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作业参考答案查看

发布时间:2011-01-10 13:36:42

《货币银行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1.B     2.C    3.C     4.C    5.B     6.D   7.ACD

8.A    9.ABCD    10.B    11. AB   12.D    13.B/D/E

14.A/E     15.B/C/D/E     16.C/D/E      17.C/E      18.BD         19.C D E    20. B      21.C    22. A E

二、判断题

1.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答:√。格雷欣法则的具体内容是指官方规定金币与银币的比价,当两种货币市场价值之比与官方规定的比价不一致时,市场价值较高的货币退出流通,所以又被称作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2.目前我国仍实行完全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官定利率体系。

答:×。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同业拆借、债券回购等货币市场利率已经放开,存、贷款利率允许浮动,近期(2004.10)进一步放开商业银行对工商企业的贷款利率。有人将2004年称作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里程碑年不无道理。

3.商业票据的抽象性是由于票面未载明其商品交易细节。

答:√。在当代经济金融活动中,商业票据大多已经没有商品交易背景,而是作为一种融资工具。

4.货币局制度与一般中央银行制度完全一致。

答:×。货币局制度中的货币当局所承担的中央银行职能是不完全的。如香港金管局就不发行货币。

5.实际利率的高低取决于名义利率变动,当名义利率上升时实际利率也上升。

答:×。实际利率的高低与名义利率变动有关,但并不完全取决于名义利率变动,而是综合地取决于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当名义利率上升时,如果通货膨胀率上升更快,实际利率不升反降。

6.中央银行不参与债券回购交易。

答:×。中央银行也参与债券回购交易,如可以通过逆回购交易投放基础货币。

7.一般来说,股票的筹资成本要高于债券

答:×,一般来说,股票的筹资成本要低于债券

8.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发挥告示效应,调节作用有限。

答:×,贴现率的调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发挥告示效应,调节作用有限。

9.国际短期资本流入对一国经济发展具有多重效果。

答:√。国际短期资本流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一国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平衡国际收支逆差;但是,国际短期资本大规模移动往往会导致货币危机,增加经济体系的不稳定性。

10.存款货币银行的资本主要由自有资本构成。

答:×。存款货币银行的资本主要由所吸收外部资本构成。

三、计算题

 1.可以通过计算两种投资方案投资各年度投资的现值总额确定哪一种投资方案更为可行,计算如下表:

两种方案 单位:万元

通过计算现值说明:按现值计算,采取乙方案比甲方案可以节约投资成本1120.49万元。乙方案可行。

 2.答:首先列表计算两种方案各年度收益的现值之和:

两种方案 单位:万元

通过以上计算知甲方案比乙方案现值合计多70.52万元,说明甲方案更为可取。

 3.设原始存款1000万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8%,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6%,提现率为6%。试计算整个银行体系创造的派生存款总额。

答:存款创造乘数:K=1/rd+e+c=1/8%+6%+6%=5

派生总存款额为:1000万元*51000万元=4000万元

4.已知两种债券期限均为3年,面值为1000元。一种是一次付息债,年票面利率为14%;另一种是息票债券(每年付息),年票面利率为12.5%。哪一种债券更具有投资价值(不考虑风险等因素)?

解:(1)计算一次付息债终值

S=P1r.n

=1000(1+0.143)=1420(元)

2)计算息票债券终值

(元)

答:尽管只有微小差异,仍然说明息票债券更具有投资价值。

四、简答题

1.简述金融创新的动因。

答:金融创新主要有以下原因:

1)避免风险。20世纪6070年代通货膨胀加剧以及利率与汇率波动增加了金融业风险,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寻求新的金融工具与市场机制规避风险。(2)技术进步。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有力支撑着金融创新的兴起和发展。(3)规避管制。过时的金融管理法规导致金融创新。

除了上述直接原因之外,究其根本,金融创新浪潮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于金融全球化趋势密切相关。

2.试析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为何。

答:(1)统一银行券发行的需要。(2)建立全国统一的清算机构。(3)对在经济周期过程中陷于资金调度困难的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4)金融健全与经济稳定都需要一个代表政府意志的专门机3.简述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

 3.简述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

答: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有三个方面:

1)贴现业务。即银行买进尚未到付款日的票据。贴现业务从形式上看是票据买卖,但实质上是商业银行通过票据贴现对票据支付人进行放款。(2)贷款。是银行将所吸取资金按一定利率贷放给客户,并约定归还期限的业务。(3)证券投资。指银行购买、持有有价证券的业务活动。

4.什么是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答: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是单一中央银行制度的一种 ,即只建立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与之对应的是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实行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构,专司货币金融管理与宏观金融调控职能。

5.实际利率取决于那些因素?

答:实际利率的高低与名义利率变动有关,但并不完全取决于名义利率变动,而是综合地取决于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当名义利率上升时,如果通货膨胀率上升更快,实际利率不升反降。

6.试说明复利终值公式与现值公式的关系

答:(1)复利终值公式与现值公式分别为:

S为终值,P为本金,r,n为利率和借贷期限。)

S为未来收益,P为现值,r,n为利率和借贷期限。)

2)将未来收益看作现在投入本金按一定利率取得的终值(即本金与利息之和),对终值公式加以变换,得到与未来收益对应的目前投资的本金额即现值。现值是终值的逆运算。 简述我国利率体系改革的进展。

7.为什么说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

答:第一,信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普遍性,债权债务关系渗透到现代市场经济的各个层面;第二,指社会经济活动的信用可靠性与健全性。

五、论述题

1.试比较两种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联系与区别。

参考答案(要点):

1、传统货币数量论主要解释货币数量与物价、货币价值之间的关系,典型的代表是费雪的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

1)现金交易数量说

费雪提出著名的交易方程式: MV=PT

M指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数量,V指货币的流通速度,P为交易的各类商品的一般价格水平,T为各种商品的交易量。

费雪认为:V是由制度因素决定的,取决于人们的支付习惯、运输的便利、信用的发达程度、工商业的发达程度等。 T则取决于资本、劳动力及自然资源的供给情况和生产技术水平等因素。即VT长期不受M变动的影响。

在费雪假设下,货币量M的增加所产生的影响就为一般物价水平P的同比例上升.

但费雪并没有说VT固定不变,只是认为两者均是整个经济体系的特征反映,变化较慢。

2)现金余额数量说

由英国剑桥大学的马歇尔、庇古提出,因此被称为剑桥方程式:

M=K.P.Y

M指货币数量或现金余额;P为一般价格水平; Y真实资源,可代表财富存量,实际总收入,实际总产出等;K 指名义总收入PY中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例。

2、现金余额数量说与交易方程式的联系与区别

现金余额数量说与交易方程式相似之处在于:

1)以Y为总产量看,据古典学派的假定,产量在短期内不变,若K不变,则可以得出M增加,则P增加。

2)让Y代表实际交易额T,则K 总可以表示成交易额的某一比例,则M=K.P.T,K=1/V

现金余额数量说与交易方程式的区别在于:

1 YT: T为一段时间的总交易量,包括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等所有商品的交易,因此PT为最终产品交易额的某个倍数。Y被赋予不同的含义,K的含义随之变化。但无论Y代表财富存量、实际总收入还是实际总产出,没有一个合理的YT完全相当。

2KV: V是指货币流通速度;K指人们持有的货币占名义收入总额的比例,表示货币需求,可视为一种人为选择的结果。马歇尔曾经讲到,K会由于出现通货膨胀而发生变化。

3)现金余额说可解释货币供应与物价水平同方向变化的作用机制。

3、费雪的过渡时期

费雪认为过渡时期内,货币供给增加影响实际经济。但费雪也说:货币供给增加引起物价的严格按比例上升是过渡时期结束后正常和最终的效果。

2.简述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凯恩斯的利率理论与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1、凯恩斯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为:

1)货币供求决定利率;

2)区分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三种货币需求。交易动机、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主要决定于收入水平;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决定于利率,利率又与债券价格联系。

3)收入水平在短期内相对稳定,因而,交易动机、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也相对稳定。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决定于利率,利率多变,所以,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货币需求的可变部分。货币需求变动决定于利率变动。

4)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外生地决定。

5)凯恩斯用流动偏好函数概括他的利率理论。流动偏好函数反映利率可以解释货币需求变动。

 2、凯恩斯流动偏好利率理论与可贷资金利率理论主要区别在于:(1)前者是存量分析,后者是流量分析;前者是短期分析,后者是长期分析。

2)可贷资金理论综合了影响利率的实际因素与货币因素,流动偏好理论则进一步将利率分析推向货币框架。

应予强调的是,在两种利率理论中较为一致的是,当形成均衡利率时投资与储蓄未必相等。

3.试述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中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答: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是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其货币需求函数中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可分为规模变量、机会成本变量和其他变量。

(1)规模变量:持久性收入(y);非人力财富占人力财富的比例(w)。货币需求和持久性收入正相关,与非人力财富占人力财富的比例负相关。(2)机会成本变量:固定收益证券利率rb(如债券),可变收益证券利率re(如股票);预期通货膨胀率。货币需求与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负相关。

弗里德曼在机会成本变量中还引入了预期的货币(如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利率rm,当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增加。所以,当一般利率变动后货币需求如何变化,取决于各种利率指标的相对变化。但弗里德曼所指货币与凯恩斯货币需求分析中所述的货币不同,后者仅指不生息的现金和活期存款。

(3)其他变量(u),包括主观偏好、习惯,技术与制度等因素。货币需求与其他变量的关系不确定。

弗里德曼根据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是持久收入,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很小。由于人们的持久收入的增长比较稳定,所以,货币需求函数也比较稳定。这一认识成为弗里德曼主张实施固定规则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

4.我国1997年以后是否进入“流动性陷阱”?结合这一问题讨论我国19972002年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果。

参考答案:

1)我国1997年以后未进入“流动性陷阱”。

第一,连续八次下调利率之后名义存款利率为1.98%,名义贷款利率为5.31%,利率并没有到不能再进一步下降的临界水平(同期日本一年存款利率已接近零利率)。

第二,19962002年,企业流动资金利率贷款累计下降6.75%,下降幅度显著,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重要意义。从而,下调利率对维持一定投资率和较高经济增长速度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第三,所谓中国出现流动性陷阱、通货紧缩期间货币政策无效的观点没有根据。事实上,“流动性陷阱”的说法是针对市场利率机制的分析,中国19972002年还没有实现利率市场化,相应的分析难免有些牵强。

21997年以来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产生了以下效果:

首先,利率降低为发行国债提供了低成本机会。

第二,降低利率显著地增加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第三,利率逐步下调减轻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利于增加外贸出口。

第四,降低利率有利于改变人们对市场的预期。

3)除了降低利率以外,在1998年以后还采取了取消贷款规模控制、降低法定准备金比率、开展对农业的小额信用贷款、增加不动产与消费信用以及助学贷款等。稳健货币政策在实现总供求平衡、防止经济衰退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货币银行学》作业参考答案查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