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

发布时间:2020-05-22 18:51:29

第六单元第 1课时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20527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有余数的除法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2. 使学生经历余数的形成过程,及把平均分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的形成过程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及余数的单位名称。

 

教学过程

1、复习除法的含义。

1、有12颗樱桃,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   )颗。 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12÷3=4(颗))——说说你想法?或这就是求什么数学问题?(就是把12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2、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   )盘。 你又是怎样列式计算的?(6÷2=3(盘))——课件展示,强调:刚好摆完。板书:6÷2=3(盘)——说说你想法?或这就是求什么数学问题?(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2?) 3、实际上分樱桃和分草莓相当于我们前面学习的两种平均分,课件出示:平均分的意义: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②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明确:都用除法计算。

二、探究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课件出示例1: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 想一想:这实际上是求什么? 2、找两个学生上台摆草莓。提示全体学生:请看看两个同学分的结果? 3、(我们再来一起分一分)课件演示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还剩1个。 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3盘,还剩1个。) 问:还剩1个还能摆1盘吗?(不能,因为剩下1个不够摆1盘,题目中要求每2个摆一盘。) 4、问:那“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怎样列式呢?(板书:7÷2=  )问:分了几盘?(3盘)分完了吗?(还没有)还没有分完,还够分吗?(不够)明确数学规定:(平均分时,没有分完,不够再分了的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为了和商区别开来,中间用……把余数隔开,板书:……1() 5、指导读算式: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 追问:“1个”表示什么?(还没有分完,还剩下1个。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板书:余数。 6、归纳比较: 我们刚才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不同点:一个是平均分后刚好分完,没有剩余;另一个是平均分后没有分完,有余数。) 7、揭题:在平均分时,没有分完,有剩余的,像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8、强调:有余数的除法也是平均分,只是没有分完,还有余数。

三、巩固练习。

1、我会圈。 17 22个地圈。        23 33个地圈。       圈了(   )组,                  圈了(   )组, 剩下(   )个。                  剩下(   )个。 17÷2=□(组)……□(个)    23÷3=□ (组)……□(个) 2、我会分。 19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 )人,还剩( )支。        9÷2=□(人)……□(支) 29支铅笔,平均分给4人。分一分。每人分( )支,还剩( )支。       9÷4=□(支)……□(支) 师明确:请观察一下余数和除数的单位名称,有时相同,有时不同。我们需要在实际问题中来确定单位名称。 3、我会摆。 用小棒摆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和五边形(需要5根小棒)。(     操作要求: (1)小组先思考交流一下:这些问题实际上是求什么数学问题? (2)各小组做好分工:1人说,1人看,1人摆,1人写。 (3)合作交流,展示汇报。 填写记录单:    1、用11根小棒,摆   ,能摆(   )个,还剩(   )根,算式:              2、用11根小棒,摆  ,能摆(   )个,还剩(   )                3、用11根小棒,摆  ,能摆(   )个,还剩(   )根,算式: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呢? (我们今天仍然学的是平均分,只不过平均分时没有分完,还有剩余。我们把剩余下来的数叫做余数。这样有剩余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第 2课时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20527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有余数的除法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1、口算并说出口诀。 18÷2     30÷6   49÷7 2、说出算式里各数的名称,算式的读法和算式的意义 15÷53 3、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还有一些小同学,他们也很聪明,你们看,他们学得多认真啊!请你仔细观察这张照片,说一说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摆图形) 2)用11根小棒摆出下面的图形,各能摆几个?我们也来摆一摆吧! 3)学生利用11根小棒拼摆图形后汇报结果。 11根小棒,每( )根摆成一个( )形,摆了()个,还剩( )根。 4)质疑:根据我们刚才摆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摆完图形后小棒都有剩余。摆的图形不同,剩余小棒的根数不相同。 4、揭示课题 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的孩子,是啊,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产生了剩余,恰如我们平常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在数学中,我们叫它余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2、动手操作  探求新知

(1)动手操作  探究意义。教学例1 1.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出示图片: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怎么摆? 1)看一看,你知道了什么?收集数学信息。 2)请同学们拿出6根小棒代表6个草莓,摆一摆,然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集体交流平均分的过程、结果及算式。 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列式为 6÷23(盘)(板书) 3)指名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义。 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摆了3盘。 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出示:有7个草莓,每2个一盘,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 1)和上一题观察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动手摆一摆。     3)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操作结果。 生: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1个。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师:平均分后有剩余的1个怎么办?剩下的不能再平均分,可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以怎样表示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并汇报 5)师:7里面最多有32 ,余下的1不够再分,余下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余数,用除法算式表示为7÷23(盘)……1(个)(板书)怎样读呢? 6)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在商和余数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表示有剩余,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7)引导思考 师:这个算式中,7231各叫什么名称?分别表示什么呢? (8)组内讨论并汇报 生:7是被除数,表示草莓的总数;2是除数,表示每份数;3是商,表示可以分的份数;1是余数,表示还剩1个,不够再分。 3、比一比,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1)引导学生观察6÷237÷23……1,这两个算式,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2)学生组内讨论,集体交流。 生:相同点:都是把物体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不同点:一个算式没余数,另一个算式有余数。 4、确定有余数的除法中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1)师: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也是要写单位名称的,那你知道这个算式中余数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吗?生是(个) 师:对,余数的单位名称和被除数的单位名称是相同的,那你知道为什么它们是相同的吗?因为被除数是被分物体的总数,而余数是这些物体剩余的部分,所以它们的单位名称是相同的。 2)商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盘”呢? 商是我们求出的结果,要求的是能摆几盘,所以单位名称是“盘”。 3)小结:总之,有余数除法要根据除法的意义来确定单位名称。商的单位名称要根据“求什么”来确定,而余数的单位名称要与被除数相同。 4)师:刚才我们摆了小棒,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所摆图形的结果吗?注意单位名称的使用。 (二)观察比较,发现关系。学习例2 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的好孩子,不过教师还想考考你们的观察能力,让我们来用小棒摆正方形。 1、深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请同学们分别用89101112根小棒摆几个下方形,并根据摆的情况列出算式。 2)小组合作:摆图形,记录结果,列出算式。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8÷42   …… 4)如果继续摆下去,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13根……16根……屏幕出示 2、引导学生明确有余数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 1)师:观察上面所有算式的除数和余数,你有什么发现? 2)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生:除数都是4,余数有规律,是123的顺序出现的。 这几个余数都比4小。 再看看前面,我们用小棒摆图形的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除数不一样,但是余数也都比除数小。 4)有没有余数比除数大的现象呢?为什么? 不会,剩的多,还可以再摆或再分。 5)师生共同总结: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6)用一堆小棒摆   ,如果有余数,可能会剩几根小棒?最多剩几根?最少呢?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

三、动手动脑,巩固新知 1、(1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  )人,列式:       2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  )人,还剩( )支。 说一说这个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称 10  ÷  3    3…… 1       )这个算式读作:(     260页“做一做”1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摆一摆、算一算 分别用678根小棒摆三角形,能摆几个三角形?如果有剩余,余下几根小棒? 6÷3   (个) 7÷3   (个)……  (根) 8÷3     )……  (根) 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比除数(  4、判断,并说说理由。 17÷34……5  13÷26……1  18÷35……3  5、猜一猜,余数可能是几    ÷6   ……(    ÷8   ……(    ÷9   ……( 当一个数除以6,如果有余数,余数最大是(    ÷( )=   ……6如果除数是6,除数最小是( 6、思考: 小花猫和它的13个小伙伴要到河对岸参加森林运动会。白鹅大哥说:“我的船小中,每次只能坐4个乘客”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花猫和它的小伙伴要几次才能全部渡过河吗?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附:板书                有余数的除法      6÷23(盘)               8÷42          7÷23(盘)……1(个)    9÷42……1                      余数       10÷42……2  读作:                         11÷42……3    7除以2等于31            12÷43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第 3课时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20527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有余数的除法 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1、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教师(出示下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教师:请同学们边说边摆一摆。学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设计意图:沟通操作过程、语言表达、算式之间的转换,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达形式不同。)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教师(出示下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教师:请大家用手中的学具边说边摆一摆。教师: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剩下一个草莓没地方摆了。教师:这一个草莓没地方摆了,也就是剩下了1个,多了1个。(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教师:请你们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学生写算式,教师巡察,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选取典型案例。教师(出示学生资源):这是咱们班同学的想法(呈现下面3种方式)。请大家仔细看看,你同意用哪一个表示方法?说说你的想法。教师(针对①):剩下的1个草莓不表示出来行吗?你是怎样想的。教师:(针对②和③):后面的两种表示方法能清楚地表示出刚才分的过程吗?723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教师:看来大家都认为需要把剩下的1个草莓表示出来,后面两种表示方法都对,只不过在数学上规定这样表示(板书如下)7÷2=3()……1()教师: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下1个草莓。省略号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教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什么?732表示什么,余数表示什么?(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教师随学生回答呈现并完善下表。分的物品 几个一份 分的结果 算式表达 6 2个一盘 分了3盘,恰好分完 6÷2=3()7 2个一盘 分了3盘,还剩一个 7÷2=3()……1()教师(揭示课题):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就是“有余数的除法”。(设计意图: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调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对比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为继续探究奠定基础。)

2、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教师(出示下图):4根小棒可以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吗?教师:很好,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用小棒来摆一摆这样的正方形。大家看好,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不同数量的小棒,请你们用手中的小棒一个一个地摆出像这样的独立的正方形(出示下图),并把摆的结果及所列算式写在下面的记录单上。小棒根数 摆的结果 算式(注意:教师课前为每组学生准备小棒,小棒的数量在8--16之间,且尽可能保证每组学生的小棒数量不同。)学生活动,教师巡察,了解学生情况。2.组织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并随着交流在黑板上完成如下板书根数摆的结果算式8根□□8÷4=2()9根□□19÷4=2()……1()10根□□1110÷4=2()……2()11根□□11111÷4=2()……3()12根□□□12÷4=3()13根□□□113÷4=3()……1()14根□□□1114÷4=3()……2()15根□□□11115÷4=3()……3()16根□□□□16÷4=4()3.通过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及算式中的余数,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1)余数可能是123,可能是4或者5?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2)余数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想的?(3)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教师小结并板书:余数教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活动,列举出了这样的有规律变化的许多算式。大家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了在除法算式中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最后又举了一些例子进行验证。看来动手做一做、写一写,举例说一说,这些都是我们研究数学、发现规律的好方法。4.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教师:下面老师用一堆小棒摆下面的图形(呈现下图)。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谁来猜一猜?教师就如下问题组织学生讨论。(1)可能剩几根小棒?有几种情况?(2)为什么只有这几种可能性?你是怎样想的?教师: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可能会剩几根小棒?说说你的想法。(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过程:一方面巩固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感知除数与余数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向学生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十四”第12.填一填A÷6=5……□教师:题目是什么意思?教师:口里可以填几,你能完整地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设计意图: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交流,互相学习借鉴;进一步体会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以及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第 4课时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20527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有余数的除法第( 4 )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2、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出现剩余的情况。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1)如果有7个草莓,还是每2个摆一盘,又可以怎样摆呢? (2)(接下来,咱们就同桌合作,按照这样的要求来摆一摆,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摆得最快。)  3)质疑: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两次摆的有什么不一样? 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几盘?摆完了吗?板书:摆3盘,还剩1个。  2.列算式表示摆的过程。(像这样摆又可以怎样写除法算式呢?剩下的一个在除法算式中怎么表示?)  3.交流展示。(谁来试着说一说。)规范余数写法。 7÷2=3(盘)……1(个)3表示什么?1呢? 4.质疑:谁能结合这幅图完整的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剩下的1个叫做余数。(课件出示完整的算式)  5.揭题:像这样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并说说每个数的名称。 (1)读算式: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2)说各部分的名称。 (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你会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60页,完成做一做第1题圈一圈,填一填。)  6.随例练习。圈一圈,填一填。(先收起草莓和盘子再做.) (1)17个☆,22个地圈。    (2)23   ,33个地圈。 ☆☆☆☆☆☆☆☆☆              ☆☆☆☆☆☆☆☆                圈了(    )组,                 圈了(    )组, 剩下(    )个。                 剩下(    )个。  17÷2=□(组)……□(个)       23÷3=□(组)……□(个)  (过度:其实,有余数的除法里边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小朋友们请看……)  三.观察对比,发现规律 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 (1)(这些小朋友正在用小棒摆正方形)想一想:摆1个正方形要用几根小棒?如果有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8÷4=2 2)动手实践。8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如果是9根、10根、11 根、12根小棒又会出现什么情况?接下来,咱们就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看看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一人摆小棒,一人把摆的结果及所列的算式 写在下面的记录单上。  小棒根数 摆的结果 算式 8根 □ □ 8÷4=2(个) (    )根   2.汇报交流。  (1)交流展示(9根小棒摆出了怎样的结果?谁先来试试?) 小棒根数      摆的结果        算式  8根           □□          8÷4=2(个)  9根           □□│        9÷4=2(个)……1(根)  10根          □□││      10÷4=2(个)……2(根) 11根          □□│││    11÷4=2(个)……3(根) 12根          □□□        12÷4=3(个)   2)猜想:好了,小朋友们,咱们不摆小棒,你能推算出13根、14根、15根的结果吗?  13根          □□□│      13÷4=3(个)……1(根) 14根          □□□││    14÷4=3(个)……2(根) 15根          □□□│││  15÷4=3(个)……3(根) 3.观察对比,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你发现了什么? (2)质疑: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它的数? (3)猜想并验证:余数可能是45吗?为什么?  16根能剩4根吗?          □□□□      16÷4=4(个) 17根能剩5根吗?          □□□□│    17÷4=4(个)……1(根) (4)归纳小结:余数既不能比4大,也不能和4相等,也就是余数必须比除数怎么样?           余数<除数  .猜想运用,加深理解 1. 猜一猜:(1)下面老师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想一想,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谁来猜一猜?  2)质疑:为什么只有这几种可能性?说说你的理由? (3)如果摆三角形,可能会剩几根?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第 5课时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20年527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有余数的除法第( 5 )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2、、初步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1、口算并说出口诀。 18÷230÷649÷7 2、说出算式里各数的名称,算式的读法和算式的意义 15÷53 3、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还有一些小同学,他们也很聪明,你们看,他们学得多认真啊!请你仔细观察这张照片,说一说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摆图形) 2)用11根小棒摆出下面的图形,各能摆几个?我们也来摆一摆吧! 3)学生利用11根小棒拼摆图形后汇报结果。 11根小棒,每( )根摆成一个( )形,摆了()个,还剩( )根。 4)质疑:根据我们刚才摆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摆完图形后小棒都有剩余。摆的图形不同,剩余小棒的根数不相同。 4、揭示课题 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的孩子,是啊,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产生了剩余,恰如我们平常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在数学中,我们叫它余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一)动手操作探究意义。教学例1 1.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出示图片: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怎么摆? 1)看一看,你知道了什么?收集数学信息。 2)请同学们拿出6根小棒代表6个草莓,摆一摆,然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集体交流平均分的过程、结果及算式。 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列式为 6÷23(盘)(板书) 3)指名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义。 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摆了3盘。 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出示:有7个草莓,每2个一盘,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 1)和上一题观察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动手摆一摆。 3)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操作结果。 生: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1个。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师:平均分后有剩余的1个怎么办?剩下的不能再平均分,可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以怎样表示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并汇报 5)师:7里面最多有32,余下的1不够再分,余下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余数,用除法算式表示为7÷23(盘)……1(个)(板书)怎样读呢? 6)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在商和余数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表示有剩余,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7)引导思考 师:这个算式中,7231各叫什么名称?分别表示什么呢? (8)组内讨论并汇报 生:7是被除数,表示草莓的总数;2是除数,表示每份数;3是商,表示可以分的份数;1是余数,表示还剩1个,不够再分。 3、比一比,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1)引导学生观察6÷237÷23……1,这两个算式,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2)学生组内讨论,集体交流。 生:相同点:都是把物体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不同点:一个算式没余数,另一个算式有余数。 4、确定有余数的除法中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1)师: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也是要写单位名称的,那你知道这个算式中余数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吗?生是(个) 师:对,余数的单位名称和被除数的单位名称是相同的,那你知道为什么它们是相同的吗?因为被除数是被分物体的总数,而余数是这些物体剩余的部分,所以它们的单位名称是相同的。 2)商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盘”呢? 商是我们求出的结果,要求的是能摆几盘,所以单位名称是“盘”。 3)小结:总之,有余数除法要根据除法的意义来确定单位名称。商的单位名称要根据“求什么”来确定,而余数的单位名称要与被除数相同。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第 6课时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20年527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有余数的除法第( 6 )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探索过程,初步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操作、计算和比较等活动中,发现并初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进一步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1、 借助直观,初步理解计算过程 1. 出示下图:(两个盘子,每盘里有3个桃) 指名口答:一共有( )个桃,每( )个放一盘,放了( )盘。 出示相应的横式和竖式: 6 ÷ 3 = 2(盘) 提问:根据上面的问题,想一想,竖式中的“0”表示什么意思?是怎样算出来的?(“0”表示6个桃全部分完,0是用“6 - 6”得到的) 追问:竖式中的两个“6”表示的意思相同吗?各表示什么意思?(被除数“6”表示一共要分的桃的个数,被除数下面的“6”表示实际分掉的桃的个数) 2. 出示下图:(两个盘子,每盘里有3个桃,外加一个桃) 指名口答:一共有( )个桃,每( )个放一盘,放了( )盘,还剩( )个。 出示横式和竖式: 7 ÷ 3 = □(盘)……□(个) 提问:根据上面的问题,想一想,竖式中的“1”表示什么意思?是怎样算出来的?(“1”表示7个桃分掉6个,还余1个桃没有分完,1是用“7 - 6”得到的) 指出:竖式中的“1”叫余数。在这个问题中,它表示7个桃分掉了6个,还余1个。(在竖式旁板书:余数) 指名把上面的横式填写完整。 组织讨论:上面竖式中的商是几?它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把商改成3,是不是可以?为什么?(每盘3个桃,7个桃不够分3盘) 如果把商改成1,是不是可以?为什么?(每盘3个桃,分掉1盘后,还余4个桃,可以继续分下去) 【说明: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计算时,已经初步认识了简单的除法竖式,知道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基本过程,这是学习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重要基础。上面的教学,结合具体情境,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基本过程;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过程,并在直观层面上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

二、 动手操作,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 1. 拿出8根小棒,每41份,可以分成几份?先摆一摆,再写出相应的算式(横式和竖式)。 学生操作后,指名板演。 2. 拿出9根小棒,每41份,可以分成几份?先摆一摆,再写出相应的算式。 学生操作后,指名板演,并要求比较上述两题的计算过程。 3. 启发思考:10根小棒,每41份,能全部分完吗?动手摆一摆,再写出相应的算式。 学生操作后,指名板演。 4. 讨论:想一想,11根小棒,每41份,能全部分完吗?12根小棒呢? 讨论后要求不操作,直接写出相应的算式。 5. 比较黑板上的几道竖式,提问:如果除数仍然是4,余数可能会是几?想一想,余数会是4或是比4大的数吗?为什么? 明确:如果除数是4,余数要比4小。 6. 启发类推:如果除数是5,余数可能是哪些数?如果除数是678呢? 引导归纳:你能用一句话说明除法计算中,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吗? 小结:计算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说明:“余数要比除数小”是有余数除法计算的一个规律,也是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法则之一。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是进一步探索和理解试商方法的逻辑基础。上面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结合操作初步理解“除数是4时,余数要比4小”,再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和归纳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有利于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合理性,并把握其实际意义。】

三、 联系情境,在比较中掌握试商方法 1. 出示18个气球图,提出问题1:把18个气球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学生列式计算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到商6的? 启发学生联系问题情境解释自己求商的思考过程,并相机明确:可以用乘法口诀先想“3 × = 18”。 2. 提出问题2:把18个气球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计算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到商4的?如果利用乘法口诀可以怎样想? 明确:利用乘法口诀,可以想“4与几相乘最接近18,又小于18”。 讨论:如果商3,你认为行吗?为什么?如果商5呢? 引导学生联系问题情境以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知识作出解释。 3. 提出问题3:把18个气球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学生计算时,提醒学生利用乘法口诀试商。 学生计算后,指名说说试商的思考过程。4. 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