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大业观后感

发布时间:

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巨型。而在我看来,该片绝非等闲的商业大片。该片的总策划是北京市政协前副主席张和平,他把此剧本向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汇报,贾庆林表示全力支持,还批示所有全国政协副主席看该剧本,要求把该剧打造成精品力作。下面我说几个电影里面的细节以及得到的感触。
一个共和国的诞生。
开国大典上那些发自真心的无邪欢笑,让人想到这个国家曾经也是个有着无邪笑容的婴儿。这部电影拍了一个国家诞生前的阵痛和血污,和充满希望的婴儿年代。然后,一切都不可阻止的发生,血污和黑暗,更多的血污和更多的黑暗,电影里的冯玉祥打起灯笼,照见了穿越回去的鬼。老蒋一字一句的说:“国民党的腐败已经到了骨头里,反,是亡党。不反,是亡国。难啊。”腐败,家天下,官商勾结,封建独裁,这些鬼在中国历史里穿行,从一个朝代穿到另一个。但本朝的鬼在电影里现了身,真是分外惊悚。60年前的人并不怕鬼,他们朝气蓬勃,充满信心,他们反对内战,呼吁民主:“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赔上了一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闻一多《最后的演讲》
看见闻一多的慷慨激昂和理想主义,看见民主党派的天真和理想主义,看见毛和周的谦恭下士和理想主义,看见毛泽东说:“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至此,你看见了这个国家的基础,看见了它的合法性来源,看见了它从血污中携带理想的诞生过程,看见这个婴儿的天真笑容,《建国大业》完成了它的使命,不能更好。记忆和遗忘的搏斗,不能停止。
蒋公恐惧渡江日,润之谦恭下士时。建国大业谁犹记,脑海不存关键词。
青年蒋经国。
蒋经国的出场颇有质感,在窗户后面冷冷的看着这些国民党大员小丑们,头的冷感超梁朝伟,这些老贼使得党国和父亲的江山风雨飘摇,他要去做最后的抗争.接着请缨去上海打老虎,后面是和杜月笙和孔少爷的面对面的"战争"(绝对飙戏啊),最后含泪接收了父亲让他放手的命令.他已经接近抽泣了但又忍住(那个表情演的颇为复杂):“党、国,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他稽查工作的失败也就标志着国民党系统完全的溃败.一个热血青年不得不面对现实,臣服在父亲的威严之下,接受败守台湾的命运.
青年蒋经国的这些题材,在海峡两岸都是可以被接受的,在所谓统战方面,应该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小蒋是马英九的偶像嘛。蒋经国没有被我党否定,初期甚至还是共产党员.这样一个人物命运的变迁太有史诗韵味了,从苏联到抗日再到

内战到台湾,结尾就结在他在金门视察前线,遥望大陆,回味无穷.一部近代大历史画卷在这个传记片中被展现和衔接,沧桑之一幕幕将表现出我中宣部需要的历史之必然。
演员毋庸置疑只能是陈坤,以为本片是凑热闹的片子,明星都是赶场子不应该很认真,但陈坤却刻画的太出乎想象了,不敢说蒋经国本来就是这样,至少观众认为可以是这个样子,严峻的侧面,冷毅的嘴角,笔直的(军人身材,完美的台词功力,不能不说是一种观影的美学享受,陈坤表现出了厚重的责任感,历史感和为父为国之忧心之惆怅,想大干一场却天不助我.其尽职沉稳却内含杀气的气质不亚于教父里的小Mike.中国大陆居然有男演员开始有魅力了。
之前看过<画皮>,现在看到他能把历史人物演成这样,实在觉得他有急速向影帝级别的巨星和"电影艺术家"水平迈进的趋势.随着年纪增大,他成为中国头牌男巨星是很可能的,特别是他有西方化立体的脸部轮廓,对于刻画人物非常有帮助,其未来成就号召力超过刘德华梁朝伟等等也不一定啊。中国演员里能把一个近代人物演的这么深邃这么复杂并可以细细品位的实在太难得了太可以经典,比较黎明的梅兰芳,陈坤好出不止10倍啊..他自己在接受三联的采访是也说,自己是下了功夫,阅读了大量的传记作品,仔细的体会时代和蒋的内心世界,才达到了这个效果.
最会议。
得会议者得天下。
故事是这样的。正如西哲萨哈夫所言,每一次战争都是为了开好一次会,一次会开不好都将引发战争。救亡战争胜利后,蓝营的张国立就邀请红营的唐国强前来,商量以后怎么开会的事情。本来,大家说好了,开大会,人人都能上台发言。但是蓝营内部有反对意见,认为这样人多嘴杂的,椅子也不够,开会不尽兴。张国立听从了这一派的意见,自己开会,不让红营参加。这还得了,不开大会,只开小会,唐国强答应,人民都不答应。那些粉红系的小营就更愤怒了,他们和蓝营红营不一样,手里没有枪,唯一的人生希望就是开大会,见者有份,他们才不会被落下。唐国强太了解他们的心思了,就向他们承诺:只要你们支持我把蓝营灭了,我主持会议,一定是人人有份,谁都能发言。这样一来,粉红系纷纷倒向红营,建立了“开大会”统一战线。很多学生上街,很多知识分子写文章,谴责蓝营“开小会”路线。蓝营内部也有分裂,对于张国立的小会作风多有不满,陈凯歌反在明处,王学圻和尤勇反在暗处。后来,外国两大营的态度都变了。美帝疏远蓝营,苏联力挺红营。此消彼长,红营掌握了局势,战场上节节胜利,会议也越来越多。从探讨辣椒和红烧肉,到争论队旗和校歌,话题广泛,气氛热烈。而在这一过程中,唐国强完全展示了他的天才,确切地说是开大会的天才,本来有不好意思参加的,都被他的魅力征服,统统前来鼓掌献花。最后是经典的大团圆结尾,唐国强主持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盛大会议,从室内搬到了广场。大会胜利,小会灭亡,人潮澎湃,举国若狂。
会议开不好,后果很严重。一部电影说出这样的道理不难,难就难在要说得有道理。韩三平做到了,他说的甚至不是道理,而是哲理。为什么蓝营实力强大,最后却惨败在红营手上?影片通过一系列细节对比,非常雄辩地告诉我们,这是历史的必然。对会议的态度不同,决定了成败。蓝营不是不开会,他们也开会,但都是坏会议,采用投票制,大家发言不踊跃,场面冷冷清清。红营就不同

了,他们采取举手制,争先发言,这是好会议。张国立性格不好,整天沉默寡言、愁眉苦脸,喜欢谈心散步,而不是开会。儿子陈坤也是这样,爱搞私访,开家庭小会。当然蓝营不爱开会,和他们的老婆比较辣有关系,下班必须回家慰妻。电影中有一幕,张国立的老婆去美使馆,门口的黑人士兵惊叹,她真辣!红营就大不相同了,绝大多数是单身汉,唐国强也是光棍,反正没见他爱人出镜。没有辣老婆,自然毫无牵绊,可以通宵达旦地开会。他们形式也搞得非常活泼,会前有人专门抓拍,会后一定合影留念。有时候开完会还会唱K,几个大男人喝完酒,抱在一起大唱《国际歌》,场面十分感人。和张国立相比,唐国强的性格真是太开朗了,完全是开会型的,谈笑风声,嘻嘻哈哈。他真是开会迷啊。有一次开会,蜡烛不够,他就吹灭了,说开黑会也要开。还有一次,他开会太晚,第二天醒不来,敌人的战机来轰炸,他穿着睡衣就被担架抬走了,可是自己的炊事员,因为他没吃早餐,就留在厨房不肯走,被敌军炸死了。唐国强非常悲伤,想到那次会议被敌人利用,害死了厨子,就更加坚定了“枪杆子里出会议”的信念。
毫不夸张地说,从来没有一部电影能把“会议”这个主题拍得如此深入。如果不是由一个擅长开会的人掌镜,恐怕根本就拍不出这么多神髓。完全可以肯定,没有人比韩三平更胜任此片导演——在官场里,他最艺术;在艺术里,他最会议。片中的演员表演也非常精彩,相对而言,港台明星逊色一些,演技有待提高,也许与他们平时缺少会议训练有关。但我们内地演员非常出色,每一次大会小会上需要的表情、动作和语气,他们全都演出来了。这里就不一一表扬了。但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最精华的表演都是在不收片酬的情况下做出的,可见金钱并非动力,而是对艺术的腐蚀。所以,我建议以后拍戏最好不要给他们发片酬,如果有意见,就让他们开会。中国的事情,只要开了会,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

可能一些地方说的有些不妥,仅代表个人立场。

建国大业观后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