斯庇尔和拿破仑于一身",是指克伦威尔对内武力维护统治、对外征服爱尔兰苏格兰与英荷战争,又任护国公、多次解散议会、实行军事独裁。由恩格斯这段话看历史研究中的比较法,应当是根据知识重新组合,重新认识历史的规律、本质和相互联系。

6.介绍搜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

讨论课的前提是学生和教师有可以讨论的资料。

目前,各类介绍拿破仑的传记中文译本有十多种,网络上拿破仑的资料也较多。建议有条件的学生和教师在网络上阅读。

例如在"搜狐"上搜索"拿破仑",可以查阅的中文网站有十多个,有些网站积累的关于拿破仑的资料有小说和历史资料,甚至可以持续点击,查阅拿破仑简史、大事年表、经典战例、珍贵收藏、凤云人物等,其中,拿破仑简史从科西嘉岛到百日王朝可以逐个点击,大事年表可以逐日查阅,经典战例从土伦到滑铁卢,珍贵收藏中图文并贸,风云人物中人物众多。

网络时代信息量大。搜集资料不是无穷阅览。事实上,学生在初步阅览中可以迅速确定自己的阅读兴趣,或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愿望事先选择专题进行搜集,也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建议,还可以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总之,有效搜集来自周到计划。

7.设计讨论的方法,设计活动结果的呈现方式

作为活动课,讨论是一种常见的方式,因此,可以围绕"评价拿破仑"确定讨论话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习惯于从政治角度设计话题,常常受"阶级性""一分为二""英雄史观"限制,难以展开。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开拓视野,将拿破仑放在时代背景中,从社会、经济、文化、心态、风俗、民情等角度评价拿破仑、拿破仑战争和拿破仑时代。也建议教师将拿破仑评价作为历史人物评价的特例进行教学,确立评价拿破仑、掌握历史人物评价方法、进而评价其他历史人物的活动思路。还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尝试从比较的角度评价拿破仑,因而可以从更多的历史人物评价中认识拿破仑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

活动方式也可以多样化。活动课不是全体学生和教师的讨论会,应当允许、甚至鼓励学生选择多种成果呈现方式。例如,有艺术爱好的学生应当选择多种拿破仑表现方法,布置历史人物展板、编印历史人物小报,或专门的历史人物墙报,以"展示"为特征;有较强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可以自己办网站,将自己的资料和同学们的资料,包括基本事实与自己的评价,在网络上表现;有组织活动能力的学生,可以寻找更多的资料来源,邀请更多的校内外指导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专题讨论、专题成果展示,为自己和同学们的活动寻找更多的听众和观众,以及搜集别人对自己的"拿破仑评价"的评价。

建议教师不是唯一地根据学生成果的前瞻性、科学性、社会影响等对学生进行评价。活动课应当重参与,重过程,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重选定课题的质量和放弃无效课题的速度,重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组织能力和学习品质等等。

返回本页页首

资料、注解

1.中国历史学界近20年来关于拿破仑的研究

1978年后20多年时,是我国的法国史研究的黄金时期,出现了以往任何时期都未曾有过的新局面。中国的法国史研究会统一规划和组织法国史研究工作,培养和造就出了一批优秀的研究工作者;研究工作打破"以阶级斗争为纲"、只重视政治史、事件史的狭隘框架,转而从多角度、多层次,如社会、经济、文化、心态、风俗、民情等方面研究法国史;研究中提出了在国内外产生一定影响的新见解,其中包括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在关于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的研究中,除了按照传统的观点,把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作为人类社会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曾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和历史阶段来看待外,研究集中和深化了以下几个重要问题: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所处的时代所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究竟是法国大革命的继续还是反动?雾月政变是旨在巩固革命成果的政变还是反革命倒退的政变?拿破仑是革命的捍卫者还是革命的绞杀者?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的战争究竟是对外传播革命还是侵略扩张?多数学者认为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不仅是法国近代史上,而且也是世界近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和重要的历史阶段;他既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又绞杀了法国大革命;他既是反复辟的英雄,又是为复辟开辟道路的人物;它的战争既有巩固革命成果进步的一面,又有侵略扩张的一面,与俄、奥、普等"反法联盟"的战争主要是保卫革命,反对武装干涉,但也有某些侵略扩张的性质;与英国的战争虽有革命的一面,但更主要的是为了争霸;与"反法联盟"之外的战争无疑是侵略扩张。

2.课本上关于拿破仑评价的材料解读

资料和文献(一)为前苏联历史学家叶·维·塔尔列《拿破仑传》引文对于拿破仑最具有戏剧色彩的称帝的评价。(1)作者描述拿破仑"不是继承过去法国国王的遗产,而是继承查理大帝的遗产。……拿破仑想要成为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西方文明列国的统一者",表明了作者反对拿破仑称帝的思想;(2)作者将拿破仑描述成超越教皇和利用教皇的帝王;(3)作者描述了拿破仑突出的个性与明确的意图结合的杰作:拿破仑突然从教皇手里夺过皇冠。

资料和文献(二)是英国历史学家约翰·霍兰·罗斯《拿破仑一世传》对艺术家贝多芬的评价标准、方式的记载:崇拜、抗议、理智评价。资料和文献(三)为恩格斯的评价标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传播。"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它在原则上承认平等。"

评论(一)选自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表达出对于拿破仑手段和目标统一,社会目标个人目标统一的赞赏:他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也要求资产阶级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作出牺牲。

评价(二)选自恩格斯《德国状况》,将人物评价的标准确定在社会作用上。

评价(三)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历史学家梯也尔早期对拿破仑的评价:拿破仑是政治家,他的出现是国家的需要和历史的必然,拿破仑的影响在于民法、秩序,结果却是光荣和毁灭。

评价(四)选自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乔治·勒费弗尔的《拿破仑时代》。勒费弗尔评价拿破仑保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影响了欧洲大陆,顺应了时代潮流。

评价(五)为中国的著名历史学家张芝联主编的《法国通史》中典型的一分为二的评价方法:拿破仑体现了平等,但是称帝、侵略,不能推翻拿破仑资产阶级政权、法典和战争的反封建意义。

3.拿破仑传记著作和历史学家介绍

[苏]叶·维·塔尔列《拿破仑传》

本书初版于1957年,19599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译本。

中译本内容摘要:本书是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观点编写一部传记,作者所注意的不仅是拿破仑这个复杂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人物的活动的动机,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的历史意义。作者在本书中不仅对拿破仑其人机器特性、天赋和要求作了极为清楚的叙述并加以评论,而且还向读者概括地介绍了革命后的法国和封建制度的欧洲所处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历史动力以及社会阶级力量的对比。

作者序言(摘要):读过有关拿破仑的著作的读者一定会感到,我在本书中所做的评论,不管是好是坏,都不会跟资产阶级历史编撰家对这位皇帝所做的任何评论(不论是抱否定态度还是肯定态度的)相同。这原因很简单,只不过是因为我试图以完全客观的态度来探讨这个复杂的重要的人物,我所注重的不仅是(与其说是)他的活动的动机,而且(不如说是)是这些活动的历史意义。一个激烈反对拿破仑的奥地利政论家赫得茨说,拿破仑是自然现象,但这个说法并没有妨碍他极力攻击这个"自然现象"。拿破仑是"历史的某种不明的引起祸难的命令的执行者"--这是普希金关于法国皇帝说的话;我所要探讨的正是拿破仑究竟是怎样完成自己的历史作用的。

〔英〕约翰·霍兰·罗斯《拿破仑一世传》:

本书中译本197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出版说明:本书作者约翰·霍兰·罗斯(18551942年)是英国资产阶级历史学家,曾任剑桥大学近代史讲师、海军史教授。他曾致力于研究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的法国历史。他的主要著作有:《拿破仑一世传》、《革命和拿破仑时代》、《拿破仑研究》、《大战的起因》等。本书是英国资产阶级史学界研究拿破仑的名著之一;1902年初版之后,曾多次修订再版。原书分上下两卷,综述拿破仑整个一生,对他所经历的重大政治、军事和外交活动都有比较系统的评述,尤其是对历次重大战役叙述得更为详细,书中对当时欧洲国际斗争的复杂形势,如沙皇俄国的扩张侵略和霸权野心。反法同盟中各国相互之间利害冲突等也有所反映。作者在写作中利用了英国收藏的有关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时期的大量档案,整个来说资料还是比较丰富的,对于研究拿破仑和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以及当时的国际关系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者对拿破仑作了一些肯定的评价,指出拿破仑是法国革命的继承者。书中谈到拿破仑在镇压工党、反对波旁王朝方面所作的贡献,肯定了拿破仑在巩固法国革命的成果、建立新的资产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等方面所起的历史作用。同时,作者对拿破仑的侵略扩张活动也有所揭露。由于作者的资产阶级唯心史观,他对拿破仑及历史事件的分析,往往是从个人天才、性格、感情、命运或某些偶然因素出发,来进行解释,未能阐明拿破仑历史活动的阶级实质,也无法认识拿破仑只是法国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他的国内外政策都是为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了完成时代赋予他的历史使命。对于拿破仑与波旁王室的斗争、与反法同盟的斗争,作者虽然用了不少笔墨加以叙述,但却未能触及这场斗争的复辟与反复辟的实质。作者无视法国人民群众的作用,书中多处攻击革命群众为"暴民""土包子"。所有这些,望读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进行严肃批判。

[法]乔治·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

商务印书馆于1977年出版了这本书。出版说明摘要:乔治·勒费弗尔(1874--1959年)是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历史学家。他从1914年发表第一部关于法国革命的著作到逝世前的45年里,一直从事法国革命史的教学与研究。1932年他继阿尔贝·马迪厄当选"罗伯斯庇尔学会"会长和《法国革命年鉴》杂志主编,1935年起在巴黎大学主讲法国革命史。勒费弗尔保持了马迪厄学派注重社会和经济问题与推崇雅各宾民主专政的史学传统。他对革命前和革命期间的农民问题有较深入的研究,著有《法国革命期间诺尔郡的农民》、《恐怖时期的农民问题》等著作。关于法国革命的各个阶段,也都有专著论述。本书是勒费弗尔于30年代初执教斯特拉斯堡大学时,边讲课边撰写的,1935年完稿出版,到1953年已出了第四版。40多年来,一直被西方资产阶级史学界公认为关于这一时期历史的一部优秀著作,并译成多种文字。本书不是一部拿破仑个人的传记,而是一部拿破仑·波拿巴取得政权到他失败这段历史时期(1799--1815年)的法国和欧洲的历史。作者不仅把拿破仑时期同法国大革命时期从纵的方面衔接起来,使读者看清这两个阶段的连续性,而且把拿破仑统治时期的法国放到世界史范围内加以考察,从横的方面同欧洲各国历史联系起来。勒费弗尔一方面肯定了拿破仑顺应历史潮流,在巩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和推进资本主义发展方面的贡献,另一方面也指出了他与封建势力的妥协和对雅各宾派的压制。在论述拿破仑通过征战把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推广到欧洲其他地区所起的积极影响时,作者也揭露了拿破仑建立欧洲甚至世界帝国的野心和他所进行的战争的扩张侵略和掠夺的性质。此外,本书对当时欧洲列强的争霸以及英国和俄国的扩张侵略政策也作了具体的分析和揭露。总的说来,作者对这段法国和欧洲历史的叙述比较全面细致,条理清晰,对当时法国国内外各种矛盾也有所剖析,对拿破仑本人性格的刻画,有些地方也是比较深刻的,有助于我们了解法国和欧洲的这段历史。应该指出,勒费弗尔对于拿破仑的对外政策的分析是缺乏说服力的。尽管他也谈论法国同欧洲之间的社会、政治、思想的冲突,法英、法俄争夺霸权的矛盾,以及欧洲民族主义反对法国统治的斗争,但是他没有紧紧抓住这些对立和冲突,进行阶级分析,揭示它们的转化规律,却认为拿破仑所追求的各种目的是互相矛盾的,因此断言:"没有任何合乎理性的解释可以把拿破仑的对外政策统一起来,……归根结蒂,还是要回到他的'野心'上来。"但是这种"野心"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作者无可奈何地又归之于拿破仑的"性格""勇于冒险,迷于幻梦,任性冲动而不能自制",并概括地说:"拿破仑其人主要的就是他的气质。"我们并不否认一个英雄人物的性格对于历史发展所起的某种作用。马克思曾经指出:"发展的加速和延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些'偶然性'的,其中也包括一开始就站在运动最前面的那些人物的性格这样一种'偶然情况'"但是任何性格都脱离不了一个人的思想倾向,特别是政治思想,而政治思想也不可能是抽象的,超阶级的。拿破仑的称霸野心正是法国大资产阶级本性的集中表现。勒费弗尔无法解释为什么拿破仑既满足了法国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同时又进行"没完没了的战争",以致损害了法国的民族利益。于是他又用"此人的性格较之他的天赋更不能安于和平与节制"来说明。实际上,在当时欧洲的政治制度下,一国之所得就是他国之所失。而且每次战争总是以拿破仑作为胜利者强迫战败者接受自己的条件而告终,从而播下了新战争的种子。归根结蒂拿破仑"野心"的根源不应从他的"浪漫主义"性格中去寻找,而应该从他作为大资产阶级代表的特殊政治观点和政治利益中去寻找。正如马克思指出:"拿破仑已经了解到现代国家的真正本质;他已经懂得,资产阶级社会的无阻碍的发展、私人利益的自由运动等等是这种国家的基础。他决定承认和保护这一基础。"这就是说,拿破仑建立帝国这个政治上层建筑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维护法国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保护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但是,拿破仑的称霸野心又是无止境的,他把建立霸权看作最高的政治利益。"只要资产阶级社会的最重要的物质利益(即商业和工业)一和他拿破仑的政治利益发生冲突,他也同样毫不珍惜它们。"正是拿破仑的不断战争论导致了法国的失败和帝国的崩溃。作者还多次嘲弄"历史决定论",宁愿强调偶然因素,例如他认为"拯救英国的不是自由主义经济的'自然规律',而是俄国的冬天。"他也未能摆脱欧洲中心论的偏见,在涉及亚洲和中国的部分,他只把远东地区看成殖民和传教的对象,而抹煞了这个地区的独立发展。他还主观地推断,如果不是由于欧洲的战争,远东早已被西方列强侵占了,"欧洲的内哄拯救了远东达四分之一世纪有余!"这些错误论点希望读者加以注意和批判。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芝联及其主要研究成果

196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沈炼之翻译、张芝联核校的法国历史学家编写的《法国史》。

1978年后至今约20年时间,我国学者研究领域不断拓宽,题材不断更新,内容不断丰富,逐渐打破了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只重视政治史、事件史的狭隘框架,转而从多角度、多层次,如社会、经济、文化、心态、风俗、民情等方面研究法国史,重视引进和介绍国外各种文学流派的观点、内容和方法,以扩大视野,消化吸收国外的优秀成果,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这方面,张芝联做了大量工作,主编《法国通史》,撰写著作《从高卢到戴高乐》。

关于罗伯斯比尔和丹东的评价,张芝联《略论丹东》一文反映了我国多数法国史学家的看法,纠正了过去某些评价的片面观点。

关于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张芝联有《拿破仑与法国大革命》等论文,并在巴黎国际研讨会上作《拿破仑历史作用的不同解释与方法论问题》报告。

张芝联的《近百年来中国的法国革命史学》、《中法文化交流--历史的回顾》也成为法国史研究的工具文章。

你如何评价拿破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