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发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5-10-23 12:00:39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发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唐玖宁 车旭东 何朝晖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年第15

        【摘要】目的 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引发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28月~20138月治疗的6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认知刺激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未采用认知刺激治疗。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2周各进行一次认知功能检查。结果 术前认知功能检查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认知功能检查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刺激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9.13 【文献标识码】B

        有研究表明,80%SAH是因为患者脑血管动脉破裂后出血[1]。脑动脉瘤性SAH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后,虽然神经功能康复,但是会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是由多个认知域所构成的,其中包括:注意力、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及综合、分析、执行、判断能力。如果患者多个认知领域出现功能障碍,这就是我们所说到的认知功能障碍[2]。选取我院20128月~20138月治疗的6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对其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8月~20138月治疗的6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各34例。68例患者中男28例,女40例,年龄4264岁,平均年龄(51.69±7.64)岁。两组患者入院前均对其进行头颅CT检查,证实两组患者均存在SAH;两组患者均无精神、神经、心理疾病史。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出血后113天内及介入栓塞治疗后两周,进行认知功能检查。检查项目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视觉再生、语言流畅性、连线检测。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发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