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发布时间:2011-04-27 23:17:24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目标评价的指导思想。而确定何种标准评价学生,是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关键。在传统评价过程中,只有少数所谓“优秀者”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大多数人成了失败者。根据新课程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改变评价过于甄别与选拔的状况,强调要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 注重发展性评价,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发展性评价是针对传统评价的弊端提出的一种新的评价方式,与传统的分数评价相比较,发展性评价的方式不是一时一次的评价,而是多次综合动态并预见发展趋势的评价,是过程的评价,是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评价,是关注个体差异的评价。马克思说:“人不是一件东西,而是一个置身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生命体。在生命的每一刻,他都在成为却永远尚未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把学生视为有血有肉。具有独特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善于发现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机会和条件。提倡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采用赏识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学生更需要教师的赞美和赏识。教师能针对学生不同的内在需求和个性特点进行赏识鼓励,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扬长避短,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所谓的“问题学生”,面对这些主动把自己区别于普通同学,并有自暴自弃的想法,一副“你能把我怎么样”的样子的学生。教师能够以沟通了解的心态、平等交往的方式,善于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问题学生”能做到“不放弃,不抛弃”。“问题学生”在得到认可和赞赏中平衡了心态,走出了成长中的困惑。其实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单纯的,只要用心,走进去并不难,只有走进去才能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进而赏识每一个学生。但作为教师,要合理地使用赏识和赞美。赏识是一把双刃剑,无原则的赏识就是骄纵,只有恰到好处地运用赞美,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三、 多用几把尺子衡量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存在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问题,这把尺子就是考试成绩,只要分数高,就意味着成绩优秀,就意味着是“三好生”,就能得到很多的机会。殊不知这样会导致学校教育只重视课堂和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会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违背素质教育的理念;会抹杀学生的个性,淹没学生的创造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人的素质具有多面性,也具有不对称性。对于单一个人来说,不可能将人类的所有优秀素质集于一身。历史上很多有造诣的名人都有偏才、怪才的称号。文学大师钱钟书考清华大学,语文得了98分,可数学只考了不到5分,但校长发现了他在文学方面的突出才华,决定录取他;著名历史学家吴晗考清华大学,数学得了0分,但依然获得了进入大学的机会;爱因斯坦当年考大学,3门课程不及格,但校长发现他在数学和物理方面有独特的才能,便录取了他。如果学校只以成绩衡量学生,估计这些名扬史册的人物都被排斥在校门之外了。其实,一方面,人才有多种成长的途径,升学只是其中一种,考试成绩充其量只能证明学生的应试能力,而不能代表其他的能力,如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另一方面,社会对人才需要的规格是多种多样的,并非一个标准,一个模式,而是由多种标准多种模式。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说:“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批好的学校,就会多一批好的老师,多一批好的学生,如果只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很多老师、学校和学生就会被埋没。”

总之,在教育实践中,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有差异,学校无差生”的思想。要明白“生活里不是缺少美,而是因为缺少发现”。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