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湛解读核心素养:连接党的教育方针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桥梁

发布时间:2016-09-16 10:58:58

聚焦核心素养·专家解读

中国教育报201691410

连接党的教育方针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桥梁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央历来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好中央新的更高要求,推动新时期立德树人工作,首先要回答和解决好立什么德、树什么人如何立这样的德、如何树这样的人这个根本问题。为把新时期立德树人要求落到实处,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受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牵头,联合其他多所高校,协同开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并于近期正式对外发布了研究成果。

关于核心素养,大家已经切身感受到,近两年来,无论在教育研究领域,还是在教育实践领域,乃至整个社会,都已成为非常热门的话题。谈论教育问题时,常常涉及核心素养。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一个基本判断,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环。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更是一项开创性工作,对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一,核心素养反映了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为什么要研制核心素养,需要放在一个更加宽广的视角来审视。放眼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新加坡、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等纷纷启动相关研究,建构起符合本国或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核心素养体系,作为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的关键一环。从我国自身国情看,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这些都是上位的、总体的宏观要求,在新时期,如何找准着力点,把这些内容和要求落细落小落实,这是当前在理论、政策和实践层面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另外,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面对着新的矛盾和问题,有必要进行全面总结和系统反思。因此,研制核心素养,作为新形势下立德树人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引领新一轮课程改革,可以说,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同时也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第二,核心素养体现了新时期育人要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本质属性看,核心素养指向中国的学生,而不是国外的学生。这要求首先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必须彰显中国特色。目前的研究成果,系统落实了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全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特点,具有中国特色。从主体性上看,核心素养直接指向学生这一鲜活、生动的主体,而不是其他群体。目前的研究成果,在结构脉络上,基于全面发展的人这个出发点,以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为内在主线,具体化为六大素养,聚焦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些当前人才培养中的关键着力点和薄弱环节,突出强调培养有高尚精神追求、有生活品质、有责任担当的人,最终落脚点又指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充分反映了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全面体现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第三,核心素养提升了教育方针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性核心素养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最终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和意义。关于核心素养,有这样一个基本定位,它是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具体来说,上承总体宏观要求,以党的教育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基本遵循,把有关内容和要求具体化、细化、实化,全面体现其根本性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下启教育教学实践,指导课程教材修订、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人才培养各领域各环节,进一步明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目前的成果,在六大素养基础上,为便于操作和实践,又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基本要点,使其有更具体的价值导向,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要求,便于遵循和践行。可以说,核心素养重点是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如何立德、如何树人这些根本问题。

核心素养,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其完备成熟需要经历一定的探索过程,必须根植于我国生动的教育实践,方能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王湛解读核心素养:连接党的教育方针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桥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