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量代换教案

发布时间:2017-09-05 08:05:53

等量代换的教案设计

《等量代换》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中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借助简洁的图示或文字使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帮助其推理。

  情感目标:渗透美育思想,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学难点:能够解决等量代换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出示曹冲的图片)同学们,大家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

  生:知道。

  师:在这个故事里,曹冲是用什么方法得出了大象的体重?他为什么用这种方法?用其他的方法行吗?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再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播放Flash动画)

  生1:他先称一下大象的重量,并在船上作一个记号;再放上石头直到船沉到记号处,然后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得到了大象的重量。

  师:可是,曹冲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来称象呢?

  生:古代没有这么大的称,只好用这种方法,主要是因为这些石头的重量和大象相等。

  师:也就是因为它们的重量相等,曹冲才可以把大象的体重等量成石头的重量。再多一块石头可以吗?为什么?

  生:不行,再多一块石头或者少一块石头,它们两者之间的重量就不相等了。

  师:是呀,只因为他们之间存在着相等的关系,所以,当我们无法直接获得大象的重量时,就可以通过称石头的重量的方法来获得。这种方法就是数学上常用到的“等量代换”。(板书:等量代换)

  【设计意图】学生可能都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但只限于感性的认识,对于里面所蕴涵着的数学问题并没有提到理性的高度,所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观看动画,学生就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当然,利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也能播放动画,但无法将有价值的图片进行定格。在播放动画的同时,可以随时抓拍到有价值的图片,将其定格,使学生的关注点有效地聚集到数学问题上。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学生能够得出只有相等的量才能进行交换的道理,也就是“等”是“换”的前提。

2. 知识新授

:看看,这是什么?谁知道?{天平}天平是用来做什么的?(量物体的轻重)。

我们来体会一下,用天平量物体的轻重时,天平不同的状态会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这是砝码,砝码都是有重量的,所以用它可以测量出物体有多重。

看看,现在天平是什么样的状态?(向右边倾斜)天平向右边倾斜,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你真善于发现,第一颗小奖章送给你。

现在天平是什么样的状态?

(向左边倾斜)

向左边倾斜,这是天平在悄悄的告诉我们什么?

现在呢?(天平平衡)

天平平衡的时候,我们可以知道两边物体的重量有什么关系呢?你能完成这个结论吗?

当天平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左右两边的物体的重量(    相等       )。两个重量相等的物体,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谁知道?

看来这个问题,得需要老师来帮忙了。可得认真听啊,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这个词就是  等量。

谁来说一遍,一起说一遍。

真不错。

认识了天平,又理解了等量这个词,让我们带着发现的眼睛,到市场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你能在这幅图上看到几架天平,你能根据天平的状态,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一个西瓜=4千克  四个苹果=1千克

能根据这架天平,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你能提出问题吗?(几个苹果和一个西瓜同样重)

解决这个问题,得联系哪些条件呢?这两个信息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现在你有解决问题的思路了吗?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小组长可以组织本组的同学画一画,写一写,算一算找到答案。一会我请一些同学做今天的小老师,到前面来讲述自己的思考过程。看谁能把自己的想法清楚明白的表达出来。

根据一个西瓜的重量等于四千克,四个苹果的重量等于一千克。同学们用不同的形式得到了答案——一个西瓜和十六个苹果同样重。

同学们采用的所有的表达形式都围绕着一个字,那就是换。

老师给大家直观的演示一下换的过程,再深入理解一下。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叫做等量代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利用“西瓜换苹果的情境”,大家可以发现西瓜和苹果没有直接的关系,需要找到它们的中间桥梁,才能解决。在学生操作学具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提供的图片,通过拖一拖、画一画、克隆等形式,无须更多的语言表述,思路就能清晰可见,并且有效地突破了“砝码和苹果同时扩大4倍”这个知识难点。利用白板搭建了一个师生、生生之间多元思维交流、碰撞的平台。

  (3)领悟“价值”,动手操作。

  师:他们一起来到了游乐园,正好碰上动物们进行体重大比拼,请看(如图5):

  ①根据图5,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1头猪的重量=2只羊的重量

  1头牛的重量=4头猪的重量

  2头牛的重量=?只羊的重量

  师:那你能找到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吗?

  生1:从图中我们知道:

  1头猪=2只羊

  4头猪=8只羊

  4头猪=1头牛

  1头牛=8只羊

  2头牛=16只羊

  师:大家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我是这样想的:

  1头牛=4头猪

  1头猪=2只羊

  4头猪=8只羊

  1头牛=8只羊

  2头牛=16只羊

  师: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解决问题,但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种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往下走;第二种是从问题入手,一步一步往回走。

  师:回答得不错。那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找到哪个条件呢?

  生:关键条件是4头猪和几只羊同样重。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基本规律。

  3.运用知识,自主练习

  (1)师:刚才我们利用等量代换的思想帮小猪他们解决了问题,看小兔子也有问题要大家帮忙,你能帮它吗?(见图66棵大白菜可以换多少根胡萝卜?你们可以用喜欢的方式,比如画图、算式等来解决。

  生:因为3棵白菜=9个大萝卜,所以,6棵白菜=18个大萝卜,又因为2个大萝卜=6根胡萝卜,18个大萝卜=54根胡萝卜,所以,6棵白菜=54根胡萝卜。

  师:这个题目在解决的时候,突破口应该在哪里?

  生:我认为应该抓住9个大萝卜换3棵白菜,6棵白菜换的大萝卜的数量就是9个的2倍。

  师:是呀,只有找到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就能解决问题了。所以,解决这个题目最好从问题入手。

  (2)师:利用等量代换的方法可以解决重量相等或价格相等的问题,那不相等的问题能不能运用这种思想呢?请看:(如图7

  师:1只鸡和1只鸭比,谁更重一些?把你的想法与同学交流。

   学生展示了其想法。

学生2也用电子白板展示了其想法,如图9

  4.拓展

  师:以前,我们曾见过这类题目:

  △+=240 =++

  □=?△=

  师:其实,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是利用等量代换的思想,请同学们找找这个题目中相等的量在哪里?

  师:请同学们再想想下面两道题中的△、□、○又各代表多少(如图10)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等量代换的思想已不陌生,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能灵活地运用,解决更多的问题。

  【设计意图】两个题目,前者是变式的等量代换,需要从不等量中寻找等量关系,后者已经从具体的情境数学提升到符号数学,实际上是二元、三元一次方程的雏形,都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电子白板的功能,记录下学生的思路,化静态的知识为动态的知识,有效地突破了知识难点。最后利用电子白板的回放功能,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重新梳理,形成正确的、清晰的表象,有助于引领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启发学生的思维灵感。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倡导数学知识要来源于生活,从大量的生活实例和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来建立数学模型;并且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其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出新知。

  第一,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起点。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等量代换”,学生或多或少有一些认识,但不具体、不规范。为此,我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合理处理教材,准确定位。由互换中的重量代换,到学生自身认知需要激发出的价值代换,再到鸡、鸭、鹅在跷跷板上的平衡代换,寻求出解决等量代换问题的基本规律。

  第二,有效地发挥白板的优势,改善教与学的效果,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真正达到师生互动。利用白板的隐藏功能、拖动功能、可移动性等功能,把学生的思维状态(即等量代换的表象)清晰地展现出来,既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属性,又能促使他们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例如:本课中的一只鸭和一只鸡比重量的题目,效果就比较明显。同时,电子白板帮助教师彻底“减负”。在以往教学此课题时,每次课前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制作课件,效率低,成本高,并且制作的课件都是流程性的,只能根据教师预设的方案进行,无法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而利用白板,教师只需把图片和音像资料准备好,在上课的过程中,加载到自己的模板和图库中,随时调用即可。这节课正是因为用了电子白板,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师生、生生思维碰撞的平台和空间,也正因为是它操作简单、功能强大,才使学生思维发展的脉络真正在互动中交流和提升。

等量代换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