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服与九族

发布时间:2012-04-10 22:25:11

论五服与九族

古时候,只要是一个家族的成员,不仅活着的时候大家对他的称呼各不相同,当一个人去世之后,他的亲戚,要根据与他的亲疏关系的远近,穿五种不同等级的服装来出席他的丧礼。这就是五服制度。

五服制度是中国礼制中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它规定,血缘关系亲疏不同的亲属之间,在丧礼过程中的服饰不一样,据此把亲属分为五等,由亲至疏依次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这样一来,局外人不用打听,只要根据服饰就可以判断他与死者的关系。

 五服之外就叫出了五服,出了五服就不是一家人了。即使参加丧礼,什么服装,服饰都不讲究了,只是礼节性地捧捧场而已。

后来,人们把五服比喻五代人。在黄淮地区有五服之内为亲人的说法。过去,为优生起见,五服之内是不能通婚的,现在的婚姻法放宽了要求,出了三代就可以通婚。

五服之内的五代人是指从自己开始,往上推五代,就是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凡是血缘关系在这五代之内的都是亲戚,即出自同一个高祖的人都是亲属关系。从高祖到自己属于五服。五服之外则没有了亲缘关系。一般情况下,家里有红白喜忧之事,都要通知五服之内的亲属参加。

  过去的人结婚早,十七八岁结婚,40不到能抱孙,80多岁有可能五代同堂成为高祖了。所以,对于大家庭来说,如果不出意外,正常繁育,五代同堂是不难实现的事。不像当今社会,提倡晚婚晚育,年轻人只顾自己快乐,老年人90岁的时候也不一定能看见玄孙出世。五代同堂机会很少,五服不存已成定数。

如果说五服之外还存在什么亲属关系,还有什么瓜葛,那就是九族。从秦始皇开始,古代的刑法中有一种酷刑叫灭九族。就是一人犯法株连九族。灭九族的目的是斩草除根,不留后患,让你完全失去复仇的实力和人脉。

历史上,被灭了九族的有:秦朝的李斯;西汉的韩信,李陵,卫青,霍光,王莽;东汉的窦宪,邓鹭;唐朝的徐敬业;明朝的方孝孺,胡惟庸等等。

单说明初文人方孝孺,一介书生,知识水平甚高,深得明洪武帝的赏识,让他做世子师,并成为辅佐建文帝的重臣。后来,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惠帝下达的讨逆诏檄大都出于方孝孺之手。

朱棣的军队攻下南京后,活捉了方孝孺,看他是一个人才,并不想杀他。明成祖仍命他起草即位诏书,昭告天下,也算是给他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

明史这么写:帝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哪知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竟写下燕贼篡位四个大字。

朱棣气啊:难道不顾及你的九族吗?方孝孺:不要说九族,诛十族也不怕。这一下皇帝火大了:随你愿吧,九族之外,再加「门生」凑成十族,统统杀掉!

有人统计,连坐被杀者达八百七十三人,其他外亲之发配充军者高达千余人。直到明万历13年才给予平反昭雪,被谪戍者后裔才得以返回原籍。

方孝孺临死之前,还不忘作绝命词曰:

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鸣呼哀哉兮,庶不我尤!时年四十有六。

方孝孺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在专制君主的屠刀面前,表现出视死如归,士可杀不可辱的气魄,真可谓感天地泣鬼神!受到后人的无限敬仰和赞颂。这才叫骨气。

关于九族所涉及的范围,历来有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从己身往上数:父、祖、曾祖、高祖;再从己身往下数:子、孙、曾孙、玄孙,总共九族。十族是指在九族之上外加门下学生。

九族实际上是指九代的直系亲属,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尚书尧典》有: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幼学琼林祖孙父子类》云: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

第二种说法是父族四(代),母族三(代),妻族二(代)为九族。

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

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

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皇帝所灭的九族应该不是指第一种。因为,九族不可能同时在世。一个人的高祖和他的玄孙不可能同时活着。对于一个幼儿来说,他的高祖可能已是耄耋之年;等到自己有了玄孙,高祖至少有160岁,不用灭,早已作古了。可见,这是不现实的。

第三种说法是,九族既包括纵向的九族,如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己身、子、孙、曾孙、玄孙;也包括横向的九族,如己身、兄弟、堂兄弟、再堂兄弟、三堂兄弟、姊妹、堂姊妹、再堂姊妹、三堂姊妹

围绕着纵横向的九族,形成了九族与五服对应的家族结构图。往上数,上辈中有叔伯父母、堂伯父母、再堂伯父母、祖伯父母、堂伯祖父母、曾祖伯父母、姑、堂姑、再堂姑、祖姑、堂祖姑、曾祖姑等。往下数,下辈中有侄妇、堂侄妇、再堂侄妇、侄女、堂侄女、再堂侄女、侄孙妇、堂侄孙妇、侄孙女、堂侄孙女、曾侄孙妇、曾侄孙女等。这是一幅完整的九族五服图。

年轻人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若问九族之外的直系血亲还有没有称呼?答案是肯定的。九族之外再加九族,就是祖宗十八代。

在祖宗十八代以内,每一代都有称呼或者称谓。过去,坊间常有某些恶人,泼妇,与人发生矛盾时张口就是:我操你祖宗十八代。人家十八代祖宗都被他骂了。

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本人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由自己开始往上数,上一辈为父亲,父之父为祖,祖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书中曰: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公羊传·庄公四年》: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从自己往上数九世到鼻祖。

从自己开始往下数,下一辈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孙,晜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耳孙。即: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书中道:耳孙者,谓祖甚遥,仅线人闻之也。

   现在,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70岁,对多数人而言,有生之年,只见孙,曾,不见玄。

但是,从哺乳动物的生命规律的研究发现:其寿命一般为性成熟期的8-10倍,据此推算,人类正常寿命应为100-175岁。

中国历史上的尧、舜、周公、邵公、老子、商高宗、周穆王的年寿皆在百岁以上。据正史记载: “汉窦公,年一百八十。晋赵逸,二百岁。洛阳李元爽,年百三十六岁

如果今人普遍能活到180---200岁,那么,我们的祖先给准备好的,自己前面的九代先贤和后面的九代子孙的称谓都派上用场了。

论五服与九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