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经济发展预测

发布时间:2018-07-31 17:41:50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31期(总第632期)

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 20171228

20172018年安徽省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核心观点:

2017年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次稳居全国和中部前列,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趋优——创新改革激发汇聚新动能、内外需改善助力经济稳定运行、区域经济竞相发展协同共进,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不断发展巩固。

展望2018年,国内外形势总体或将好于2017,全球经济全面复苏态势逐渐明朗,新兴经济将引领全球“换档提速”;国内将长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宏观政策将更趋“审慎”为我省发展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全省经济保持韧性稳健增长仍有保障。


20172018年安徽省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

2017年以来,安徽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经济运行的稳定性趋强、质量趋优,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次稳居全国和中部前列。展望2018年,世界经济进入复苏换挡关键阶段,国内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九大精神必将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红利将进一步释放,新动能培育壮大,全省经济仍将延续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2017年全省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持续发展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凸显、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等带动下,2017年安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结构优化、效益提升,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相对较快增长,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不断发展巩固。

1位次稳居前列,效益持续提升。2017年以来,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次稳居全国和中部前列,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趋优。前三季度,全省GDP增长8.3%,增幅比全国高1.4个百分点,居全国第6、中部第2位,全国位次较上半年前移1位。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增速比全国高2.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6位、中部第2位。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1.8%。受益于价格上涨、需求回升和降成本促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发力,企业利润持续回升。110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7.1%。先进产能释放、智能制造发展带动制造业效益提升明显,制造业利润增长17.8%,新增利润241.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新增利润的93.5%

2创新改革激发汇聚新动能。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培育创新主体,系统推进“全创改”,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短板拉长,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初具成效。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和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快推进,“墨子号”、“人造太阳”、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出现。绿色制造新体系融入经济发展,前三季度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6%,高于年度节能降耗目标0.6个百分点。“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取得新进展。前三季度全省退出炼铁产能62万吨/年,彻底清除“地条钢”企业,关闭煤矿4对、退出产能705万吨/年;10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下降12%,降幅进一步扩大。聚焦双创激发活力,大力推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新登记市场主体快速增长,110月份增幅达21.7%。中德(芜湖)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加快推进。

3内外需改善助力经济稳定运行。需求侧内外需同比改善支撑了二季度以来的经济相对较快增长。在先进产能释放、国内需求提升等带动下,工业企业生产有所加快。110月份,工业产品产量中发电量、家电等增幅高于上半年;新产品产量持续保持快速增长。10月份,集成电路、光缆、新能源汽车、光纤、锂离子电池分别增长157.9%94.2%93.5%55.3%53.1%。国际经济复苏带动进出口增长明显。出口连续5个月保持15%以上的增长,进口增幅年初开始趋于提升。进出口质量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长1.2倍,增幅高于全省外贸进口65.8个百分点。积极吸引外来优质项目,推动一批骨干企业依靠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抢滩国际市场,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取得显著成效。全省亿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0.7%,其中新建10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增长43.2%

4区域经济竞相发展协同共进。着眼于南北经济发展梯级差异明显的省情,推动政策着力点由以输血为主向输血与造血并重转变,区域经济协同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加快形成。皖北地区自主发展能力持续提升,部分经济指标增速领跑全省。前三季度,宿州、亳州、阜阳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均在9%以上,稳居全省前列;110月份,皖北六市投资增长14.7%,高于全省平均4.6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超10%3个市有2市在皖北。阜阳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和重点项目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持续保持全省首位。皖江地区转型升级再上新台阶,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态势良好。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实现产值增长21.6%,增幅同比提高5.9个百分点;滁州、宣城、铜陵、安庆等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上半年;芜湖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奇瑞发动机扩建、新兴铸管二期、海螺粉磨碾辊、集瑞联合重工等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建成投产。

总体来看,全省经济稳中有进的趋势明显,但也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服务业增速趋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前三季度,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较上半年和上年同期分别回落1个、1.8个百分点,分别拉低经济增速约0.4个和0.75个百分点。二是投资增速持续回落,发展后劲不足。2017年以来,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逐季回落,110月份增幅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回落1个和0.6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个数、民间投资增速持续回落的局面尚未好转,投资后劲亟待增强。三是企业效益分化明显,中小企业生存状况不乐观。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中型企业利润仅增长1.7%,低于大型企业41.2个百分点,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新增利润的不到2成。对于当前工业品价格和需求上涨,中小企业受益有限,且面临成本进一步增加的可能

二、2018年国内外环境总体平稳

全球经济已走过艰难的危机十年,进入复苏换挡关键阶段,但贸易战担忧、地缘政治、恐怖主义等仍将造成一定困扰;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新旧动能的加快转换,我国经济活力不断增强,未来仍将保持韧性稳健增长

1、全球经济进入复苏换挡关键阶段,风险依然较大

全球经济全面复苏态势逐渐明朗,新兴经济将引领全球“换挡提速”。全球经济正逐渐摆脱危机阴影,进入复苏换挡的关键阶段,并有望借助政策搭配的重心转移,实现由“脆弱慢增长”向“稳健快发展”的长期状态转换。哈佛大学卡门莱因哈特和肯尼斯罗格夫教授的长时间序列、宽国别视角的学术研究显示,金融危机在发达经济体的持续期平均为7.3年,在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持续期平均为10年。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有十年,这为全球经济复苏换挡提速奠定了基础。IMF再次上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将2018年增速上调至3.71%,比过去十年的平均增速高0.38个百分点,比1980年以来的历史平均增速高0.23个百分点。主要经济体需求的改善仍将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增长,美国和欧元区将继续推动大部分发达经济体的扩张,新兴经济引领全球“换挡提速”。美国失业率已降至4.2%16年低位,欧元区的工业产出月率大幅高于预期。未来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良好,美国也将延续复苏态势。在全球复苏换挡过程中,最具活力的新兴市场承担着提速的关键作用。2018年新兴市场预计增长4.85%,增速高于4.54%的历史平均水平

1 IMF全球经济增长预测(201710月)

全球贸易恢复增长,但贸易战担忧仍将困扰全球经济。全球经济复苏增长趋稳趋强的信号日益增强,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和全球贸易先行指数(CRB指数)逐步回升,尤其是2017年下半年以来增势显著,表明全球贸易止跌回升的基础不断夯实。2018年全球贸易将恢复增长,但短期仍将维持低速。大宗商品价格及汇率波动等短期影响因素也将持续存在,贸易保护、投资限制及地缘政治风险,都将进一步增加未来全球贸易增长的压力。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有可能触发中国和其它国家报复性地提高关税和设置其它贸易壁垒。以邻为壑的保护主义措施不断加剧,将使贸易自由化进程逆转。《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再陷僵局,如若废除有可能使贸易前景面临下行压力,且随着特朗普任期继续,退出世贸组织的可能性增大,将对多边贸易体系的效力与活力造成一定影响。

近期风险平衡,但中期风险依然较大。从全球经济运行看,近期风险大致平衡,但中期仍面临较大风险。随着就业市场的持续改善以及经济持续走强,美国通胀疲软的状况将有所改善,2018年将渐进加息;日本也存在退出QQE的可能和需求,欧元区通胀率也接近欧洲央行的目标,退出QE的预期上升。未来全球利率中枢将有所抬升,金融环境或将进一步收紧,从而对脆弱的经济体造成负面影响和压力。在部分产能过剩的发达经济体中,需求疲软、通胀率低迷、资产负债表薄弱以及生产力增长乏力之间形成了负面循环。此外,地缘政治、恐怖主义以及国内治理与腐败等非经济因素与经济因素交互影响,进一步加大了风险的复杂性

2国内经济继续稳定运行,宏观政策将更趋“审慎”

结构不断优化、新兴动能加快成长、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当前经济企稳回升态势良好。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这些机构普遍认为消费、进出口、服务业的稳定扩张,以及民间投资的企稳回升为中国经济提供了良好支撑。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有效率。2018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更加突出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加强地方政策债务管理。受债务约束,财政扩张的空间总体有限。财政政策的实施将统筹结合货币、产业、区域等政策,政策协调机制建设将加快推进。推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将更加突出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和区域均衡,着力推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同时,还将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破解长期的预算软约束。

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架构。坚持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同时,将更注意调控的灵活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将更广泛的金融资产、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纳入宏观审慎管理,防范系统性风险是大势所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十九大报告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继续为我国经济在转型阶段持续健康发展指明正确路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体经济将是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将是主攻方向。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大力破除无效供给,重点推进“僵尸企业”处置,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同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

综合分析,2018年国内外宏观形势总体或将好于2017年,为我省发展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将有助于我省充分发挥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东西双向开放的重要节点优势,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开拓新市场,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步发展。同时,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改革政策红利的释放,将推动我省在改革创新、扶贫攻坚、产业升级、区域发展、风险防控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夯实稳增长根基

2018年全省经济保持韧性稳健增长仍有保障

安徽经济增速的波动幅度已连续11个季度稳定在0.3个百分点以内,增长的韧性稳健性趋强。展望2018年,全省经济保持韧性稳健增长仍有保障。持续推进结构调整,发展质量效益提升;更加注重打造发展软环境,营商环境将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创新创业新动能不断增强;开放发展空间广阔。综合以上,全省宏观经济延续稳中有进的基础依然夯实。

1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依然较强。三次产业支撑经济保持相对较快增长的可能性大。一是工业行业运行总体将稳中有升,带动经济增长。从主导产业来看,受益于消费升级、市场开拓等,家电行业仍有望保持良好发展势头。110月份,全省家电产业投资增长10.7%,表明企业依然看好未来市场;创新驱动战略推动计算机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大发展,并带动智能制造板块成长为新动能;在“双积分”政策、江淮大众合资项目落地等利好下,汽车行业在2018年将以新能源为核心迎来新一轮发展;考虑到需求拉动、先进产能释放,2018年钢铁、煤炭、有色、水泥等周期产品的价格水平和需求或将稳定在较高水平,行业发展仍可能位于上升周期。二是现代服务业将迎来发展契机,推动服务业较快发展。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高附加值服务业将迎来良好发展机遇,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随着我省首批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和“十三五”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名单出台,各地纷纷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为服务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新兴服务行业和业态发展的带动下,服务业未来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并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新引擎”。三是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推进,政策红利有望进一步释放。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为农村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定心丸”,将进一步盘活农村要素,推动全省农业经济提质发展和农民增收。

2内外需改善有望延续并提振经济。内外需改善的局面或将延续,并对2018年经济稳定增长形成有力支撑。一是消费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经济贡献进一步提升。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下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将成为消费升级的关键,品牌消费、信息消费、服务消费等新兴消费领域有望迎来政策红利。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且随着电商的规范发展、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条件的进一步改善,电子商务将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居民消费的增长。二是投资将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将进一步发挥。未来,有利于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的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基建投资仍将有力,房地产投资也有增长基础和空间,推动投资增长。2018年全省仍将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环节特别是民生相关领域的支持力度,引江济淮、合安高铁等“补短板”项目建设将加快推进;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建设,将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计划的实施也将有力支撑房地产投资。2018年,我省计划改造棚户区25.54万套。同时,前期大幅增长的土地购置面积和施工面积将对房地产投资形成惯性支撑。110月份,全省商品房施工面积、购置土地面积分别增长8.7%69%。三是外贸进出口有望保持较快增长。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速不断回升,全球贸易企稳迹象逐渐明显。WTO2017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速从2.4%上调至3.6%,预计2018年全球贸易增速为3.2%。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贯通融合,以及国际产能合作的稳步推进,也将为全省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2017年前三季度,我省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28.7%。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型贸易方式的不断完善,加工贸易的潜在增长,也将助力全省外贸增长。2017年前三季度,安徽加工贸易备案金额增长54.1%。随着全省加工贸易布局的进一步优化,航空、铁路等运力增强,加工贸易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3三大收入预计将稳定增加。一是全省宏观经济仍将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历史数据表明,三大收入与GDP增长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同时,工业企业利润的持续改善,三大收入增收有较强支撑。2017110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半年加快1.5个百分点。二是政策效应的持续发挥。2017年安徽出台了《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并建立农民增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将有力推动城乡居民增收。三是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民拓宽增收渠道。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

4物价总体涨势平缓。一是食品大幅波动的可能性较小。食品价格上涨主要受天气变化影响,如果2018年没有重大外部因素冲击,食品价格整体不会明显上涨。20172月以来,安徽食品烟酒类价格总体处于下降态势,11月下降1.2%,降幅有所扩大。从供给、周期及季节性特点看,猪肉价格难以大幅上行,但环保政策及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影响会持续。二是油价走势影响非食品价格。研究显示,石油价格每上升1个百分点将影响CPI上涨0.014个百分点左右。OPEC减产协议将延长至2018年底,全球地缘政治不稳定性也将加大油价溢价程度,总体来看原油价格或将继续走强。三是服务业类价格存在继续上涨的可能。消费升级加快、劳动力成本趋于上行,或将进一步推升服务类价格。在棚户区改造、租购同权等影响下,居住类价格可能上涨。但宏观条件并不支持CPI大幅上行,考虑到2017年的翘尾因素,2018年物价涨幅在2%左右

政策建议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安徽应正确看待短期数据的波动,更多关注宏观经济变量趋势的变化。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以更有效、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1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一是积极推动《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创优“四最”营商环境的意见》的实施。优服务、稳增长、促转型,努力营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构建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以评促改,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二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府透明度和效率。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打破固有思维观念,优化创新政府服务模式,使政务工作向服务就业创业、培育市场主体、促进民间投资、改善营商环境和便民利民惠民转变。通过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登记门槛,压缩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效率。

2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一是为新动能发展集聚更多优质资源要素。引进先进的技术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开展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研究。加大资金投入,设立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等专项资金,推动知识资本、金融资本和新经济的深度融合。在高科技产业领域,联合高等院校、企业等共同打造以创新中心为纽带的“智造产业生态圈”。二是推动新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传统产业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创新,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发展飞机高铁制造、信息装备制造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壮大现代服务业,推动“安徽制造”与“安徽服务”互促共进。三是充分激发农业发展活力。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大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和现代农业建设,发展一批带农作用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3继续扩大有效投资。将扩大有效投资作为各项工作重中之重,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是加强项目谋划力度。针对当前新开工项目个数同比下降、缺乏带动性强的大项目等问题,找准方向,深入研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目标的产业发展导向,精心谋划重大项目。二是重点解决好“不能投”、“不愿投”和“不敢投”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国务院出台《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旨在营造更好环境、促进公平竞争。通过简政放权,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进入门槛,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使市场更加透明,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决策权。加大力度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保护知识产权,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三是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解决好往哪里投的问题。未来,供给体系质量的提高是主攻方向,应充分挖掘高端产业、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投资潜能。

4大力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根基。牢固树立引进资金不如引进技术、引进技术不如引进人才的理念,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着力打造梯度式人才队伍。一是积极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政策和激励机制,为科研人员创造安心钻研、潜心创新的良好条件。突出“高精尖缺”和产业导向,重点培养支持能够创新盈利模式的经营管理人才、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的创新型人才、转化研发成果的高技能人才。完善对创新人才的激励和保障制度,积极探索管理、技术、知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有效方式,打破人才分配“大锅饭”的积弊。二是优化软环境,打造人才集聚高地。解决房子、户口等问题的同时,还要着力提高政府的开放程度、尊重市场规则、提高社会服务能力、降低政策门槛,形成创新氛围,加快人才集聚。

(执笔: 李红梅 王莉莉

: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直有关部门及各市负责同志。

责任编辑:阮华彪 常彬斌 地址:合肥市红星路92

电话:055162602279 邮编:230001

2018年安徽经济发展预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