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4

发布时间:2012-04-25 19:59:27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

1.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百家争鸣盛况的形成,并成为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的是( )。

A.私学

B.公学

C.国学

D.乡学

2.我国对学生的义务作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法律是( )。

A.《宪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

C.《教师法》

D.《教育法》

3.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

A.由浅入深

B.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C.由易到难

D.扬长避短

4.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 )。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

D.起加速作用

5.教学过程是( )。

A.促进教师教的过程

B.老师教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

C.学习直接经验的过程

D.形成操作技能的过程

6.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这些期望都可以理解为( )。

A.广义的教育目的

B.狭义的教育目的

C.广义的教育

D.狭义的教育

7.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是因为应试教育的性质是( )。

A.选拔性、淘汰性

B.目标性、水平性

C.参照性、差异性

D.常模性、个别性

8.美国行为心理学家华生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种说法是典型的(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个体本位论

9.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备以下哪三个基本特征?( )

A.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B.强制性、全面性、基础性

C.强制性、普遍性、差异性

D.强制性、个别性、基础性

10.确定小学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 )。

A.观察力

B.记忆力

C.兴趣、爱好

D.想象力

1.以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目的、侧重于过程的评价被称为( )。

A.终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发展性评价

12.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阶段,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以下哪一项不是教师备课的内容?( )

A.钻研教材

B.激发动机

C.了解学生

D.制定教学计划

13.以下哪一项不是选答型试题的优点?( )

A.题目容量多

B.知识点覆盖面广

C.评分标准固定

D.有利于学生思维、写作能力的发展

14.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 )。

A.京师大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燕京大学堂

D.燕京同文馆

15.关于“教材”,表达适当的选项是( )。

A.学校教学的唯一依据

B.教学的唯一工具

C.学生学习的客体和目的

D.落实课程标准的媒介

1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

17.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18.用正确的动机战胜错误的动机,用理智战胜欲望,用果断战胜犹豫,用坚持战胜动摇等,一般是指(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9.就一个测验的优劣而言,最为重要的指标是(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20.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其功能在于( )。

A.引导

B.促进和维持

C.反馈

D.评价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

21.一堂好课的标准有: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__________

22.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提出著名的“__________”。

23.教师备课中要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它包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__________计划。

24.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__________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25.个人活动是学生在课外进行__________活动的形式。

26.教学大纲一般是由说明和__________两部分构成的。

27.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的、放任的和__________

28.我国幅员辽阔,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是为了贯彻__________教学原则的要求。

29.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__________

30.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__________过渡阶段。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

31.当代教育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

32.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

33.小学教育能不能对社会发展起作用,归根到底要看小学教育能不能促进教师的发展。( )

34.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

3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

36.小学的教学科目的设置基本是以科学的分类为依据,并选择其中最一般的、对青年一代最必需的科学知识构成学科,纳入课程计划的。( )

37.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 )

38.德育的过程具有唯一性。( )

39.充分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著作是《论语》。( )

40.教学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

41.简述国家课程。

42.人的身心发展包括哪些方面?

43.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

44.遗传的作用是什么?

45.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哪几方面?

五、论述题(本大题10)

46.一位语文老师给学生上《师说》一课,当介绍到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时,学生问:“老师,‘唐宋八大家’都是哪些人呀?”老师脸一板,冷若冰霜地说:“就你多事,那不是你学的范围,你只要记得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就行了。”一句话,把大家说的目瞪口呆。以后,再有什么问题也不敢问了。请结合学过的教育理论和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D3B4B5B6A7A8B9A10C11B
12B13D14B15D16A17D18C19B20B

二、填空题
21.气氛热烈
22.白板说
23.课时
24.社会
25.单独
26.本文
27.民主的
28.理论联系实际
29.发展
30.抽象逻辑思维

三、判断题
31.√32.√33.×34.×35.×36.√37.√38.×39.√40.√

四、简答题
41.【答案要点】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国家课程属一级课程。它编定的宗旨是保证国家确定的普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普通教育的先进水平,规定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体现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以保证教育的质量。这类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由国家统一审定,非经批准,地方不得随意变动。国家课程往往由专家(更多的是学科专家)来制定,采用研制开发推广的开发模式,实施“中央外围”即“自上而下”的政策,以确保一个国家所实施的课程能够达到统一、共同的质量。
42.【答案要点】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包括身高体重的增加,骨骼构造的变化,神经组织的变化等。二是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指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发展;意向发展,指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的发展。
43.【答案要点】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是: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2)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小学教育阶段,其教育对象是612岁的儿童,而儿童期是一个人一生中发展最关键的时期.这段时期的身心发展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小学教育要适应并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因此,小学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从根本上说,教育目的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一种观念性的东西,它反映的是教育者在观念上预先建立起来的关于未来新人的主观形象,因此,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心目中理想的人是个性全面发展的人,即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44.【答案要点】遗传的作用是:(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3)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4)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45.【答案要点】
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
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是指年满6周岁的儿童应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并受满法律规定的教育年限,学校和教师不能随意开除学生。
学习权是指学生有权利在义务教育年限内在校学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得以任何借口随意侵犯或剥夺学生参加学习活动,诸如听课、作业等的权利。
公正评价权是指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享有要求教师、学校对自己的学业成绩、道德品质等进行公正的评价,并客观真实地记录在学生成绩档案中,在毕业时获得相应的学业成绩证明和毕业证书的权利。

五、论述题
46.【答案要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在教学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学的目的,也是教学成功的条件。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的师生关系,最终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