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高中语文知识点教案

发布时间:2020-04-30 04:03:27

重点高中语文知识点教案



———————————————————————————————— 作者:

———————————————————————————————— 日期:

高中语文知识点教案

【篇一:高考语文复习字音专题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字音专题教案

【复习专题】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教学目标】

1、牢牢掌握现代汉语常用字的读音。

2、区分常见多音字、形近字的读音。

3、提高学生辨析多音字的能力。

4、养成正确识记普通话字音的良好习惯。

考纲解读

一、《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能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级。由此可见,

语音的考查要求识记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判断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

地判断其正确与否。一般占3分。

二、近年来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去掉了“常用”二字,该变化意味着考生的识字量将有所加大,虽然不会考繁、难、偏、怪字,但考查难度有可能会增加。但对现代汉语字音的考查,仍然会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次常用字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和现行教材为依据。

三、分省命题,许多地方的语音试题具有针对性。如2013年广东卷第一题所考的“峥”“狰”“慎”“缜”“诅”“趄”“狙” “沮 ” “诮”“梢”“峭”“辍”“拙”“绌”“啜” 等所有加点的字都是粤语方言区语音和普通话语音差异最大的字。其它地方卷也是这样,像浙江卷就针对了吴方言的特点,江西卷就针对了赣方言的特点。

四、近几年语音试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和容易读错的字,采用的题型多为选择题,所考的都是常见常用字的音。也有的源自课本注解和课本后的附录。

五、考题类型有:(1)选择字音全部正确的,(2)选择字音有错误的,(3)选择字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4)判断多音字有几种读音等。

【命题趋向】

一、试题一般为单项选择形式,大多数省区的试卷只就字音设题,题干设置不与字形、字义结合。比起以前的把字音、字形或字义相杂的考查方式,相对要简单一些。

三、考查重点仍是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特别是其中的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同音字、习惯误读字、难读字。

四、从题型来看,近年来都是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又可细分为两类:一是有拼音形式的题型,即采用给词语中加点字注音的形式;二是无拼音形式的题型,即将一些异形(或近形)同音(或近音)词语组合在一起,要求考生辨别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教学重点】多音字和形似字的正确读音。

【教学难点】

方音与普通话的辨析。

【教法设计】多媒体教学、讲练结合。

【教时安排】共3课时

【教学过程】

[理解识记]

(一)《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二)《现代汉语次常用字表》;

一、导入:

[名题解析](幻灯示题。根据学生基础选讲)

[例1] (2008年全国卷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例2] (2008年广东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滋润/蕴含 赡养/瞻仰 调试/调和

b、对峙/嗜好 竣工/英俊 强迫/倔强

c、造诣/逃逸 堤岸/提拔 抹黑/抹布

d、湖畔/装扮 怄气/枢纽 阻塞/边塞

[例3] (2008年浙江卷)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删除膻味籼米潸然泪下

b.信笺歼灭缄默间不容发

c.飙升鱼鳔剽悍彪炳青史

d.血缘戏谑噱头空穴来风

[例4] (2008年安徽卷)下列各组词语中,斜线“/”前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清澈/掣肘 殷红/湮没瞠目/螳臂当车

b.箴言/斟酌蛊惑/商贾 船舷/扣人心弦

c.联袂/抉择整饬/炽烈辍学/风姿绰约

d.徘徊/脚踝戏谑/琐屑惬意/锲而不舍

二、[知识整合]

对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复习,首先要认识语音的重要性。我们说它重要,不仅因为它在高考时是第一门学科的第一题,能否准确答题将对后面的考试带来直接影响;更重要的是标准规范的普通话语音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是一门终身有用的学问。因此我们不能把“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片面理解为应试教育,要把它作为一种知识,一种能力来等对待。平时要讲普通话,复习要做有心人。养成正确识记普通话字音的良好习惯。

对字音的复习,还要注意细节和技巧。细节有拼音知识方面的,如声母是否送气要分清,像“奴婢、哺育”的声母为“b”,是不送气的,而“媲美、浦口”的声母为“p”,是送气的;又如平舌、翘舌问题,比如“塑、溯”是平舌音,声母为“s”,而“朔”则为翘舌音,声母是“sh”。细节还体现在能否识别认知陷阱方面,例如在“扶老挈(qia)幼”这个词中,我们很容易受到“扶老携(xi?)幼”一词中“携”的影响而将“挈”误读为“xi?”,如果我们能够细心一些,就能够避免这类错误的发生。现在我们来解析部分高考题,看看应该怎样来复习现代汉语常用字的读音。

三、[误因浅析及备考方略]

思考:在平时哪些原因导致我们经常读错音?

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同时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字音的误读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把多音字的甲音误读成乙音。比如06年江西卷中的“提防”“重听”“安土重迁”“咬文嚼字”“少不更事”等词中的加点字都是多音字,对这些多音字,该读甲音而读了乙音,这便造成多音字的误读了。出现这种误读现象,具体原因有三点。

(此类环节都可以由教师先举出例子,然后由学生讲解,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讲完以后可以让学生再举出一些相类似的例子)

[备考方略]

【篇二: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案】

篇一:高中语文选修一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长恨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背景知识了解这首长篇叙事诗的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把握诗歌的主题。

教学难点:初步鉴赏这篇脍炙人口的杰作艺术上的独到之处。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设备,u盘、光盘等道具。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围绕老探究所给探究题,有目标地查阅资料,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步骤:

一、作者介绍

1、作者生平

篇二: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案例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案例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陈波

课题:《普通话和方言》

一、类属与特征分析:

本堂选修课属于高中选修的最后部分,目的在于了解祖国丰富的语言知识,积累更多的语言常识,同时也能够给下学期开始的高三总复习打下较好的基础。由于学生的年龄和阅历的关系,他们对方言的了解还是很少的,也不一定对这些感兴趣。所以,本堂课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参与与接受,要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也要使他们学有所获。

二、课程构思:

充分利用异地方言发音与本地发音和普通话发音的差异,调动学生兴趣,利用比较教学,寻找不同方言中的特征并对语言有一些较为清晰的了解和印象。

三、课堂准备:

安排学生利用周末回家的时间收集两句方言,学会并带到课堂交流。

课堂实录(简)

大家都知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句谚语,谁能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么个说法? (学生各抒己见)

二、引入教学正题

师:刚才大家说了自己的看法,总体而言,都还是看得很准,就是人话也好,鬼话也好,总是有不同的交流对象,所以,不同区域,不同群体总有自己专用的语言,这就是我们要讲

的方言。上周的时候安排同学们去寻找不同的方言,我们找几个同学来展示下。 生:展示方言??(略)

师:前后我们一共找了十个同学来展示方言,大家觉得能不能听懂?

生:有些能,有些不能。

师:应该是多数都不能吧。

生:(笑)其实说出来的本人也搞不懂,他们发音都不标准。??有些是乱说的,蒙你的。(哄堂)

师:好,看来不同地方的方言不仅和普通话有区别,甚至和我们所说的重庆话也有很大的区别,请大家总结出重庆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生(讨论)

?? ??

师:请各组选一个代表出来把总结出的区别展示出来。

(学生分组在黑板上展示结论)

师:各小组总结得还是很好的,基本囊括了重庆话与普通话的明显区别。接下来,请大家拿出资料书,找到对应章节的训练,马上对所学进行巩固。

(学生在完成课堂练习的时候,很多学生嘴里还在念念有词的重复刚才的方言)

师:刚才大家做了巩固训练,那上面的知识在书上都能找到答案,我们就不花时间了。根据先前所接受的知识,我们都知道各语言的差别体现主要是三个方面,即:语音、词汇和语法。我们学以致用,请大家把检测题拿出来,我们从语音开始,看看平常有多少字的读音是不准确的,也顺便纠正下读音。

(师生互动,逐题探讨)

师小结:从答题过程可以得出结论,我们所用的重庆方言,虽然属于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北方方言的一个分支,但和标准发音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所以,我们要尽力的保证自己的读音准确,也可以减少答题时犯低级的错误。

四、课堂收获

选修课的教学一直是我的一大困惑,严格的说应该是整个年级的困惑,学生面对“选修”二字,总是觉得不重要,而且,由于这里的“选”并不是学生自己选的,所以很多学生对于看来不那么重要又欠缺兴趣的选修课程,就厌烦得很。但是,从长远来看,选修板块又对学生的积累有很大的帮助,不能放水,所以,如何调动学生,使之积极的投入,就成了最大的难题。

本堂课也许没有多大的亮点,但我个人觉得它之所以典型,就是这堂课的学生参与性很强,连带着后半堂的一直让学生讨厌的语音练习也能够搞得热火朝天,毕竟是主动性的作用,所以,课堂的设计能够左右一堂课的走向,甚至能够影响一堂课的结果。

篇三:高一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阅读课教案

高一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优化读书效益

教学重点:

探索营造“书香校园”、发挥读书育人功能的具体方略

教学难点:

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调动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带学生到阅览室阅读《欧亨利小说选》《傲慢与偏见》《青年文摘》《天文家的故事》等等书籍

课后要求学生交读后感

教师心得: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阅读课教学,长期以来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该课型普遍高耗低效,处置随意,经常被忽略、遭怠慢,已是不争的事实。学术界关注不够,不少一线语文教师待之草草了事。这可以说是语文阅读教学“少、慢、、差”的一个缩影。阅读课当前现状与其实际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它们理应受到与身份相应的待遇。本文客观分析、细致研究了阅读课,认为在新课标背景下,只有认真理清阅读课的教学思路,精心设计一节课和一单元的整体结构,阅读课可以达到有效、有用、可控的效果。

教师处理阅读课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按讲读课上,二按自读课上,三上成训练课。其五,学生对阅读课的认识和表现。学生受教师的影响很大, 1

但总体上不重视。主要表现出四种倾向:被动接受,毫无目的;浅尝辄止,不加思考:身在教室,作壁上观;无可奈何,机械学习。其六,高中语文阅读课教学效果及现状。由于必修课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又侧重于精读课的备课、讲授,忙于抄教案、改作文。阅读课教学便走向边缘化、形式化,效率较低,效果较差。这种状况还在持续着。强调各种阅读方法的综合运用,重在训练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思维能力,掌握必要的阅读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达到独立阅读的要求,并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此,我呼吁,让校园内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橱窗、每一个标记都浸润书香的味道。全校各班级都可利用图书角交流书籍,利用黑板报推荐优秀作品,利用“读书论坛”交流读书心得。学生会还可以定期开设读书沙龙,介绍优秀作品,畅谈读书体会。

有效、有用、可控的阅读课是教师认真负责、精心设计,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的结果,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晶。新课标下,教师要迎立潮头,做新课标课堂的勇敢践行者。 2

篇四: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课型模式

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课型模式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全市开展中小学优秀教案评选活动的意见》精神,特制订本办法。

二、评选要求

1.教学理念新颖。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教学设计最优化。是教师备出来、上出来、赛出来的,要好用、实用、管用。

3.教学手段使用恰当。根据教学实际,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

4.教学设计环节完整。要有课后反思,同时对本教学设计提出使用建议。

5.引领与借鉴作用大。要真正发挥优秀教学设计的带动、引领作用。

6.教学设计要求详案。

三、教案基本要求

1.按照国家《课程标准》(高三《考试说明》)的总体目标和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重难点得到有效突出。

2.根据教学内容,科学、灵活地选用教学模式和方法。所采用模式和方法,能有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理念。

3.侧重于课堂活动和问题的设计。要突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普遍性,关注活动的实际效果。问题的设计要具有思维深度,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

6.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有利于形

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兴趣、习惯、思维品质的培养。

四、教案要素结构

1.教学内容:课题、课时、课型、目标。

2.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对本课时的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重难点等四个方面的目标,进行细化、具体化的描述。

3.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对本节课使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简要描述。

4.教学过程:对任务设计、问题设计和活动设计,进行详细的说明;对课堂教学用语,如导入语、过渡语、评价语、讲解语、总结语要有清晰的表述。

5.随堂训练和拓展性素材:要有为达成教学目标所设计(或采用)的巩固性训练题(组)、阅读材料等课堂教学资源。

6.课后作业: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课后作业。作业数量要适当,课时作业总量不超过30分钟。

7.教学反思:根据实施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得失进行反思和总结。

五、评选办法

1.本次征集、评选活动,面向所有全市普通高中高一、二年级全体语文任课教师。

2.本次征集、评选的教案,为课文详案,必须为经过实际的课堂教学验证,具有较高的课堂达成度的课时教案。

3.本次征集、评选的教案,必须为教师个人(或集体)独立编制、且与本人所带年级教学进度一致、随堂使用的课时教案。

4.参赛教案必须经过层层选拔产生。各高中学校要成立相应的评选组织机构,负责初评;教师个人申报的教案,不纳入评选范围。

5.评审以1周为周期,各单位力争周五完成推荐,下周一上午务必申报完毕。

6.市教研室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组织评选,适时公示结果。

8.申报的教案应采用电子稿形式,发到指定邮箱。

附件:1.高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课型模式

2.高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样案)

附件1:

高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课型模式

现代文新授课

一、激趣导入,检查预习

结合文本思想内容、艺术特点,作者生评,写作背景等,借助语言、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设计精要的导入语,激发学习兴趣,打开学习突破口。

教师提前布臵预习任务,课堂上检查。预习任务以语言基础知识、文体、作者、疏通文本等方面的内容为主。

二、目标导航,自主阅读

目标的确定以中等学生知识水平为准,要兼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根据学习目标、结合文本特点从思路梳理、整体感知、关键语段、艺术特点等方面设计探究性问题。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结合学案,组织学生自学。

要特别强调学生对文本的熟悉度,加强对文本的诵读,初探文意,形成对文本的整体认知。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关键。

三、合作学习,交流探究

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完成三个基本任务: ⑴语感生成:进行必

要的听、说、读、写的训练。

⑵情感萌发:在朗读中体会作品及作者的情感。

⑶思想积淀: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陶冶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全的人格。

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交流、研讨,解决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班内交流发言,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是教师讲解的重点。

四、重点讲解,深度研习

适当引入与文本相关的延伸阅读或升华主题的内容,强化课堂教学内容。针对重点难点,教师“精讲”。讲授的内容要突出重点、难点,讲解问题透彻到位,始终把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习的品质和创新意识放在首位。

五、当堂达标,拓展提高

选取与文本内容相近、文体相似的作品,文本赏析性作品或同一作者的作品,参照高考阅读题命制题目,以延伸阅读空间,开拓阅读视野,陶冶审美情趣,提高阅读能力。我们认为适当的课堂检测能有效的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进而促生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文言文新授课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结合文本思想内容、艺术特点,作者生评,写作背景等,借助语言、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设计精要的导入语,激发学习兴趣,打开学习突破口。

教师提前布臵预习任务,课堂上检查。预习任务以语言基础知识、文体、作者、疏通文本等方面的内容为主。

二、明确目标,安排自学

三、合作学习,交流探究

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交流、研讨,解决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班内交流发言,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是教师讲解的重点。 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尽量鼓励学生自己解决文本翻译的问题。必要时可以把译文发给学生(或者让学生在对照注视互相探讨后,再

篇五:高中语文课教案

高中语文课教案

想北平

语文教研组 李蕊新

教学目的:

1、理解感受老舍先生对北平的眷恋深情。

2、由老舍文章中从小处入手的写作方法引领学生在写作时注意抓细微之处。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流溢在字里行间的怀乡之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注意写作是抓住细微之处的能力。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方法:以朗读、讨论、交流作为学习本文的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2、查找有关怀乡的诗文并谈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台湾现代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曾经写过一首名为《乡愁》的诗 (背诵)。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篇三:高考语文“归纳概括”专题一轮复习导教师教案】

归纳概括专题(教案)(1课时)

长海县高级中学李山

一、考点解析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必须依据文本特点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

“归纳内容要点”包括三层含义:

(1)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括;

(2)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

(3)含蓄的内容能加以解说。

“概括中心意思”包含两层含义:

(1)论述了什么内容(指论述的中心或中心论点);

(2)对文章的价值判断。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这一能力点多数情况下是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

息”联系在一起的。

高考新课标ii卷对论述类文本阅读“归纳要点,概括中心”的考查题型采

用客观选择题题型,共考查3道题。

二、方法指导 (一)设题情形:

(1)形同意同 (信息吻合,直接判断)

2.形异意同 (有所转换,实质一致)

3.形似意异 (迷惑性大,格外留意)

(二)解题技巧

(1)筛选标记对应点并定位:找准、找全与选项对应的原文并作标记。

(2)把原文标记的知识点与题目的考点对照比较:看选项的话题、说法及

遣词用语与原文相比有无变化,如何变化,变化后的内涵外延是否相同等。

(3)对选项进行逻辑判断:对摘抄原文语句多、结构形式类似、上下文能

找到某些词语的选项,不能盲目认同;而对那些改换了说法,改换了表达形式,

1 / 8

找不到对应词语和句子的选项,也不能轻易否定。有些概括性较强的选项,原文

根本没这句话,若简单地与原文对比,极易出错。一定要从是否符合原文意思、

符合逻辑上思考判断。

(4)干扰项的设置方式:①过于绝对,②以偏赅全,③混淆时间,④模糊范

围,⑤无中生有,⑥偷换概念,⑦答非所问。

(三)解题要领

以下的关键词在读文本时要圈划出来:

(1)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

①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

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等表范围的词语)

②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

度的词语)

③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

然(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

(2)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

①因果(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

②转折(但、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

③并列或递进(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

④分类分层(首先??其次、“;”等等)

⑤举例子(例如、如、人名) 。

三、提升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

茶之于中国,就如同红酒之于法国,啤酒之于德国,茶是中国博大精深的历

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也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

茶伴随中国的历史篇章缓缓展开,中国茶史可上溯至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

当时茶被作为一味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到西汉时,茶已是宫廷及官宦人家的

一种高雅消遣。茶兴于唐,盛于宋,唐代饮茶蔚然成风,贡茶的出现加速了茶产

业的发展,全国范围内茶铺、茶馆鳞次栉比,茶产业和茶文化空前发达。陆羽撰

《茶经》三卷,阐述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等林林总总,成为

2 / 8

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作。到了宋代,宫廷、地方官吏、文人雅士皆尚茶、崇茶,

以相聚品茗为雅,进一步推动了饮茶之风的蔓延。平民百姓也是不可一日无茶。

“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这是宋代王安石对茶的赞美。明清时期

茶叶制作技术进一步发展,“作罢龙凤团”使散茶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蒸青

的制茶方法改为炒青。同时也推动了其他茶类的发展。茶随着历朝历代的兴盛而

兴盛,繁荣而繁荣。

茶与宗教的关系历来也相当密切,不难发现,很多名优茶都与宗教有一段渊

源,很多茶最早也是由僧人所种植打理。道教最早将茶作为得道成仙的重要辅助

手段,视茶为长生不老的灵丹仙草。佛家也偏爱茶,认为饮茶能“破睡”,帮助

坐禅修行,还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故历古有“茶中有禅、茶禅一味”之说。

杭州龙井寺产龙井茶,余杭径山寺产径山茶,庐山招贤寺产庐山云雾茶,“名山

有名寺,名寺有名茶”,一点都不为过。

茶也影响了各族人民乃至外国的文化及传统。从广东人的早茶到北方人的大

碗茶,到日本的日式茶道,抹茶文化及英国的英式下午茶。千年来,茶文化传播

到世界各国,与各地文化相融合,开枝散叶,浸润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形成了具

有各国特色、形式丰富的全球茶文化。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经历了历朝历代的更迭。与其同寿的茶,用自己独

特的方式,记录着中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叶嘉木承载着五千年的岁月,

蕴藏了五千年的文化基因。茶,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文化名片。

“和敬清寂”是日本对唐宋时期习得的中国茶道的提炼和升华,但其中的精

神已很难在中国茶人中寻得芳迹;中国千余种茶的品种、传统制茶工艺也有一大

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殆尽。此时,急需国民更多关注茶学,研习茶文化,增

进传播及教育,以保留、保护、复兴先人给予的茶文化瑰宝。

永恒都是经典的,而要做到经典必先在当下时代成为风尚与流行。让茶在时

下成为一种流行、不被淘汰,这是生存与传承的根本。如何把茶做得时尚,让更

多年轻人喜爱和接受,是今日茶叶传承之路上需要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今天的

90后、00后们将是未来二三十年茶学传播的主力军,要让他们接受茶,就一定

要摘掉茶古板的帽子,给茶换上新潮的衣装。其实,中国茶的形式也并非一成不

变。唐代茶就流行煮着喝,宋代流行点茶法,明清流行冲泡饮用。

3 / 8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披上了宗教的色彩。比如道家认为茶能延年益寿,

佛家则认为茶中有禅、茶禅一味。

b.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性,不少地方饮茶已成习惯,如广东人的早茶、北

方人的大碗茶、英国的英式下午茶。

c.茶充当了民族间文化交流的使者,千百年来,中国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

并在他乡生根发芽,自成一体。

d.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兴

衰更迭,蕴含了五千年的文明史。

【答案】d

【解析】茶具有五千年的历史,记录了中国的一山一水,但这不等于记录了

五千年的兴衰更迭,曲解文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

《周易》借助于具体的形象符号,启发人们把握事物的抽象意义,崇尚一种

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思维方式。《周易?系辞传》:“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

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卦象是《周易》的骨骼,舍象则无《易》。

借助卦象,并通过象的规范化的流动、联结、转换,具象地、直观地反映所思考

的客观对象的运动、联系,并借助六十四卦系统模型,推断天地人物之间的变化,

这种思想方式渗透到了中医和中国古代科技之中。

道家庄子主张“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魏晋玄学

家王弼提出“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周易明象》)的命题,表明了中国思

维穿透语言,领略语言背后之象,进而穿透形象而领略其背后之意蕴的特点。

中国儒释道三家都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之根据和全体。儒家的道德直

觉、道家的艺术直觉、佛家的宗教直觉,都把主客体当下冥合的高峰体验推到极

致。中国哲学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认知方法,

而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把握。

道家认为,心灵的虚寂状态最容易引发直觉思维。因此,人们要尽可能地摆

脱欲望、烦恼的困扰,保持心境的平和、宁静,而要使直觉思维真实呈现,则离

不开默思冥想的“玄览”。老子主张“涤除玄览”。“涤除”即否定、排开杂念,

4 / 8

“玄览”即深入静观。这是在高度精神修养的前提下才具备的一种思维状态。庄

子主张“心斋”、“坐忘”。“心斋”即保持心境的虚静纯一,以便直接与道契合。

“坐忘”即心灵空寂到极点,忘却了自然、社会,甚至忘却了自己的肉身和智慧,

物我两忘,浑然冥同大化之境。

儒家孔子的“默而知之”,孟子的“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

荀子的“虚壹而静”、“大清明”,张载的“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朱熹的“豁

然贯通焉”,“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陆九渊的“吾

心”与“宇宙”的冥契,王阳明的“致良知”,都是扬弃知觉思虑,直接用身心

体验宇宙终极的实在,达到对道德本体之契合的一种境界或方法。

佛家更是强调一种精神性的自得和内心的体验,彻见心性之本源。禅宗的参

究方法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心而行,无念为宗,触类是道,即是而真。不

执着外物,种种言行纯任心性之自然。禅宗的顿悟成佛,排除语言文字、逻辑思

维工具,主体直接契入客体,与客体融合为一。这种思维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是只

可意会而不能言传的,有赖于每个人自己体悟,别人只能暗示、启发,而不能替

代。

超越逻辑,祛除言诠,止息思维,扫除概念,排斥分析、推理诸理性思维活

动,精神内敛,默然返照,当下消解了主客、能所、内外、物我的界限,浑然与

天道合一。这是一种思维状态,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当下得到了对于生活和生命,对于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之最深邃的本

质的一种整体的、综合的洞悉。但这种状态实际上是在多次反复的理性思维的基

础上产生的,没有理性思维的铺垫,这种灵感或悟性就不可能出现。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哲学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理性思维,只能靠直觉、顿悟加

以把握。

b.老庄都主张在高度精神修养的前提下,涤荡心灵,深入静观,达到物我两

忘的思维状态。

c.儒家主张抛弃知觉思虑,直接用身心体验宇宙终极的实在,达到对道德本

体之契合的一种境界或方法。

d.禅宗顿悟成佛的过程,是直心而行,关注内心的体验,不可意会,只可言

5 / 8

重点高中语文知识点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