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作业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5-04-27 10:49:08

货币银行学作业 3 一、解释下列词汇 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和其他国家(地区)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 统记录。既包括国际投资,也包括其他国际经济交往。 国际收支平衡表: 是以某一特定货币为计量单位, 全面系统地记录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统计 报表。 套汇: 是指利用同一时刻不同外汇市场的汇率差异, 通过贱买贵卖某种外汇赚取利润的行为。 经济全球化: 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 逐步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 程, 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与规范化过程。 经济全球化相继经历了贸易 一体化、生产一体化和金融国际化三个发展阶段。 中央银行: 是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 金融管理机构。 超额准备金:准备金中法律规定的部分,必须存储于中央银行,超过法律规定的部分,即为 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货币供给: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 是指货币供给可以由中央银行进行有效的控制, 货币供给量具有外生变 量的性质。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是批购货币供给难以由中央银行绝对控制, 而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中的投 资、收入、储蓄、消费等各因素内在地决定的,从而使货币供给量具有内生变量的性质。 派生存款: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 基础货币: 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 是指处于流通领域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 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 货币乘数: 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 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 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不同口径的货币供应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给不足而引起货币升值、物价普遍、持续下跌的货币现象。 二、判断能力正确与错误 1.国际收支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同其他国家全部国际贸易的系统记录。 ( ) 2.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储备资产项目属于调节性交易。 ( ) 3.在采用直接标价法情况下,本币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整数,汇率变动是以外币数额的变 化来表示。 ( ) 4.对一个国家来说,国际收支顺差未必在任何时候都是好事,国际收支逆差也未必在任 何时候都是坏事。 () 5 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复式簿记原理,因此,判断国际收支到底是否平衡,关键是 看调节性交易的平衡状况。 ( ) 6.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还是经济结构问题,这在任何 国家都不例外。 ( ) 7.国际资本流动是指一个国家的资本流向另一个国家,简言之,即资本流出。 ( ) 8.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急剧增长,并日益脱离实质经济是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特征。 ( ) 9.国际资本流动的一体化效应是指“一人带头,大家跟风”的现象。 ( ) 10.套汇是指在买进或卖出即期外汇的同时,卖出或买进远期外汇的行为。 ( ) l1.欧洲货币市场即专门经营欧洲货币的市场。 ( )

12 .金融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有利,对新兴市场国家则有百害而无一利。 ( ) 13.“流通中的货币”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属于负债项目。 ( ) 14.目前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以多元化中央银行最为流行。 ( ) 15.虽然从形式上看,剑桥方程式与费雪的交易方程式没有太大区别,但在理论尤其是 分析方法上,剑桥方程式对货币需求的研究都有重要发展。 ( ) 16 在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诸多因素中, 财政收支状况以及企业和个人对利润和价格的预期 是核心因素。 ( ) 17.我国居民的投机性货币需求同利率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 ) 18.主张货币供给量是内生变量的人认为,货币供给量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受货币政策的 支配。 ( ) 19.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同商业银行叮贷资金量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 ) 20.通货——存款比率的变化方向作用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通货——存款比率越高,货币 乘数就越大。 ( ) 三、单项选择题 1、场内交易遵循的竞价原则是( D ) A.时间优先 B.时间优先、价格优先 C.价格优先 D.价格优先、时间优先 2、投资者购买有价证券时只付一部分价款,其余款项由经纪人垫付,经纪人从中收取利 息的交易方式是( D ) A.现货交易 B.期货交易 C.期权交易 D.信用交易 3、有效资产组合是指( C ) A.以最低的风险取得最高收入 B.取得与风险相适应的收益 C.相同风险下应取得最高收益 D.取决于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 4、按照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凡引起资产增加的项目应反映为( A ) A.借方增加 B.贷方增加 C.借贷减少 D.贷方减少 5、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目我创汇能力的国际收支差额是( A ) A.贸易差额 B.经常项目差额 C.国际收支总差额 D.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 6( D )是国际外汇市场上最重要的汇率,是所有外汇交易汇率的计算基础。 A.期权汇率 B.期货汇率 C.远期汇率 D.即期汇率 7、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和首要标志是( A ) A.贸易一体化 B.生产一体化 C.金融全球化 D.货币一体化 8、下列属于中央银行资产项目的有( C A.流通中的货币 B.政府和公共机构存款 C.政府债券 D.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 9、中央银行若提高再贴现率,将( B A.迫使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 B.迫使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 C.迫使企业增加贷款 D.迫使企业增加存款 10、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非常重视( C ) A.恒久收入的作用 B.货币供应量的作用 C.利率的作用 D.汇率的作用 11、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强调的是( A ) A.恒久收入的影响 B.人力资本的影响 C.利率的主导作用 D.汇率的主导作用 12、在市场经济中,下列属于外生变量的是( C ) A.价格 B.利率 C.税率 D.汇率

13、商业银行的提现率与存款扩张倍数之间是( B )变化的关系。 A.同方向 B.反方向 C.同比例 D.不相关 14、居民和企业的持币行为影响( B ) A.准备——存款比率 B.通货——存款比率 C.法定准备率 D.超额准备率 15、以货币供应量为分子、以基础货币为分母的比值是 ( B ) A.投资乘数 B.货币乘数 C.存款扩张倍数 D.贷款扩张倍数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描述属于资本市场特点的是( ABCE ) A.金融工具期限长 B.为解决长期投资性资金的供求需要 C.资金借贷量大 D.流动性强 E.交易工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投机性 2、有利于提高发行者知名度的发行方式是( BD ) A.私募发行 B.间接发行 C.发起设立 D.公募发行 E.直接发行 3、下列属于证券市场上的技术指标的有( ) A.相对强弱指标 B.随机指标 C.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 D.心理线 E.乖离率 4、证券投资的基本面分析应当考虑的因素有( ABDE ) A.经济运行周期 B.宏观经济政策 C.证券过去的价格形态 D.产业生命周期 E.上市公司的业绩 5、下列属于我国居民的有( BCDE ) A.美国使馆的外交人员 B.某一日资的外商独资企业 C.在法国使馆工作的中国雇员 D.国家希望工程基金会 E.在北京大学留学三年的英国留学生 6、下列各项中应该记人国际收支平衡表贷方的项目有 ( BD ) A.货物的进口 B.服务输出 C.支付给外国的工资 D.接收的外国政府无偿援助 E.私人汇出的侨汇 7、国际资本流动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ABDE ) A.对汇率的冲击 B.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 C.全球经济一体化 D.对国际收支的冲击 E.对经济主权的冲击 8、国际外汇市场上客户参与外汇买卖的动机有( BCE ) A.投资性 B.交易性 C.保值性 D.盈利性 E.投机性 9、衡量贸易一体化的主要指标有( ABCE ) A.关税水平 B.非关税壁垒的数量 C.对外贸易依存度 D.国际直接投资额 E.加人国际性或区域性贸易组织的情况 10、金融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主要有( ACD ) A.通过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 B.削弱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C.促进全球金融业自身效率的提高 D.加强了金融监管领域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E.加深了金融虚拟化程度 11、金融国际化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ACE ) A.金融风险的增加 B.外资银行业务范围的扩大 C.削弱宏观政策的有效性 D.增强宏观政策的有效性 E.加快金融危机的国际传递

12、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体现在( ABCD ) A.代理国库 B.代理发行政府债券 C.为政府筹集资金 D.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E.集中存款准备金 13、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包括( ABCE ) A.再贴现 B.再贷款 C.购买有价证券 D.办理信托租赁 E.收购黄金外汇 14、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有( CDE ) A.投资动机 B.消费动机 C.交易动机 D.预防动机 E.投机动机 15 马克思认为在一定时期内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主要取决于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 通速度两类因素,它的变化规律体现在( AD ) A.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B.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 C.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E.与货币流通速度和商品价格总额同比例 五、分析思考题 1、长期国际收支顺差对国内经济发展是不是好事?为什么? 长期国际收支顺差对国内经济发展不是好事。 因为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的大量顺差也会 对其经济产生不良影响。首先,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将会促使本币产生升值的压力,引致短 期的资本流入的大量增加, 冲击外汇市场, 造成汇率波动, 而汇率的波动又强化了外汇投机, 进一步加剧外汇市场的动荡。 其次, 国际收支的顺差将使得一国货币当局积累大量国际储备 的同时被迫扩大货币供给量,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最后,从贸易伙伴国的角度考虑,当一 国出现国际收支盈余时, 其贸易伙伴国相应地就是国际收支赤字国, 这容易引起国际经济交 往中的贸易磨擦和冲突,从而导致国际交易成本的上升。 2、金融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对国内经济有什么作用与影响? 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资本 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 的趋势。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高级阶段,是贸易一体化和生产一体化的必然结果,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金融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全球化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一)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金融机构全球化:包括本国金融机构的准出和外国金融机构的准入两方面的含义。 2、金融业务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调度资金。放松资本流动的限制和外汇管制;在全 球范围内调度资金,经营各种业务。开放国际银团贷款,允许国外银行发行各种金融衍生工 具。 3、金融市场全球化:各地区之间的金融市场相互连接,形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市场;各国 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和交易工具日趋国际化; 各国金融市场的主要金融资产的价格和收益率 的差距日益缩小; 4 金融监管全球化: 金融监管与协调国际化。 如“巴塞尔协议”及“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等。 (二)金融全球化作用与影响表现在: 1、金融全球化的双刃剑作用。金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能产生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效应。 积极作用主要有: 通过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 促进全球金融业自身效率的提高。 加强了金融监管领域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消极作用主要有:

金融风险的增加。 削弱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加快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增加了国际金融化系的脆弱性。 2、金融全球化对不同国家影响的差异。 金融全球化对所有国家都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 但是这种利弊影响是不对称的, 它对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的影响存在差异。 它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发达国家是金融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在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下金融 霸权成为发达国家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而金融全球化成为发达国家实现金融霸权的载体。 它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影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利用得当会加速其经济发展。相反,如 果该过程失控,则可能对其金融体系产生毁灭性的打击,使多年经济发展的成果毁于一旦。 它对欠发达国家的影响: 金融全球化一方面欠发达国家带来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另一 方造成这些国家许多现代经济部门被外资所控制, 容易变成发达国家的组装工厂。 使他们在 全球化的潮流中基本处于被边缘化的位置。 3、何谓流动性陷阱?你认为我国目前存在流动性陷阱吗? “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己降至一无可再降的低点后,无人再愿意持有公债或债券,每人都 只愿持有货币,货币需求会变为无限大。用凯恩斯的话来说,“当利率降至某种水准时,灵 活偏好可能变成几乎是绝对的;这就是说,当利率至该水准时,因利息收入太低,故几乎每 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债务票据。此时,金融当局对于利率无力再加控制。” 利率降至 r*后, 货币需求曲线变成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该直线部分即为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表明当利率降至 r*时,货币需求的弹性为无限大,在这一点上,央行无论怎样增加货币供 应量,都会被巨大的货币需求所吞没,因而对物价和投资不产生任何影响。之所以会有我国 是否存在流动性陷阱,是和我国前几年的连续降息联系在一起的。显然,“流动性陷阱”以利 率的市场化为发生的条件,也就是说,只有在货币供给增加,趋于无穷大的投机性需求阻碍 利率的进一步下降情况下才会发生。 我国目前的主要利率仍然为管理层所直接调控, 货币供 给的增加与利率的下降之间没能直接、必然的内在联系。货币供给增加,利率未必下降;货 币供给不增加, 利率仍有可能下降。 因此“流动性陷阱”这个概念并不适用于我国当前的情况。 4、我国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为什么? 货币供给是内生还是外生, 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 就是中央银行能不能通过货币政策的实 施有效地调控货币的供应量,政府能不能有效地干预经济。其实,我们很难简单的下结论, 说货币供应是一个内生变量或者外生变量。应该说,货币供给既具有内生性,同时具有外生 性。基础货币由央行投放,货币乘数受央行宏观调控,说明货币供应量在一定程度上受货币 政策所左右,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但是,货币供应量还会受到经济体系中其他经济主体行 为的影响, 投资、 收入、 储蓄、消费这些经济因素使中央银行难以绝对控制货币供给。因此, 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和外生性双重性质。 5、我国目前存在通货膨胀压力吗?为什么? 我国目前存在着一定的通货膨胀压力。根据经济学原理,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两部分组成,一 部分来自于经济增长, 另一部分来自于通货膨胀的预期。 由于我国经济长期处于高速发展中, 不仅面临着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而且面临着工资上涨的压力和环境保护的压力——这三 种压力将产生同一个结果:通货膨胀。所以,第一部分的压力本来就存在,投资增长过快, 通货膨胀压力已经开始显现。另外虽然我国目前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不高,但 是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仍然存在,正是这两方面因素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附:中国现在的国情是,每年的通货膨胀率是 3%左右,也就是说,每 100 元人民币,到明 年就只能当 97 元使用了。顺便说一句,也是因为如此,所以现在存活期根本就是贬值,根 本不能达到保值的目的,因此银行出了很多理财产品,像通知存款,货币市场基金等,都是

可以起到保值,甚至增值的目的,而且风险几乎为零,可以考虑的 货币银行学作业 4 一、解释下列词汇 货币政策: 即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 进而影响宏观经济 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法定存款准备率: 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 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再贴现政策: 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 性规定。再贴现政策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 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公开市场业务: 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 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 策行为。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 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金融监管: 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 (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 融机构在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 实施的监督管理, 还包括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稽核的自律 性监管,同业组织的互律性监管,社会中介组织和舆论的社会性监管等。 经济货币化: 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 程。 金融深化: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互相促进和互相推动的良性循环状态。 金融压制: 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陷入一种相互掣肘和双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 态。 二元金融体系结构:是指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 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 物。 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 状态。金融相关比率:即现有金融资产总值/国民财富。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 1.利润是成本推进型通货嘭张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 2.从整体上看.通货膨胀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而通货紧缩则正好相 反,对经济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 ) 3.我国迄今为止一直实行双重货币政策目标,即发展经济和稳定货币。 (错 ) 4.一般认为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中介指标的选取要兼顾三个标准,即中间性、相关性和 安全性。 ( ) 5.我国有关金融法规明确提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主要有:货币供应量、利率、 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 ) 6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即中央银行经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主要有法定存款准备率、 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 ) 7.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属于直接信用控制类的货币政策工具。 ( ) 8.行动时滞在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效应中属于外部时滞。 ( ) 9.在总量极不平衡的条件下,调整经济结构和政府与公众间的投资比例,一般采取货币 政策和财政政策“一松一紧”的办法。 ( ) 10.金融监管必须具有三个特征,即安全性、公共性和可测性。 ( ) 11.根据金融业内不同的机构主体及其业务范围的划分而法定进行监管的体制称之为分

业监管体制。 ( ) 12.我国已经明确规定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8%。 ( ) 13.由于经济货币化是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以物易物的实物交换相对应的范畴,故 经济货币化同经济商品化和货币作用力成反比关系。 ( ) 14.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长期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 ( ) 15.二元金融体系结构的核心内容是指我国金融机构的金融技术和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不高。 16.新型化、电子化、多样化和持续化是当代金融创新的主要特征。 17.当代金融创新的根本原因是新技术革命的推动。 18.形成金融结构的基础性条件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商品化和货币化程度。 19.金融相关比率是指各类金融工具在金融工具总额中所占的比率。 20.金融压制论和金融深化论的提出者是麦金农和戈德史密斯。 (错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可作为货币政策操作指标的是( A ) A.基础货币 B.存款货币 C.市场利率 D.物价变动率 2、金融机构流动性资产对总资产的比重是( C ) A.安全性比率 B.盈利性比率 C.流动性比率 D.杠杆比率 3、在下列货币政策操作中,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是( D )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提高再贴现率 C.提高房地产贷款首付率 D.中央银行买进证券 4、下列可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的是( A ) A.市场利率 B.法定准备金率 C.基础货币 D.超额准备金率 5、一般来说,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会使商业银行( A ) A.提高贷款利率 B.降低贷款利率 C.贷款利率升降不确定 D.贷款利率不受影响 6、金融监管的最基本出发点是( B ) A.维护国家利益 B.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C.维护金融机构利益 D.控制金融机构经营规模 7、我国目前规定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比率,即流动性资产平均余额与流动性负债平均余额 之比不得低于( C ) A1 5 B20 C25 D30 8、金融市场监管中公开原则的含义包括价格形成公开和( B A.市场利率公开 B.市场信息公开 C.市场纪律公开 D.检查结果公开 9、造成金融压制的原因之一是金融市场落后,尤其是(B )发育不全。 A.货币市场 B.资本市场 C.外汇市场 D.黄金市场 10、从总体上看,金融创新增强了货币供给的( B ) A.外生性 B.内生性 C.可控性 D.可测性 11、“金融二论"重点探讨了( D )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A.经济部门 B.金融部门 C.经济与国家发展 D.金融与经济发展 12、下面因素中不是导致金融结构发生变动的主要因素的是( D ) A.制度因素 B.金融创新的影响 C.技术进步 D.金融风险 13 同类金融机构在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中所占份额以及在主要金融工具中所占份额, 指的 ( C ) A.金融构成比率 B.金融工具比率 C.分层比率 D.金融中介比率

14、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调控力度可以自由掌握的工具是( C A、存款准备金政策 B、再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道义劝告 15、一国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通常都是从( A )开始。 A、市场准入 B、市场竞争 C、市场运作 D、市场退出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因素可能使货币乘数发生变化。( DE ) A.流通中现金增加 B.居民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变化 C.商业银行变动超额准备金 D.通货一存款比率改变 E.准备——存款比率改变 2、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存在方式有( BC ) A.流通中现金 B.库存现金 C.中央银行账户上的准备存款 D.同业账户上的存款 E.国际机构账户上的存款 3、下列属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是( BCDE ) A.央行购买办公用楼 B.央行购买外汇、黄金 C.央行购买政府债券 D.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和再贴现 E.央行购买金融债券 4、货币供给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有( BC ) A.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B.基础货币的提供 C.存款货币的创造 D.货币乘数的扩大 E.再贴现率的提高 5、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因素主要有( ABCDE ) A.利率机制 B.央行的干预和调控 C.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D.生产部门结构是否合理 E.国际收支是否平衡 6、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主要有( ABE ) A.居民消费物价指数 B.批发物价指数 C.生活费用指数 D.零售商品物价指数 E.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7、由供给因素变动形成的通货膨胀原因可以归结为( AC ) A.工资推进 B.价格推进 C.利润推进 D.结构调整 E.生产效率 8、从本质特征看,通货紧缩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给不足,然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却 极为复杂,一般可以归结为( BCDE ) A.有效需求过大 B.有效需求不足 C.金融体系效率低下 D.供给能力相对过剩 E.结构问题 9、货币均衡的基本标志是( AD ) A.商品市场上物价稳定 B.商品市场上供给稳定 c.商品市场上需求稳定 D.金融市场上利率稳定 E.金融市场上价格稳定 10、下列各项中可作为货币政策操作指标的是( BD ) A.货币供应量 B.基础货币 C.利率 D.超额准备金 E.税率 11、选取货币政策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主要标准是( ACD ) A.可测性 B.波动性 C.可控性 D.相关性 E.被动性 12、下列属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有( ABE ) A.消费信用控制 B.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C.窗口指导 D.道义劝告 E.优惠利率 131999 6 月,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新协议草案,其三大要素是( BCE )

A.增加盈利 B.资本充足率 C.监管部门的监管检查 D.事后救援 E.市场纪律 14、下列属于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的有( ABCDE ) A.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 B.依法监管原则 C.“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原则 D.稳健运行与风险预防原则 E.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 15、发展中国家实现金融深化首先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 DE A.政府提高货币化程度 B.政府鼓励金融创新的发展 C.政府推行全方位金融改革 D.政府放弃对金融市场、金融体系的干预和管制 E.政府允许利率、汇率机制自由运行 五、分析思考题 1、选取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中介指标要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货币政策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选取要符合三个标准或兼备三个基本要求: ①可测性, 指中 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得这些指标准确的资料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判断;②可控性,指这些 指标能在足够短的时间内接受货币政策的影响, 并按政策设定的方向和力度发生变化; ③相 关性, 指该指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控制住这些指标就能基本实现政策 目标。 2、何谓货币政策时滞?它对货币政策效果有何影响?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 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 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货币政策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内部时滞 是指中央银行从认识到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的必要性, 到研究政策措施和采取实际行动所经过 的时间,也就是中央银行内部认识、讨论、决策的时间。理论上内部时滞可分为两个阶段: 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 外部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所经过的时 间,也就是货币对经济起作用的时间。 货币政策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如果货币政策可能产生的大部分影响较 快地有所表现, 那么货币当局就可以根据期初的预测值来考察政策生效的状况, 并对政策的 取向和力度作必要的调整,从而使政策能够更好地实现预期的目标。在考察 货币政策效应 时,还必须考虑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此外,非金融部门微观主体的预期对货币政策效果也 有抵消作用,其他外来因素、体制因素、政治因素等也对货币政策效应有一定的影响,中央 银行在政策制定的操作过程中应予以统一考虑。 3、何谓经济货币化?它对一国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与影响? 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 程。 由于经济货币化的差别既表明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体现了货币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 作用及其职能发挥状况的优劣,货币化程度高,意味着社会产品均成为商品,其价值均通过 货币来表现与衡量,商品和劳务均以货币为尺度进行分配,货币的作用范围大,渗透力、推 动力和调节功能强;反则反之。因此,经济货币化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机制的运作具 有重要作用。 在以社会化大生产方式占主导的发达商品经济阶段中, 各种产品成为商品需要以货币为统一 尺度去衡量各自的价值,表现为不同的价格,以便顺利地进入流通;商品流通需要以货币为 媒介才能打破实物交换在时间、空间和对象上的限制,从而形成大流通、大市场;所有商品 和劳务都在市场上用货币进行购买, 可以扩大价格的覆盖面和作用场, 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对 生产和流通的引导、促进及调节作用;货币作用范围的扩大和功能的强化,使国家可以充分

利用货币形式和货币政策对经济实行干预或宏观调节。 因此, 提高经济的货币化程度是促进 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4、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一般可以作四种组合:财政、货币“双松”;财政、货币“双紧”; “紧”货币、“松”财政;“紧”财政、“松”货币。“一松一紧”主要是解决结构问题;单独使用“双 松”或“双紧”主要为解决总量问题。在总量平衡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和政府与公众间的 投资比例,一般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松一紧”的办法。“紧”财政,使政府的支出和投 资直接减少;“松”货币,使公众能够以较多低的成本获得较多的资金,并使因增税而导致的 收入减少得到补偿,其结果是调整了政府与私人企业的投资结构。“松”财政,直接扩大了政 府的支出和投资;“紧”货币,使企业和公众的借贷数额减少和借贷成本增加,其结果是企业 投资和居民的一般性投资减少。在总量失衡的情况下,微量调整,一般单独使用财政或货币 政策。货币政策在短期内见效快,但长期调整还要靠财政政策。在总量失衡较为严重的情况 下,一般同时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种手段,即“双松”或“双紧”。在经济萧条后期,为 刺激生产和投资,启动闲置的生产能力,一般实行“双松”政策。在社会总需求过度膨胀,物 价持续上涨,经济生活极不安定的情况下,一般采取“双紧”政策。在总量失衡与结构失调并 存的情况下,政府一般采用先调总量,后调结构的办法, 即在放松或紧缩总量的前提下调 整结构,使经济在稳定中恢复均衡。

附:结合我国实际论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履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两个最重要 的调节手段,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中, 由于根本利益的一致和同一的总体经 济目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具有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两大政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为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两大政策在我国各有其特殊作用, 调节的侧重面 也不同,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者既不能简单地等同或混合,又不能各行其是,而应该相互协 调,密切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需注意 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 这种平衡不仅要求 在总量上实现供求平衡, 而且要求在结构上也达到供求平衡。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量和 结构的平衡都有较强的调节能力,但二者又有各自的侧重点。一般说来,货币政策调节的侧 重点在总量平衡方面,财政政策的侧重点在结构协调上,二者需要互相补充,密切配合,才 能实现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的目标。 第二, 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发展经济不单纯是指经济发展的速度有多 快或产值增长有多高, 更重要的是指社会生产能力的扩大、 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改 善。因此,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成功与否也应以此为标准,不能片面地以速度或产值的高低 来衡量两大政策的实施效果。 第三,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科学地搭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进行有效 的宏观经济调节的客观要求, 也是一项高超的调节艺术。 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和 财政政策相配合,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哪一种组合方式,取决于对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的透彻分析和宏观经济形势的正确判断。1998 年以来我国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 协调配合是解决总量问题的政策搭配典范。2003 年以来稳健货币政策基调变为适度从紧; 2004 年底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两种政策的协调配合将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 化而随机调整。 第四,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协调配合。例如,需要有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 社会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 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 有合理的

价格体系和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 合。 5、如何概括现代经济中金融的地位与作用? (一)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表述为:二者紧密联系,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具体来说, 经济发展对金融起决定作用,金融则居从属地位,不能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金融在为经济 发展服务的同时,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影响和副作用。 (二)经济发展对金融的决定性作用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1)金融是依附于商品经济的一 种产业,是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2)商品经济的 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不同,金融发展的条件也不同,由此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规 模和阶段。 (三)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主要是通过四条途径实现的: 1)通过金融运作为经济发展提 供条件。 2)通过金融的基本功能促进储蓄。 3)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运作节约交易成本。 4)通过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直接为经济发展作贡献。 (四)在现代经济发展中,金融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表现在: 1)因金融总量失控出现通货 膨胀、信用膨胀,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危害经济发展。 2)因金融业经营不善使金融风险 加大,一旦风险失控不仅导致金融业的危机,而且将破坏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引发 经济危机。 3)因信用过度膨胀产生金融泡沫,剥离金融与实质经济的血肉联系。 (五)正确认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重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防范金 融对经济的不良影响。 摆正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位置, 使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获 得自身的健康成长,从而最大限度的为经济发展服务。

货币银行学作业及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