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品德教育内容与方法

发布时间:2020-05-16 09:24:31

幼儿品德教育内容与方法


幼儿品德教育内容与方法

摘要:国家教育部与1996年6月正式实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了有关幼儿情感—社会性发展的目标是:萌发幼儿爱家、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惜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在此基础上,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纲要》)将社会领域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之一,进一步以社会需求、儿童发展以及学科等因素为依据,明确提出了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我们将其作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总目标:(1)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中快乐、自信;(2)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3)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4)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5)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

关键词:品德教育 内容与方法 正面教育

正文

根据《纲要》中规定,幼儿品德教育的内容大致如下,

1、爱父母,爱家,爱老师,爱同学

2、懂文明礼貌:见人热情招呼,大人问话要认真听,有礼貌地回答;请别人帮助时,要用商量的口气,得到别人的帮助要道谢;到别人家不乱翻,不乱拿东西,打扰了别人要表示歉意;自己的玩具,用品在使用后放整齐;走路不横冲直撞,坐有坐像,站有站样;生活有规律,按时起床,按时就寝;不打架,不骂人,不说脏话、粗话;讲卫生,不随地大小便,不随地吐痰,遵守公共场所秩序,不大闹,不喧哗;爱护公物、不损坏花草、树木、以及公共设施。

3、爱集体、爱劳动,从小培养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和自我服务性劳动,增强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4、艰苦朴素、诚实谦虚;美的基础是真实善良,诚实是美好心灵的核心。首先要培养孩子富于同情心,要教孩子说真话,不说假话,千万不能教孩子说谎;要教育孩子养成爱惜粮食,爱惜公物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5、遵守纪律,勇敢活泼,父母要教育孩子有规律的生活,按时休息,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21世纪的德育内容需要补充、更新,从适应时代需要许多研究者认为,面向21世纪,德育的内容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时代的进步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更加全面而综合的需求。

1、 提出德育的两个适应

全乃正在《幼儿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指出一方面个人的价值要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传统德育中很少提到个人自我价值的发展,而只是一味要求个人的性格或品德等诸方面都必须符合社会的道德,强调伦理对个体的制约性,这不符合新时代对人的要求,也不利于个人对社会发展的贡献。适应社会发展是指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发展和完善的同时,也要遵守社会的基本道德和规则。

2、 树立“大德育”观点,调整原有德育内容

汤萌在《如何增强德育的时效性》一文中指出,根据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趋势和学校德育一元化导向的多种任务,德育应该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总和。

3、 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熏染”和“生成”,是社会性发展和教育上两个大的方向。

在实施幼儿品德教育的同时,应遵循一些幼儿品德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 生活化原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要点不仅体现了正面教育的思想,也渗透着生活教育的理念,即社会性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借助于日常生活,并且为了日常生活而进行的。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生活教育意味着生活与教育的结合。教育要依托生活来进行,就必须要去教师在大量的生活细节中,在不改变生活原有的特质前提下,将于某种生活内容或生活方式相应的社会性教育的目标结合进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就是要挖掘日常生活中不同活动内容和方式的教育价值。

社会性的品德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借助于日常生活,并且为了日常生活而进行的。

1、 于细节处着紧用力,将品德教育溶入日常生活中去

2、 长期一贯的坚持,幼儿教师应当耐心、细致地将品德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重复,日积月累的形成和巩固。

(二) 故事化原则

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用内容新颖,有趣有情,紧扣幼儿心弦,寓教于事的故事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十分有效的。

(三) 美育性原则

在幼儿的全面发展中,美育应当贯穿于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将美育融于德育之中,会增强其高尚之美,有利于幼儿积极、良好情感的培养。

在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就应当进行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 通过制定一定的家庭规则,是幼儿养成良好品德的方法之一

家庭可以制定各方面的规则,也包括各个环节的内容,比如起床、吃饭、游戏、盥洗、睡眠等,除了卫生保健方面的要求外,对其他方面也应有明确的要求。

(二) 运用幼儿园隐性课程施加德育教育,具体做到:

1、 通过暗示,促进幼儿德育认知的提高

2、 通过感染和熏陶,丰富幼儿的道德情感

3、 通过幼儿对集体和同伴的认同心理,培养其兴趣和信念,完善其道德意志

4、 通过模仿,树立榜样,言传身教,让幼儿有规律可循,影响幼儿的道德行为

(三) 运用社会认知冲突训练法,培养和发展幼儿的道德认知能力

通过正面教育,

(1)以积极的方式对幼儿提出要求

所谓积极的方式,即我们在希望幼儿做一件事情而不是做另一件事情,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做而不是按照那样的方式去做的时候,我们直接告诉幼儿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要如何做和做什么。这样做,可以避免幼儿情绪对抗、一举两得,示范幼儿以积极的方式对同伴提出要求,改善教师的工作心情,提高教师的工作信心。

(1) 提供积极的环境

从社会性发展的角度,一个良好的、积极的环境意味着一个能够诱发、维持、巩固和强化积极的社会行为的环境。

(2) 纵向比较而不是横向比较

不要将发展不同的幼儿相互比较,要考虑到幼儿发展的多样性,不要统一要求,更不要盲目相互比较

(3) 行动和言语互相强化

(四) 通过移情训练,角色扮演,提高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水平

参考书目:

《幼儿园德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汪莜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明红

《幼儿故事品德教育指导》 高等教育出版社 郑佳珍 朱炳昌

幼儿品德教育内容与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