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自然爱人类爱生命教育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2019-07-14 00:15:03

开化中学校本课程

爱自然·爱人类·爱生命课程标准

黄宏东编著

目录

第一部分 前言/2

一、课程性质/3

二、课程特征/3

课程理念/4

、设计思路/5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5

二、课程具体目标/6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7

一、人与自然/8

二、人与社会/9

三、人与自我/10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11

二、评价建议/12

第一部分   

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也出现了环境遭到破坏人们信仰缺失、道德滑坡漠视生命等严重问题。

首先,尽管党的十八明确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但是以牺牲环境作代价促进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注重环保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在中学阶段开设爱自然”教育就是为了加强年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

其次从社会结构层面来看,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6页)”从文化层面来看,现代人片面追求物质生活,以金钱和物质财富寻求个人身份的认同、社会地位和声誉。社会规范失落、人际关系变得脆弱,效益主义的膨胀窒息了多元价值。用韦伯(MaxWeber)的说法,就是工具理性压倒了价值理性,淡漠了对人类价值的关心。我们要弘扬儒家“仁者爱人和墨家兼爱非攻”精神 培养“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博爱情怀牢固树立“爱人类爱他人就是爱自己的理念。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关爱他人,关心集体,服务社会,报效祖国责任意识。这样,我们的学生就会有更宽阔的视野,更好的融入到社会当中。

第三精神的失衡,生命意义的缺失,使现代人陷入了深深的精神迷惘和意义危机。资料表明,中国每年有20万人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且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使我们不得不深思,是什么原因,使如此之多的人宁愿放弃自己生存的权利,结束自己的生命。事实表明,处于青春期的青年学生,独立意识与逆反意识同步增强,“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喜欢并且追求所谓“轰轰烈烈”,对“自尊”很看重,而对生命却有些漠视。因此,很多悲剧也就时有发生:模仿电视剧中的情节上吊自杀,孩子溺水死亡,翻越护栏学生喋血街头,考试成绩不理想就想到跳楼……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呈上升趋势!

因而在中学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使学生知道生命对自身、对家人和朋友、对社会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如何做一个幸福的人和生活的强者,怎样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课程性质

爱自然·爱人类·爱生命》是开化中学“大爱课程群一门子课程,在学校可作为校本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该课程以跨学科为特征,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为核心内容,生命与自然关系的教育是教育学生认识到每个生物体都有存在的权利,建立生命共同体,遵守保护地球的守则,维持自然的生态平衡,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命与他人、社会关系的教育,教育学生充分认识个体生命的共在性和社会性,关心、爱护、尊重他人,积极面对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遵守所在群体、社会的制度和规范,具有社会公德和社会正义感,做一个有爱心、负责任的家庭成员、社区居民、国家公民和人类的一员。

它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生成性的教育。三爱教育应从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着手,帮助学生从小开始探索与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尊重他人的意义、珍惜生命的可贵,树立正确的环保观生命观,实现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从而让自己的生命与自然、社会、他人建立美好、和谐的关系。

二、课程特征:

爱自然·爱人类·爱生命》(以下简称三爱教育)课程是将环境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防范和逃生教育、生命价值教育等作为重要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开设,旨在帮助中学生认识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发展生命、提高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综合性

自然、人类自我都是生命的有机体所以课程是以生命的活动为圆心,以认识生命、爱护生命、发展生命为主线,整合为个领域生命与自然教育生命与他人教育生命与自我教育的一种课程形态。综合性体现在生命教育内容的综合、课程类型的综合、课程实施途径的综合

(二)实践性

该课程是有着明确价值追求而又涵盖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它不仅通过语言而更多地通过生活实践来教育人,这决定了生命教育必须是围绕现实生活而展开的各种实践活动,从而给人以心灵震撼和人格陶冶,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

(三)人文性

三爱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是以人和自然的个体生命为本位,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门课程。它秉着与自然生命平等人与人平等的理念,关怀人自然的一切生命学生情感世界、生命意义的建构和生成而展开的进而使学生体验到人生的意义与乐趣,帮助学生获得身心和谐持续的发展。

(四)开放性

三爱教育是一种动态的、开的、生成性的教育,具体表现在多方整合拓展的教育内容、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注重开放性与现场生成性的教育过程、多元多样的教育评价、从课堂到家庭到社区及青少年活动基地广泛延伸的教育时空。只有将生命教育的课程放到广阔的社会、时代与文化背景当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并丰富学习经历,积累生活经验,体验生活意义,才能真正促进个体生命成长,实现生命教育的目的。

课程理念

(一)以生命为核心,倡导生命关怀,提升生命价值

该课程强调在课程建构中要遵循生命之道,以关爱生命、感恩自然、追求生命的意义为核心,不仅要关怀自己的生命,还要关怀他人的生命,不仅要关怀人类的生命,还要关怀其他物种的生命,使万物和谐共生,以实现生命快乐、幸福、自由地发展。

(二)以平等为前提,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生命的个体形式是独特的、丰富的,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别于其他生命个体的天赋、兴趣和爱好。对个体生命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生而平等的,都有存在、生活、发展的权利。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和权力轻视、无视、蔑视任何一个个体生命。本课程强调热爱自然,不将人类个人意志强加给其他生命,创造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提出不分国家、种族、物种,无论贫富、有无残疾都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生命个体,使他们获得生命的尊严,这是生命公平、公正的体现。

)以和谐为目标,营造健康的生命环境

三爱教育是在学生生命的历程中进行的,一个健全的生命会在自然社会、自我之中获得养料和力量,继而成长和发展。对生命的理解、珍爱、敬畏与欣赏,是在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我种关系中得以体现的。因此,三爱教育课程要帮助学生追求并建立这种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是和谐境界,尊重爱护自然界、社会中的各种生命体,领悟建立和谐、健康的共生环境的重要意义,这也是“三爱教育的目标课程。

、设计思路

爱自然·爱人类·爱生命》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阐述生命教育课程设置的背景、课程性质、课程特征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叙述“三爱教育课程总目标和三个目标第三部分为教育内容标准,具体描述了与自然人与社会与自我个方面的内容标准及活动建议。第四部分为实施建议,由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个部分组成。

《标准》中的“活动及建议”是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设置的。观察、调查、资料收集、讨论、辩论、实验、参观、访问、采访、宣传、义务劳动、公益服务等都是生命教育积极有效的学习方式。这些活动本身就是生命教育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保证。

这些活动带有一定的典型性、指导性和启发性,应当融入教育教学中,并作为理解具体内容标准、设计教材和教案时的重要依据,但教材编写者具体授课者可根据教安排适当进行调整、改进和补充。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三爱教育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帮助他们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形成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发展生命的态度和安全、健康、快乐成长的生命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具有关爱环境、珍惜资源、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关注全球发展的责任意识,并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合作,进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体悟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完善健康人格,为其生命幸福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与自然关系的教育

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生命个体都有存在的权利,尊重生命的多样性;爱护环境,善待自然,建立生命共同体,实践保护地球的守则;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可持续发展

2与他人社会关系的教育

熟悉开放的国际视野下与他人相处的法则;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体生命的共在性以及他人存在对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相互关心、共同合作、彼此尊重、善于沟通;同情弱小,积极面对人际冲突,树立宽容意识;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

3、与自我关系的教育

了解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促进身心健康的方法;掌握基本生存和自救技能,学会保护自己,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能规划自己的人生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1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尊重社会、尊重他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责任感与行为方式。

2、增强学生欣赏和热爱自己与他人的生命,珍惜生命的存在,期待生命的美好,保护生命,发展生命,提高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3、培养学生开朗合群、善于沟通与合作的社会适应能力,引导他们把对自我生命的关怀和热爱惠及他人和自然,能勇敢地面对挫折,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4、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社会,不分种族、国家、地域,平等友好相处,善于帮助弱势群体,具有正义感和宽广的人类博爱情怀。

(三)行动与表现

1、通过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堂活动和模拟训练,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发展生命的重要意义,进而养成对自己、他人、社会乃至其他物种负责任的行为方式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和关爱生命的行动。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3大领域,每个领域由三个模块构成,每个模块又有若干个主题(活动)组成。这样划分有利于生命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使生命教育有课程载体,在学校里能得到落实。

每个模块从“标准”“活动及建议”两个维度对学习内容加以说明。“活动建议”中所列举的活动在教材编写或教学时,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也可以另外增补更适当的探究、体验活动。其中的探究、体验活动应尽可能以学生为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同工作能力。

一、人与自然

随着人类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变迁,人与自然的关系大略经历了依附、对立、协调等三大阶段。尤其是工业文明使人们否定了“顺天”观念,走上了“胜天”道路,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又把人类引上“违天”的险途。现在意识到天人合一重要性

本领域通过了解自然,体验感自然,利用保护自然个模块,使学生明白: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首先应当是一种生命维系的关系。人类应充分认识到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取得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了解自然

(二)感悟自然体验自然

(三)利用自然保护自然

、人与社会

每一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人际等关系之中的,要受到社会职业、法律、道德等制约。本领域通过道德人生、和谐人生、智慧人生等三个模块的教育与训练,使学生明白个人和他人、个人和集体的利益在根本上一致的,逐步树立集体主义和为他人服务的价值观

(一)道德人生

(二)和谐人生

)智慧人生

 

、人与自我

一个人一辈子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就是:正确认识自己。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正确的认识自己,客观的评价自己,对接人待物和处理问题,对事业的发展和生活的美满,会有极大的好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学会自尊自爱珍惜生命

本领域通过认识珍惜自我、挑战引领自我、发展完善自我等三个模块的教育与训练,使学生对自我有一个清楚的了解,逐步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心理健康、具有完美人格的人。

(一)认识自我珍惜自我

)挑战自我引领自我

(三)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第四部分  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一、教学建议

(一)基本原则

实施“三爱”教育要注重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既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又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丰富学生人生经历,拥有健康人生。

2.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原则

既要发挥学校教育的积极引导作用,又要积极开发、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在学校课程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落实“三爱”教育的同时,还要通过家长学校、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家庭和社会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与人和睦相处的技能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形成教育的合力。

实施途径与方法

1、在课堂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

“三爱”教育所需课时在校本课程计划课时中安排。采取“1+X”的方式加以落实。“1”即一周一个课时进课表;“X”即学校每天灵活安排少量时间,多形式地组织大爱教育活动、逃生演练及其他实践技能操练,强化意识,巩固效果,掌握技能,形成习惯。在大爱教育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2大爱教育,可以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安排教学内容,科学地利用时间和空间,合理地加以实施。

1因校制宜,多形式地灵活安排课程。如同一年级的班团会,可采取上大课的方式,举办专题讲座;通过聘请专任教师、校外辅导员、专家等,以讲座、培训、主题报告等形式,开展“爱自然、爱社会、爱生命”等主题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增强环保意识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参观、调查、访问,开展丰富多彩的大爱教育实践活动。

2抓住教育时机,开展主题活动。学校应充分利用大爱教育有关的各种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3月份的“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4月份全国爱国卫生运动5月12日的“防灾救灾日”;65的“世界环境日”;6月26日的“国际禁毒日”;9月10日的教师节10月1日的国庆节11月9日的“消防日”;12月1日的“世界艾滋病日”;12月2日的“交通安全日”等,开展爱自然爱社会生命的主题教育主题活动。

3科学统筹安排,开展实践演练。三爱教育”要侧重对学生行为意识和日常习惯的培养。其中生命安全教育要侧重实践演练,在实践演练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如,消防疏散演练、消防灭火操练、地震避险演练等可组织学生一起亲身参与各种应急预案的制订与组织实施等。

4营造文化氛围,做到环境育人。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通过校园文化墙、宣传橱窗、黑板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等各种媒体,科学规划、合理安排生命安全教育的宣传内容,营造浓厚的校园生命安全教育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三)主要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主要用于相关知识的传授。

2.欣赏教学:透过各种相关主题的影片、幻灯片、音乐、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的欣赏与讨论,促使学生的思考与了解。

3.仿真法:有角色扮演、情境模拟、故事仿真想象等方法。

4.阅读指导法:介绍或选定阅读有关图书、故事及诗文等教材,然后讨论和心得分享。

5.亲身体验法:如组织学生参观公园、敬老院春游、成人礼安全演练

6.作业/自我教学法:通过作业、研究性学习、信息收集与处理等进行教学。

二、评价建议

(一)学生评价

1、观察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记录下来,进行描述性评价。

2、考查形式方式应灵活多样,如通过活动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评比、开闭卷笔试等形式,考查学生对环保知识、道德素养、生命常识的掌握情况。

3、结果评价可采用学分制与荣誉表彰相结合,修完本课程考核合格的学生,给予1学分视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和的掌握程度进行等第评价,载入素质评价手册。

学校、年级组班级各层次均可视学生参加“大爱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情况及学生活动成果给予一定的荣誉表彰。

(二)教师的评价

1、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学校应与其他课程的评价制度和方法结合起来,建立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生、同事、学校领导、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

2、结果运用。评价结果纳入教师学期和学年绩效考核。教师在生命安全教育教学活动中取得的观摩课、优质课、论文等成果和荣誉,在职务评聘中应与其他学科教育教学成果同等对待。

三、教材与课程资源

(一)本课程的教材构成

本课程的教材包括学生用书、配套音像资源包和课程教材网络平台数字化资源等。

学生用书是承载教学内容的规范化、系统化的教科书,是基础性资源,是教与学的基本依据。

音像资源包,包括“三爱”教育视频(案例)、教学光盘、教学软件等,是十分重要的动态性辅助资源,对丰富学习内容和改变课堂学习方式,有着重要作用。

课程教材网络资源平台数字化资源是课程与教学网络支持平台中运行的各类课程资源。

(二)教材编写

1教材编写应体现课程的理念与特点,满足学生素养发展的需要。教材的编写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注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难易适度,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材呈现方式要灵活多样,充分体现导教导学功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应强调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的编写既注重教学情境的设计,又安排必要、可供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内容。

在教材的呈现方式上,文字表达应生动活泼,浅显易懂,并有效运用图片、图表,做到图文并茂。教材应力求用简练、贴切的文字、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活动、精美的图片,呈现与学习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3教材的逻辑框架与学生的生活要有机对接,难度梯度与认知水平同步。将“三爱”教育寓于社会生活主题之中,把环保、人际交往、生命安全知识和与其相关的法律、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有机整合。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统筹设计教材结构。

4教材编写应立足开化,立足开中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提高学生参与课程活动的积极性,提高课程运用的实际社会效益

(三)资源开发与利用

“三爱”教育是一门集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于一体的课程。开好“三爱”教育课程,需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校外的多样化课程资源。

学生用书(教科书)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性课程资源。认真学习、研究教科书是教师深入理解本课程、落实好本课程课的基础性工作。

素材性资源是指社会生活中的有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社会现象、事件、热点问题;设施设备资源是指学校中、社区中的各种有关“三爱”教育的设施和设备等。这些资源是开好本课程的有力支撑。

数字化课程资源是课程开设与管理的重要内容载体。要依据网络平台,发挥数字化课程资源在促进课程开设与管理、教师研修、课程指导与评价中的作用。

四、教师队伍建设建议

在“三爱”教育中,教师处于主导性地位,是决定大爱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采取各种切实有效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生命教育课程实施的首要任务

(一)加强专、兼职“三爱教育教师的培养

本课程的师资配备应选用人文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可采取“专兼职结合”和“一主两辅”的办法落实。“专兼结合”,“专”是指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配备专职“三爱”教育教师,“兼”是指选拔适宜的科任教师任课。“一主两辅”是指以班主任为主,学校其他人员为辅和选聘社会专业人士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

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教科室要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集中培训、专题培训、课例培训、网上培训等多种形式相融的培训模式,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加快大爱教育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

(二)理解和支持“三爱”教育教师的工作

“三爱”教育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和设计时,以学生的经验和当地实际为主,带领学生开展各种活动。特别是现场考察、参观访问、研究性学习等活动,更要事先踏勘路线及场地,建议学校研究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如教师工作量考核办法),把教师的指导工作列入教师工作量计算、业务考评的内容之中,从而建立起与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系。学校校长应充分认识大爱教育教师工作的重要性,不要把大爱教育课当成副课,应在排课、进修、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其他学科同等对待。

、实施中的安全保障建议

“三爱”教育作为一门综合体验课程,“体验中学”、“做中学”、“活动中学”、“探究中学”是基本的学习方式,这就决定了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等特征。它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区,走向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因而,安全保障是实施该课程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一)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是生命教育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生命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一方面要利用开放的活动空间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

(二)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 学生的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于校外活动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注意学生校外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校外的体验、合作、探究活动进行精心规划和组织

(三)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要确保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安全,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地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鼓励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可能的前提下,参与学生的校外活动,协同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特别在双休日的活动,教师只要合理安排好小组,由家长负责实施,责任到家长,也是可以的。同时这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一种形式。

由此,生命教育的内容应该从五个维度展开: 第一人与自然关系的教育。大自然是人赖以生存的环境,自然界的其他物种都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朋友”。因此要具有一种民胞物与的情怀,尊重生物的多样性,珍惜周遭的自然环境,保持自然生态平衡,追求可持续发展,创造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第二,人与他人关系的教育。理解“人是一个共在体”以及他人的存在对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尊重他人、关怀他人,具有宽容的意识,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创造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

第三,人与社会关系的教育。作为一个社会性的存在,个体生命首先要社会化,适应社会的要求,学会处理个人与社群、集体的关系,既要维护个人的正当权益、权利、自由,又要维护公共的道德和集体的利益,树立社会关怀和正义感。

第四人与自我关系的教育。认识自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爱自己的生命,能够进行自我心理和情绪的调控,规划人生的发展,开发生命的潜能,不断地超越自我,实现自我。

第五,人与宇宙的关系教育。从终极意义上说,生命以死亡为终点。但人正因为有死亡,短暂的人生才要活出意义,所以生命教育教人思考死亡的意义,探索人类存在的价值,确立自己的人生信仰,努力创造自己灿烂的人生。同时,要认识国家、世界的伦理,,树立地球村的观念

word/media/image3.gif

爱自然爱人类爱生命教育课程标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