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

发布时间:2019-03-29 10:52:57

第八单元 检测试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60)

1. 孔祥熙在给蒋介石的密电中汇报会议进展:“英、美暗斗颇剧,美对基金必需掌握,英对国际银行颇欲主持”“现正进行商讨中”“弟复告我国久战八年,损失严重,此项摊额有关将来复兴建设”。此次会议(  )

A.是美英争夺世界霸权的产物

B.解决了国民党统治区通货膨胀问题

C.明确了自由贸易的基本原则

D.有利于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体系化

解析:D 根据“英、美暗斗颇剧”“基金”“国际银行”等信息可知此次会议是布雷顿森林会议。布雷顿森林会议是为了重建战后世界货币金融体系,而非争夺世界霸权,A项错误;此次会议并未解决国统区通货膨胀的问题,通货膨胀反而随着内战的推进越来越严重,B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会议是为了解决世界货币金融秩序问题,而非贸易问题,C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世界货币金融体系,有利于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体系化,D项正确。

2.1945,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要求国会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咨文中说:“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石就是布雷顿森林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建议书。”据此判断,美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真正目的是(  )

A.维护世界和平安全 B.推行“马歇尔计划”

C.确立世界经济霸权 D.加强国际经济合作

解析:C 从材料“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可知美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真正目的不是维护世界和平安全,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在1948年正式实施,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美国把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为世界经济合作的基石,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金融体系,据此可知其真正目的是确立世界经济霸权,C项正确;二战后美国谋求世界霸权地位,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不是美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真正目的,D项错误。

3.20世纪30年代中期,世界上形成了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等货币集团;二战后初期,以《布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建立起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这一变化表明(  )

A.世界自由贸易体制建立

B.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C.区域集团化走向全球化

D.国际货币金融合作机制形成

解析:D “二战后初期,以《布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建立起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无法说明“世界自由贸易体制建立”,A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中期,世界上形成了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等货币集团;二战后初期,以《布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建立起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体现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B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中期,世界上形成了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等货币集团”不属于区域集团化,C项错误;“以《布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建立起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标志着国际货币金融合作机制形成,D项正确。

4.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美国经历了从二战前的“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到二战后的“美元坚挺,主导出口”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B.美国金融霸主地位的巩固

C.美元的国际影响力加强

D.美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

解析:C 材料中体现不出政府对经济干预加强的信息,A项错误;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是在1944年确立的,B项错误;从“美元贬值”到“美元坚挺”体现了美元国际影响力的加强,194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C项正确;材料中主要介绍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与对外贸易无关,D项错误。

5.1960,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提出:“……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从理论上揭示出(  )

A.美国贸易顺差的必然性

B.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C.美国贸易逆差的必然性

D.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必然性

解析:D 材料中认为贸易顺差是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的重要因素,并不是说贸易顺差具有必然性,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时间早于题干理论的提出时间,B项错误;题干理论认为美元作为国际结算与储备货币,会导致贸易逆差的发生,并非认为其发生具有必然性,C项错误;从题干理论来看,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矛盾之处,而伴随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实力的相对衰落,美元币值难以保持稳定和坚挺,从而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D项正确。

6.1948年以来的40多年里,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36%减到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达10万多种。同期内,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这主要是由于(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 D.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解析:D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与材料信息不符,A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在1995,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各国关税降低,世界贸易总额增长,这与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有关,D项正确。

7.《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作为多边贸易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其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

A.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操纵世界贸易

B.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

C.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

D.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解析:B “关贸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项正确。A项是“关贸总协定”产生的消极影响;CD两项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历史

影响。

8.钱俊瑞主编的《世界经济概论》中写道:“战前1937,美国的工业生产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额的42%……黄金储备占50.5%。而在战后的1948,美国工业生产占53.4%……黄金储备占74.5%。”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建立 B.美国海外贸易不断发展

C.新经济时代出现与发展 D.全球化与区域化的推动

解析:A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与1947年关贸总协定建立,标志着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这有利于美国工业生产和黄金储备的增加,故选A

9.纱线拧成绳,团结力量大。如图是瑞士1957年发行的欧罗巴专题邮票,7根细绳正在拧成一根粗绳。其寓意是(  )

A.欧洲国家正在走向联合

B.东盟各国团结合作

C.北约和华约的对立

D.亚太经合组织成立

解析:A 本题关键信息是“1957年”“欧罗巴专题邮票”“EUROPA”等,7根细绳正在拧成一根粗绳”寓意是欧洲国家的联合一致,欧洲国家正在走向联合。

10.20世纪50 年代中后期,欧洲国家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趋势发展同国内市场狭小的尖锐矛盾,提出了生产、商品交流、资本和劳务突破国界,获得更广阔活动空间的要求。这表明欧共体的形成原因是(  )

A.欧洲国家对抗美苏争霸的需要

B.欧洲国家促进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

C.适应现代科技革命发展的需要

D.建立统一欧洲国家联盟的现实需要

解析:B 材料的角度是欧洲国家“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趋势发展同国内市场狭小的尖锐矛盾”,要求“生产、商品交流、资本和劳务突破国界”,这是出于欧洲国家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联合,故答案为B项。

11.1967年西欧六国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截止到2016年欧盟成员国发展到28个。然而,英国却于2016623举行“脱欧公投”,支持率达到51.9%,此外意大利也在想方设法“脱欧”。这些“脱欧”现象说明(  )

A.欧盟内部国家利益尚需协调

B.东西欧国家间矛盾不可调和

C.欧洲区域合作水平严重下降

D.域外大国介入造成欧盟解体

解析:A 这些“脱欧”现象表明这些国家与欧盟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说明欧盟内部国家利益尚需协调,A项正确;出现“脱欧”现象的只是少数西欧国家,无法体现东西欧国家间的矛盾,B项错误;欧洲区域合作水平越来越高,这些“脱欧”现象并不能阻止欧洲区域合作的进一步发展,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域外国家,欧盟也没有解体,D项错误。

12.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至今,贸易量翻了三番。但进入2017年以来,美国不断声称《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使得企业从美国向墨西哥迁移更加容易,导致美国工人失业而威胁退出。下面对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加、墨三国完全实现了贸易自由化

B.墨西哥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最大受益国

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面临挑战

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缩小

解析: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美自由贸易区没有形成关税同盟,各国之间是贸易伙伴关系,A项错误;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占优势,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挑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增大,C项正确,BD两项错误。

13.下列组图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经济合作组织的图标。这些组织的出现共同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这一趋势是(  )

A.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增强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C.新旧国际经济秩序斗争激烈

D.发展中国家主导全球化进程

解析:B 四个组织都为经济区域集团组织,区域集团组织的建立直接表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B项正确。经济区域集团具有排他性,短期内来看不利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但其最终归宿仍为经济全球化,A项不合适;四个组织没有涉及新旧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C项错误;全球化的过程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且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

14.下面是2000年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贸易比较表(百万美元)。从图示可以看出(  )

A.区域间贸易增长率超过区域内贸易增长率

B.区域内贸易在各个区域集团的出口总贸易中重要性降低

C.区域集团内部贸易流量明显高于区域间贸易流量

D.区域间贸易的年均增长率都超过了同期的全球贸易增长率

解析:C 从图中数据只能看出区域间贸易进出口情况,无法得出增长率,A项错误;从图中数据可知区域集团内部贸易流量明显高于区域间贸易流量,反映经济区域集团的排他性,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B项错误,C项正确;年均增长率缺乏纵向数据,D项错误。

15.据《国际组织年鉴》统计,20042005,各类国际组织共有58 859,其中政府间国际组织数目为7 350,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有51 509,分别比1991年多61%109%。由此可知(  )

A.非政府力量主导全球化进程

B.世界经济秩序渐趋公正合理

C.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加大

D.国际关系的平等化趋势加强

解析:C 根据材料,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国际组织的主体,但未必是主导力量,A项错误;材料中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间组织的数量和发展速度,不能反映世界经济秩序渐趋公正合理,B项错误;根据材料“国际组织共有58 859,其中政府间国际组织数目为7 350,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有51 509,分别比1991年多61%109%,国际组织之多,发展之快,说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发展较快,C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地位,D项错误。

16.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  )

A.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

B.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

C.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D.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解析:A 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词“同时”分析,材料先讲了全球化的有利之处,然后讲了对某些国家的不利之处,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A项正确。BCD三项均没有对材料进行正确解读,与题意

不符。

17.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

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解析:B 题干材料中“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说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最大的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遭受“剥削”,不利于经济均衡发展,故选B项。AC两项只是材料其中一个方面的信息;D项在材料中没有提及。

18.199511,美国财政部副部长萨默斯在一次会议上说:“这么多的国家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也许是更震动更大的变化。这是一场把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几十亿人送上通往繁荣的快速电梯的运动。”他所评价的事件最可能是(  )

A.欧洲联盟宣告成立 B.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C.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诞生

解析:B 由材料内容“这是一场把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几十亿人送上通往繁荣的快速电梯的运动”可知囊括了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所以应该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发展,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重视,B项正确。欧盟范围局限在欧洲地区,排除A;亚太经合组织范围指环亚洲太平洋地区,排除C;北美自由贸易区范围局限在北美地区,排除D

19.1995年成立的世贸组织,旨在逐步调降各成员关税与减少非关税贸易障碍;预期中的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更是要成员之间万种商品相互零关税。这说明(  )

A.全球贸易中心发生重大转移

B.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自由化

C.国际间货物将实现自由流通

D.贸易壁垒制约落后国家工业化

解析:B 世贸组织成立后,促进了世界贸易的自由化,不是全球贸易中心发生重大转移,A项错误;世贸组织和预期中的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自由贸易的需要,B项正确;国际间货物自由流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C项错误;材料中不是说落后国家的工业化问题,D项错误。

20.20世纪80年代以后,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陷入严重困境。19811988,除中国外的发展中国家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仅为1.9%,不仅低于西方发达国家(2.5%),也远低于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发展中国家经验不足 B.跨国公司全球扩张

C.经济发展战略的失误 D.旧的国际经济秩序

解析:D 发展中国家经验不足是其经济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但非主要原因,A项错误。跨国公司扩张可以带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B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各国主要发展经济,但经济发展战略失误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C项错误;在当时国际经济秩序下,发达国家凭借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主导世界经济,发展中国家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发展困难,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40)

21.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决定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和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实力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经济在战争中遭到重创,实力大为削弱。相反,美国经济实力却急剧增长,并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从19413111945121,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向盟国提供了价值500多亿美元的货物和劳务。黄金源源不断流入美国,美国的黄金储备从1938年的145.1亿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200.8亿美元,约占世界黄金储备的59%。这为美元霸权地位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二 1963,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直言不讳地告诉美国记者苏兹贝克:“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惬意的。有一个法国、一个德国、一个意大利和一个英国,而美国可以利用它们来相互反对……必须要有一个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

——苏兹贝克《七大洲风云四十年》

材料三 高盛全球经济研究部主管吉姆·奥尼尔在2001年提出了“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英文名称首个字母恰好组成了单词“砖”)理论。

  奥尼尔的报告认为,2050年以前,金砖四国的GDP将超过目前掌握全球经济话语权的G7(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2050,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剧烈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将变成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俄罗斯。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元霸权”地位的形成有哪些有利条件?这一地位是如何确立的?(8)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国家在经济方面是如何践行材料二中的主张的。其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6)

(3)材料三反映了21世纪世界经济格局怎样的走向?简析“金砖四国”迅速崛起的时代背景。(6)

解析:(1),第一小问主要结合材料一中“英国经济在战争中遭到重创,实力大为削弱”“美国经济实力却急剧增长,并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美国的黄金储备……约占世界黄金储备的59%”等信息进行归纳;第二小问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回答。第(2),第一小问首先要明确戴高乐的观点是需要一个联合的欧洲,依据材料时间“1963年”,结合战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进行分析解答;第二小问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分析解答。第(3),材料三中“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剧烈洗牌”等信息反映出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联系所学知识,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科技的进步、时代主题等角度归纳总结背景。

答案:(1)英国实力大为削弱,国际地位下降;美国经济实力急剧增长、拥有大量的黄金储备、国际地位空前稳固。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双挂钩原则,美元取得了等同于黄金的地位,从而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8)

(2)践行:1967,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93,欧盟正式成立;1999,欧元正式问世。影响:欧洲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6)

(3)走向: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背景: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兴起。(6)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全球化的起源与推动力量的历史解释上,目前西方存在两类不同的见解。沃勒斯坦认为,“现代世界体系”16世纪发端于欧洲,后来逐步把世界其他地区纳入其中,直至覆盖全球,中国直至19世纪才被纳入这一世界体系。贡德·弗兰克则认为,早在18世纪以前,甚至“地理大发现”之前,已经存在着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经济体系或“全球经济”,只不过当时在全球经济中居于“中心”地位的是亚洲,特别是中国,而欧洲则居于这个体系的边缘。只是由于从美洲得到了大笔金钱,“名副其实贫穷可怜的欧洲人”才能参与到亚洲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和劳动分工中来,并最终在18世纪以后取代了亚洲在世界体系中的“火车头”位置。

材料二 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特定的国际环境,中国与关贸总协定失去了联系。1978,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认识到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的缔约方地位,既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于是,1986710,中国驻日内瓦代表团大使钱嘉东照会关贸总协定总干事阿瑟·邓克尔,正式要求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地位。从此,中国便踏上了漫长而艰巨的“复关”“加入WTO”之路。2001,中美就中国加入WTO达成协议,中国终于叩开世贸组织的大门,成为WTO143个成员。

材料三 丝绸之路是起始于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2013,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两种不同的见解,并对弗兰克的观点加以说明。(10)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复关”“加入WTO”的时代背景。(6)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参与全球化的阶段特征。(4)

解析:(1),首先依据材料一直接概括出两个人关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起源和推动力量的观点,然后结合材料一中弗兰克的观点及古代中国文明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的史实进行说明。第(2),抓住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1986年”“中国加入WTO”等,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出中国“复关”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历史背景。第(3),结合三则材料分别概括出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的发展态势即可,注意采纳其中的关键词来强化答案的指向性,即“被动”“主动”“引领”等。

答案:(1)观点:第一种,全球化起源于欧洲,由欧洲推动;第二种,全球化起源于亚洲特别是中国,推动力由亚洲(中国)变为欧洲。说明:16世纪以前,中国由于传统经济的发达、丝绸之路的开通,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处于中心地位;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欧洲国家从美洲掠夺大量金银,国家实力上升,最终取代了中国的主导地位。(10)

(2)时代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新时期中国外交策略的转变。(6)

(3)阶段特征:被动接受;主动融入;塑造引领。(4)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