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守望者

发布时间:2018-02-23 15:56:11

做一个守望者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近来很仰慕周国平先生的作品,在他数量众多的散文作品中,最著名也最引人深思的乃《守望的距离》。正因如此,我第一次认真地思考什么是哲学。

《守望的距离》是周国平先生1983年至1995年所写散文的结集。这本书的内容饱含哲学思想,人文思想和人生寓言,并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与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深刻,虽然是上个世纪的作品,今天读起来,这些散文作品依然触动人的心弦,体现了周国平对待生活充满激情与热爱,对待人生充满睿智与希望。

本书在很多言辞的背后闪烁着周国平的特有智慧和对人生的思考。周国平说他的孤独“带着如此浓烈的爱意,爱着田野里的花朵、小草、树木和河流。”在本书中,他怀着对生活的深深爱意,同样也阐释了他自己的生死观,这可能与他逝去的女儿有关吧。人总有一死,无论经历多少喧哗与骚动,有过多少光荣与梦想,结局总要走向死亡。就像一个王朝一样,尽管它曾经有多么辉煌多么绚烂,但是一旦它没落了,它的结局也就是死亡。人与王朝一样,对他们本身而言,光荣是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但是,一旦他们死亡了,被记录在书上,也只是剩下屈指可数的纸张。一个人思考过死亡就像是“把人生的边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人生的全景和限度,如此他就会形成一种豁达的胸怀。”其实周国平所追求的就是对有限生命的超越。超越现实生活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审美态度。

我曾认为哲学是非常深奥的东西,超出常人的理解与知识范围。但读了这些充满肺腑之言的散文作品,哲学很自然地从字里行间渗透出来。这些文字有的解释了什么是守望者的生死观,有些文字又解释了什么是永恒,如何守护永恒的价值。周国平认为,散文并不是闲适的,而是严肃的、认真的,甚至饱含深刻的哲理的。人生并不需要那些所谓的遗世独立、超凡脱俗,一般人,对那种境界只能望其项背,即使像陶渊明那样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只能毫无意义地模仿。不必要如此,人生更多地需要努力,经过努力能达到的最多只不过是超脱罢了。

所谓超脱,只是与人世间的潮流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一旦有了这种距离,无论是近还是远,就可以有了一种不同于常人的观察世界的眼光。不过,如果一个人对整个世界有着一份应有的责任心,他在世界上一定有适合自己的位置,“守望者”便是周国平赐予这一些人的名字。守望者最基本的职责是:与时代潮流保持恰当的距离,守护人生的那些永恒的价值,瞭望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

他将这本集子命名为“守望的距离”,我想也正表明了人生的守望需要恰当的距离。以守望的态度来面对人生,面对生活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守望代表着一种期待,它期待的是一个完美的世俗人生。我要做一个快乐的守望者,守望着那些我拥有的东西,守望着我的家人,守望着我的朋友,懂得去珍惜这世间美好的一切;同时我也要守望我自己,守望自己充满希望的一生,守望幸福与快乐!

我要做一个守望者,守望快乐与幸福。

做一个守望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