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灵山公园地质遗迹类型及成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16 01:23:32

2010年27卷 第1期(总第102期) 贵 州 地 质 Vo.27 No.1(To.102)2010 GUIZH0U GE0LOGY 59・ 黔灵山公园地质遗迹类型及成因分析① 文雪峰,魏晓,杨瑞东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550025) [摘要]黔灵山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公园由一系列具有特殊科学意义和美学价值, 能够代表本地区地质历史和地质作用的地质遗迹组成,它是一处以断裂构造、水侵蚀作用造就 的地质地貌景观为主,以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为辅,因明山、秀水、幽林、古寺、圣泉、灵猴而 闻名遐迩。是集美学价值与科学价值于一身的国内为数不多的大型综合性城市公园。地质遗 迹及地质景观是其主要的景观.主要有地质地貌景观、地质体景观、水体景观、古生物景观—— 古生物化石、孑遗生物、地质灾害遗迹景观——崩塌遗迹、典型地层剖面、地质工程遗迹等。本 文就公园地质遗迹的类型、基本特征及成景地质作用进行了综合分析及初步研究。 [关键词]黔灵山公园;地质遗迹;地质景观;贵阳市 [中图分类号]P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943(2010)01—0059—08 黔灵山公园位于贵阳市中心区西北,距市中 心1.5公里,面积426公顷,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大 型综合性城市公园之一。公园集山、林、泉、湖、 洞、寺、动物于一体,清绝于世。有“贵在城中,美 在自然”之称(图1)。公园具有与典型中亚热带 地区有所不同的高原亚热带气候特征。冬无严 寒、夏无酷暑、热量充沛、生长期长,年均温 l5.3℃,一月均温4.9 ̄C,最高气温33 =~34℃, 最低气温4℃~5℃,无霜期270天。园内峰峦叠 翠,古木参天,林木葱笼,古洞清涧,深谷幽潭,景 致清远,自古是贵州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有“黔 南第一山”的美誉…。 图1 黔灵山公园地理位置 Fig.1 Geoposions of Mt Qianlng Park  公园地质概况 黔灵山位于贵阳市区西北角,是中国较少见 的城市区内森林公园。黔灵山大地构造位置属扬 子准地台上四级构造单元——贵阳复杂构造变形 区。山体的主要部位为北北东向黔灵山背斜.由 下二叠系茅口组组成。山体东部为贵阳向斜,由 三叠系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组成,贵阳城区位于 此向斜上。山体西部为黔灵湖向斜,属都拉营向 斜的一部分。轴部由侏罗系自流井群砂岩、页岩 及泥岩组成。黔灵山背斜上断裂发育,北东一南 西向压扭性断层及:t:东向、北西向、近南北向张 性、张扭性断层纵横交错(图2)。从黔灵山麓至 山顶弘福寺,为~条北西一南东向陡倾斜断层, 数步一折的“九曲径”(俗称“二_卜四道之字拐”) 就是沿此断层盘旋的。组成黔灵山背斜的地层为 [收稿日期]2009—12—22 [作者简介]文雪峰(1984一),男,硕士研究生,从事第四纪地质及旅游地质研究工作。 ①本文为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No.2009034)成果。 
60・ 质 2010年第27卷 E E 1 2 3 4 匝 匝  5 6 7 臣 
8 
9 臣 1 O  1  2 1 3  1 4 图2黔灵山公园地质略图 Fig.2 A brefgeolo ̄cal map ofMt Qianlng Park 1一等高线;2一地质界线;3一断层;4一产状;5一二叠系茅口组;6一二叠系龙潭组;7一二叠系长 兴组大隆组;8一三叠系二桥组;9一三叠系大冶组;O一三叠系三桥组;ll一三叠系杨柳井组; I2—侏罗系自流井组;13一二叠系栖霞组至茅口组;14一市区建筑茅口组灰色、饯灰色厚层块状灰岩及厚层块状白 云质斑块灰岩,质纯,方解石含量>90%,A1 0 +SiO2<5%,厚度>500m 。黔灵山主体海 拔l30o~1500m,比东侧贵阳市区及西侧黔灵 好的地质遗迹,按“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 要求和工作指南(试行)(2002) j,’中的地质景 观分类标准,结合黔灵山公园地质景观类型实际, 将园区地质遗迹划分为7大类。即:①地质地貌 景观,包括山岳景观、沟谷景观、洞穴景观。② 地质体景观:岩体,构造形迹。 ̄sO体景观:山泉、 湖、潭、古井。④古生物景观——古生物化石、孑 遗生物。⑤地质灾害遗迹景观—一崩塌遗迹。⑥ 典型地层剖面。⑦地质工程遗迹。 湖高200—400m。山体基岩裸露,凹槽、沟谷、石 牙及岩溶漏斗、落水洞、溶洞发育,属侵蚀溶蚀 地貌。 黔灵山地区山体被断层所切割。属都拉营向 斜构造的一翼,地层从新到老依次为中下侏罗系 自流井群紫色砂页岩夹灰岩,上三叠系三桥、二桥 组砂岩,上二叠吴家坪组砂岩泥岩夹灰岩和长兴 组灰岩、硅质岩、下二叠系茅口组厚层灰岩等。杨 胜天(2000年)认为正是由于这种地质条件影响 着该区地形的发育 J。 地质遗迹特征及成因分析 3.1地质地貌景观 本区岩石包括碳酸盐岩和非碳酸盐岩两大 类。地貌类型按照成因的不同,可分为岩溶地貌 和常态侵蚀地貌两类。 3.1.1 山岳景观黔灵山属黔中山原中部的一 地质遗迹类型分析 漫长的地质历史在公园区内形成众多保存完 
第1期 文雪峰,等:黔灵山公园地质遗迹类型及成因分析 ・61・ 部分,园区山岭连绵、谷地相问,地形富于变化。 海拔在1 100m~1 396m之间,地形各有起伏,相 对高差不大,约200m左右。山体有:白象岭、八 角岩、大罗岭、象王山、七冲岭、檀山、杖钵山。其 中大罗岭海拔高1 396m,是园内及贵阳中心区西 北第一高峰。 黔灵山从地质构造上看,山的主体部分以下 二叠系茅口组石灰岩为主,形成一背斜构造。在 地貌上黔灵山一带为浅切割的低山丘陵,地貌变 化主要受地质构造和岩性的影响,形成若干种地 貌类型,成为其它自然地理成分及整修自然景观 发育的基本骨架。 3.1.2沟谷景观公园中的山岳之间分布有沟 谷,谷底多处有泉点,故堵水为潭,名为七星潭。沟 谷的形成系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作用及流水长期 侵蚀的结果,主要受3组断层控制。大型节理的 存在,为地表水的下渗提供了最佳的通道,从而控 制着地表和地下岩溶形态的发育和演化 。 根据野外判断,部分沟谷形成可能与冰川作 用有关。沟谷规模不大,深幽、曲折蜿蜒,充满原 始野趣。沟谷尽头分布有多块草甸。 3.1.3天然石臼景观公园中分布有大量的天 然石臼,直径多0.20~0.30m。天然石臼一般 具有“口小、肚大”的特征,主要分布于海拔  100m以上的山脊、山坡等处,公园九曲径一带 分布相对较多。天然石臼的平面形态以规则圆形 和不规则形为主,也有少量具椭圆形、平凹式。 组合形态类型包括单体、双体、连体、环列式和 群集式。单体规则圆形天然石臼和不规则群体天 然石臼多分布于基岩上,巨石上分布的天然石臼 以群集式为主。其中,九曲径旁“正法眼藏”和 “黔南第一山”石刻处的石臼最为典型(图3)。 关于天然石臼的成因,学术界存有争论,可 分为“冰川磨蚀说”和“水力磨蚀说”2种。“冰 川磨蚀说”认为:新生代第四纪冰川融水沿冰川 裂隙从数十米至数百米以上的高度,自上而下以 “水滴石穿”的方式,对冰川覆盖下的基岩进行 强烈的冲蚀作用,所以才产生了天然石臼,这种 石臼被称为“冰臼”。带有天然石臼的山问巨石 则是冰川运动过程中形成的漂砾。“冰臼”是古 代冰川曾经存在过的有力证据之一,也是古气候、 古环境变迁的极其重要的历史见证,在我国的黄 山、庐山、西藏和德国、波兰等地均有发现,它们 均分布于冰川U型谷和冰床上,但分布于山脊 图3黔灵山石曰景观 Fig.3 The stone mortar in Mt Qianlng Park 处的冰臼则十分罕见。 “水力磨蚀说”则认为:天然石臼是普通岩石 河床被水流冲磨而成的深穴,分布在石质河床基 岩节理交汇点或破碎处,水流使之成为坑洼。坑 洼里砾石在流水的带动下旋转、撞凿、磨蚀坑壁 使坑洼不断扩大加深最终形成深度和宽度达数 十厘米至数米的深穴,这类石臼可称为“壶穴” “瓯穴”。 黔灵山天然石臼的成因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考证,但不管是“冰臼”还是“壶穴”,其地质意 义和观赏价值均不容忽视。 图4麒麟洞 Fig.4 The Qiin cave 3.1。4洞穴景观公园内的洞穴麒麟洞(图4) 为典型的岩溶洞穴。该洞是以洞口有一巨石形似 麒麟而得名,后经能工巧匠稍加雕琢,更加维妙维 肖。麒麟洞内幽深曲折,多石花、石幔、石椅、石 榻。该洞穴受一北东向断层控制,洞穴位于一断 层崖底部,发育在岩体层面节理和卸荷裂隙中,为 

黔灵山公园地质遗迹类型及成因分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