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材料作文“熟悉与陌生”

发布时间:2017-04-19 21:09:14

2017年高考材料作文“熟悉与陌生”升格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惊心动魄的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落幕。荧屏上,选手们激烈角逐;荧屏下,老百姓争相关注。让更多的普通观众走进古诗词瑰丽精妙的艺术世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题目不仅面向百人团选手,更面向数亿观众。当下生活节奏飞快,让各行业各年龄段的观众耐心看完一个半小时答题难度大。若从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搜寻冷门篇章命题容易,若选手对答如流,观众就会更换频道。关键点是出熟悉的陌生题。熟悉,命题范围是观众熟悉的名家名作,避免相对冷僻作品;陌生是常在名作中容易混淆的字词、容易忘记的对联、容易忽略的名物、容易记错的典故上设题。

你是怎样看待熟悉与陌生之间关系的?请结合生活体验,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不要离开材料和含义和范围。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在熟悉中挖掘陌生

《中国诗词大会》创下收视率第一的原因是它的题目,大多是观众既熟悉又模糊,在熟悉中挖掘陌生。我认为,这种出题方式更能引起人们对诗词的兴趣,同时也提醒我们:在熟悉中寻找陌生,在陌生中走进熟悉的古诗词的海洋,效果则最佳。

所谓熟悉,是说观众对名家名作有所耳闻,而陌生是因为观众没有对这些诗词进行细致的欣赏,走马观花。那么,内在的美感往往容易被忽略。原因不仅是由人们文化素养造成的,更与现实密切相关。当下生活节奏快,人们奔波忙碌,很难静下心来阅读,而快餐式的阅读虽然适应人们的需求,但也容易忽视古典文学的精髓,或只知表层,难通深意。大多数人借助发达的工具能浅层阅读古诗词,所以难以达到熟悉的程度,更深层次的内涵被忽略。因此,陌生显现,由表及里,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所谓陌生反映人们文化素养的不足,引起我们对深层阅读的思考。陌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佛经》说: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是说一个人用手指向月亮,应当看到手指指向的月亮,而非手指本身。熟悉的陌生告诉我们,日常阅读经典,不仅要看词汇、声色和结构之妙,更要欣赏蕴含境界之美。让节奏慢下来细细咀嚼,才能在陌生中体验熟悉的意蕴,不曾品味过的美妙。

熟悉与陌生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依托。这种熟悉源自于陌生,只要我们能够改变自己,关注细节和内在,陌生也可转变为熟悉。刘向《说苑》中说,君子之治始于不足见,而终于不问及也。我们不要求在短时间记忆大量的诗句,而是要积水成渊,逐步积淀文化底蕴,才能蛟龙生焉,细细品味诗词的意境,从而把握其内涵。正如冯小刚导演,在没有风景的地方挖掘风景,在熟悉的地方震撼你。这正是大家成为大家的匠心所在。

由陌生变为熟悉,不仅是了解诗词的内容,也使自己的气质得到提升。在关注事物表面后,再深入钻研内在意蕴。苏轼常言腹有诗书气自华,王安石曾曰:寻常之处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我们熟悉诗人寄寓的感情,诗中蕴含的哲理,为人处世之道与非同寻常的思想境界,从而跨出陌生,走向熟悉。一旦身在诗词的海洋中徜徉,你便会发现蕴含其中的大美。

陌生并不代表我们与诗词无源,熟悉不是了解表面,阅读也是一门学问。陆放翁警示儿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苏轼告诫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愿人人都能诵吟诗词,领会意旨,畅游诗海,自觉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体会诗词魅力带来的美好。

(辽宁省实验中学20178   许烺星)

【升格指导】

1.内容上:题目《熟悉源自于陌生》虽具有思辩性,但材料并非说熟能生巧,而是《在熟悉中挖掘陌生》,关注更要关注和细节。所以,审题还要精准一些。2.表达上:①题目《熟悉源自于陌生》虽具有思辩性,材料并非说熟能生巧,而是《在熟悉中挖掘陌生》,在关注面的同时,还要关注点和细节;②第1段引述材料后稍微调整角度,就能准确地揭示中心;③将第2段与第3段合并,正好是从熟悉角度展开论述,辨析熟悉与陌生的关系,并能揭示原因,彰显看问题的深刻;④第4段转换角度,从陌生角度阐述与熟悉的关系,运用恰当地证明了只注重表面而忽视了内在意蕴,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慢下来细细咀嚼;⑤原文第5段从二者关系综合的角度阐述其应对立统一;⑥结尾段回扣中心,重申论点,展示二者融合的美好前景。

3.发展上:①本文成功的最大亮点一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原因;二是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两处引用高端,后半部分十分切题,而且彰显深刻圆熟的论述本领;②论述语言如能再周详丰满一些,引用再丰富一些,就更好了。总之,本文相对比较成熟。

 【点评指导教师:孙延堂】

【升格作文】

 

熟悉源自于陌生

《中国诗词大会》的题目,大多是观众感到很熟悉但又模糊的,我认为,这种让人们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的出题方式更能引起人们对诗词的兴趣,同时也提醒人们,熟悉源自于陌生,走进古诗词的海洋其实并不难。

所谓熟悉,指的是观众对这些名家名作有所耳闻,但又感到陌生是因为大众没有对这些诗词进行欣赏,理会其中的美,这种矛盾不仅仅是由人们的文化素养造成的,与如今的现实社会也密切相关。

当下的生活节奏快,人们忙于奔波,很难静下心来阅读,而快餐式的阅读方式虽然适应了人们的需求,但也使人们忽视古典的文学作品,或是只知表层,难通深意。大多数人借助发达的信息工具能浅层地了解诗词,所以会感到熟悉,但更深层次的内涵往往不会被人们关注。

陌生真实地反映了我们文化素养的不足,也引起我们对快节奏生活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它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正如佛经中所言: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我们对诗词的陌生提醒着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古代的文化经典,要多欣赏古代诗词的美,让生活的脚步慢下来。

熟悉与陌生不是相互独立的,这种熟悉其实源自于陌生,只要我们能够改变自己,陌生也可以转变为熟悉,刘向在《说苑》中提到,君子之治始于不足见,而终于不问及也。我们不是要在短时间内记忆大量的诗句而是要积水成渊,每日逐步积累,细细品味诗词的意境,从而熟悉诗词。

由陌生变得熟悉,不仅是了解诗词的内容,同时也会使自己的气质得到提升,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所熟悉的更多是诗人寄寓在诗中的感情,诗中蕴含的哲理,为人处世的态度与非同寻常思想境界,跨出走向熟悉的第一步并不困难,一旦你身在诗词的海洋,你便会发现其中的美。

陌生并不代表我们与诗词无源,熟悉其实源自于陌生,愿人人都能诵吟诗词,畅游诗海,体会到诗词带给我们的美好。

2017年高考材料作文“熟悉与陌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