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化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5-03-29 18:45:16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课题

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题目 关于汉文化发展现状及前景阶段性总结论文

班别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关于汉文化发展现状及前景阶段性总结论文

摘要】在汉服运动11周年之际,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汉服,参与到汉服复兴之中。其中也不乏网络媒体。但是,人们真的了解汉服吗?又有多少人知晓汉服呢?我们的目的是调查汉服发展现状及其前景,并将建议提供给“广汉会”等组织,以便更好地进行汉文化复兴。

关键字】汉文化 发展

1. 研究背景

1.1前言

进入xx中恰逢汉服复兴十一周年,笔者以及组员向学校申请建立了国学社,偶然一次聊天中,组员中有人询问汉服复兴的相关事宜。聊天过程中,笔者发现汉服的知识普及并不广泛,许多笔者自认常识性的问题众人却并不知晓。因而组内决定,在这次的社会实践课程中,我组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了解汉服相关知识,并进行此类调查。

1.2汉服的含义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摘自http://baike.baidu.com/link?url=_WWl7F_vgt1drCaFM1GuAxaSyAL_K7yr6ArwO0UxemBwTEzUVUto-iPr5WS-rTdl_ijAR2WvVsim35HPDOkIp3hqd5kmTWULYsbe61Yknmy

(附汉服断层的原因:清朝统治者在入关后强制汉人由蓄发改为“金钱鼠”辫,同时不允许汉人穿着明朝以及前朝流传下来的服饰,由交领右衽改为高领。)

2. 研究方法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在问卷星上编辑问卷,并于朋友圈、微博、Q群等进行调查。

问卷见附件。

3.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如图所示,由于传播渠道的缘故,主要调查对象为广东人。

调查对象中,只有一位不是汉族人。

调查对象中知道汉服运动的人数不到四分之三,由于调查渠道的缘故,笔者认为这个数据不具有代表性。

选择了“知道汉服运动”的人中,仍有11%左右不知道汉服的真正含义。由此可见“汉服”一词或许曾出现过在许多人的身边,但他们未曾去了解。

调查对象中,年龄主要分布在18~25岁间,这是一个有独立经济并且有一定社会阅历的群体。由于调查对象主要是笔者的朋友,40岁以上群体并无一人,此处考虑不周。

同样的,由于没有考虑到年龄分布范围以及专科毕业群体,笔者认为这个数据并不具有代表性。

知道汉服的人主要以女性为多。

大部分人了解汉服的渠道是通过网络,然而身边的人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知道汉服的人,喜欢汉服的占多数。而汉服使人们喜爱的原因主要为“蕴含传统文化”、“民族归属感的体现”以及“好看”。证明众人心中的民族归属感仍然还在,对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并未因为传统文化的断层而中止。

对于汉服复兴,了解汉服的人的看法大多数为“民族归属感的体现之一”,但仍有少部分人认为这是一种作秀的行为。

左图为目前汉文化传播的方式,右图为大家希望汉服未来的传播方式。笔者个人以为,由媒体传播是传播率最广认可度最高的方法。

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愿意主动了解汉服的占大多数。

由图可知,知道汉服消亡原因的人仅仅刚过半,更由于笔者所调查群体大多对汉服有了解,才使该数据略为可观。汉服因为清军入关而消亡,并非自然消失,本应铭记的历史却被人们所遗忘,这是否也是汉服不能很好地复兴的原因之一呢?

对于汉服成为重大场合的礼服,大部分人还是支持的。

对于汉服复兴,大多数人希望它能重回汉族人的观念中,也有部分不抱希望者。

在这份问卷下,“汉族的民族服装是什么”这个问题,虽说选择汉服的不在少数,但不认可汉服的人也并不少。

此图笔者手误设置成单项选择,但对汉服复兴抱有希望的人并不在少数。

3. 调查所想

笔者看来,汉服是一件衣服,又绝对不止是一件衣服,她所承载的民族文化才是她真正的内涵。然而,多数人对汉服的消亡并不了解,官方也很少有普及相关知识,汉服才会被视为奇装异服。

想想隔壁的霓虹,美丽的奈良,古朴的京都,几乎完全仿照唐朝盛世时的长安。而我们呢?一味回忆当时的美好,却拒绝当初的文化,一竿子打死所有传统,把它们命名为“封建”。

依旧以日本为例,大街小巷上出现了和服,不会有人惊诧。但若是汉服出现在中国呢?经过你身边对你行注目礼,偶尔有人嘲笑般用日语、韩语与你对话,即便是你淡然一笑,心中的苦塞也真的能淡然吗?

更让人备受打击的或许是身边的亲朋好友,他们的不接受和不理解让人无可奈何。笔者深有此感,不知所言。

而更让笔者心塞的则是人们把旗袍、马褂作为中国的代表,旗袍不是旗装,只是满清服饰的元素运用。仅仅几百年的历史比得过华夏泱泱数千年?

一个民族最可怕的不是消失,而是忘本。当一个民族完全忘记了属于自己的文化的时候,这个民族无异于灭亡。

4. 对策建议

此图为大年初三广东新闻报道的“穿汉服过新年”。此新闻一出,自是议论纷纷。其中受访者表示,大年初三是“赤口”,为了避免和亲戚朋友吵架因而探望志同道合者。春节是传统节日,穿着传统服饰本应理所当然,但视其为怪咖的人绝对不在少数。

但是在广东珠江台的报道下,汉服得到了正面宣传,看到该新闻者若是有心人,自能体会到汉服以及汉文化的美好。

摘自http://mt.sohu.com/20150223/n409125414.shtml

而该图是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在2.15日发的微博“九张图让你了解汉服”

这是一个另无数汉服爱好者兴奋的微博,第一次有官方媒体主动制作相关微博及资料,希望仿佛就在眼前。

汉服以及汉文化的推广单单依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官方大力推广之下,汉服才能成为人尽皆知的民族服饰。

5. 个人感想

第一次知道汉服是在初二。当时并不知道汉服是什么,只是自己在网络上搜寻相关资料,那年恰逢“汉服复兴运动”十周年,有关汉服以及汉文化的资料已经初具规模。第一眼看到汉服的感觉就是美,并未曾想到关于民族,关于文化。真切地接触到汉服以及穿汉服的人的时候,才猛然想起,汉服,是汉族的民族服装。从小到大羡慕着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的民族服装,长大了才知道原来自己也有,只可惜,千万平民比不过一个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或许是一种对民族的热爱吧,让我把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定为此题,一个民族,总归是不能忘本的。不止是我,更是我身边的人。

我在高中之前并不知道汉服是什么,在第一次听到汉服的时候以为汉服或许就是旗袍啊、马褂啊之类的东西。但是知道了汉服其实并不是这些东西的时候,我还是很吃惊。为了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我们小组一起把汉服穿了出去,我们去参加了别人的汉式昏礼,我们也去参加了大家的聚会,我们还去了佛山的梁园进行外拍,虽然一路上很多人对我们指指点点,让我很尴尬。虽然我并不太懂这方面的知识,但我相信汉文化的确很美。

:在看到研究性学习后第一反应联想到新建立的国学社,在我知道了“汉文化”这个词语后我便去了解了汉服,知道了汉服的特点,也很快地买了一套汉服。我不止一次思考过,我知道汉服不是cosplay,我知道汉服不是古装,那么别人知道吗?知道的人又有多少呢?借着研究性学习的机会,我们组参加了各种活动,也感受到了汉服的小众化还有汉服传播途径的单一。我不止一次在漫展上看到过汉服,但也不止一次和汉服擦肩而过。如今许多人似乎都忘记了传统,不再在乎“礼仪之邦”的文化,许多传统手艺传统文化已经消亡,我希望能尽我微薄之力让传统文化停留、发展。

因为身体原因,我没有去参加我们组户外的活动,但每次活动我都会关注。我对二次元很感兴趣,因而也曾经听说过汉服。可是在此之前我都没有了解过汉服活动,原来以为应该是具有很浓厚的古代风格的,但汉服是民族服饰,是现代人也能穿着的衣服。但在汉服聚会当中,我认为古风元素的比例占据过多,比如在我们组员参加的岭南汉服组织的登白云山的活动中,作诗这一项活动让我觉得很不利于汉服跟着潮流发展,所以汉服才会不能像和服那样普及,才会被不知情的人当做古装。

我一直都很喜欢古风,读过很多的古风小说,我也很喜欢古风小说中人物身上华丽的衣裳,无论是裙袂翩翩还是英姿飒爽。一开始我以为汉服大概就是电视剧中那种拖尾长裙,没有想象过汉服竟然会是汉族的民族服装,竟然是可以日常穿着的服装。现在我对汉服的了解并不深,但是这不代表我不会加深对她的了解,我希望有朝一日电视剧中人物能穿上真正的汉服,如同日剧中的和服一样,形制是正确的,在我看来这才是汉服最好的宣传方式,单靠网络上的宣传是没有电视剧或者综艺节目给人的印象深刻的。

:刚加入我们小组的时候我并不关心这次研究性学习的题目,我觉得可以随便选择老师推荐的题目进行研究。但是看到同组组员们兴趣高涨地定好了题目后便研究起怎么样去进行研究,在听她们的描述中,我知道了一些关于汉服的知识。而在后期的调查当中,我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逐步加深,同时,我也有不一样的想法。汉服并没有得到官方的承认,我们所做就是希望让断层的汉服回到众人眼前,那我们就更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同时也要了解相关的知识,在行动的同时也了解更多文化。

汉文化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