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让习惯培养如影随形

发布时间:2010-10-23 07:17:39

语文课,让习惯培养如影随形

阜宁师范附属小学 张媚霞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每个孩子都非常重要,这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所公认的。本文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感悟课堂学习的快乐,养成乐于倾听,勇于发言的习惯;反复实践,养成良好的质疑、阅读的习惯这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在语文课中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关键字:兴趣 快乐 实践 习惯

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阶段,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奠基的时期。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习惯决定成败,习惯决定人生。如今习惯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习惯的培养要靠老师的指导,靠家长长期督促,在长期的积累中,反思中收获于自己。我在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多年中,对孩子的养成教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这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起点应在预习这一环节。因为,学生的课前预习是培养自学习惯和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一个检验环节。在平时的实践中,我主要通过这样两种方法,让学生在完成简单的口头作业中达到预习的目的。

1、自学解答

“自学解答”就是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按照课文的预习要求、课后思考题或者老师课前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思考解答。这种方法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时空。例如教学《秋姑娘的信》这一课时,课前我设计了这样一组思考题:(1)秋姑娘都给谁写了信?(2)她用什么写信的?(3)信上都写着什么呢?以上问题,紧扣课文,由浅入深,既能促使学生认真地读课文,又引导了他们的思路,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保证了学生思维的连续性。

2、自选方法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课前自学目标的制定既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又要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可“一刀切”。在学习《蚂蚁和蝈蝈》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预习题:读读课文,想一想,再和家长说一说:(1)夏天来了,蚂蚁和蝈蝈都在干什么?(2)冬天来了,他们有时怎样过冬的?(3)蚂蚁和蝈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儿读出来到的?通过课堂检查发现学生第三道题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说,蚂蚁很勤劳,蝈蝈很懒惰;有的说,蚂蚁因为勤劳,最后得到了真正的幸福;蝈蝈因享受落得又冷又饿的下场;有的说蚂蚁的做法叫有备无患,蝈蝈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同程度的学生说出不同层次的感受,我都一一给予了肯定。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为自己确定了学习目标,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了,收效也是显而易见的。

二、感悟课堂学习的快乐,养成乐于倾听,勇于发言的习惯。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灵敏性和发散性较强,但集中性和指向性较薄弱,只有让学生在愉快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倾听别人的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感悟学习的快乐,才能让孩子真正拥有“我要不断学习”的意识。

1、自由的快乐

学校应该是学生欢笑的乐园,课堂是学生欢乐的家。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自由的心境,自由地想,自由地说、写、交流、展示,也就是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构建一个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心情舒畅的教学环境,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以积极的心态去读书,去思考,去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使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

2、竞争的快乐

适当的竞争是学习的动力。课堂上,同学们之间的学习竞争、甚至师生之间创设的竞争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催化剂。一是组内比赛读,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在识字学词时,我经常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检查,互相比赛,然后让同桌互相评价,你认为对方读得好的举手,根据学生的反馈,老师再来检查读得不好的同学,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同桌的竞争,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老师在关注他。二是挑战比赛,小组比赛结束后,我又安排班里朗读水平较高的两位同学进行挑战读,让全班的同学动唇不出声,也一起来挑战这两位同学,最后再让大家互相评一评,此时,学生的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既读得绘声绘色,又评得有理有据。在这种竞争而又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生肯定会认真倾听,积极发言。

3、成功的快乐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寻找机会、创造机会、利用机会使学生体验成功。教师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一文时,我抓住了兔妈妈说的一句话:他敢和高手比呀!首先我引导学生理解什么叫高手,即在某一方面本领大或技术高就叫高手,再读句子找出文中的高手指的是谁?通过朗读学生不难得出是小白兔,这是孩子们体验成功的第一步。接着,让学生联系实际来说说,我们班(谁) 哪方面)的高手。问题抛出后,教室里小手如林,同学们互相鼓励、互相肯定:张丁瑜是写字的高手。姚润涓是朗读的高手。马羽宣是唱歌高手。……在几乎列举了全班同学的优点后,我班的李啸又举起手来,大声地说:老师是语文高手。”我当时心里一颤,接着是大加表扬并帮着他纠正:老师是语文教学的高手。我这样一暗示,学生更积极了,刘犇不请自答:老师是数学教学的高手。然后我又不失时机的引导,我们教室里就有这么多高手,再看看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高手?学生的答案就更多了:姚明是打篮球的高手。郭晶晶是跳水的高手。宋祖英是歌唱高手。……在成功的体验中,学生发言热烈,而且听得用心、愉快。

三、反复实践,养成良好的质疑、阅读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发展和实践的过程,必须循序渐进。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1、主动探究,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

学贵有疑。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主动探究,主要表现为老师帮助生疑,学生自主释疑。因此,在低年级阶段,教师要发挥导的作用,提问生疑要具有启发性,讲究艺术性。我从每一课的课题着手,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边读边想,老师师范等方式来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渐渐地,学生能从课题中读出了问题,如学生在读《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题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谁吃水不忘挖井人?挖井人指的是谁?为什么吃水不忘挖井人?又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能从文中的句子中读出问题,《好学的爸爸》这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充电,就是再学习啊!学生首先提出了不懂的词,什么叫做充电?接着,又问再学习的“再”为什么不是“在”?这个问题正是学习的难点,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让学生深入浅出地进行比较学习,既激发了学生自主释疑的兴趣,又完成了教学目标。

2、正确引领,养成读书的习惯

阅读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在学生学完汉语拼音,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之后,应着手培养阅读习惯。首先老师应推荐一些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的书目,本学期我们主要让学生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阿凡提的故事》这三本经典故事,然后教会学生选择带有彩图,篇幅短小的,这样图文对照,一个故事很容易读完、读懂,学生会更积极地去阅读下一个故事。其次,可以让学生每两天读一个童话故事,每个故事至少读三至五遍,因为这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孩子是百读不厌的,经过多次的阅读学生做读书笔记时才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最后,利用小阅读课来讲所看的故事,利用“故事接龙”、“读书笔记展示”等方式检查学生读书的效果。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重视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持之以恒,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就一定能自觉形成,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语文课,让习惯培养如影随形

相关推荐