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发布时间:2013-04-26 11:29:49

板书设计

背景:

1、 时局:民族危机严重

2、 政治:统治腐败

3、 经济:资本主义发展

4、 思想: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5、 组织:革命团体、政党

6、 军事:一系列武装起义

7、 时机:四川保路运动

二.经过

1、武昌起义 19111010

2、湖北军政府

3、中华民国成立 191211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

2)目的:限制袁世凯,维护共和制

三.结局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四.评价:

1、意义:

2、局限性:

 

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十月围城》吗?里面最后牺牲了很多人都是为了保护一个人,那就是孙文也就是孙中山,毛泽东称他为“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什么得到共产党领导人的高度称赞,而且值得这么多人去为保护他牺牲生命呢?我们今天这一课的学习为给你们这个答案。

讲授新课:

我们首先来了解什么是辛亥革命?

狭义:就是指武昌起义;

广义: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清朝统治,追求民主共和的全过程。

(学生概念清楚后)

师:大家在归纳的时候,请注意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等几个方面去归纳革命党人是如何去准备的。

师:

1、《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这也是当时的时局。

2、可是此时的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走狗。许多中国人普遍感到依靠清政府来挽救民族危亡已经是绝无可能了,只有一个办法,用打狗棒痛打它,用革命去推翻它!

2、清政府迫于形势,装模作样地进行了一系列所谓的“民主改革”,打着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这就为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

3而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也在不断地壮大。一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开始筹备革命,那么他们为革命作了哪些准备呢?

(学生)

师:毛泽东曾经说过:要推翻一个政党,首先要制造舆论,搞意识形态,上层建筑。革命也是如此,要推翻一个政权,就要制作舆论,那么革命党人他们是如何宣传自己的思想的呢?他们以上海、东京为主阵地,当时一大批革命知识分子,像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人,同学们看到课本学思之窗,这里就是章炳麟、邹容的相关思想,他们宣传的思想核心是民主,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思想家们的宣传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师:再看,还有什么?

(学生)

师:

我们在初中学习过,它被称为民族主义吧,指的是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从哪里看出是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呢?

经常有提到一个蒙古鞑子吧,鞑虏就是蒙古鞑子的文称。在当时指的是赶走蒙古贵族,恢复以汉人为主体的中原统治,后来,蒙古族衰落,女真人兴起,鞑虏逐渐就指代女真满清贵族。所以,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指要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而非帝国主义的统治。

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

地,就是土地问题,主张进行社会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这是民生主义思想,

师: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那革命的任务应该是什么?

生:反帝反封建

师:对,反帝反封建是革命的主要任务,如果按照三民主义的指导,资产阶级能不能彻底的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生:不能

师:同学们一致宣判了三民主义的死刑,但是为什么不能呢?我们找个代表出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同学。

生:……

师: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三民主义的内容着手。从三民主义的内容来看,它提到要推翻清政府,体现了反封建的目的,但是进行的并不彻底,为什么呢?因为,从民生主义来看,并没有提到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因而没有动摇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另外,推翻的确有反对帝国主义的目的,但是毕竟没有明确提出,因此,资产阶级革命派也不可能完成反帝的任务。一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二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这就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以及革命斗争中的软弱性,也就注定了资产阶级不可能进行民主革命的失败命运。

涌现出了我们熟知的像秋瑾、徐锡麟等许多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人物。在这些起义中,又以黄花岗起义影响最大(简单介绍 教材历史纵横)但是它们就像锤子一样,一锤一锤地撼动着清王朝腐朽的统治根基,而且也为辛亥革命积累了宝贵的军事经验。

我们前面学的是革命的爆发的必然性和可能性但是革命往往还存在偶然性。革命发生于武昌又有哪些偶然性因素呢?

生:···

师:课本上提到了一个保路运动。1911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颁布了“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铁路,引起了保路风潮,本来保路运动是与湖北武昌起义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块去,但是凑巧的是,清政府调了湖北新军去镇压四川的保路运动,导致湖北防务空虚,对革命者来说,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在这种种必然性、可能性、偶然性的组合下,革命党人发动了武昌起义。四川保路运动为革命提供了一个绝好时机。

19111010,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革命开始。

前面我们提到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都失败了,为何武昌起义却能成功?他有什么特殊条件吗?

生:····

师:武昌起义取得了成功,革命面临的首要任务便是要建立一个革命的政权,巩固和扩大革命的果实。请大家看到【历史纵横】栏目,19111011日,起义士兵推选黎元洪为都督,成立湖北军政府,可能同学们会有疑虑了,为什么要推举一个之前反对革命的旧军官,而不是像孙中山、黄兴这样一些革命领导分子呢?

起义士兵觉得应该要推选一位比较有威望的人物,所以他们相中了黎元洪,将绣球抛给了他。可是黎元洪得知自己要被推选为都督后,急的是茶饭不思。甚至当革命党人来找他的时候,害怕的躲到了他的姨太太的床底下,直嚷着:“莫害我,莫害我!”革命党人没有办法,用枪杆子逼着他就任,因此,黎元洪落了一个“床下都督”的“美称”

师:武昌起义的星星之火点燃的全国的革命烈火,革命形势发展表明建立全国性的政权世纪已经成熟了。同学们看到教材64面。

二.中华民国成立

师:1911年底孙中山回国,各省代表推选其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同学们在书本做好记号,定南京为都城,一五色旗为国旗。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英、法、美等国的有关历史,我们知道当资产阶级通过革命获得政权以后,往往都要颁布法律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那么中华民国建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颁布了什么呢?

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约法的内容。

师:简单的讲,《临时约法》它的主要内容是主权在民,民族平等,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责任内阁。

师:主权在民它从根本上否定了主权在君,否定了君主专制;三权分立,我们在上个单元降到哪一个国家时提到过?

生:美国

师:对,三权分立借鉴的是美国的做法,可以防止个人专权现象的出现,那么,为什么要规定责任内阁呢?

生:……

师:这是因为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不久,袁世凯当上了大总统,孙中山担心袁世凯行君主专制之心不死,所以作了一个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这就说明,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的一个目的是什么?

生:限制袁世凯的权利

师:对,限制袁世凯。当然除了这个目的外,最根本的还是要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由此可见,这部宪法维护的是谁的利益?

生:资产阶级

师:它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是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因此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因此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可是我们应该看到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企图依靠一纸约法来维护共和制度,历史发展表明这根本就是幻想。

师:就像一部电视连续剧一样,紧随革命高潮而来的便是革命的大结局.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辛亥革命的大结局。

师:辛亥革命爆发时,清政府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寄希望与当时的北洋军阀袁世凯身上,希望他能力挽狂澜,可是袁世凯不是任人摆布的木偶,他的算盘打的精,玩起了两面手法。他一方面武力逼宫,另一方面又武力进攻革命摇篮汉口、汉阳等地,同时还向南京临时政府提出议和。帝国主义此时也早就把袁世凯当作为自己的得力助手,全力支持袁世凯,再加上这个时候资产阶级内部立宪派旧官僚趁机攻击革命党人,给孙中山施加了巨大压力,在巨大的内外压力下,孙中山最终选择了妥协,同意袁世凯的谈判条件,他表示,如果清帝愿意退位,袁世凯赞同共和,那么我孙中山就保举你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清帝退位,清王朝灭亡,1912213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位,随后临时参议院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就这样,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

教师:然而袁世凯他真的能成为革命党人所期望的共和制度的守护神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之后袁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开反对共和,实行独裁,还自己当皇帝,当了83天后就一命呜呼了,这也表明了逆历史潮流而行的后果。

师:辛亥革命盛极一时,推翻了清王朝统治,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影响深远,但是最后它的果实却被守在树底下的袁世凯捡到了,因此,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大家怎样来看待这一观点呢?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辛亥革命呢?

1……

2……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下面我简单概括一下这几位同学的观点。

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还推动了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这是他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称它为一枝花的理由

但是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是它的局限性,所以我们有称它为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师:怎样评价辛亥革命,史学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大家这种能够从正反两方面来客观的评价辛亥革命的方法是非常正确的,体现了我们所倡导的辩证主义观。

小结:今天的新课上到这里,我们在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武昌起义,也就是狭义上的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及其过程,对它的评价。其中,武昌起义爆发的原因和临时约法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而客观评价辛亥革命则是我们这节课的难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并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未能改变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也就历史的落在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肩上。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辛亥革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