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教案

发布时间:2019-01-08 01:11:07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宋词的常识。

2、了解作者。

3、学习诗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4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重点:

1、这首词的写景特点,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名句欣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材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二: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柳永: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四、整体感知

1、参考课文注释,扫清字词障碍。

2、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一)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下面就对形胜都会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二)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西湖是美的,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是写了山河水量个方面。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时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官员的祝愿。

板书:环境美丽 1、从地理位置上看

经济繁荣 2、从历史传统上看

生活安定的 3、从自然景观上看 惊叹、赞美、艳羡

都市生活图景 4、从市井面貌上看

5、从百姓生活上看

五、具体探究

1、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本诗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运用了点染的手法。

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本词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请加以说明。
提示:上阙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2、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些句子?你能不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用文字或图画将它描绘出来?

学生讨论,教师示例: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东南,就方向言;三吴,就地点言。交代地理位置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引起人的阅读期待:是何处如此占尽天时地利?下句紧接着作了回答:钱塘自古繁华。”“自古突出了杭州历史悠久,繁华富庶。

B、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接下来,词人如数家珍般一一细数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下三句分别就首句中的都会形胜繁华,作出形象的说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参差形容楼阁高下不齐,十万指人口众多,未必是确数。

C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视线从城内转到钱塘江边,来写形胜。高耸入云的古树围绕着江堤,汹涌的江涛象发了怒一样奔腾而来,激起如霜如雪的白色浪花,壮阔的钱塘江就象一道天然的壕沟阻挡着北方敌人的进犯。一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一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

D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镜头移近,来街市上走走看看。珠玉宝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人们的衣饰更是鲜丽豪华,竞相斗艳。把经济繁荣、生活富庶奢华落到了实处。

E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锦山秀水实在是清丽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

F、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似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嬉嬉钓叟莲娃,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一句话就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

小结: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六、总结主旨

这首词着力描写钱塘(杭州)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著。

七、作业

背诵此诗

第二课时

雨霖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尽情铺写的表现手法。

2、难点:词中所体现的离别情绪。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材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朗读:

1.学生齐读

2.放录音,让学生感受词的感情,想象词中的画面。

3.学生讨论词中的画面,试着用自己认为最适合的语气朗读2-3

4.讨论词的感情基调(悲戚低沉),请一位学生起来范读。

二、分析全词

齐读上片

思考:

1.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哪些句子抒写了作者的感情?什么样的情感?

板书:

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寒蝉 长亭 骤雨 环境悲凉

帐饮 泪眼 无语 难分难舍

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 惆怅伤感 (想象)

(融情入景 虚实相生)

再次朗读上片,感受词的意境.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伤离别 那堪清秋 愁意浓浓

岸杨柳 晓风残月 酒醒伤情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惨不成欢

(以情带景 情景交融)

三、全体齐读全词.赏析名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被誉为写景抒情的千古名句,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句的妙处。

借物寄情的贴切,在于烘托渲染手法的妙用。
    为了把别后之愁更甚于离别之时的情形淋漓酣畅地描摹出来,离人想像出一个酒醒之后的感情场。在这个中,作者没有直抒胸臆 ,而是借物寄情,以物传情。一为杨柳岸。离人酒醒后若不停在杨柳依依的岸边,也许不会触景生情,眼前立即闪现出恋人泪流满面、依依不舍的灞陵折柳赠别的情景,也许心情会平静些。然而船停之地偏偏是那个触动离人内心的伤心处”——杨柳岸,怎能不叫他睹柳思人,倍感伤痛呢!“杨柳无情地搅起离人的思亲之潮。二为晓风。秋天拂晓的风要比傍晚时的风更凉,酒醒之后经凉风一吹就更觉清冷,肌肤之寒立即引发出离别恋人的凄恻之情。本想一醉了之,除却清秋节中离别之时的冷落之苦,却不想酒醒偏遭凉风吹,真叫人凉上加凉心更冷呵!“晓风无情地吹皱了离人凄冷的心湖。三为残月。离人多么希望去时有日,归来有期,尽早同佳人重聚呵,然而一想到这一去要到那烟波浩淼、暮云沉沉、空阔广漠、千里之外的楚国,飘泊无依,归期渺茫,何时能与佳人重逢? 便不忍再想下去,只有一醉解千愁了。断不料酒醒之后映入眼帘的却是破镜般的残月,顿使他重圆的希望化为泡影。这岂不是叫人绝望的生离死别吗?

杨柳、晓风和残月是表达依恋、凄恻和诀别之情的三个极富表现力的典型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哀婉动人的意境。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近乎白描式的写法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强烈的感染力,关键在于作者把浓烈的感情毫无痕迹地揉进这个场景内的三个意象中,借用最能触动离人情丝的三个极富暗示性和夸张性的典型物象表达离人的离情别绪,不明言情而情却无处不在,无处不浓真正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化一的境界,真正是至情言语即无声一切景语皆情语了。柳永把借物寄情和烘托渲染这些传统技法的妙用发挥到了极致,使得杨柳岸晓风残月连同他的众多脍炙人口的名句被传颂为千古绝唱,真可谓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小结:

这首词上片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同他心爱之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片写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细腻地表达了惜别时的缠绵情意和无限伤感,生动地体现了伤离别的主题,同时含蓄地表达了羁旅行役的凄凉和无助.

五、作业:阅读下面这首词,结合词风特点,写一段三百字左右的赏析文字。(可以先从情景交融入手分析全词的情感,然后重点赏析其中的某一句)

六、拓展阅读: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危楼”“细风”“黯黯”“草色烟光残照这些景物无不营造着孤独凄冷的气氛,浸染着作者的离愁别绪的色彩,烘托着词人的满腹春愁。在这样的环境里,作者的春愁的滋生自然而然。作者写春愁的产生,为什么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这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衣带渐宽二句的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柳永词两首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