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园画谱

发布时间:

芥子园画谱

三百年前的《芥子园画谱》(又称《芥子园画传》)曾被誉为“画学之金针”,引导多少初学者循序摹画而得以渐渐步入门庭。当今不少著名的中国画家,回忆起习画之初时,仍以得此画谱为“如获至宝”,可见影响之大,功不可没。一、芥子园画传兰谱青在堂画兰浅说清王概等撰画兰诀画兰先撇叶,运腕笔宜轻。两笔分长短,丛生要纵横。折垂当取势,偃仰自生情。别形前后,须分墨浅深。添花仍补叶,攒捏更包根。淡墨花先出,柔枝茎更承。瓣宜向背,势更取轻盈。茎裹纤包叶,花分浓墨心。全开方上仰,初放必斜倾。喜霁皆争,临风似笑迎。垂枝如带露,抱蕊似合集。五瓣休如掌,须同指曲伸。蕙茎宜挺立,叶要强生。四面宜攒放,梢头渐缀英。幽姿生腕下,笔墨为传神。一.画叶层次法画兰全在于叶,故以叶为先。叶必由起手一笔,有钉头鼠尾螳肚之法。二笔交凤眼,三笔破象眼,四笔、五笔宜间折叶。下包根箨,式若鱼头。成丛多叶,宜俯仰而能生动,交加而不重叠。须知兰叶与蕙异者,细柔与粗劲也。入手之法,略具于此。凡画兰不可叶叶相匀,随笔撇去。不妨若断若续,意到笔不到,或如螳螂肚或细如鼠尾,轻重适宜,得心应手,各尽其妙。↓↓↓名称:幽香雅韵题识:幽香雅韵贤谋写作者:曾贤谋尺寸:52x43cm铃印:(朱文)贤谋之印(白

文)曾氏水墨(朱文)画叶左右法画叶有左右式,不曰画叶,而曰撒叶者,亦如写字之用撇法。手由左至右为顺,由右至左为逆。初学须先顺手,便于运笔,亦宜渐习逆手,以至左右兼长,方为精妙。若拘于顺手只能一边偏向,则非全法矣。前面起手的一笔至三笔,都是自左向右画,是为了便于初学的人顺手易撇的缘故。现在讲如何画右发式,以便学习时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凡画兰,应使根相聚,虽多到数十叶,都要注意不可将叶画得一样,更不可乱。浓淡之间要相互协调,彼此穿插应布局合理。这些都在于自己用心领会。↓↓↓名称:兰花题识: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者遍山隅陈毅句庚寅秋月白沙主人写意作者:曾贤谋尺寸:42x63cm铃印:贤谋(白文)白沙主人(朱文)年份:2010年画叶稀密法叶虽数笔,其风韵飘然,如霞裾月珮,翩翩自由,无一点尘俗气。丛兰叶须掩花,花后更须插叶,虽似从根而发,然不可丛杂,能意到笔不到,方为老手,须细法古人。自三五叶,至数十叶,少不寒悴,多不纠纷,自能繁简各得其宜。凡画两丛,须知有宾有主,有照有应,于半空处着花。根边小叶一名“钉头”,不可太多。熟极自能生巧。↓↓↓凡画兰,不出稀、密二则。密之所忌者结。稀之所忌者拙。↓↓↓折叶以劲折取势,须刚中带柔,折中带婉。↓↓↓郑所南画兰多作下悬岩下垂,此蕙叶也,凡画兰须分草兰蕙兰闽兰三种.蕙叶多长,草兰叶长短不等,闽兰叶阔而劲。

草蕙春芳,闽兰夏秀绿。春兰叶多妩媚之致,故文人多画之。↓↓↓名称:兰谷清芬题识:兰谷清芬岁次丁亥三月白沙主人贤谋写意时客榕城西部作者:曾贤谋尺寸:41.5x152cm铃印:天趣(朱文)贤谋(白文)白沙主人(朱文)年份:2007年二.画花法花须得偃仰、正反、含放诸法。茎插叶中,花出叶外,具有向背、高下,方不重累联比。花后再衬以叶,则花藏叶中,间亦有花出叶外者,又不可拘执也。蕙花虽同于兰,而风韵不及。挺然一干,花分四面,开有后先,茎直如立,花重加垂,各得其态。兰蕙之花,忌五出如掌指,须掩折有屈伸势。瓣宜轻盈回互,自相照映。习久法熟,得心应手,初由法中,渐超法外,则为尽美矣。写花必须五瓣为则。瓣之阔者正面,瓣之狭者侧面。点心以浓墨,正中是正面,中瓣是背面,点侧处是侧面。↓↓↓名称:兰花题识:贤谋写作者:曾贤谋尺寸:35x45cm铃印:贤谋(朱文)三.画心法兰之点心,如美人之有目也。缃浦秋波,能使全体生动。则传神以点心为阿堵,花之精微,全在乎此,岂可轻忽哉!兰心三点如山字。或正或反,或仰或侧,惟相兰瓣所宜用之,此定格也。至三点有带为四点者,遇隔瓣及众花中恐蹈雷同,不妨破格。蕙花点心同此。↓↓↓写兰蕊有二笔三笔四笔之不同,其茎发自花苞中,与花一理。↓↓↓名称:日暖风和作者:曾贤谋年份:2003年其它画法:.钩法钩勒兰蕙,古人已为之,但属双钩白描,是亦画兰之一

法。若取肖形色,加之青绿,则反失天真,而无丰韵。然于众体中,亦不可少此,因附其法于后。
名称: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作者:曾贤谋年份:2012年二.用笔墨法
元僧觉隐曰:“尝以喜气写兰,怒气写竹。”以兰叶势飞举,花蕊舒吐,得喜之神。凡初学必先练笔,笔宜悬肘,则自然轻便得宜,道劲而圆活。用墨须浓淡合拍,叶宜浓花宜淡,点心宜浓,茎苞宜淡,此定法也。若绘色写生,更须知正叶宜浓,背叶宜淡。前叶宜浓,后叶宜淡。当进而求之。三百年前的《芥子园画谱》(又称《芥子园画传》)曾被誉为“画学之金针”,引导多少初学者循序摹画而得以渐渐步入门庭。当今不少著名的中国画家,回忆起习画之初时,仍以得此画谱为“如获至宝”,可见影响之大,功不可没。画菊全法菊之为花也。其性傲。其色佳。其香晚。画之者。当胸具全体。方能写其幽致。全体之致。花须低昂而不繁。叶须掩仰而不乱。枝须穿插而不杂。根须交加而不比。此其大略也。若进而求之。即一枝一叶一花一蕊。亦须各得其致。菊虽草本有傲霜之姿。而与松并称。则枝宜孤劲。异於春花之和柔。叶宜肥润。异於残卉之枯槁。花与蕊。宜含放相兼。枝头偃仰之理。以全放枝重宜偃。花蕊枝轻宜仰。偃者不可过直。者不可过垂。此言全体之法。至其花蕚枝叶根株。另具画法於后。名称:秋菊作者:曾贤谋尺寸:68x138cm铃印:天趣

(朱文)贤谋(白文)白沙主人(朱文)仁者寿(朱文)年份:2012年画花法花头不同。以瓣有失团长短稀密阔窄巨细之异。更有两乂三岐钜齿缺瓣刺瓣卷瓣折瓣变幻不一。大凡长瓣稀瓣花平如镜者。则有心。其心或堆金栗。或簇蜂窠。若细瓣短瓣四面高圆。攒起如球者。则无心。虽花瓣各殊。众瓣皆由蒂出。稀者。须排列根下与蒂相连。多者须瓣根皆由蒂发。其形自圆整可观也。其色不过黄紫红白淡绿诸种。中浓外淡。加以深浅间杂。则设色无穷。若用粉染。瓣筋仍宜粉钩。在学者自能意会得之矣。名称:篱边佳色作者:曾贤谋尺寸:49x49cm铃印:贤谋(白文)古风今雨(朱文)年份:2003年画蕾蒂法画花须知画蕾。花蕾或半放初放将放未放致各不同。半放侧形见蒂。嫩蕊攒心。须具全花未舒之势。初放则翠苞始破。小瓣乍舒。如雀舌吐香握拳伸指。将放则蕚尚含香。瓣先露色。未放则蕊珠团碧。众星缀枝。当各得其致为妙。画蕾须知生蒂。花头虽别。其蒂皆同。得迭翠多层。与众卉异。浑圆未放。虽系各色之花。宜苞蕾画绿。若将放方可少露本色也。夫菊之逞姿发艳。在於花。而花之蓄气含香。又在乎蕾。蕾之生枝吐瓣。更在乎蒂。此理不可不知。故画花法更加以蕾蒂也。名称:菊花蜜蜂作者:曾贤谋尺寸:45x36cm铃印:贤谋(朱文)年份:2012年画叶法菊叶亦有尖圆长短阔窄肥瘦之不同。然五岐而四缺。最难描写。恐叶叶相同。似乎印板。须用反正卷折法。叶面为正。

背为反。正面之下。见反叶为折。反面之上。露正叶为卷。画叶得此四法。加以掩映钩筋。自不雷同而多致。更须知花头根下坠叶。宜苍老带枯焦之色。正叶色宜深。反叶色宜淡。则菊叶之全法具矣。名称:秋趣作者:曾贤谋尺寸:83cmX46cm铃印:花香不在多(朱文)贤谋(白文)年份:2005年画根枝诀花须掩叶。叶宜掩枝。菊枝根枝。先於未画花叶时朽定。俟花叶完后。始为画出。根枝已具。再添花叶。方是花叶四面。根枝中藏。也若不先为朽定则生叶生枝全无定向。若不画成添补。则偏花偏叶。俱在前边。本枝宜劲。傍枝宜嫩。根下宜老。更柔不似藤。劲不类刺。偃而不垂。有迎风向日之姿。仰而不直。有带露避霜之势。花蕾枝叶根株交善。则得全菊之致矣。纵兹小技。岂易言哉。名称:秋云作者:曾贤谋尺寸:49x48cm铃印:古风今雨(朱文)白沙主人(朱文)贤谋(白文)年份:2003年画菊诸忌诀笔宜清高。最怕粗恶。叶少花多。枝强干弱。花不应枝。瓣不由蒂。笔笨色枯。浑无生趣。知斯数者。尤为深忌。【作品欣赏】名称:秋心带雨斜作者:曾贤谋尺寸:68x72cm铃印:贤谋(白文)曾(朱文)白沙主人(朱文)曾氏水墨(朱文)年份:1998年名称:好花秋更丽作者:曾贤谋尺寸:68x69cm铃印:贤谋(白文)曾氏(朱文)白沙主人(朱文)见素抱朴(朱文)年份:2009年名称:秋菊作者:曾贤谋尺寸:63.5x68.5cm铃印:古风今雨(朱文)白沙主人(朱文)贤

谋画印(朱文)年份:2003年名称:秋韵作者:曾贤谋尺寸:48x48cm铃印:天趣(朱文)白沙主人(朱文)年份:2004年名称:晓霜作者:曾贤谋尺寸:48cmX67cm铃印:古风今(朱文)贤谋(白文)白沙主人(朱文)年份:2005“石性如人性”,像梅兰竹菊一样,古人亦有将石头称之为“君子”。石头在花鸟画中意义非凡,因为她不仅可以独立成画,更可以与任何花鸟画相配,以增加画面的意趣。传统的石头绘画,在《三希堂画谱》《芥子园画谱》中对其形状和画法有着详细的描述。对石头普遍的审美标准为:瘦、漏、皱、怪、透。依据西方绘画的光源原理,假设光源来自左上方,将立方体分为“黑白灰”三大面,用中国画技法来表现石头的阴阳向背,即:上白下黑,左白右灰;上疏下密,左松右紧;白疏松为阳,黑密紧为阴。并总结出了先勾后皴的“垂线皴”法。以下图课稿《鹰》为例,介绍之。第一步:勾勒石纹假设光源在左上方,先用中墨勾出大概轮廓和筋脉,使之有基本的左松右紧、左简右繁、左虚右实的基本线条;第二步:皴出凹凸然后干笔皴擦石头纹理,使石头的面产生凹凸感。我总结的“垂线皴”就是一种比较实用简便的办法,“见线皴一边、左线皴左边、右线皴右边、横线皴下边”就是在已有的线条的一边进行皴,“垂线皴”就是沿着石筋线条垂直皴,为的是使之有变化。第三步:擦出阴阳然后用枯笔散锋再进行全面重点擦扫,留出左上面的高光部分。用

笔要有纵横直斜快慢变化,要挥洒自如,灵活多变,中、侧、卧锋互用,可繁可简,重要的是要见笔触。使之虚实相生,随形就势。增强石头的立体感。第四步:淡墨强调干后,再用淡墨沿着石头纹理松染,使石头的体积感逐步加强。第五步:点苔画草以重墨点苔,顺势画草,干后再用浓重石绿复点在苔点之上,第六步:石面染色干后再用淡三绿、赭石复染石面,使之阴阳体积感更加强。第七步:提款盖章

芥子园画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