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

发布时间:2016-02-28 19:12:45

《我们仨》有感

与其说《我们仨》是一部文学作品,我更愿意把它视作为一本床前读物。杨绛先生以其细腻的文笔、真挚的感情深深地触动着我。全书语言简洁却也沉重,让读者一起感受了那。辛酸又快乐着的美好生活回忆,那些爱与痛的日子。

《我们仨》讲述的是一个单纯温馨的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全书分为三部分。三个部分相互独立,各自成篇,又互相关联,组成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可以看成是整个作品的序言,杨绛告诉丈夫,自己经常做一些梦,梦到钱先生抛下她,她在荒郊野外,无人回应。最后钱先生只安慰她说: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文章以“钟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拉开了整个作品的序幕。

第二部分“我们仨失了”完全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我们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是整个作品的“倒序”部分。也是全书的灵魂所在。以意识流的写法,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分别为走上古驿道,古驿道上相聚,古驿道上相失三部分。从锺书突然接到一道神秘的而不可违抗的命令离家前往某地开会钱先生选了没人要的水道,坐船。到一家人在古驿道相聚,开始了古驿道与家的往返生活。再到阿圆旧病复发,离开家住院治疗。最后阿圆去世,作者写道“自从生了阿圆,永远牵心挂肚肠,以后就不用牵挂了。我说是这么说,心上却牵扯地痛。锺书点头,却闭着眼睛。我知道他心上不仅痛惜圆圆,也在可怜我。”杨绛先生承受了多么沉重的打击,要多么不可思议的坚强,才能写出这样轻描淡写的悲痛呢。锺书相继去世,杨先生一人迷失在三里河的寓所。在结局部分,杨绛先生写道“还没到客栈,一阵旋风把我卷入半空。我在空中打转,晕眩得闭上眼睛。我睁开眼睛,我正落在往常变了梦歇宿的三里河卧房的床头。不过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我的客栈了。”虽然内心痛楚只字未提,但那种痛楚却简直是倾泻纸面,源源不绝。这一部分以梦境的形式,避免直接面对失去两位至亲的苦痛,这样却带给我一种更加深沉、更加深刻的绵绵的伤悲。

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采用回忆录的写法,将63年一家人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是整个作品的主题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对生活无比积极乐观的人,才会有积极的写作态度,正如作者写道“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锺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他们相濡以沫相敬如宾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杨先生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护所。即使他们离开了杨绛先生,杨绛先生还是带着丈夫与女儿的温暖,乐观地生活着,这样,一家人才始终相聚着。“现在我们仨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钱钟书先生曾这样评价杨绛先生“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杨绛作为一个妻子,一位母亲,为丈夫和孩子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付出了所有的爱。“拙手拙脚”的钟书“做了坏事”,打翻了墨水瓶,妻子说:“不要紧,我会洗”;钟书不小心把台灯砸了,妻子说:“不要紧,我会修”;钟书把门轴弄坏了,妻子说:“不要紧,我会修”。当然,钱钟书先生的感情是细腻的,他对待妻子和女儿是温存体贴的。在生活中,“他肯委屈,能忍耐。”他和妻子一起学做菜,一起去“探险”——在散步中寻找生活的乐趣。他长期为妻子做早餐。他与妻子、女儿一起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他是女儿最好的“哥们”。这样优秀的夫妻,才能培养出像圆圆那样懂事的孩子吧。

读完了这本书,感受到了杨绛先生带给我的家庭的温暖,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庇护所。无论经历过多么多的苦痛,和家人在一起,便永远都是快乐的日子。即便失去了最亲爱的家人,我们的灵魂也会因为家人而坚强,孕育着对生活的种种希望,勇敢前行。

《我们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