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赏析教案古琴曲

发布时间:2011-11-14 09:26:12

初中音乐赏析教案古琴曲《流水》

【教学设计理念】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多元文化,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在对音乐作品的比较聆听中,引到学生自主探究,认识并了解我国古代音乐中具有文人情致的代表性器乐作品和这些作品中反映出的一种“曲风文雅、意境高雅”的品质和丰富的情感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聆听、赏析古琴曲《流水》,使学生初步了解古琴的基础常识,并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和体验古琴曲追求的弦外之音的深邃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看、讨论、体验、探究等活动,体验名曲的意境和古琴曲的风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增进他们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流水》的欣赏,通过伯牙、钟子期的感人故事,使学生感受到古琴的魅力,同时激发学生对中华瑰宝——古琴的热爱。

【教学难点】

感受、体验古琴曲的深邃意境。

【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

1、用聆听、讲解、感受、思考、讨论、体验、探究等方法组织教学。

2、通过讲故事、拨动皮筋引领学生探古寻音和引发学生产生赏乐臆想

3、古琴知识和乐曲意境的了解和理解,通过各种不同层次的提问,启发学生自己探索。

【教学过程】

一、闭目静神创心境:

导入:为更好的进入本堂课的欣赏,现在请同学们闭目静神片刻。

二、古韵声声续心境绵情源

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继续闭目静心聆听一段音乐,想想音乐会带给你怎样的心境?(注:播放古琴曲《阳关三叠》)

生:音乐带给我一份优雅恬静的心境;音乐带给我灵动而又深远的心境;音乐带给我一种莫名无语的心境……

师:那同学们想过你为何有如此心境呢?(注:问题设坎打下伏笔)

生:……(注:此环节因不同的班级会出现不同的反应,但大多班级的同学会产生茫然无语的境地)

师:(话锋回转,导问渐入课题)那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什么音乐?或者说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音乐?

生:古琴音乐;古筝音乐……(注:因知识不一,会出现音色辨别的争议)

说明:此环节如学生们出现音色辨别的争议,可适时加入简述古琴与古筝的基本区别。(注:此环节学生传发介绍古琴乐器的相关资料。目的是: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延伸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学习视野。)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通过聆听古琴曲引发了很多美妙的心境,与此同时又让我们产生了无语的感觉,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古琴音乐来领悟其深邃的意境。(注:出示课题)

三、故事反倒设悬疑,问题引入思因由

(设计意图:高山流水“伯牙遇知音”的故事千古流传,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对此故事情节有所了解和耳闻,但故事背后蕴涵的古琴曲大音希声之境界所带来的曲高和寡却让学生耐人寻味,此环节通过悬疑问由引领学生探古寻音)

师:同学们知道一曲《高山流水》激荡出“伯牙遇知音”的故事千古流传,那同学们对于故事中俞伯牙遇知音后又失知音做出的摔琴叹息之举是如何理解的呢?(注:此环节请学科代表分发与古琴相关的故事资料)

问题提出,同学们议论纷纷……

最后学生感悟到:

师:很好!从刚才同学们对“伯牙遇知音”的故事理解以及我们刚才初步接触到的古琴琴韵,古琴曲意境之深远带给我们曲高和寡之感,接下来,我想和同学们一起通过古琴曲《流水》来尝试“演绎”一番新世纪版的“伯牙遇知音”的故事,不知同学们意下如何啊?

生:(同学们会意一笑,满怀期待)

四、皮筋调动心鸣,引发赏乐臆想

(意图说明:古琴曲意韵深邃、曲高和寡,对于现代初中生在欣赏时难免会出现无所适从的现象,通过随琴曲拨动牛皮筋的手段来促使学生与古琴音弦达到共振的效果,以此来引发学生产生赏乐臆想)

师:在“演绎”之前请同学们拿出刚才进教室时老师分发给每一位同学的牛皮筋,(此时同学们眼神中略带疑惑)请同学们保持刚才赏乐的心境,继续闭目静心聆听古琴曲《流水》并随琴音的起伏轻轻拨动你手中的“弦”(注:皮筋),把自己置身于鼓琴者的心境,想想你在述说什么?传递什么......?

师:刚才我们静心完整聆听了古琴曲《流水》,请问,你在述说什么?传递什么......?

生:畅所欲言

五、问题拓展深入,赏乐探古寻音

师:刚才同学们对古琴曲《流水》有如此奇妙之感受,想过它通过什么手段或手法来演绎如此神韵的吗?那么接下来,我们结合课本:“拓展与探究”中第12题中所提出的问题来进一步深入探知感寻古琴曲《流水》带给我们的神韵。

师: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段介绍古琴音色及演奏技法的视频,想想古琴曲《流水》中是如何运用琴音及演奏手法来表现其深远意境的?

(注:投影板书:一、古琴音色之特点 二、古琴常用演奏技法)

师:有了对古琴音色及常用演奏技法的初步了解及之前聆听古琴曲的感悟,我们再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中拓展与探究中提出的问题来谈一谈,古琴曲《流水》所表现的是实景、还是实情?还是虚幻、还是臆想?

生:……(注:问题提出,同学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讨论)

师:很好!此时同学们都有各自的观点和想法,与此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古曲音乐风格特点的思考,那接下来,我们带着这份思考和疑惑再来聆听一遍《流水》,看看同学们在这次聆听中是否能找到你心中确切的答案?在这次聆听时请同学们带着水的流动和心的灵动继续闭目静心聆听琴曲《流水》,再入佳境探古寻音……(注释:此环节老师出示若干装有水的盆或桶,引导学生把手置于水中随琴韵在水中游动)

(意图说明:古琴曲《流水》乃表现流水之形态,意通过对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的描绘来抒发对大自然壮丽的赞颂。此环节在前面同学们用皮筋与琴音产生共振带来的神韵中,再通过俱像的水来引发琴音(鼓琴者)与心灵(赏乐者)的碰撞,那岂止是课堂的升华更是古韵的回荡……)

师:有了水的流动和心的灵动,你已经有“弦外之音”了吗?

生:畅所欲言

师:很好,同学们对琴曲《流水》进一步的心灵感悟为我们打下了非常好的感情基础,那么同学们想过琴曲《流水》是如何通过古代音乐的语言和结构手法来表现“大音希声”之境界的吗?

六、大音希声话神韵,古曲艺术荡心魂

师:古琴音乐的语言和结构手法,大多非常自由、狂放,结构中“忘形”的成分较多。鼓琴者由于注重个人浮想联翩,因此鼓琴时基本上是心到手到。当然,由于鼓琴者的思绪并不紊乱,所以琴曲的陈述,也总会有某些结构规律可循,只不过其结构规律比较模糊、隐蔽而已。相对而言,琴曲中采用“散起入调入侵复起散出”等音乐陈述过程者,最为多见。例如古琴曲《流水》的结构就是如此:

投影板书:

师:古琴不仅音色优美,同时还具有精深高妙的美学内涵,深沉蕴藉、潇洒飘逸的风格特点,古色古香、典雅质朴的文人气度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其艺术深邃高妙而又源远流长,正是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灵魂所在。古琴音乐最擅长用“虚”“远”来制造一种空灵的美感,追求含蓄的、内在的神韵和意境,它既有丰富的内涵,又有表面上看极简约、自由、散漫的外在形式。同学们只有用心深入古琴音乐,才能对中国音乐的博大精深有更真切的认识。

(说明:此环节在恰当讲解并引导学生分析琴曲《流水》的同时,向学生们分发介绍古琴文化内涵、古琴音乐美学等相关文字资料。此举目的是:通过学生对相关资料的阅读延伸学生对中国古琴音乐更深层次的了解。)

六:古韵回荡,情意延绵

师:同学们,四百年前的琴人用“韵多声少”的心境把琴乐的审美提升到极精致的“清微淡远”境界。聆听古琴曲,话神谈韵,就要求宁静。有句话说的好“声中求静耳,静中蔼醉心”这也是老子强调的“大音希声”之境界。愿古人传世之音延绵今世之情……

()欣赏教学

    一、通过感受黄土高原的音乐风情和对西北民歌的学习与探究,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

    二、通过聆听、演唱、律动、创作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山歌形式花儿,学会对歌曲内容的情感创作和情感表现。

教学重点:

    一、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二、初步学会演唱《送大哥》,并感悟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

  一、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二、歌曲内容的情感创作。

教学内容:

    一、简单了解西北地区的音乐、风土人情及地理位置。

    二、聆听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感受、体验民歌的风格特点并了解山歌形式花儿

    三、唱民歌《送大哥》及歌曲内容的情感创作活动。

    四、民歌的拓展和升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民歌《黃土高坡》片段。(学生在音乐声中入座营造西北民歌氛围。)

1、看后提问:这首歌曲具有哪个地方的风格?(西北地区)。音乐的特点是什么?(高亢、粗犷、豪放等)

2、这是一首中国西北地区的民歌。中国西部蕴含了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而民族音乐文化中的民歌最有特色,而民族音乐中的民歌最有特色.,其中西北民歌是中华民族的一块引以自豪的艺术瑰宝。这节课,就让我们从音乐中走进西部,去尽情地领略西部音乐的风采。(打开课题) 

二、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教材中出现的西北六省的地理位置。

  提问:西部在大家的印象中是怎么样的呢?那里有什么样的风土人情?

三、了解西北民歌的种类:

1、让学生看课本回答西北民歌有哪些种类?

2、简单介绍四个种类:(教师简述或让学生看课件)

四、聆听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和独特的韵味。(听音乐思考以下问题)

1、这首民歌的音调怎样?(高亢)

2、速度怎样?(缓慢)     

3、唱腔有什么特点?(高音区采用假声和真假声相结合的特点)

4、运用什么语言演唱?(当地汉语方言)

5、引导学生探究花儿的基本特征: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和真假声相结合的方法演唱。

五、学习青海民歌《送大哥》(并布置这首歌曲要完成以下的任务)

1、感受歌曲那富有特色的节奏(教师带学生读歌词打节奏);

2、学唱民歌《送大哥》

①分析:这是一首表现爱情的情意緾绵,内在含蓄的民歌。青海一带,过去人们的生活贫穷,青年男人常要到外地去谋生,有走西口的,有赶牲灵的、有做长工的,有做小生意的,离乡背井远去他方。走时,亲人们常泪眼相送。这首民歌便是以情妹送情哥为内容的送别民歌。

②听一遍音乐;

③学唱歌词;

④学唱旋律;

⑤歌曲的感情处理;

⑥音乐律动(边唱边打节拍或两组唱词两组打节奏或其它形式的律动)

3、情感创作(感悟和倾泻自己的情感)

  ①绘画创作活动(教师准备两张白纸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可以4个同学到黑板上,每两人合作画一张;其它同学听音乐打节奏或节拍。)

 ②表演创作活动(这个活动也可在绘画的同时)(教师准备一条舞蹈用的方巾,让个别同学用动作或舞蹈来表演歌曲里面的情感,表演妹妹也行,表演哥哥也行。)

四、民歌的拓展与升华〔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课堂时间,作为机动内容〕                               

1、举例说说你知道的或唱过的西北民歌。(提问并让个别会唱的同学唱一两句)

2、你认识哪些西北民歌手?(提问或观看视频歌手的肖像让学生猜歌手的名字,并播放该歌手演唱的歌曲片段让学生听。)

五、小结并布置课外作业

1、再次回味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布置作业

课后继续完成《送大哥》的绘画创作,并画在课本里面。

查找有关西北地区的民歌。

教后札记:学生听过西部民歌,但是具体的地点说不清楚,歌曲比较简单,没有难点。对阿宝的歌曲比较感兴趣。

黄河船夫曲》欣赏教案

一、教学构思
《黄河船夫曲》是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第一乐章,是根据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而改编的。作品以抗日战争为历史背景,以黄河中华民族,歌颂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音乐运用各种表现手段对比、再现了三个激人心魄的场面(搏战、小胜、再战),刻画了不怕困难、勇于斗争、不屈不挠的船夫(即革命者)形象,给人以壮美之感。因此,这课的欣赏目的为:让学生了解音乐表现手段(旋律、力度、速度、节奏、情绪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感受音乐形象极其象征意义,从而宏扬民族精神,受到美的熏陶。为此,整节课以多媒体为主,在形象直观、上下对比、分层解析、总结归纳中理解音乐;在听、唱、动、思中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体现音乐寓美于教的思想。
二、教学过程
(一)释词导入。
1、屏幕显示摇篮两字,让学生说说其含义。
2、提问:既然摇篮可喻为生活环境、文化的发源地,那么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发源地是什么?——黄河。
(二)简介黄河及《黄河船夫曲》。
1、屏幕显示黄河流向图,以黄河奔 腾的画面简介黄河。
黄河西起青藏高原,九曲十八湾,浩浩荡荡奔向大海。特别是在中上游,由于落差极大,故水流湍急,气势盛大,连大诗人李白也叹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它横贯中华大地,哺育着两岸的华夏子民,出了不少英雄豪杰、文人骚客,留下了多少不朽篇章。
2、屏幕显示冼星海的图象并简介作者与作品。
1)作者。
1939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有一位年轻的音乐家放弃了在法国就职的优异条件,毅然回到了当时正处在被压迫、被剥削、被侵略的多灾多难的旧中国,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创作了大量的革命作品,用音乐向大众发出呼声,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听(师轻唱)《只怕不抵抗》回答作者是:冼星海。
2)作品。
当时,冼星海因看了诗人光未然的词作黄河激动万分,就在延安的破窑洞里抱病挥笔,只用了六天六夜的时间就写成一部惊人的合唱巨作:黄河大合唱。全曲共有八个乐章(屏幕显示名称)。
3)欣赏合唱曲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了解混声演唱的形式。
听与提问:歌曲唱了些什么?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4)师小结:这部作品震撼人心,实现了音乐家冼星海的心愿,就是要把这部作品作为反映中国人民伟大而坚强的性格和英雄气魄的曲子。同时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喜爱,得到了周恩来的高度评价(屏幕显示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在70年代,一些作曲家与演奏家共同把这首合唱曲改编成了钢琴协奏曲《黄河》。
那么什么是协奏曲?
(三)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大合唱》。
1、屏幕显示协奏曲概念:由一件乐器独奏,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乐曲。
2、类比法了解钢琴协奏曲的含义。(略)
3、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船夫曲》
1)屏幕显示《黄河》的乐章并出示课题与背景。
2)听与思考:钢琴协奏曲与合唱曲的效果对比?
             乐曲可分为几个部分?你是根据音乐的什么表现手段来划分的?
3)学生答与老师小结。
4、分段欣赏。
第一段(搏战):
   (1)听并说说音乐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2)屏幕显示画面并说说音乐采用了那些表现手段?
       屏幕显示结论:速度(急速)、力度(强)、节奏(紧凑),以及情绪、气氛等。
    (3)采用一领众和的方式朗读合唱中的歌词片段,了解船工号子的特点。并思考采用这一形式好在哪里?(团结一致,齐心协力)
    (4)视唱主题,感受前倚音的紧张感及前十六分音符的推进感。通过听唱与划船动作来进一步感受,并理解本段的象征意义(略)。
第二段(小胜):
    (1)听,与第一段比较有何不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屏幕显示画面并分析表现手段的变化(略)(特注:拍子、结构的变化)
    (3)有感情地视唱旋律,说说音乐所表现的形象特征:乐观、充满信心的革命者。但是,胜利是暂时的,正如船夫要回过头来,与那黄河怒涛决一死战那样,还要与敌人决一死战。因此,这里的情绪:轻松并不是等于放松!
第三段(再战):
   (1)听,与前两段比较,并归纳表现手段的变化。
    (2)屏幕显示与分析手段的变化,了解再现第一段与第一段之间的不同?(力度、情绪等)
5、师小结并屏幕显示表现手段变化表。
6、了解象征意与主题思想(略)。
7、从美学角度归纳音乐的美,让学生看屏幕做选择——壮美,并说说为什么?
(四)再次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船夫曲》(为学生演奏,形式为一架钢琴领奏,多架钢琴协奏,要求注意其中的画面:毛泽东在延安文艺作谈会上的讲话。)
(五)总结下课。
这节课上我们欣赏了三次《黄河船夫曲》,它们的表现方式虽不同,但带给我们的却是同一个主题感受:即赞颂了我们中华民族勇敢坚强、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而且让我们在音乐中体会了气势磅礴的壮美之感。让我们在这种美的激励中走向美好的明天

音乐教案《溜冰圆舞曲》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师生互动和欣赏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去体会乐曲内在的情感。            
    2、学生能较好的掌握圆舞曲的节奏特点。
教学重点:能较好的掌握圆舞曲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较好的去理解该曲。
教学方法:欣赏法、讨论法、参与法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学生进教室,师生问好,教师进行点名。
二、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我们在这学期学的歌曲里,有没有使用了三拍子的歌曲?
   有哪一些?速度有什么区别?
   (《桑塔·露琪亚》、《夏日里最后的玫瑰》;前者稍快,后者稍慢。)
2、你们还记得三拍子的强弱关系吗?(强、弱、弱)
3、揭示课题:今天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欣赏管弦乐曲《溜冰圆舞曲》,请大家翻开课本P34页。
三、展开新课:
1、教师:这一单元讲的内容都是有关舞蹈音乐,而且都是三拍子的乐曲。我们今天主要是欣赏的是圆舞曲的音乐:你们知道什么叫圆舞曲吗?他跟其他三拍子歌曲有什么区别和特点?(圆舞曲又称华尔兹,是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一种拍子舞蹈,舞时两人成对旋转;圆舞曲特别强调第一拍重音较为突出,具有鲜明的强、弱、弱的节拍感。)
 2、对该曲进行简单的介绍:该曲作与882年,作者瓦尔托伊费尔将圆舞曲和溜冰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乐曲采用维也纳舞曲形式,由序奏、四个小圆舞曲及结尾组成。
  3、教师:接下来,我们先完整的欣赏一遍《溜冰圆舞曲》,同学们在欣赏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每一段音乐所描绘的情景,并跟随音乐所到之处,根据音乐的速度手指作出相应的提示,音乐演奏得慢时请伸出一根手指,中速请伸出两根手指,快速请伸出三根手指。请同学们认真欣赏,待会我们要进行讨论。
  4、欣赏管弦乐曲《溜冰圆舞曲》。(610分钟)
  5、师生讨论:这首圆舞曲让我们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可稍做引导。)
  6、我们现在再分段仔细听一听:
    ①序曲:速度是怎样的?使用了什么乐器?让你们想到了什么?
    (徐缓的;圆号;冬天的景色)
    ②第一圆舞曲:分主题AB,两个主题,速度形成对比。让我们来唱一唱,
      并体会两个主题各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感受。
    (主题A:宽广平稳,流畅明快,是人想到溜冰的人们舒展优美的舞姿;
      主题B:运用了八分音符并强调起节奏,是乐曲充满了轻快活泼的情绪。)
    ③第二圆舞曲:分两个主题,主题A情绪欢快而有力,有声有色的描绘了溜冰场上大显身手的溜冰者洒脱的姿态。主题B出现急速的音乐片段,轻巧而诙谐,仿佛腰上系着铃铛的溜冰者在冰上表演滑稽的舞蹈动作。
    ④第三圆舞曲:分两个主题,主题A主要有弦乐奏出,具有与第一小圆舞曲同样舒展平稳、流畅悠闲的特点,而主题B轻巧活泼,与主题A形成了生动的情绪对比。
    ⑤第四圆舞曲:由整个乐队演奏出如同微风般柔和轻盈、委婉甜美的旋律,后面还有一段表现溜冰运动员在冰上作出各种令人眼花缭乱动作的华彩乐段。
    ⑥结尾:欢乐的华彩段落之后,音乐进入结尾部分,再现开头的第一圆舞曲,并字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7、教师:我们分析完这首管弦乐曲,也对该曲有了进一步了解了,接下来我们一起玩个游戏,我们来个接力赛,这首曲子有四个小圆舞曲,第一圆舞曲代表第一组……如此类推,序曲和结尾我和大家一起来。现在给5分钟的时间为你们代表的圆舞曲中的主题添上简单的动作。(教师在旁进行指导)(6分钟)

8、教师:大家准备好了吗?仔细听音乐哦。(7分钟)
(师生一起进行律动

《多瑙河之波》

一、教学重点:

1、欣赏乐曲《多瑙河之波》,感受圆舞曲的韵律特点,联想多瑙河迷人的风光。

2、欣赏乐曲《多瑙河之波》,初步了解乐曲的段落结构,能熟练听辨主题旋律1,并能用打击乐器或舞蹈动作作即兴表演。

二、教具准备:MP3 课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描写河流的曲子?

生:黄河大合唱,浏阳河,蓝色多瑙河,长江之歌。

2、初听:

师:非常好!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描写多瑙河的乐曲——《多瑙河之波》,想象一下,你所听到的多瑙河是怎样的?它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l      欣赏《多瑙河之波》

生:时而湍急,时而平静,感觉优美、舒展、略带淡淡的哀愁。

师:很好!多瑙河是欧洲的第二长河,发源于德国,流经12个国家,最 

后注入黑海,是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3、复听:(片断)

师:听一听乐曲的演奏形式是什么?你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示。乐曲的体裁是什么?

生:管弦乐。圆舞曲。

师:很好!《多瑙河之波》是由罗马尼亚作曲家伊凡诺维奇创作的一首管弦乐曲,后被改编为钢琴曲,声乐曲。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听一段钢琴演奏的《多瑙河之波》,想一想和我们刚刚听到的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首?

l      欣赏钢琴版本《多瑙河之波》

生:我喜欢管弦乐的,因为钢琴版本的缺少了壮观的气势,显得很单薄……

4、分段听:

思考:乐曲共有几部分组成?(用手势表示)各段的情绪有何不同?

l      乐曲由序曲、四首小圆舞曲、尾声组成

5、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

l      请四位学生弹奏乐曲的主题旋律

l      各组选择打击乐器为第一主题配伴奏

6、拓展:

l      比较欣赏《蓝色多瑙河》,在拍号、速度、情绪、体裁、演奏形式上与《多瑙河之波》有何异同。 

7、小结、下课

回家后收集更多的圆舞曲,下节课进行交流。

本课教学重点:欣赏《G大调小步舞曲》,感知乐曲两个不同段落主题所表现的情绪。

本课教学难点:能用歌唱、舞蹈、演奏等手段表现乐曲。

教学课时:一课时

二、说目标

n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在欣赏《G大调小步舞曲》中,感知乐曲婉转如歌和活泼跳跃两个不同段落主题情绪。

2、学生能乐于参与欣赏、演唱、演奏、律动等活动,并且与同伴交流实践后的感受和见解,分享学习过程中的快乐。

n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小步舞曲”为主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小步舞曲”知识信息。

2、学生会用体验与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听、唱、奏、演等多种实践活动中,初步体验“小步舞曲”音乐特点。

n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小步舞曲”。

2、能用歌唱、演奏、舞蹈、指挥等方式表现乐曲《G大调小步舞曲》。

三、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音乐感知力,在音乐表现方面,如:歌唱、律动、使用打击乐器和吹奏口风琴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本课设计多处采用综合性音乐表现方法,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够自信、有表情地参与表演活动,并能对自己或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有效的评价。

学生在上一教时中已初步会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并能用打击乐器、口风琴、律动等方式表现歌曲。因此,在本课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复习、评价、改进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歌曲表现能力并为新授内容的学习作好铺垫。

学生在课余已自主查寻、收集了“小步舞曲”的相关知识信息,对“小步舞曲”有了一些初浅、零星的认识。本节课中学生在竞赛、交流、体验的教学过程中,完善、深入地了解“小步舞曲”知识信息以及音乐的风格特点。

四、教学程序

n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谱软件、竞赛记分物、小提琴。

2、学具准备:

口风琴、打击乐器。

3、补充资料:

“小步舞”影象资料、“进行曲”音响资料、“圆舞曲”音响资料。

4、学生预习:

自主查寻、收集“小步舞曲”的知识信息。

n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了听赏、感知、体验、讨论、分析、实践等教学方法。

n 教学剖析

1、利用学生资源,合作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来源于学生的,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动作等,是有利于教学的资源。开发利用丰富的学生资源在音乐教学中有着非凡的意义。学生们求知欲强,情感丰富,有较强的参与艺术实践的愿望,但是学生的音乐能力往往又参差不齐,各具所长。合作学习正是一种相互协作,取长补短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能被充分激发,学习能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1)小组学习资源

本节课中多处设有合作表演环节中,按表演内容(唱、奏、演等内容)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倾向,自由选择表演项目。这样的教学有了难易坡度,学生能顺利完成自选学习任务,在展示环节中也能满怀热情地交流成果。小组学习发挥了学生的特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增强了学习自信心。

2)学生特长资源

学生课余学习获取的特长技能也是音乐教学中一项重要的资源。教师应详细了解学生的音乐兴趣特长及学习程度,在教学中为特长学生铺设展示的平台。本课的欣赏导入教学环节,教师请钢琴和小提琴特长生,课余练习演奏《G大调小步舞曲》主题片段,在课堂上为大家演奏。这种教学方式比欣赏世界一流乐队的演奏效果都要好,因为现场的演奏与学生是面对面的情感交流,使其有亲切感,演奏学生的表情、身体语言、情感投入使同学的情感产生共鸣,既增强了演奏学生的自信心,也激发了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自主学习,激发学习乐趣

网络具有超时空性,将世界上各领域的知识实现了无缝链接,因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网络中的动态资料,形象生动、图文声并茂,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们置身于开放的网络学习环境中,自主学习,兴致盎然,学习的效果自然也事半功倍。

本课的 “认识小步舞曲”环节,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既教师将知识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只能扮演听众的角色,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机会,也接触不到广泛的信息资源。因此,本课教学中教师利用网络环境,将学习延伸至课外,将学习内容以问题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余上网搜索“小步舞曲”的相关知识,这样一来学生根据自身需求,不仅最大限度地获取了知识信息,而且在搜集、筛选、整理、分析的过程中,获取了知识积淀,也使学生获取了自主习得知识的乐趣,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3、挖掘教材资源,体验学习,激发学习情趣

教材是音乐教学中最基本的资源,也是实施音乐教学的主要依据和载体,应充分开发和挖掘教材内涵,盘活教材资源。学习情趣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积极情感。

G大调小步舞曲》是教材中的欣赏内容,乐曲轻盈典雅、旋律优美动人。教学中教师合理组织教材的单元内容,由唱“小步舞曲”旋律改变的儿童歌曲导入,到欣赏乐曲,再根据“小步舞曲”主题补充教材资源——影象资料“小步舞”片段。利用教材、挖掘教材、补充教材使学生充分体验“小步舞曲”高贵典雅的特性,引起学生共鸣,领悟音乐的美感,愉悦身心,获取乐趣,从而激起学习的情

【教学准备】

  打击乐器、电子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情景体验中渗透技能 (5分钟)

  ()欣赏: 《森林深处的杜鹃》片段

  1、初听乐曲,感受情绪,选配画面

  2、复听乐曲,体验力度,认识顿音

  (1)复听乐曲,根据意境选择杜鹃鸣叫的力度和图形

  (2)认识顿音记号

  (3)用弱的力度和顿音方法模仿杜鹃咕咕

  ()欣赏:《杜鹃圆舞曲》片段

  1、感受情绪,感知、体验杜鹃鸣叫的力度

  2、总结

  二、歌曲学唱,交流互动中自主学习 (18-19分钟)

  ()听、唱、动交互,强化音乐体验

  1、看动画、听范唱,了解歌曲内容

  2、听教师范唱,熟悉咕咕旋律,体验旋律弱起感

  3、初步运用顿音技巧模唱咕咕,进一步感知旋律弱起感

  4、玩游戏捉迷藏,全面熟悉旋律

  ()唱奏结合,熟悉歌曲曲调

  1、吹奏咕咕的曲调,熟悉歌谱

  1)学生试奏咕咕的旋律,教师示范以顿音方式吹奏

  2)师生合作演奏乐曲

  2、哼唱旋律,找出旋律规律

  3、完整演唱歌谱

  ()互动、反馈与评价,自主学唱歌曲

  1 学生自主学唱歌曲

  2、开展反馈、交流与评价,在互动中解决歌曲难点

  3、完整演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合作学习中展现个性 (11分钟)

  ()比较、欣赏朱逢博演唱的《顽皮的杜鹃》

  ()小组合作进行歌曲处理

  ()交流与展示

  ()综合表演

  四、课堂小结

  【教学内容】

  1、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杜鹃园舞曲》

  2、演唱:《顽皮的小杜鹃》

  3、认识:顿音记号

  【教学目标】

  一、欣赏、演唱表现杜鹃的几首歌、乐曲,感受音乐的情绪及其表现的优美意境,体验音乐所描绘、刻画的可爱、活泼的杜鹃形象,以及蕴含的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乐于与伙伴合作表演。

  二、在聆听、比较、模仿、体验的过程中欣赏乐曲、学唱歌曲、掌握技能;运用创设情境、体态感知、自主学习与合作表演等方法表演歌曲《顽皮的小杜鹃》。

  三、认识并初步掌握顿音记号,能用轻快活泼的情绪和整齐明亮的声音,以断连对比的方法有感情演唱歌曲《顽皮的杜鹃》。

  【教学重点】

  掌握顿音唱法,并能用力度的对比表现歌曲中杜鹃咕咕的歌唱声。

  【教学难点】

  能以正确的弱起拍感觉,初步运用断、连对比的方法演唱歌曲,并用不同的力度变化描绘杜鹃的歌声,表现活泼可爱的音乐形象。

初中音乐赏析教案古琴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