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自学案附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2012-10-20 22:26:02

谈中国诗》自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受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渊博的学识及深刻的洞察力,激发自己的求学欲望; 

2、把握作者有关中国诗的观点,以自己的阅读积累深入理解中国诗歌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2.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3.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十岁入东林小学,在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学接受中学教育,十九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 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语言。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篇》《七缀集》等。《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2. 感知内容

1945126,钱先生面对一群客居上海的美国人畅谈中外诗歌。《谈中国诗》就是钱先生根据这次演讲的英文稿节译而成的,节译稿约5000字,入选课本时编者又作了删节。

本文采用比较文学的立场分析了中国诗与西洋诗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的异同,通过对中国诗与西洋诗在形式与内容上的比较,说明中国诗与西洋诗本质上并无两样,同时批判了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并希望中国诗能带给听众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作者的论述不仅使我们对自己的传统诗歌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而且也给我们分析不同的文学现象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他毕生致力于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为此,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钱著对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对于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本文就是这样的作品。

【自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积累词语及诗句

1.注音

而至( )精 羡妒 )轻剪掠( )深

眉眼颦蹙 揉造作( )混 )叫 )牛羊咻(

然( )遥思远 )数见不 文( 鼓(

  2、识记成语

   1)一蹴而

   2)数见不鲜:

   3吞言咽理:

4)拔木转石:   

5)轻鸢剪掠:

   6)回肠荡气:

   7)凌风出尘:

3.摘录并识记引用的诗句。

二、整体阅读,走进文本,梳理脉络,把握要旨。

1钱钟书在这篇演讲稿中主要阐述了什么问题?

   

2筛选有关段落中的信息,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中国诗的特征

      

3、抓关键句,理清思路,把握各段大意。

    1段:

2段:

3段:



4段:

5段:

6段:

7段:

8段:

4、通读全文,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第 段):

第二部分(第 段):

第三部分(第 段至 段):

第四部分(第 段):

   

三、合作学习。精读文本,涵泳言语,理解内涵。

1.问题探究之一:幽默智慧是钱钟书的学术品格之一,读《谈中国诗》的过程一定是让你不经意间有笑意挤出嘴角的过程。选择一些充满幽默智慧的佳句,组内同学一起品读,然后交流读后感。

2.问题探究之二:根据本文有关内容,理解句子(句段)含义。

1)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2)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3)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只是静默一一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4)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5)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

四、拓展迁移

阅读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说明画线句是怎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练习巩固】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羡妒(xiàn 嫉恨(jí)        会稽(huì)          精髓(suǐ)

  B.颦蹙(cù)   内疚(jiù)       皮夹(jiā)          深挚(zhì)

  C.无垠(yíng 熬夜(áo       瞭望(liào         混沌(dùn

  D.桃核(hāi  侈谈(shē)      尽快(jǐn          睿智(ru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叫嚣         回长荡气            数见不鲜

  B.混沌         聊以慰籍            斩钉截铁

  C.亵渎         卧薪尝胆            必恭必敬

  D.寡陋         惊天动地            义愤填赝

3、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以后,航天员杨利伟随中国代表团对香港、澳门进行了短时间的访问,令港澳各界人士交口称誉

B.我们都是一起到这儿来的,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你有什么需要我们的,尽管说就是了,我们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C.由于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如果南极大陆涣然冰释,那么许多岛国将会因此而失去生存的家园。

D.每天从开市到收市,他的目光都一直盯着这走势不即不离的股票,一遍一遍地推算自己的判断究竟有多少分把握。



《谈中国诗》自学案参考答案

自学过程

1cù)suǐ) 羡妒xiàn dù) yuānzhì)颦蹙pín cù)jiǎodùnxiāo xiū)(zhuó) 见不鲜(shuò)

2、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数见不鲜:数:屡次;鲜:新杀的禽兽,引伸为新鲜。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吞言咽理: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语和道理的情形。咽,吞咽。

拔木转石:使树木连根拔起,使大石头转动,形容威力大。

轻鸢剪掠:鸢,指一种鹰科鸟类。鸢飞时飘浮空中,慢慢拍翅,然后翅向后成一角度而滑翔,与风筝飞行姿态类似。愿意是指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比喻简短轻灵!

   回肠荡气:回:回转;荡:动摇。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凌风出尘:指品行高洁,超出一般人

二、1中国诗的特征。具体说,先生是从中国诗与外国诗比较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诗的特征的。从文章第一段结尾这个立场是比较文学的看出来的。

2明确: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以下特征。 

    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第五,中国诗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3第一段: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因此,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第二段: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第三段:关键词:简短第四段、第五段: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第六段: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第七段: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第八段: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4明确: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l) 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第二部分(2) 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第三部分(3-7) 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这部分又分三层:

第一层(3),从诗的篇幅上进行论述:中国诗的特点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则是由于韵律的要求。

第二层(45),论述中国诗的意韵之美一一“言有尽而意无穷”,且富于暗示。

第三层(67),通过对比的方式具体论述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风格。

第四部分(8),论述中国诗的总体特色,并且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三、1提示:课文大量运用比喻手法,语言轻松、幽默,似随口而出,而机趣盎然。看似随意而实则深刻,看似轻淡而实则味厚。

如说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这种似反实正的说法,说明中国诗高度发展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中国诗的赞赏之情。

再如结尾段中的比喻,有的诙谐中带有无恶意的轻微嘲讽: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他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一句 ,先用狗做比,巧妙诙谐地讽刺了中西本位文化论者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特点。然后紧承这个的比喻,用语幽默,倾向鲜明地对中西本位文化论表示反对。

有的来自生活,通俗易懂,用来比喻抽象的道理,让人读后有豁然开朗之感:用我们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种商业广告的当来比喻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思家病来比喻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上对本国文化的依恋。用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来比喻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

21)这句话的本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诗”,即不是指中国诗歌中的某一类作品或某位诗人的作品,而是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早熟,是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腐化,是对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而言的)。这句话,借助比喻和比喻中的对比(“早熟”与“早衰”),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特征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2)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这样的建筑物就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作者以此作喻,批评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往往脱离客观实际,没有坚实的基础,其结果必定影响艺术的健康、稳定地发展。这个批评是相当尖锐的,比喻中透出了强烈的讽刺意味。句中“聪明”一词是反语,是没有掌握艺术创作规律只凭臆断从事的思想方法。所渭的“聪明”不过是自欺欺人。“流毒无穷地聪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一一错误的东西长期得不到批评、抵制,反倒堂而皇之地沿传下去,贻害无穷。

3)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蕴很悠远,但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和。(4)本句隐讽那些对于西方文化不懂装懂的人。(5)此句意在讲对外国诗了解得越深,越能感受本国诗。

四、北国早春,一场无声的春雨过后,草儿已经开始迫不及待地钻出了地面,冒出了纤细的嫩芽,它们是那样的不起眼,甚至连弯下腰去仔细地观察时,都无法看清它的色彩,但是,远远地望去,却可以看出那一片漫山遍野充满生机的绿色,这样的景色是画笔都难描摹的!而韩愈却把它状写出来,而且还把自己喜爱早春之情传达出来了。

【练习巩固】 1B 2C 3A

拓展阅读 钱钟书:横扫清华图书馆

他因《围城》为人所知,又因《谈艺录》、《管锥编》为中国文化增添了经典。

19981219,钱钟书逝世后,著名学者余英时发出了这样的叹息:“中国古典文化和20世纪同时终结。”

奇才破格录取钱钟书,字默存,生于江苏无锡世家,科学家钱学森、学者钱穆都是出自这一家族的名人。钱钟书周岁时抓周抓到了一本书,因而取名“钟书”。

1929年,清华大学外语系招生时爆出一条新闻,一位数学只考了15分、本应被退回的考生却被破格录取。

这个人就是钱钟书。他数学极差,可英文、国文却是特优,英文还是满分。主老师欲退不忍,欲取不敢,便报告了校长罗家伦。罗校长亲阅试卷后立即定夺:此为奇才,破格录取。

清华的包容成就了一个“奇才”。

“他不喜欢循规蹈矩。”堂弟钱钟韩曾回忆说,在他的兄弟,同学,朋友之间,极少见像钱钟书这样聪明的人:“可以说是平生中所遇唯一的一位。”钱钟书小时候看书极快,一两天就消灭一本。看完总是批评,书中人物故事看过一遍就能记住。

他穿着蓝大褂去上冯友兰的逻辑学,随手扯过同学的笔记本,一字不漏地记下先生所讲的所有引语及英文原文;他被邀请参加哲学系高年级学生讨论会,舌战九儒,每战必胜。

被赞人中之龙民国第一才子人人只说他有“照相机式的记忆能力”和“异常活跃的思维”,却不了解他课后的轨迹。

钱钟书入学后的第一个志愿就是“横扫清华图书馆”,要读尽清华藏书。

同学韩石山记得,钱钟书一个礼拜读中文书,一个礼拜读英文书。每个礼拜六,他把读过的书整理好,抱去图书馆还,再抱一堆回来。

夫人杨绛曾在《我们仨》书中回忆,钱钟书几乎把所有的假期时间用来读书,以至于“在清华待了4年,连玉泉山、八大处都没有去过。”

同学饶余威在《清华的回忆》一文中写到钱钟书时说:“他自己喜欢读书,也鼓励别人读书。他还有一个怪癖,看书时喜欢用又黑又粗的铅笔画下佳句,又在书旁加上他的评语,清华藏书中的画线和评语大都是出自此君之手笔。”

他的博学,使他不是老师的学生,而成了老师的“顾问”。吴宓教授就曾推荐他临时代替教授上课。吴宓曾赞他是“人中之龙”:自古人才难得,出类拔萃,卓尔不群的人才尤其不易得。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在老一辈要推陈寅恪先生,在年轻一辈中要推钱钟书,他们都是人中之龙,其余如你我,不过尔尔。

孩子气的率真君子与狂士,这种矛盾的风骨在他成名后被解读为“孩子气”的率真。

1933年夏天,钱钟书从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清华早就有意让他留校或攻读硕士学位,可是他一口拒绝了。于是便有了“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的传言。

“奇才”更有淡泊名利,潜心治学的精神。

他拒绝了热心人士拜访的好意,拒绝普林斯顿大学抛来的邀请其讲学的橄榄枝。

当《围城》出版后,有一位外女士打来电话,说她喜欢《围城》,想见钱钟书。钱婉言谢绝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感觉味道不错,那你有没有必要非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设“好读书”奖学金在家人眼中,他是个“可爱的人”。

他是乐观的,下放干校时,取笑当年的校花“一只红苹果冻成一只烂苹果”;他又是宽容的,从未对自身的逆境有过抱怨。

他始终以一种特殊的形式与清华连接。

在清华读书的4年,他建立了比较文化和比较文学观念,认识了杨绛,收获了一生的爱情。

19981221,杨绛带着几位亲友在火化炉前鞠躬3次,不声不响地送走了这位20世纪的伟大学者。这是钱钟书的遗愿:不举行任何仪式,恳退花篮花圈,不留骨灰。

那个寒冬的早晨,清华园南北主干道上悬起了一眼望不到头的洁白的千纸鹤。清华学子以此为钱钟书送行。

2001年,杨绛把稿酬、版税收入捐给清华,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资助贫困学生。这笔奖学金已从最初的72万元累计到今天的数百万元。

“我们一家三口最爱的是清华,而好读书三个字则概括了默存的精神。”杨绛曾说。 来源:光明日报——光明网 发表于2011-04-20  

  钱钟书还是个幽默大师,他健谈善辩,口若悬河,舌璨莲花,隽思妙语,常常令人捧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可称得上幽默大师的,除了鲁迅、梁实秋老舍之外,就要推钱钟书了。《围城》的幽默更是中国现代小说中首屈一指的。

  因为才高一世,所以他也颇自负自诩,相当的。司马长风在《中国新文学史》中说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个狂人之一,钱钟书的狂,狂在才气,狂得汪洋恣肆,颇类古代庄生。他的堂弟曾说过,钱钟书少年时就狂得惊人,从小就不愿说赞扬别人的话,倒批评、挖苦、调侃过不少人,说话既刻薄,又俏皮,这脾气一直未改,这些被他批评的人中有的是他的同学友人,有的还是他的师长、前辈,像朱自清、周作人、冯友兰、赵万里、吴宓,甚至还包括他的父亲钱基博在内。上大学时他就敢挑剔博学的父亲的学问,断定父亲的学问还不完备。大学快毕业时,清华挽留他继续攻读西洋文学研究硕士学位,他曾说: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其狂如此!

《谈中国诗》自学案附参考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