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文献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发布时间:2012-04-09 20:05:25

北京奥运会文献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徐拥军

 

    编者按:本文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人文奥运研究中心主任、著名档案学家冯惠玲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人文理念、社会价值与国家文化形象构建,以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课题北京奥林匹克教育与培训遗产研究的前期成果。冯惠玲教授领导的课题组认为:包括文件、档案在内的文献资源是文化中国的重要载体,具有长远的历史文化价值;申办、筹办和举办北京奥运会过程中产生的文献资源应该被视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传承。

  

    每一届奥运会都给举办城市、举办国乃至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些财富构成了奥运会独特的遗产,薪火相传,泽及后世。在东方古都北京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也必将为世人留下一笔丰硕的遗产。

在奥运会遗产体系中,有一类特殊而重要的遗产——文献遗产。文献是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包括各种各样的文件、档案、图书、期刊、报纸、资料和部分文物等。文献可分为传统的实体文献和现代的数字文献(或曰虚拟文献)。传统的实体文献存储于纸质材料、声像材料(如照片、影片等)上,现代的数字文献以二进制数字形式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在申办、筹办、举办奥运会过程中,与奥运会有关的各种组织、机构和个人会产生数量惊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献。这些文献汇集起来,形成文献资源,留传下来即是文献遗产。

    奥运会文献遗产作为历史记录和知识载体,真实地反映了整个奥运会活动的经过、结果,客观地记载了奥运会组织者、参与者的思想、智慧,是奥运会举办城市、举办国乃至全世界宝贵的历史财富和社会记忆,是奥运会举办民族乃至全人类珍贵的文化财富和知识宝库。奥运会文献遗产是奥运会无形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作用不可或缺的载体,是联系奥运会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的纽带,是沟通奥运会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桥梁。收集、保存和整理、挖掘北京奥运会文献遗产,就是保存北京奥运会历史、再现北京奥运会历史,就是珍藏中华民族记忆、重温中华民族记忆,就是积累奥林匹克知识、传播奥林匹克知识,就是保护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因此,北京奥运会之前有意识地收集、保存文献资源,使之有效转化为文献遗产,北京奥运会之后大力整理、挖掘文献遗产,使之充分发挥历史文化价值,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目前,在北京奥运会文献遗产收集、保护方面,北京奥组委及有关部门已经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北京奥组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有关文物和档案管理意见》、《关于北京奥运会档案工作管理意见》、《关于加强奥运场馆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北京市奥运工程档案管理指南》等。首都图书馆建立了北京奥运文献信息中心。北京市文物局、首都博物馆联手向海内外征集2008年奥运会文物。北京奥运会申办委员会的档案资料(包括文书档案5560余卷、照片档案2000多张、音像档案1300余件,及光盘、电影胶片、实物等多个类别的资料)已经被北京市档案馆接收保存。[1]北京奥运工程的首批档案——部分奥运工程的前期招标文件,也已被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接收保存。但是,当前的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重视不够。关于北京奥运会遗产,当前人们谈论得比较多是奥运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进,奥运会对中国人民奥林匹克精神、志愿者精神、民族精神的提升,奥运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对中国民主政治、公共管理与服务的促进,奥运会留下的建筑、标识、吉祥物,等等。至于有关奥运会的档案、图书、文物等文献,整体上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没有引起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文献部门之外其他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关注。

   二是资源分散。北京市档案馆、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北京市各区县档案馆、首都图书馆、首都博物馆、中国体育博物馆等部门分别制定和实施了收藏奥运会档案、图书、文物的计划。此外,还有民间的收藏机构和收藏家也积极收集奥运会文献。如,中国台北国际奥委会委员吴经国在厦门、天津筹建两个奥林匹克博物馆;[2]广东人麦国强自1990年起为奥申委连续捐款132次,他也计划建立奥运会博物馆。[3]如此一来,整个北京奥运会文献遗产将会被分散保存于众多机构中,缺乏整体性。而且各机构之间缺乏协调,资源共享困难。

   三是重藏轻用。对于奥运会文献遗产,我们不仅需要积累,更需要传承;不仅需要收藏,更需要利用;不仅需要保护,更需要开发。北京奥运会是全民的奥运会,奥运会文献遗产是全民的财富。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北京奥运会文献遗产应该免费供全民享用。但是,我国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藏轻用情况,它们往往重视文献资源的收藏、保管,而忽视文献资源的对外开放、提供利用。

   四是数字文献资源管理存在安全隐患。奥运会文献中相当一部分是数字文献。不同于实体文献,数字文献对计算机系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它们具有易逝性、流动性、脆弱性,它们容易被修改、伪造、删除。因此,确保数字文献的真实可靠性和长久可读性是个巨大挑战。美国国家档案馆、法国国家档案馆、德国国家档案馆曾发生过大批数字档案无法识读的灾难。目前,我国尚未开发出真正完善的数字文献资源管理系统,许多数字文献资源的安全问题令人担忧。

   五是收藏范围不全面。我国文献部门比较注重公开出版的图书、报刊,官方机构的文件、档案,以及公众人物形成的文物的收集,而不太重视未公开出版的,非官方机构的,非公众人物形成的文献的收集。而且一些文献部门关注实体文献资源的收集,而忽视数字文献资源的收集。因此,许多有价值的文献遗产面临流失的危险。

 

 

    做好北京奥运会文献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增强意识。北京奥组委及相关部门应该增强文献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意识,将文献遗产的收集、保存、整理、挖掘纳入工作计划和议事日程,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予以落实。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也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文献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意识和知识。

   二是加强协调与共享。可由北京奥组委为首倡议建立北京奥运会文献遗产联盟,促进收藏北京奥运会文献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及其他机构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各收藏机构应联合共建《北京奥运会文献遗产目录》,促进文献遗产的整合与共享;各收藏机构可实现网络系统的互联可通。

   三是健全奥运会文献遗产开发利用制度。北京奥组委和有关部门应该制定促进奥运会文献遗产开发利用的制度,明确规定:收藏奥运会文献的公共机构有对外开放文献、免费提供利用服务的义务;对于不涉及国家安全、个人隐私的奥运会文献,应该即时对外开放,供社会利用;对于涉密的奥运会文献,应该规定具体的保密期限,超过保密期限就及时予以公开;鼓励各学术机构、个人对奥运会文献进行研究和宣传;保护奥运会文献知识产权人的利益。

   四是加强数字文献遗产长久保存的研究。各文献部门应该采纳国际和国家有关数字文献资源管理的标准;充分吸收国外先进的数字文献资源管理经验和技术;组织国内专家开展联合科研攻关,构建科学的数字文献资源管理系统。

   五是加强奥运会文献的收集。应该加强以下容易被忽视、被遗漏的奥运会文献的收集或征集:一些有代表性的基层组织(如大中小学、企业)、民间团体以及普通居民参与奥运会活动中形成的文件、资料等;奥运会官方机构形成的非正式公文(非红头文件),以及照片、影片、名册、报表、会议记录、电子邮件、海报、宣传片等;非官方机构推出的奥运会研究报告、论文、公益性广告等;奥运会教育与培训专家编写的,未公开出版的讲义、课件、试题、案例等;民间个人创作的有创意、有价值的文学、文艺作品,建议书,会歌、会徽、吉祥物、开闭幕式的设计方案等;国外媒体对北京奥运会的宣传报道材料和学术研究成果等。

 

    北京奥运会文献遗产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文化财富和共同记忆,我们应该本着对历史负责、为未来着想的态度,做好北京奥运会文献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北京奥运会文献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