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宗白华的《流云》小诗(一)

发布时间:2019-01-24 05:24:34

浅析宗白华的《流云》小诗()

摘要:诗集《流云》在其微小的诗歌文体之内包蕴的是阔大的世界生活,有如夜观星火,渺渺小小之光遍布天宇,令观者收览众宇之物象。缘于对中国古典艺术的深刻印象,作者体现在诗里的物、意充满着古典的艺术气息。同时因其美学家的独特目光,对世界渺小物无限之美的挖掘,在《流云》小诗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物象;意境;初发之芙蓉
一、创作背景
和众多的书斋型学者一样,宗白华(18971986)度过的是单纯的学者、教授的一生,少有起落与波澜,平
静得近乎平淡的一生,然而,平淡中自有其不平淡者在。从21岁(1918)加入少年中国学会时起,宗白华便发愿为建设未来中国的新文化而奋斗终身。在此后六十余年的漫长岁月里,他矢志不移,默默从事着他以为应做的那份工作。他有意避开政治漩涡的裹挟,以边缘地带自处,不求闻达,甘于淡泊,唯独对他的学问——艺术境界的追求,至死难忘。
宗白华唯一的诗集《流云》初版于1923年。作为非主流的小诗运动的殿军,这部诗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并不显赫。除了得到少数诗人和批评家的好评,《流云》在当时及其后的诗坛上似乎没有产生多大影响。宗白华本人对这些诗作却十分珍视,1947年曾以《流云小诗》之名重版,1986年临终前,又将其全部收入文选《意境》。宗白华曾以他的这部诗集得以复归而欣喜,希望读者将这些诗作当作实践之体验,与那些探究艺境的理论文章合而读之。因此,这部诗作在他的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笔者试着对这部作品作些诠释。
美学家眼底下的花花草草尽显之光,唯美是他们意识里的追求,其意在通过对美的发现进而对美的艺术审美,以至明静身心,清晰思想。宗白华便是这样的美学家。宗白华对中国艺术研究的突出贡献,是发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美的两大类型,即错彩镂金的美与初发芙蓉的美。而后者是中国古典艺术追求的最高美的境界。鲍照曾说谢灵云的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而颜延之的诗是铺锦列绣,亦雕瑰满眼!宗白华说:这可以说代表了中国美学史上的两种不同的美感或美的理想。他认为这两种美感或美的理想表现在诗歌、绘画、工艺美术等中国古代艺术的各个方面。比较起来,他认为初发芙蓉的美比错彩镂金的美具有更高的境界。因此,在对中国古代艺术美的继承上,宗白华更多的接受了初发芙蓉的美,《流云》小诗是这方面的杰作。
诗集《流云》虽曰小诗,但小诗并不小,观其物象意境,其广阔之面直至世界千千万万。在其微小的诗歌文体之内包蕴的是阔大的世界生活,有如夜观星火,渺渺小小之光遍布天宇,令观者收览众宇之物象。缘于对中国古典艺术的深刻印象,作者体现在诗里的物、意充满着古典的艺术气息。同时因其美学家的独特目光,对世界渺小物无限之美的挖掘,在《流云》小诗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思想内涵
《流云》小诗所表现的思想内涵是通过诗人对流云种种形态的观察、体悟、参照自己的情心,表达诗人所追求的流云之美。诗歌里面突出地表现着对的眷恋喜爱。包括了诗人深刻的思想内涵。诗人为何独喜流云,而不是花草、风雨呢?可以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找原因:
(一)意象在历史文化中的内涵是宗白华向往境的背景
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常见的意象,很早就已为人们所注意,并进入诗歌审美之中。从诗经到楚辞,人们对的认识已相当深刻,并已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如浮云喻飘浮不定的高志、理想,屈原《悲回风》有怜浮云之相苹,宋玉《九辩·四》有仰浮云而永叹。到汉魏唐宋,的文化意蕴更是不断的得到丰富和深化。丰富的的意象内蕴激荡着宗白华的情感,那些充满着中国文人普遍心态的浮云白云青云同样是宗白华的心态,因而对的追逐正体现了诗人对古典诗歌的追逐。
(二)宗白华对自然景物的审美态度是他喜爱的根本原因
宗白华以的目光参照自然景物,追求自然之美,自然中的景物便成了他内心的外在表现。表现出的温和,时起时伏的形态正好契合诗人的审美态度,因而对有了独特情感。在《我和诗》里写道:我小时候虽然好玩耍,不念书,但对于山水风景的酷爱是发乎自然的。天空的白云和覆成桥畔的重柳,是我孩心最亲密的伴侣。我喜欢一个人坐在水边看天上的白云变幻,心里浮着幼稚的幻想。云的许多不同的形象动态,早晚风色中各式各样的风格,是我童心里独自玩耍的对象。都市里没有好风景,天上的流云,时常幻出海岛沙洲,峰峦湖沼。我有一天就云的各种境界,分别汉代的云、唐代的云、抒情的云、戏剧的云等等,很想做一个云谱……”可见的形态早早地占据了诗人的心灵,对的向往体现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
占据诗人心灵的流云在于所固有的内蕴,有流动、流逝的思想倾向,则包含了诗人对物理世界流逝的淡淡的忧愁和生命情感的表现。诗人追求自然美的向往转向对流云的酷爱之上。
三、艺术境界
诗人以为艺术追求,以流云为心灵的形象表现,通过清丽的物象使诗歌意境明晰可观,这是诗人在《流云》诗里的表现技巧。物象与意境结合,使人从物象之中自然洞察到诗歌意境的绝妙,美贯穿着整个物象意境,给人以奇高的艺术境界享受。
在诗人眼里,美从哪里来呢?作为一种抽象的审美情趣,作者通过对抽象之的向往追求,在具体的美的物之间寻找,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形象化,形成物与意的结合。
《美从何处寻?》曰:啊,诗从何处寻?/从细雨下,点碎落花声。/从微风里,飘来流水音/从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
原来,在诗人追求美的目光里,美在于细雨落花声微风流水音蓝空孤星之间,在于一切天地自然间的万物万象,是一种自然美。而对这些自然间的万物万象,诗人寄予柔和的、美的、真的情思,即使是细雨下,也非离人泪,没有悲切愁伤,即使是落花声流水音,也不会是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的感叹,对于这些自然万物之间的勃发和凋落,诗人的态度是平和的,平静的,使人从中看出,作者将生命看成是宇宙运转的一个步骤、一个自然的过程,而不去过多的理会顾虑生命的生死或者喜悲,作者更看重的是从自然发展的角度发现自然中的美,并从中收获为心灵的一种艺术享受,将自然生息作为必然的运转,因而,即使是落花声孤星,也是美的。作者在他的散文《我和诗》里写道:纯真的刻骨的爱和自然的深静的美在我的生命情绪中结成一个长期的微渺的节奏,伴着月下的凝思,黄昏的远想。从美之中,可见纯真的爱。诗人对万物万象的情思,便正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及自然之爱的情绪。

浅析宗白华的《流云》小诗(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