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发布时间:2019-05-05 21:25:54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

1. 根据课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内容回答问题

作者指出应如何评价中国人?

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为什么他们的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状元宰相地底下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揣摩第一段话,三个副词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揣摩下列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不过一面 是在被摧残,被抹杀,…… 就是诬蔑。

2. 阅读

《怀鲁迅》

(甲)与《悼冰心》(乙)[]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的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22日上午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60年前,我是诵读冰心阿姨那本毛边书页的小读者。

在蓝天下,碧海上,闪烁的星星下,大船的甲板上,

你母亲抱着你,你出了一身大汗,病好了。

我为你欣喜,感觉到了自己母亲的爱。

我也生过大病,妈妈也这样抱过我。

60年来,在艰难困苦的时候,我时时想到你那些温馨的语句。听说你病了,在医院里,大家送鲜花,送爱,送关怀给你。

可是没有你妈妈来抱你了。

于是你倦了,你去找妈妈了,投入她温暖的怀抱。

我们失去了你,但是你找到了亲爱的妈妈。

在蓝天下,星光下,在碧海上,你在妈妈的怀里。

带着我们千千万万的小读者、大读者、老读者的爱

《怀鲁迅》的第123节中的哪些词语表达出郁达夫听到鲁迅逝世消息后的震惊和急切赶去参加葬礼的心情?

《怀鲁迅》中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一句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是?

《悼冰心》中小读者、大读者、老读者的爱能否简化为所有读者的爱?为什么?

联系《悼冰心》全文,你认为妈妈的怀里指的是什么?

甲、乙两文都是名人写的悼念名人的文章,想一想,两篇文章在文体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联系初中阶段读过的鲁迅和冰心的作品,比较《怀鲁迅》《悼冰心》两文的语言风格,说说各自有什么特色以及它们的共同点。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3. 重点词语掌握

地大物博:______

前仆后继:______

自欺欺人:______

4. 根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文体填空。

对方的错误观点是 ______

作者因为 ______ 认为它是错误的。

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 ______

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 ______

5. 分小组搜集资料,写一份调查报告《中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现状调查》

三、其他(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

6. 重点字识记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7. 文学及文体知识。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新文学的______。原名______,字______,浙江______人。1918年发表了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______,猛烈地抨击了封建______制度的吃人本质。他的作品按体裁分别收录如下:(只需填写一到两个你知道的即可)

小说集:______

杂文集:______

散文集:______

8. 本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______,或______(驳论点),或______(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______并加以论证。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认真阅读原文,可以发现有一个关键句给我们提示了答案,这个关键语句是“要论中国人”,出现在文章的最后一段,本段内容就是本题的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认真阅读原文,抓住该句中的“脊梁”一词,体会其比喻义,它比喻脚踏实地地为民族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的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的原因要结合“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来理解。

3)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必须认真阅读原文,结合本文的语言特点来分析含义。根据原句“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可以知道“状元宰相”一词含贬义,再联系该词本义,它指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根据原句“要自己去看地底下”,可以知道“地底下”一词含褒义,联系文中内容,它应指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词语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可从表达文章某一内容,表达作者思想情感来分析。首先要明确几个词语的位置不能互换。然后结合具体的表达效果来分析不能交换的原因。根据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批驳的对象以及对方的谬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然后就这几个字词从讽刺的角度来概括其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丑化,点明丑化了他们什么形象。这些尖锐泼辣的语言,漫画式地画出了悲观论者的脸谱,所以不能互换位置。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词语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可从表达文章某一内容,表达作者思想情感来分析。该句子出现在文章的倒数第二段中,整段是表达作者对“中国脊梁”的赞美之情,“中国脊梁”“总是在被摧残,被抹杀”中的“总”直接写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并间接讴歌他们屡挫屡战的精神。“简直”一词则是表达作者的情感,对国民党反动派所作所为的激愤之情。

答案:

1)“要论中国人,……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2)指的是脚踏实地地为民族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他们往往来自下层或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但由于中国长期的专制奴役统治,许多事情自然无权知道真相。另外,近代以来的许多社会变革多缺乏对广大民众的宣传发动;

3)前者指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后者指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

4)不能,“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及夸耀者的底气不足。“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著”,“一味”则是深陷而不能自拔。它们准确的写出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讽刺性;

5)“总”写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并间接讴歌“中国的脊梁”屡挫屡战的精神。“简直”表达了作者的激愤之情。  2.   3.   4.   5.   

2. 1)晴天的霹雳,几通,荟萃,匆匆,吞,两口饭,跑,只是(此处需注意是指作者而言)

2)鲁迅的精神是远远超脱于一般人生的意义,他的人格和所追求的事业都是高尚而具有全人类意义的。所以其他的东西都只是个体意义的,放在鲁迅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

3)不可以,这样写,每一个都是有所特指的,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于冰心的敬意。作者是了解冰心曾经创作过的作品才会用这样话来定位人群,来表达对冰心逝世的缅怀。

4)天堂的怀抱,祖国大地母亲的怀抱,冰心已经去世,她在另一个世界里永远在投入了母亲的怀抱,这里也有作者对冰心美好的祝愿,希望她能够得到她寄予小读者们的所有美好祝愿。

5)文体上一个杂文一个是诗歌;在写作上,从内容而言,前者主要以鲁迅逝世后人们对他在精神领域里留下的空白和警醒做出纪念他的反应,而后者则是先引用了冰心的作品片断,然后直抒胸臆,表达作者个人对于冰心的怀念。

6)鲁迅本人的作品杂文语言犀利,文风稳健,小说散文深刻镌永,他影响了几代文学青年的创作风格,《怀鲁迅》这篇文章在写作上就有这样的特点。而冰心的作品语言清新自然,娓娓道来,亲切温暖,《悼冰心》一文的作者也在用模仿这种风格来表达对冰心的纪念和敬意。  3.   4.   5.   6.   7.   

3. 土地广大,物产丰富;   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接着上,用来形容不怕牺牲,英勇前进;   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4.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5. 因为信“地”信“物”信“国联”,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了。  6. 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7. 有过去和现在的事实为证  

5. 建议学生可以去鲁迅纪念馆收集一些资料,拓展一下视野。  

6. chá   xuán   xǐng   miǎo   jǐ   kuāng  

7.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奠基人   周树人   豫才   绍兴   《狂人日记》   宗法   《呐喊》《彷徨》;   《二心集》《华盖集》《且介亭文集》;   《朝花夕拾》  

8. 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   直接批驳   间接批驳   提出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