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贵州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整编

发布时间:2020-05-08 09:26:17

2017贵州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 )时期的教育内容。

A.现代教育 B.奴隶社会 C.原始社会 D.封建社会

2.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3.教育不仅直接生产新的文化,如新的作品、新的思想和新的科学技术,还通过培养创造性人才,来从事文化创造活动。这说明教育具有( )

A.文化传递和保存功能 B.文化更新和创造功能 C.文化整理功能 D.文化传播和交流功能

4.素质教育是以( )为重点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5.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 )

A.班、课、室 B.师、生、课 C.师、生、时 D.班、课、时

7.自然常识课上,教师通过做水的加温和降温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这种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谈话法

8.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这就是教学的( )

A.可接受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布置与批改 D.教学评价

10.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D.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1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所学的知识向学生进行提问属于( )

A.诊断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绝对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2.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

13.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4.下列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是( )

A.信息技术教育 B.德育

C.研究性学习 D.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15.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现代师生关系模式是( )

A.合作模式 B.平等模式 C.管理模式 D.授受模式

16.教师的工作不仅需要付出繁重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还要面对学生的差异性,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17.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 )

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可塑性

18.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 )原则。

A.疏导 B.因材施教

C.导向性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19.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0.通过人格感化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教育法 C.参观法 D.实际锻炼法

21.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

A.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B.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D.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22.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 )

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23.“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的是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4.“积极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心态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属于(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25.在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上,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人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他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

B.能力的增强必然意味着知识、技能的提高

C.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

D.可以根据掌握知识、技能的多少判断一个人能力的大小

26.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但稳定性差,缺少耐性,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27.许多人利用早晚的时间学习,记忆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 )

A.双重抑制 B.单一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28.学生根据课文描述想象出雷锋叔叔的模样,这属于( )

A.幻想 B.空想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29.某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被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30.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其他一些外表之外的特征往往也被肯定,这是( )

A.投射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刻板印象

31.( )需要得不到满足,容易使人产生孤独感。

A.生理 B.尊重 C.自我实现 D.爱与归属

32.20世纪60年代初,( )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A.皮亚杰 B.桑代克 C.布鲁纳 D.罗杰斯

33.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作一定的概括,思维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属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4.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不利于学生学习,这种做法依据是学习的(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刺激

35.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36.学习时,学习者利用一定的记忆术帮助掌握知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37.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时,这个阶段是(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成长阶段

38.李红学习了英语语法后,加深了对以前学过的中文语法的理解,这种现象属于( )

A.负向迁移 B.垂直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39.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称为( )

A.原型启发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40.一个学生总是一遍遍的数课本或其他图书的人物数目或自己走过了多少台阶,判定这个学生可能有的心理问题是( )

A.学习困难综合症 B.焦虑反应

C.厌学症 D.强迫症行为

41.由于生物老师讲课富有激情,唤起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此学习动机属于( )

A.近景间接性 B.远景直接性 C.远景间接 D.近景直接性

42.儿童常以表面的、实际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认为服从成人就是最好的道德观念,服从成人的意志就是公正。在皮亚杰看来,儿童道德发展处于( )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自律道德阶段 D.合作道德阶段

43.掌握了“蔬菜”这个概念,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强化学习

44.像数学、物理、化学、语文等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学生能尽快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采用( )

A.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B.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C.个别教学策略 D.合作教学法

45.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每年都向李老师送礼。而李老师从教多年,从不“恃教而骄”,收受家长的礼品,两袖清风,体现了教师的( )职业道德规范。

A.廉洁从教 B.依法执教 C.严于律己 D.公正对待学生

46.师德的灵魂是( )

A.关爱学生 B.提高修养 C.加强反思 D.提高业务水平

47.《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48.根据《教师法》的有关规定,欲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具备的学历要求是( )

A.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B.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C.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D.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4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教师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 )为人师表。”

A.法规 B.规章 C.学校规章制度 D.职业道德

50.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应遵循( )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A.劳动 B.惩戒 C.教育 D.发展

51.马克思认为,正确的教育起源论是( )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宗教起源论

52.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的是( )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53.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由的人,这种观点代表了( )

A.个人本位论 B.会本位论 C.宗教本位论 D.文化本位论

5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反映的师生关系是( )

A.尊师爱生 B.民主平等 C.教学相长 D.辩证统一

55.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

A.课程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56.在教学中运用变式的主要目的是( )

A.激发学习兴趣 B.引起有意注意

C.丰富学生想象 D.突出概念本质

57.“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58.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59.A在考试结束之后,想放松一下心情,于是选择去电影院看一场轻松的电影,这体现了动机的( )

A.激活功能 B.指向功能 C.维持功能 D.调节功能

60.一些人主要利用身体内部的知觉线索来调整身体的位置,那么他们所具有的认知方式为( )

A.场依存 B.场独立 C.辐合型认知 D.发散型认知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洛克教育思想的有( )

A.白板说 B.自然与自由 C.绅士教育 D.“泛智”思想

2.皮亚杰所说的适应机能包括( )

A.同化 B.顺应 C.异化 D.内化

3.根据课程任务,课程分为下列类型( )

A.研究型课程 B.知识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基础型课程

4.教学的组织形式有( )

A.个别教学 B.道尔顿制 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5.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有( )

A.教育全民化 B.教育终身化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现代化

6.下面关于新课程标准正确的是( )

A.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B.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

C.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D.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7.下列哪些现象属于感觉对比现象( )

A.同时对比 B.继时对比 C.瞬时对比 D.一致对比

8.以下反映注意分配的是( )

A.边听讲边做笔记 B.吃完饭看书 C.自言自语 D.自拉自唱

9.关于发现式的教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互融合 B.有助于学生独立性的生成

C.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出质疑 D.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10.班级管理的过程包括( )

A.制定计划 B.组织实施 C.评价总结 D.结果分析

11.知识的表征存储方式有( )

A.命题网络 B.产生式系统 C.图式 D.认知方式

12.不同的学习者的练习曲线的共同点有( )

A.开始进步快 B.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

C.后期进步较慢 D.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13.下列属于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的有( )

A.专业理想的建立 B.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深化;

C.专业能力的提高 D.专业自我的形成

14.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 )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复现过程 D.动机过程

15.关于考试焦虑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

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

C.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

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

16.创造性的特点表现为( )

A.流畅性 B.定向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

17.教书育人的正确方法包括( )

A.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育人的模式 B.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C.严格照搬教材 D.把教书育人渗透到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去

18.教师公正的内容包括( )

A.尊重学生的人格 B.坚持真理 C.秉公办事 D.奖罚分明

19.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可以分为( )

A.初级职务 B.中级职务 C.高级职务 D.特级职务

20.《义务教育法》中规定,我国现阶段教育的“两全”是( )

A.中小学教育 B.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面向全体学生 D.全面发展基础教育

三、判断题

1.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传统教育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是赫尔巴特。( )

2.从我国教育目的表述可以看出,我们始终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方向,始终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

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

4.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面向每一个学生。( )

5.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

6.“儿女不嫌母丑”这表现的是情感。( )

7.概念学习就是要理解某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概念学习有两种主要方式:概念形成和概念理解。( )

8.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 )

9.由于教学活动是以间接认识为主,因而直接经验相对来说可有可无。( )

10.对于大多数学习而言,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 )

11.不会进行教学反思的老师,就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

12.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

1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学对象。( )

14.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疾病。( )

15.良好的集体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 )

16.我国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后,小学以分科课程为主,初中阶段以综合与分科课程相结合为主。( )

17.教师批评和抑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是教师依法执教的体现。( )

18.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

1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要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应独立发展,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应有效衔接。( )

20.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情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

2017贵州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试卷一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因此,它的特征可以概括为班、课、时。

7.【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结合题干可首先排除AD项。实验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进行独立操作,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从而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演示法是指: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和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印证某一事物和现象。实验法和演示法的施动者分别是学生和教师,题干中是教师做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可知这种教学方法是演示法。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B 13.【答案】B

14.【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综合实践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四大领域。故选B

15.【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新课程改革提倡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是一种教学相长、相互促进的合作模式。

16.【答案】B 17.【答案】C 18.【答案】D 19.【答案】C 20.【答案】B 21.【答案】C 22.【答案】D 23.【答案】C

24.【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情绪的几种类型的区分。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没有特定的指向性,不指某一特定对象,而是使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

25.【答案】A 26.【答案】A

27.【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白天记忆收到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干扰,即受到双重抑制的干扰;而早上和晚上分别受到后摄抑制和前摄抑制的干扰,即受到单一抑制的干扰;因此,白天记忆效果不如早晚,故选B

28.【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的描述或符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29.【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双趋冲突指从自己同时都很喜爱的两个事物中只取其一;双避冲突指从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中必取其一;趋避冲突指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双重趋避冲突指当个体面临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目标都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时所发生的冲突。

30.【答案】B

31.【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爱与归属需要是指希望得到爱和爱他人;与他人建立友谊,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被团体所接纳,有归属感。

32.【答案】C 33.【答案】D

34.【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其中,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由于学生缺少准备,搞突击考试会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5.【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功能固着是指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正是功能固着的表现。

36.【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利用记忆术的策略为精细加工策略。

37.【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成长历程。教师关注学生成绩提高时处于关注情境阶段。

38.【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逆向迁移是指后面学习的内容对先前学习的内容产生的影响。

39.【答案】C 40.【答案】D

41.【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动机的分类。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可以将学习动机划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教师讲课唤起学生的情趣”是近景性动机,近景性动机又分为近景的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近景性直接性表现为对所学习的学科内容或学习活动的直接兴趣和爱好;而远景性间接动机是社会观念、父母意愿以及教师期望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题干中是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故应选D

42.【答案】B

43.【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下位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44.【答案】A 45.【答案】A 46.【答案】A 47.【答案】B

48.【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教师法》第十一条规定,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49.【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教师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50.【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原则之一。

51.【答案】C 52.【答案】B

53.【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为个人发展服务,培养自由人。

54.【答案】C 55.【答案】A

56.【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变式就是变换概念的非本质属性,突出本质属性,从而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正确理解。

57.【答案】B 58.【答案】C 59.【答案】B

60.【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场独立型的学生在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故本题选B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C

2.【答案】AB。中公讲师解析:皮亚杰认为人类所有的心理反应归根到底都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同化和顺应。

3.【答案】ACD。中公讲师解析:按课程任务: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基础能力的培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础型课程是必修课程。拓展型课程重点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上。拓展型课程往往是选修课程。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态度与能力。

4.【答案】ABCD 5.【答案】ABCD 6.【答案】ABCD 7.【答案】AB

8.【答案】AD。中公讲师解析:注意的分配的含义。 9.【答案】ABCD

10.【答案】ABC。中公讲师解析:班级管理过程包括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评价总结三个基本环节。

11.【答案】ABC 12.【答案】ABCD 13.【答案】ABCD

14.【答案】ABCD。中公讲师解析: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模仿理论,他把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过程。

15.【答案】ABCD。中公讲师解析:考试焦虑症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单纯处理好学主的心态和观念远远不够。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比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成绩并不重要,学会才是重要的”、“无论考试的结果如何,都将不会是最后一次”,对于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都有较好的效果。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因此,答案选ABCD

16.【答案】ACD。中公讲师解析:灵活性、流畅性和独创性是创造性思维三个最重要的特征。变通性就是灵活性。 17.【答案】ABD

18.【答案】BCD。中公讲师解析:教师公正的内容包括坚持真理、秉公办事和奖罚分明。 19.【答案】ABC 20.【答案】BC

三、判断题

1.【答案】√。 2.【答案】√。

3.【答案】√。中公讲师解析: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因为:(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一人”关系。师生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感化的社会互助关系。(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和智力上,而且还体现在思想和人格上。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7.【答案】×。中公讲师解析:概念学习就是要理解某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概念学习有两种主要方式: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8.【答案】√。 9.【答案】×。

10.【答案】√。中公讲师解析:集中复习就是集中一段时间一次性重复学习许多次,分散复习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学习一次或几次。对于大多数学习而言,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

11.【答案】√。 12.【答案】×。 13.【答案】√。

14.【答案】×。中公讲师解析: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15.【答案】√。 16.【答案】×。 17.【答案】√。

18.【答案】×。中公讲师解析:虽然少年期是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危险期,但如果过于严格看管,会造成少年的叛逆心理。

19.【答案】×。中公讲师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

20.【答案】√。中公讲师解析:《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贵州省教师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真题汇编1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2.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C.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D.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3.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只有通过( ),各动作成分之间才能协调联系。

A.整合 B.模仿 C.定向 D.练习

4.颜之推说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人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从德育方法看,这是强调( )

A.说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 D.实际锻炼

5.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 B.文化传统 C.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

6.“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 )首先提出的。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劝学篇》

7.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是设计并开展( )

A.课外活动 B.班级教育活动 C.少先队活动、 D.小组活动

8.“知人所不知,见人所不见”是创造性的哪种特征?(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集中性

9.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

A.知识和技能、智力体力和创造力、思想道德 B.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C.知识技能、智力、身体个性心理 D.知识、道德、智力体力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教学评估 B.备课 C.作业的检查与评定 D.上课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

1.教育合力是指以__________ 为主体,以__________ 为基础,以__________ 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

2.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曾说:“创造思维的核心是__________ 。”

3.布鲁纳强调:“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__________ 。”

4.提出了范例教学。

5.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6.德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 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规律是__________

7.__________ 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8.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__________ 、面向__________ 、面向__________

9.柯尔柏格认为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10. __________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5)

1.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

2.简述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3.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的四个转变是什么?

4.简述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5.教材教有哪些策略?

四、论述题(17分,第28分,共15)

1.联系实际谈谈赫尔巴特教学理论和杜威教学理论的差异。

2.论述教育在青少年发展过程中起何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30)

今年新学期开学,马上开始的军训让学生养成了随身带矿泉水的习惯,并且将这一习惯带到了课堂上。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我的课渐入佳境,“咚”,一只矿泉水瓶子掉到地上,但不知道是哪个同学掉的,我看了一下大家,“别着急,天很热,我也有点渴了,下课咱们再喝水,好吗?”同学们轻声地笑了起来,我的课继续进行,刚讲了一会儿,“咚”,又一只矿泉水瓶子掉到了地上,同学们朝小新那边看去,他脸一下子红了,站起来,“老师,我本来想……”课堂上时间是很宝贵的,我马上接上话:“小新,我知道你想把瓶子收起来,没关系,先听课,好吗?”他如释重负地坐下,同学们好像也松了一口气,毕竟是第一节课,他们对老师的脾气还不是很了解啊。离下课还有两分钟,“咚”,第三只瓶子掉下,这一次,同学们齐刷刷地看着我,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同学们,我们应该感谢这几位同学,他们在为我们的课堂伴奏呢,只是音调太单调了一些。“哄””,同学们会心地大笑了起来,同时鼓起了掌。第二天去上课的时候,所有的矿泉水瓶子整齐地摆在教室后面的一张桌子上。

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有哪些?本案例中教师处理的好处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教学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故选C

2.D【解析】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故选D

3.A【解析】学习者在模仿阶段只是初步再现出定向阶段所提供的动作方式,只有通过整合,各动作成分之间才能协调联系,动作结构才逐步趋于合理,动作的初步的概括化才得以实现。故选A

4.C【解析】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故选C

5.A【解析】教育的发展变化最终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来实现的,社会生产力是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故选A

6.C【解析】“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出自《学记》。故选C

7.B【解析】进行班级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是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故选B

8.C【解析】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包括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独创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方法,具有新奇性。故选C

9.B【解析】新课程改革下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故选B

10.D【解析】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故选D

二、填空题

1.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2.发散思维3.基本结构4.瓦根舍因5.能力素养;知识素养;思想品德素养6.艾宾浩斯;先快后慢7.教科书8.现代化;世界;未来

9.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10.动机

三、简答题

1.答:(1)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2)贵在指导,培养学生参与方法。

(3)创造空间,保证学生参与机会。

(4)营造情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5)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交往的机会。

2.答: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

(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教师。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3.答:(1)由重“教”向重“学”转变。

(2)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3)由重“传授”向重“指导”转变。

(4)由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转变。

4.答:(1)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2)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3)掌握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的规律。

(4)掌握知识与能力发展相结合的规律。

5.答:(1)比较——比较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关联。

(2)还原——把抽象的教学知识还原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3)转化——将课堂中的随机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

(4)开发——开发周边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再加工。

(5)挖掘——充分挖掘教材含义,发现教材新意义。

四、论述题

1.答:赫尔巴特是传统教学理论的代表,其教学思想可概括为以下几点:①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主张采用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②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张学生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③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及权威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杜威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其教学思想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①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从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②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③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这两种教学理论各有利弊,都不能走向极端,在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应力求整合这两种教学理论,吸收各自的优点,摒弃二者的不足,使教育向理想化的方向发展。

2.答:教育在青少年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机关,其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而一般的环境影响往往是无意识的、自发的、盲目的、零散的、偶然的、片断的。

(2)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工作者——教师所承担的;教师能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的需求,施以全面、系统的教育,并保证教育发展的方向。

(3)青少年身心发展过程,也是其知识、技能、能力、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4)学校教育还能对来自遗传、家庭和社会方向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协调,取舍克服其消极的、不良的因素及其在青少年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

答:(1)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以变应变法。当课堂教学超出原来的设想,突然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且影响到正常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以变应变的方式。

②借题发挥法。把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巧妙地融进自己的教学中,利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借题发挥大做“文章”。

③将“错”就“错”法。能够“借”错生智,来个将“错”就“错”。

④实话实说法。承认自己的失误,实话实说。

⑤因势利导法。所谓“势”,是指事情发展所表现出来的趋向。处理偶发事件时,要注意发现和挖掘事件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然后或顺势把学生引向正路,或逆势把学生拉向正轨。

⑥暂时悬挂(冷处理)法。就是对教室中发生的偶发事件,采取淡化的方法,暂时“搁置”起来;或是稍作处理,留待以后再从容处理的方法。这种方法多用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发生了争执对立,或课堂教学中个别学生发生了一些较严重的违纪事件时。

⑦爱心感化法。在处理偶发事件时,注意把严肃、善意的批评与信任、鼓励结合起来,把“尽量多的要求”与“尽可能多的尊重”结合起来,切不可感情用事,用训斥甚至是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方法简单粗暴地处理,以免激起师生之间的矛盾,造成师生之间对立情绪的扩大。

⑧巧给台阶法。课堂上,对于那些好出风头或恶作剧的学生,在对他们进行批评教百时,要注意给他们台阶下,千万不能闹对立,避免把矛盾扩大。

⑨巧妙暗示法、个别提醒法、重点提问法、幽默调侃法。这些方法多用在那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的学生身上。

(2)本案例中教师处理这件事情,总共用了不到两分钟,既没耽误讲课,又调节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是一举三得的好事。作为老师,你的理解和宽容,以及机智和幽默都会带给你想不到的收获。

贵州省教师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真题汇编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目的括号内)

1.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2.在托尔曼的迷宫实验中,白鼠在没有获得强化前,学习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称为( )

A.操作性行为 B.辨别学习 C.潜伏学习 D.获得

3.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4.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两极( )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 B.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

C.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D.是可以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5.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 )规律的科学。

A.基本教育 B.基本教学 C.基本心理 D.基本身心

6.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 )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7.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

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8.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内部动机

9.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的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10.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 )

A.专政型 B.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11.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12.“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联系”属于(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13.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

A.教育经济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学校管理学

14.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跌落三颗牙齿。王某的伤害由谁承担责任?( )

A.司机负责 B.某寄宿学校负责 C.司机和某寄宿学校共同负责 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

15.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

1.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失言、笔误、梦等现象属于__________ 的心理活动。

2.教育目的由两部分内容构成即__________ __________

3.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__________ 服务,教育必须同__________ 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研究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即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的__________

5.__________ 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6.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如果过了很长时间直到考试前复习,就几乎等于重新学习。所以,为了学习不被遗忘,在学习后要__________ 复习。

7.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有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教育方式的__________ 和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8.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__________ 学说基础之上的。

9.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__________

10.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表现在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及__________ __________

11.旧中国首次制订现代学制是__________ 年,称为__________ 学制。

12.学校德育中始终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方法,一种是__________ ;另一种是__________

13.当代最具有影响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__________ 、社会模仿模式。

14.学生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提高,这是技能的__________ 迁移。

15.讲授法包括__________ 、讲解、__________ 、讲演。

16.有的学生由于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端部位,就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位的那个词。这是一种__________ 概括。

17.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__________ ×100

18.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__________ 的学习。

19.桑代克认为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和__________

20.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叫做__________ 。它是教学过程的软情境。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

1.制度化教育

2.教师威信

3.发展关键期

4.再造想象

5.教学过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

1.在新课程实施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3.运用变式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错误?

4.简述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

5.课的类型和结构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15)

1.论述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教育改革有哪些指导意义?(8)

2.试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7)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癸卯学制是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故选B

2.C【解析】潜伏学习是一种无明显的强化,其结果在一定时间后通过作业才显示出来,又称为隐匿学习。它是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托尔曼的白鼠走迷宫实验中,白鼠没有获得强化前,学习已经发生变化的现象就是典型的潜伏学习。故选C

3.C【解析】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学习、讨论和创新。故选C

4.B【解析】情绪的两极性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有时候还能互相转化。故选B

5.A【解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教育规律的科学。故选A

6.A【解析】此题考查了一般迁移的定义。故选A

7.D【解析】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单一课和综合课。故选D

8.A【解析】与学习活动直接关联,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是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故选A

9.B【解析】校园文化的核心是观念文化或精神文化。故选B

10.C【解析】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分为权威型、放任型和民主型。故选C

11.B【解析】题干是谈话法的定义。故选B

12.C【解析】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联系的关系属于意义学习。故选C

13.D【解析】学校管理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故选D

14.B【解析】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可知B项正确。故选B

15.D【解析】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故选D

二、填空题

1.无意识2.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的人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和结构3.社会主义建设;生产劳动4.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5.生产力水平6.及时7.情感化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9.心理变化10.互补性;个别差异性11.1902;壬寅12.以理服人;以力服人13.体谅模式14.15.讲述;讲读16.感性17.智力年龄/心理年龄18.行为规范19.准备律20.课堂气氛

三、名词解释

1.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机构,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2.教师威信:是指由教师的资历、声望、才能和品德等因素决定的,教师个人或群体在学生或社会中的影响力。

3.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4.再造想象:指根据语词描述或图形描绘,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5.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四、简答题

1(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2)教学平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应用。

(4)适当增加实验课且尽力上好实验课。

(5)注重课堂提问,指导提问方法。

(6)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注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六点。

(1)加强学前教育,并注视与小学教育制度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在运用变式时,如果变式不充分,学生在对教材进行概括时,往往容易发生错误。一种情况是把一类事物或一些事物所共有的特征看做本质特征。另一种情况 是在概括中人为地增加或减少事物的本质特征,在辨认事物或进行归类时,不合理地缩小或扩大概念,即把应该包括的对象未包括进去或把不应该包括的对象包括了进来。

4.(1)原型定向:即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明确活动的方向。

(2)原型操作: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3)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5.(1)课的类型是指完成教学任务的多少而划分的课的种类。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一课,即指在一节课内,主要完成一种教学任务的课;另一类是综合课,是在一节课中完成两种以上教学任务的课。

(2)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一般包括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五个部分。综合课包括以上组成部分,单一课主要依据具体的教学任务而确定。

五、论述题

1.多元智力理论在美国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并且已经成为当前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现在,美国有上百所学校自称为多元智力学校,还有难以数计的教师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思想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运用多元智力理论分析我国的教育问题,对于我们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对症下药”的教学观和灵活多样的教育评价观,促进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1)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学生的问题不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而是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

(2)树立“对症下药”的教学观。“对症下药”的教学现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针对不同智力特点的“对症下药”;其二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对症下药”。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学时,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对症下药”地进行。

(3)树立灵活多样的评价观。评价的导向作用或者说“指挥棒”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就应该摒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点的评价观,树立多种多样的评价观。我们的教育评价应该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确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我们的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把这种由此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学生的出发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教育改革的根本问题是改革的指导思想问题,或者说教育观念的更新才是教育改革的本质问题之所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于我们进一步澄清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包括学生观、教育观和评价观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2.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之间有着密切的本质联系。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是由教学任务和教师本身特点所决定的。

(2)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是由他们自身发展的规律决定的。

(3)学生是发展成长中的人,他需要教师的指导,但最根本的还是靠自身努力。

(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偏废。

贵州省教师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真题汇编3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填入题干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

1.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的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

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 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

2.在我国的古代,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六艺”,那么“六艺”是( )

A.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B.礼、乐、射、御、书、数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礼、乐、射、辞、书、数

3.鼓励表达、深入共感、身体放松的方式属于咨询中的( )

A.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 B.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 C.着重改变认知的方法 D.游戏疗法

4.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5.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 )

A.自我了解 B.自我实现 C.自我调节 D.自我行动

6.学校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 )

A.有结构的问题 B.无结构的问题 C.简单问题 D.复杂问题

7.“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8.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 ),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A.年龄差异 B.性格差异 C.个体差异 D.心理差异

9.体验到突然的、强烈的、不断出现的,并且常常是无法预测的焦虑行为的袭击,焦虑可持续几秒钟,也可能是几小时或几天,而后消失,又在不经意间重新出现。这是( )

A.广泛性焦虑障碍 B.恐惧症 C.恐慌障碍 D.创作后应激症

10.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的突出作用在于( )

A.简明扼要地表现知识 B.直观性很强 C.提高了教学效率 D.使教学有效地贯彻了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二、多项选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题干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

1.课程改革的背景是( )

A.知识经济的影响 B.信息化的影响 C.学习化社会 D.终身教育

2.以下哪些方面为意识活动的内容?( )

A.对内部刺激的觉知 B.对环境中人的变化的觉知

C.对外部事物的觉知 D.对自身的觉知

E.对内部心理活动的觉知

3.下列哪些描述是对当代教育学发展状况的正确描述?( )

A.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B.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C.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教育学科体系初步形成 D.教育学研究与实践改革关系日益密切

E.反思自身,形成教育学元理论

4.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设定包括( )

A.法定监护 B.指定监护 C.委托监护 D.代理监护

5.学习策略的获得与运用受制于( )

A.个体的发展水平 B.能力差异 C.动机差异 D.性别差异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

1.在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心理学者把此时期称之为__________

2.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__________

3.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__________ ,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我国著名教育家__________ 的格言。

5.标准化测验的优越性在于:第一,客观性;第二,计划性;第三__________

6.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__________ 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7.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__________

8.我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______

9.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__________ ,依赖于最初情境中知识或技能学习的程度,也依赖于最初学习的情境与后来应用情境间的相似程度。

10.学生的学习就其学习内容来说,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培养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

1.交往动机

2.教学过程

3.个性差异

4.潜课程

5.教学过程最优化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

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当代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简述去个体化的涵义与主要原因。

4.教学的一般任务是什么?

5.学校如何实施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

某小学六年级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

信,吴老师看了后十分生气,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吴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分析:(1)吴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

(2)吴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其特征是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和实用性。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普遍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采取全日制教学形式。故选A

2.B【解析】我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主要目的是“明人伦”,为封建统治服务。故选B

3.B【解析】关于学生咨询的主要方法有:①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鼓励表达;深入共感;身体放松,如呼吸调整法、肌肉深度放松法、冥想法等);②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系统脱敏法;行为契约;模仿学习);③着重改变认知的方法。故选B

4.B【解析】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故选B

5.C【解析】自我意识具体如下。①自我认识: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②自我体验: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③自我调节: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活动和态度的调控。故C

6.A【解析】有结构的问题是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有结构的问题。故选A

7.B【解析】社会本位论是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的思想主张。它认为,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培养的效果,只能以社会功能的好坏来加以衡量,离开社会需要,教育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故选B

8.C【解析】《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故选C

9.C【解析】广泛性焦虑障碍:持续感到害性,但无法指出具体害怕什么。恐惧症:对一些非常特异的场合在无危险的情景下产生极度强烈的危害性。题干是恐慌障碍的定义。故选C

10.D【解析】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是苏联教师沙塔洛夫在自己30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创立的。所谓纲要信号图式是一种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图表,是教学辅助工作。它通过各种“信号”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把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图表篇幅不一,有时一张图表仅由几个信号组成,有时一张图表可以包括教科书中两三节甚至四五节课的内容。纲要信号图式法的突出作用,是在教学中贯彻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为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潜能提供了可能性。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新课改的背景有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题干选项均属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故选ABCD

2.BCDE【解析】意识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故选BCDE

3.ABCDE【解析】当代教育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教育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教育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教育学科体系初步形成;教育学研究与实践关系日益密切;反思自身,形成教育学元理论。故选ABCDE

4.AB【解析】根据监护设定的方式不同,可以把监护人分成法定监护、指定监护、遗嘱监护和委托监护。对未成年人的设定包括法定监护和指定监护。故选AB

5.ABC【解析】学习策略的获得与运用受制于个体内部和外部的许多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个体的发展水平、能力差异、动机差异以及个体所接受的学习策略的训练。故选ABC

三、填空题

1.关键期2.京师同文馆3.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4.陶行知5.可比性6.学校系统7.热爱学生8.政治课与其他教学9.无缝链接10.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

四、名词解释

1.交往动机:个体意愿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赞赏,是个体愿意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内在需要。

2.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掌握系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3.个性差异: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

4.潜课程:指的是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式教育影响的那部分内容,通常包括渗透在课程、教材、教学活动、

班级气氛、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和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文化价值、态度、习惯、礼仪、信仰、偏见的禁忌等。

5.教学过程最优化:是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理论和方法。20世纪70年代,为了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留级、学习成绩不佳的现象,巴班斯基要对学校教学进行整体优化。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五、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势。

(4)功能固着。

2.【参考答案】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信息技术改善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渐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拱了平台。

3.【参考答案】

(1)去个体化:由费斯廷格等人提出。他们认为,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论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去个体化。

(2)去个体化的原因:①匿名性,在群体中个体不易识别时,个体被湮没了,被匿名了;②个体处于群体中,会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使自己的注意高度集中于他人的反应以及周围所发生的戏剧性事件,或者由于药物、酒精、催眠等的作用,使个体进入极端的自我卷入,从而降低了自我意识,无法以自己内在的价值标准来支配自己的行为,而是根据别人的反应来反应。

4.【参考答案】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5.【参考答案】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顺利进行有重要作用。学校应指导家庭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高思想认识,积极承担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

(2)开展调查研究,分类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

(3)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

(4)拓宽联系渠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

(5)开展科学研究,为家庭教育的开展提供有益经验和理论指导。

六、案例分析题

【参考答案】

(1)吴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条和第三十一条的规定。

(2)吴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吴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例中昊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

2015年贵州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答案:A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2.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 答案:D

A.判断 B.诊断 C.评定 D.评分

3.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答案:C

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4.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答案:C

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领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5.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 答案:B

A.个性化 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C.个别化 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

6.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答案:A

A.评价作用 B.选拔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7.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答案:D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8.1999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 答案:C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9.《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答案:C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答案:B

A.备课 B.上课 C.练习复习 D.考试

11.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 答案:B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1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学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答案:C

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1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 答案:C

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14.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 答案:B

A.专政型 B.指导型 .民主型 D.溺爱型

15.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答案:B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16.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答案:B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答案:C

A.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B.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答案:D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教好与管好学生 C.估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9.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 答案:B

A.名誉权 B.人身自由权 C.受教育权 D.人格尊严权

20.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答案:D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二、填空题

2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______ 答案:政治经济制度

22.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队生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不断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称之为_______ 答案:个体身心发展

23.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_______ 答案:人格特征

24.学生的学习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_______ 答案:基础

25.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和_______ 答案:行

26.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以_______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 答案:马克思主义

27.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______________、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 答案: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

28.在德育的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作_______ 答案:道德两难

29.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有:_______、平行管理_______、和目标管理。 答案:常规管理、民主管理

30.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_______ 答案:孔子

31.被称为危险期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_______阶段。 答案:少年期

32.古希腊提出问答法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_______ 答案:苏格拉底

33.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班组组织的领导者,又是班组人际关系的_______ 答案:协调主导者

34.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_______和真谛。 答案:本质

35.教学过程中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_______教材和_______教材。 答案:感知、理解

3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_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的关系。 答案:民主平等、相互促进

三、简答题

37.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哪些独特的功能?

答案要点:(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8.教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答案要点:(1)教学是社会历史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39.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答案要点:(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知行统一原则;(7)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8)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40.对于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答案要点:(1)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帮助他们正确地对待自己、接纳自己,认识自己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2)帮助他们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的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

(3)学会认识环境,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更好、更快地适应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

(4)掌握社会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的情绪情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适应学校生活,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做好准备。

41.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论述题

42.联系实例谈谈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答案要点: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含义: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确良能力;(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015贵州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1708年,德国人席姆勒在哈勒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 )

A.文科中学 B.城市学校 C.人文主义学校 D.实科中学

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1708年,德国人席姆勒在哈勒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实科中学。

2、意志行动是以( )为基础,自觉确定目的,受意识能动调节支配,克服内外困难的行动。

A.刻意行动 B.人的意志 C.随意动作 D.人的智力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是意志的特征之一。

3、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

A.应有的责任感 B.积极的社会功能 C.应有的义务感 D.应有的道德面貌

答案:B.

4、在边疆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 )津贴。

A.特殊岗位补助 B.生活补助 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D.特殊奉献补助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在边疆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5、某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被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答案:C.

6、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 )

A.校园物质文化 B.校园组织文化 C.校园精神文化 D.校园制度文化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建设校园文化的重点在于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

7、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8、下列哪个因素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

A.教育规律的发展 B.教育价值的发展 C.教育现象的发展 D.教育问题的发展

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9、数学老师在教授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时,画出了形态各异的直角三角形。这位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 )

A.变式 B.定势 C.反例 D.正例

答案:A.

10 知之深,爱之切,行之坚。这说的是( )之间的关系。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个性特征 B.感知、情感和行动 C.认知、情感和意志 D.认识过程和意向过程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 知之深,爱之切,行之坚。这是说认知、情感和意志三者之间的关系。

11、音乐家在创作音乐时,有时很长时间都创作不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但是会在某个时刻突然感到有一段旋律进入自己的脑海中。这种现象是( )

A.灵感 B.原型启发 C.定式 D.功能固着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灵感,是指人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某种新形象、新概念和新思想突然产生的心理状态。

12、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措施 D.教育内容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教育者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占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

13、由于数学老师讲课很生动,激发了某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这种学习动机属( )答案:A.

A.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 B.低级的学习动机 C.高尚的学习动机 D.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14、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所起的作用是( )答案:C

A.决定作用 B.领导作用 C.纽带和桥梁作用 D.核心作用

15、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由高到低分成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的人是( )

A.布卢姆 B.克拉斯伍 C.加涅 D.布鲁纳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即预期学生的学习结果)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每一领域的目标又从低级到高级分成若干层次。其中,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

二、名词解释

16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

17 校本课程:也称学校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18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元认知的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19 角色期待:是社会对每一种社会角色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要求。

三、简答题

20、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答案要点]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21、简述我国现有教育行政体制的变革与方向。

[答案] (1)继续推行基础教育管理地方化;

(2)明确划分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权限;

(3)实行政校分开,促进学校主动发展;

(4)加强社会的参与管理,增强基层教育行政的活力。

此外,还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如引入绩效管理以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推进教育行政管理的法治化和科学民主化,促进教育行政的人员专业化的发展。

22 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

[答案] (1)外部条件:1.家庭教养方式;2.社会风气;3.同伴群体。

(2)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2.态度定势;3.道德认知。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3 简述学校文化的功能。

[答案] (1)导向作用。学校管理者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把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引导到学校目标所确定的方向上来,使之在确定的目标下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

(2)凝聚作用。学校文化的凝聚作用,表现为学校文化是联系和协调一所学校所有成员行为的纽带。

(3)规范作用。学校文化中蕴含着道德因素,能调节人际关系,使之心理相容、和谐有序,产生对成员的规范约束作用。

四、论述题

24、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谈谈你对现代课程评价的理解。

[答案]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25、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贯彻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 (1)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2)贯彻这一原则要求:①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尊重学生的态度,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②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五、材料分析题

26、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并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的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吴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1)吴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

(2)吴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 (1)吴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和31条的规定。

(2)吴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吴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例中吴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017贵州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整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