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发布时间:2019-01-29 22:03:46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说的教材是山东人民出版社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方面,对本册教材进行演说。

首先说课标

一、课程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本册教材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热爱集体,培养集体责任感。

2、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压力、冲突与挫折。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家乡建设和发展服务的志向。

4、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5、热爱大自然,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行为与习惯方面

1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2面对困难不退缩,主动解决困难,善于与自我调节。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怎样才能建立同学之间真挚的友谊。

2、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3、在家乡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4、了解识图常识,能辨认简单的图例、方向、比例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5、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6、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有关问题,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

7、知道解决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有不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调查、讨论探究的完整过程。

2、创设思辨情境,引发辩论。

3、培养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4、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环境问题。

5、培养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并尝试运用一定的方法解决问题。

其次说教材

我将从教材内容结构、教科书的设计思路及特点,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三方面进行研说。

(一) 教材的内容和编排体例

本册教科书最前面是写给小朋友的话,然后是书中常用的图标,后面是目录。本教材共有三个单元,第一三单元分别有三个活动主题第二单元有两个主题,每个主题下又包括一些小活动主题。第一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活动主题分别是我们是一个集体快乐的集体生活大家爱都是好朋友,第二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活动主题分别是欢迎到我家乡来、家乡的故事,第三单元 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活动主题分别是垃圾带来的烦恼、节约用水、环境好我快乐。

(二)教科书的设计思路及特点

1、以学生的生活为切入点,教科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生活的真实。

本册教科书采用大量写实风格的照片,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除了照片之外,文字、具体内容、活动安排等,都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从司空见惯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和思考,从看似平常的社会生活中认识各种深刻的道理。如:第一单元“在集体中成长中”的“我为班级争荣誉”这一主题,展示了学生生活中的班级荣誉榜及小报等有关照片、资料,使学生认识到关心集体,维护集体荣誉的重要。

2、重视德育的实效性,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和实现自我

本册教科书把学生置于特定的情境中,让问题在情境中提出,呈现生活化的学习情景。教科书将知识和技能镶嵌于真实的情景与活动之中,力求使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在实际的调查、访问、体验、研究活动中得以实现。如:第一单元“在集体中成长”“大家都是好朋友”主题中,针对有些学生自信心不足或以自我为中心的状况,设计“寻找同伴的优点”的活动,让学生在寻找同学优点的过程中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学会欣赏别人,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到逐渐深入地进行思考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生个性化、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目的。通过学生直接参与的社会生活,并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道德冲突、感悟道德选择,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

3、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人格特征

本册教科书所设计的活动或主题,大多是需要儿童作为主体参与其中的,要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结论。学习过程是儿童用参与“调查”、“实验”、“探索”、“讨论”、“辨别”、“创造”、“表现”等多种方式去感受、体验、领悟与表达的过程。如:第一单元“在集体中成长”以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的研究中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提升自身对集体活动的认识。

4、内容设计具有开放性,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留有弹性空间

教科书上呈现的活动方式和一些资料,只是提供给学生活动的范例和教师组织教学的范例。另外教科书还设计了“我的粘贴板”、“我的观点”、“我的做法”、“我的资料卡”等,留有空白引导学生通过活动自行完成。

5、教科书内容以正面教育为主,通过正面和负面现象的强烈对比,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教科书内容以正面教育为主,适当的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消极、负面现象,以便让学生认识社会本身的复杂性,同时增强学生自身的免疫力。做到从学生自己的生活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如:“第三单元”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中的“垃圾带来的烦恼”这一主题,从垃圾的产生、垃圾的危害、垃圾的处理等环境问题给我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知道要尽量减少垃圾,分类投放,不乱扔垃圾。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册教材目标的制定,体现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本课程小学阶段分低年级段、中年级段和高年级段,低年级段是品德与生活,中高年级段是品德与社会。到了初中阶段就是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历史与社会分为历史、地理两科。

本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即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叉;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三、说建议

说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说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学建议

(一) 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二) 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

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应该注意到,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熟悉和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识,利用或创设社会生活情境,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

(三)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应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多样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平台。

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关注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质疑、勇于反思和独立思考。

(四) 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引导并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课内学习和课后行为有机联系起来。

教学内容应注重与其他相关课程、班队活动、德育活动、社区活动等的紧密结合,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将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及时充实到教学过程中。

(五) 有效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应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根据不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诸如:阅读、讨论、辩论、参观、调查、访问、角色扮演、撰写报告书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评价建议

首先 围绕目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即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学习结果即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

其次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如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

第三、加强形成性评价,记录学生点滴成长。

如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充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本课程的教学资源是多样的,课程资源的利用应为教学服务,力求切合实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当做到:

1. 有效整合和利用学校已有的基本教学资源

教科书以及教学所需要的教学参考、其他各类图书、教学用具(包括地球仪、挂图等)、音像资料、教学软件、校内环境、设施和校园网络、图书馆等是学校中基本的教学资源。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并加以利用。

可以结合少先队活动、主题班会、课外活动小组、文体活动、校本课程等,丰富和拓展本课程的内容。

2. 充分利用学校周边设施和社会教育资源

社会公共设施和场所,商店,社区,纪念馆,博物馆,公园,少年儿童活动中心,文化体育场馆,区域自然环境,名胜古迹,人文景观,校外教育基地等是需要因地制宜地充分加以利用的课程资源。

3. 合理开发和利用多种人力、信息资源

学校师生、家长、社区人员以及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是重要的人力资源。本地区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活动和事件,如:民风民俗、传说故事、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例,国家和地区的一些重要事件或突发事件等,也是需要教师关注并加以整理、开发的课程资源。在开发和利用课程的过程中,要注重利用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纸、杂志等信息媒体。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