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遭遇信任危机金融机构如何重树形象?

发布时间:2019-08-19 05:06:59

理财产品遭遇信任危机金融机构如何重树形象?
作者:
来源:《金融周刊》2013年第04

        近段时间来银行理财产品亏损时所暴露出来的风险使银行业的准国家信用形象轰然倒塌。业内人士指出,重树投资者对金融机构的信任感,是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必须面对的一大问题。

        理财产品遭遇信任危机

        这段时间,理财市场颇不平静,先是被投资者视为存款替代的信托产品屡屡出现风险,后又是银行分支机构被爆代销质量较差的私募产品,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庞氏骗局”“骗子理财的字眼频现网络。

        虽然目前出现危机的理财产品通过担保公司介入的方式初步了结,但银行在代销理财产品时是否应该兜底的问题逐渐浮上水面。这也与近期接连出现兑付危机的信托,是否应该继续维持刚性兑付的争议如出一辙。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日前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金融业能不能够发展,很重要的问题是投资者能不能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机构作为服务机构,具有准国家信用,尽管已经改制企业化,但并未实现真正的市场化。

        “当然,这种信任是盲目的,建立在投资者对金融机构不倒的预测基础之上,其背后的逻辑是信任金融机构会对理财产品会进行兜底。故这种信任并不能让投资者认识到买者自负,一旦理财产品出现问题,不管实际情况如何,都会要求银行兑付投资本金,赔偿损失。嘉兴银行章张海说。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毛恩知认为,理财产品的发行方在管理资产的过程中,只有履行了谨慎管理、信息披露等义务的条件下,才能对投资损失免责。

        银行严控代销产品

        针对近期频繁暴露的银行代销产品问题,有专家指出,银行代销的非保本理财产品是资金信托产品,其法律关系不清晰、产品收益核算不透明是银行最大的法律风险和操作风险。

理财产品遭遇信任危机金融机构如何重树形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