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聊斋志异》中的人鬼恋现象

发布时间:2018-03-14 05:24:35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人鬼恋现象

作者:徐辉

来源:《文学教育》2015年第01

         内容摘要:蒲松龄吸取民间丰富养分,以此为基础,把人鬼恋故事演绎的出神入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人鬼恋和人狐恋,比起前代的同类作品,在具体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有了新发展和特点。

         关键词:《聊斋志异》 蒲松龄 人鬼恋 特点

         我国同世界各民族一样,鬼神观念在原始社会早期即已产生。当时生产力极为低下,人们不能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死灵魂不死,变为鬼物,狐是一种妖兽,为鬼所附,都具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有特殊的灵性。”[1]从中可以看出,鬼与狐是被并列的,提到一者,便会马上联想到另一者。

         “按古人观念:人死曰鬼,物精成妖(化人),通过修炼,都可以成为神仙、鬼仙或狐仙。其中关于的解释,钱钟书说:物,盖指妖魅、精怪,虽能通神,而与鬼神异类。”[2]可见妖魅、精怪成精后可以幻化成人形,并且是不同于鬼神的。为了下面论述的方便,人鬼恋中的是个广义的范畴,是指非人,包括鬼本身,还包括神、仙、狐及其他妖精。

         “人鬼恋故事自古有之,它的发展经历了花开、花凋和结果三个时期。从汉魏六朝志怪小说的普及,到唐代传奇的继承开拓是人鬼恋的花开期;到了宋元时期的话本,已经只是对前人作品的翻了,进入明代,这类作品只是被当成一个片段或插曲出现,这是人鬼恋的花凋期;清代是结果期,人鬼恋表现出了脱胎换骨的新貌,特别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中的人鬼恋现象

         《聊斋志异》全书总篇数约为500篇,其中谈鬼者170多篇,谈狐者80多篇,两者约占总数的一半,所以《聊斋志异》又名《鬼狐传》,聊斋也成了的代名词。在占近半的鬼狐故事中,又以人鬼恋故事最为突出。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人鬼恋现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