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外企跑了”,政府该如何应对

发布时间:2016-10-09 17:25:22

“别让外企跑了”,政府该如何应对

作者:远山

对于外资企业来说,各级政府既不能再沿用以往对外资提供税收优惠等超国民待遇的漠视,也不能忽视外资企业所提出的同等保护、公平执法等合理诉求。

108,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精简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以深化改革更大释放市场活力;决定简化外资企业等审批管理,营造扩大开放的更好环境。

这些年来,外商在中国的进退一直被认为是中国融入全球化的风向标。近期,频繁爆出的外企退出中国的新闻,也给市场释放了警示的信号。

以往外商投资企业无论设立审批还是变更,均费时费力,繁琐闹心,行政上的门槛一直是外资进入中国首个拦路虎。而在昨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确定,今后举办外商投资企业,凡不涉及2015年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禁止类、限制类和鼓励类中有股权、高管要求的规定等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企业设立及变更一律由审批改为备案,且备案不作为办理工商、外汇登记等手续的前置条件。

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将降低外资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提升企业投资的意愿,对吸引外商投资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看得见的政策改革效应。而看不见的大环境优化效应,是此项改革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新形势的呼应与行动。

在过往三十余年中,对外开放政策带给中国的是外资企业的不断涌入、资金资本技术等经济发展所需要素的强劲注入、财税就业岗位的持续增加。可以说,对外开放让中国与外资企业共同获益,从而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一体化进程,让十三亿国人迈向小康。

时至今日以及长久的未来,对外开放依然是坚持不变的国策,但中国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明显变化。部分外资企业出现迁移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相对优势逐渐缩小所致。而这背后的因素是全球市场需求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中国国内要素成本上升,外资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减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等等,并非所谓投资环境恶化所致。虽然这是产业及经济升级转型不可避免的拐点,但留住乃至欢迎更多外资在中国扎根,仍然关乎中国经济的长远竞争力。

显然,以往主要以税收优惠为主导的招商引资模式已然走到尽头,政府需要推动更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用对内的开放来引领新一轮对外开放,而这里尤以制度软环境营造为价值核心。有调查显示,外资在华投资重点正逐渐从以往的制造业转向服务业,20151-12月,全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6575家,同比增长11.8%;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4,770.5亿元人民币(折771.8亿美元),同比增长17.3%,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61.1%。从数据可以看出,服务业正成为外资的重点投资方向。

针对外资投资的结构性变化,近年来,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推进了一系列有关服务业开放、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工作。但是,中国服务业领域还面临着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大门开,小门不开,准入门槛偏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和开放力度。

对于外资企业来说,各级政府既不能再沿用以往对外资提供税收优惠等超国民待遇的漠视,也不能忽视外资企业所提出的同等保护、公平执法等合理诉求。尤其是一些资源主导型、国企垄断型领域,如何打破政策玻璃门,让外资平等参与到透明开放的市场竞争中,是决策者和管理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促进投资环境透明化和便利化,是中国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改革方向。外商投资审批体制实行备案制管理,不仅是执行法规的完善,更是对外资释放出明确信号,那就是中国将继续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营造以现代创新和市场为导向的全新发展环境,让外资企业迎来又一次黄金时代,共享中国体制环境改革的更多红利。

“别让外企跑了”,政府该如何应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